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外滩为什么叫外滩
扩展阅读
北京华联多久成立的 2024-10-15 15:17:41
深圳303公交有哪些站 2024-10-15 15:02:17
福州去哪里买山楂片 2024-10-15 14:47:51

上海外滩为什么叫外滩

发布时间: 2022-05-24 03:57:07

㈠ 上海"外滩"名称的来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坚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成瓜街”和“外成瓜街”;“里仓桥”和“外企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又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又称“黄浦滩”或“外滩”。
http://bk..com/view/5181.htm

㈡ 上海为什么叫做上海滩

因为上海的外滩是位于黄浦区东部,东滨黄浦江。原泛指十六铺、中山东二路、外马路交会处至苏州河之间沿黄浦江西岸的狭长地带,现南端约起自新开河。

这里原是黄浦江滩地,上海开端口后,殖民主义者在此筑路,西人称之为The Bund,中文写作外滩或黄浦滩,南段称法兰西外滩。筑路后,银行、洋行集中,着名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中国银行大楼等,这些大楼建筑风格各异。

现外滩是上海市的金融中心之一,设有海关、中外银行等。也因为外滩曾经有很多银行、洋行,是上海经济发达的一个中心,因此十分有名,人们就常常用上海滩代指上海。

(2)上海外滩为什么叫外滩扩展阅读:

上海坐落在长江的出海口,早在6000多年前这里便有人居住了。可以说它的历史非常长,但是它的辉煌岁月却很短。不像北京、南京那样的古都,能得到帝王们的垂怜;这里从来没造过豪华的宫殿,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直到清道光时期,因为在鸦片战争中失利,跟英国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被要求开放,上海才开始的它的繁荣。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上海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海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1995年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㈢ 外滩是什么

是一个地名。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端口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

天津也有外滩,称为天津塘沽外滩。海河外滩公园是天津市于2003年综合开发海河的龙头工程,外滩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是塘沽城市建设的一大手笔。于2003年2月开工,当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集休闲、娱乐、购物、上镜、美食于一体的景观区,是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休闲广场。

(3)上海外滩为什么叫外滩扩展阅读:

天津塘沽外滩,既有气势魂雄的建筑架构,又有小巧别致的多组建筑小品,这一切无不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精心构思和高超技艺。漫步在海河外滩,可谓景中有景,景外有景、移步换景,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外滩的迷人夜景。

入夜,景观效果灯,固定地面灯,移动扫射灯,建筑装饰灯,街面广告灯,船上流动灯……万盏灯火齐明,天上繁星,地上灯火,水面倒影,波光涟涟,灯、光、水、电高科技组合构成绚烂多姿的繁华灯光世界,其丰富的色彩和灯光变换令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一般。

外滩坐落在海河“U”字形转弯处,水面宽阔,波光涟漪,景与水交融,每个景区均有水系萦绕,瀑布、流泉、湖水、沙滩。游人曾说过“河流是城市的眼睛”。塘沽因有海河而秀美,海河因有外滩而灵动;桥与河辉映,海河大桥和即将兴建的提升式大桥近在外滩两侧,高架海河之上。

借景效果明显,其适中距离与外滩十分和谐;动与静结合,固定的建筑群体虽为静物,其造型所反映出的内涵却生动灵活,蓬勃张扬,水上喷泉,大桥的起上落下,周围的高楼林立,岸上的车水马龙,河中船舶往来穿梭,无不展现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似一幅城市现代市景图陈列于海河岸边。

㈣ 上海的外滩为什么叫外滩

外滩,即外黄浦滩。外,上海人通常称河流下游。滩,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上海起初是中等县城,周围没有堤坝,只是一些滩地而已。陆家浜上游为里,下游为外。所以外滩就是指,陆家浜到苏州河的黄浦滩地。

㈤ 外滩为什么叫“the bund”

上海开端口以来,很多英文文献开始用The Bund表述原英租界的黄浦江滩。1876年《北华捷报》绘制的“上海英美租界道路图”将英租界的黄浦滩标示为“Bundor Yang-tsze Road”。但是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文人王韬仍写着“浦滨月色,最可娱人”的句子,可见“外滩”并不是Bund的对应汉译。

Bund一词源于印度语,这个词是英国人17世纪在印度根帕西人(Parsees)学来的。这个表示“东方水域的江岸”的单词从波斯语系辗转漂泊至印度,又被英国人带到了古老的中国,让人似乎窥见了古代丝绸之路留下的微妙印迹,而又感叹它来到上海的方式!

