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圳大学的就业前景如何
就业前景非常的好,深圳大学也是当地比较有名气的一所大学,而且学校里面的一些设备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都非常的雄厚,在这里大家都能够有更好的一个学习环境,也能够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学校给大家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可以在这里免费借阅各种书籍,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组织了各种社团活动,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个人能力。学校还组织了一些专业技能的课程,也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都是为了服务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一个生活体验,能够提高大家的竞争力。
B. 如果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在深圳大学读研怎么样
深圳大学鼓励学校研究生兼任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以下简称“三助”)工作,发挥研究生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促进深大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改善研究生学习生活条件。
工作内容共有三个类型。
(一)教学助理工作: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习题课,指导实验和学生实习,辅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
(二)科研助理工作:主要负责实验室管理、学科点管理及其他科研任务。
(三)行政助理工作:院系行政助理,研究生、本科生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
聘用条件有两个。
(一)凡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工作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学有余力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后均可申请兼任“三助”工作。
(二)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必须以不影响正常学业为前提,限兼任一岗。延期毕业学生不得申请“三助”岗位。
以下是聘用程序:
(一)聘用单位每学期初根据研究生(院)核准的岗位数量,公开招聘。
(二)有意申请岗位的研究生开学两周内填报《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申请审批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学院批准,向聘用单位申请。
(三)聘用单位开学当月内确定聘用人选,报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四)聘用单位按月考核受聘研究生工作情况,填写用工报表,报研究生管理部门核发“三助”酬金。
(五)聘用期一般为一个学期,期满可续聘。聘用期间,经聘用单位和受聘研究生协商,可提前解聘,并报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另外还有酬金发放哈哈。
(一)“三助”岗位按月计酬,受聘兼任“三助”工作的研究生,应承担每月40小时的工作量,月薪500元。不足40小时按每小时12.5元计发。
(二)研究生管理部门每月下旬审核聘用单位用工报表,次月上旬发放酬金。
最后还想说两个好处。
(一)研究生承担助教工作累计满40小时,其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教学实践环节可视为达标。
(二)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表现可写入本人毕业鉴定。
虽然报酬不算很高,但是在深大成为三助的话能够会学到很多东西,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
C. 深圳大学作为马化腾的母校,每年毕业进腾讯的到底多不多深大毕业好不好就业哦
就我从一些渠道了解到的数据情况来看,就业这块深圳大学还是不错的。得益于深圳独特的地域优势,再加上深大在深圳众多大学中的“长子”地位,很多深圳的企业还是比较青睐深大的学生的;就拿19年来说吧,各大企业到深大的校园招聘岗位达到了60000多,而深大的毕业生一年也就6000多,所以其实还算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大多数想就业的同学还能筛选筛选,而且工资水平整体还可以,19年的话好像平均能到6000多。大家都知道深圳优秀的公司很多,也有不少公司与深大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其实还是蛮多的。另外深圳大学好像还推出了一个什么星梦计划,就是携手一些优秀企业和公司来共同促进毕业生更高水平就业,像腾讯、万科这些都在里面。
回到你提的具体问题,腾讯确实与深大合作比较紧密,如果想毕业进腾讯,首先需要学习的专业与腾讯这块的需求比较契合,然后看在校期间有没有机会去腾讯实习,反正离得也不远,实习如果表现不错的话是完全有机会进入腾讯的。比如同样学计算机的,在其它学校学的这个和在深大学这个,相对来说,进腾讯肯定是会更有机会一点;当然了,能力才是最重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提升能力和素质最为关键,只要够优秀,BAT什么的都是随你挑了。
D. 深圳大学怎么样
1、深圳大学不错,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招生都是第一批次,位于特区,就业也可以。
2、深圳大学现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设有25个教学学院,80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工程硕士具有授权的领域13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下有二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
3、深圳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69万人,研究生6111人(含博士研生122人),留学生1500人。现有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1708人。在岗教师中,教授424人,副教授612人;具博士学位1055人,外籍教师42名;平均年龄42岁。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三院院士(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医学科学院)1名,“双聘”院士10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