中文里面,“外滩”的“外”,不是里外之外,而是外国人之外。外国人进入了这一段黄浦江滨若干年之后,中国人终于统一了称呼:外滩。但此前,这里数世纪以来一直被称作黄浦滩、浦滨……直到1898年,《申报》的广告栏里才第一次出现“外滩”的字眼,这是“宝顺洋行保险”的广告:“……倘荷见顾请至二马路外滩”。可见,开端口足足60多年后,“外滩”一词才在国人中间流传使用。

国人传统的思想里,是没有“外国”称谓的,称呼外族曾经用“蛮夷戎狄”。乘船来自海上的,当然是夷人。但有着悠久海上交往史的上海人,也用更为中性一点的“洋人”,称整个租界为“洋场”。只是,对于黄浦江滩,却很长时间并没有“洋滩”之称,大概是因为开端口初期黄浦江滨上洋行的“泊岸交易”和中国人日常生活联系不大,而且租界作为“夷场”、“洋场”突然的侵入,让文人士大夫不愿深入研究,所以没有特别想出新名称来描述。

另外,Bund最早的景观与其说是“优、美、先进”,倒不如说“奇异、乱、厌”。黄埔江滨所能看到的沿街建筑大多为“港脚商人”出身的洋行大班们建造的洋行。这些房屋底层几乎都没有什么装饰、陈设,旁侧建有买办小屋和堆存鸦片的栈房,大多相当杂乱;屋前筑有泥路直通黄浦江滩私家狭小的木质码头和高低不一的简陋篱笆,江边私家驳船码头密密匝匝,长短不一地伸向黄浦江心,杂乱而令人生厌。直到华洋渐渐杂居;而上海也成为西学东渐之要冲,改良思潮之温室,Bund开始成为上海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夷”、“洋”在上海人的字典里出现的频率渐渐变少,而更多地开始使用了“外国”、“外国人”的称呼,基本上在1912之后,黄浦滩“变成”了——外滩。

㈥ 上海的外滩为什么叫外滩呢

上海的外滩为什么叫外滩有两种说法:

1:史料记载,“上海”之称最早见于北宋《水利志》,因当时吴淞江(现在苏州河的前身)南面有18条大支流,内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因此得名。而上海人又以形成弯的陆家浜为界,将浦江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叫“外滩”,“外滩”名称由此而来。距今720余年前,在我们生活的浦江两岸土地上,正式出现了“上海县”的行政建制。上海的历史,开始书写。

2:外滩之“外”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个外国语学院,称为外国语学堂,“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黄浦滩”。外滩之“滩”按照中国传统,河流两旁的延伸部分被称为“滩”,外滩的“滩”就是这个意思。

㈦ 外滩的命名理由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她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科界和法科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科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租界严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她发源于淀山湖(今属上海市青浦区),由东南至闹行附近沿正东,于原陆家浜口(今南浦大桥附近)北折,从吴淞口注入长江。黄浦江以进入市区段的江面最宽,约为800米。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坚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成瓜街”和“外成瓜街”;“里仓桥”和“外企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又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又称“黄浦滩”或“外滩”。

根据上述,“外滩’它该指从陆家深至苏州河的黄浦滩地,这原来是不错的。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军收复了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埃投降,标志着沿海反清武装全部肃清。康熙二十四年(168年),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颁布了《驰海禁令》,即放松和放宽了从明初开始实行的禁止近海航运和贸易的“海禁”政策,中国近海航运和贸易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的上海,是长江的出海日,又背倚中国最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很快成为中国沿海的重要港口,与上海县城小东门、大东门、小南门相近的黄浦江滩相继建起了码头、堆栈、商行,从而促进了上海的城市经济和建设的发展。大概在康熙四十年后,从陆家浜到方浜(今方浜路)的黄浦江滩地逐渐消失在不断兴建的各种建筑中,从此,‘外滩”的实际区域就是今方浜路到苏州河边的黄浦江岸。

㈧ 上海外滩历史来源

外滩之“外” 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李鸿章在上海办了个外国语学院,称为外国语学堂,“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黄浦滩”。 外滩之“滩” 按照中国传统,河流两旁的延伸部分被称为“滩”,外滩的“滩”就是这个意思。1843年的外滩是指外滩公园之滩,可以说是个不死不活的长滩,当时那里建了大量的私人码头。后来英国人发布一条命令,对所有的私人码头均不承认,并用钢筋混凝土筑了一条浚浦线,外滩的岸线从此固定下来。外滩一开始是英国人专管领地,后来美国人进入干涉,外滩变成了公共租界,就成了公滩,也就是现在这样一个社会公共空间。 外滩的翻译 The bund”并不是外滩的英译,对英国人来讲,“the bund”也是外来语。中世纪时,奥斯曼帝国东征,阿拉伯中一个叫帕西的民族逃到印度,英国人到印度后,叫帕西人介绍东方的河滩,帕西人称之:the bund。英国人来到上海后,就借用了“The bund”。

麻烦采纳,谢谢!

㈨ 看懂上海:为啥叫“外滩”

上海”之称最早见于北宋《水利志》,因当时吴淞江(现在苏州河的前身)南面有18条大支流,内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因此得名。

而上海人又以形成弯的陆家浜为界,将浦江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叫“外滩”,“外滩”名称由此而来。

距今720余年前,在我们生活的浦江两岸土地上,正式出现了“上海县”的行政建制。上海的历史,开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