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圳宝安区松岗镇上的酒店都有哪些
您好,为您查询到
快8连锁酒店(深圳松岗店)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松明大道红星村段(松明大道与松瑞路交叉口)
酒店开业时间2010年04月01日,主楼高6层,客房总数68间(套)。周边设施配套完善,酒店拥有客房68间,装修简约现代,房内基本设施完善,热水、电视、宽带上网等设施一应俱全,住宿环境舒适温馨,服务周到,是您商务出行的理想下榻之所。
入住客人真实感受:好评率:100%,干净卫生,环境整洁,位置优越
维也纳酒店(深圳松岗万兆广场店)
地址:宝安区松岗镇松瑞路2号(与沈海高速交汇处)
酒店开业时间2012年11月,主楼高13层,客房总数168间(套)。酒店拥有各类房间与套房168间,并设有商务中心、休闲会所、KTV、中西餐厅、慢摇吧、大型多功能会议室等,本酒店配套设施完善,是商旅人士的首选。
入住客人真实感受:好评率:100%,服务热情,交通便利,价格实惠
‘贰’ 请问宝安有什么有名的旅游景点
镇海文阁
位于西乡固戌村西南海边古沙提上,建于清干隆年间(1736---1795)。光绪25年(1899)和1934年曾两次重修。阁内存有清光绪《重修文阁碑记》。
镇海文阁共3层,阁身方形,边长4.2米,高约12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砌垒。每层之间均是砌莲花托或大牙砖,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围浮雕花、草、树木、人物等图画,工艺技术较高。硬石顶上又覆琉璃瓦。阁内有楼板和门洞,可登临观海。
镇海文阁三层石门额上分别刻有“联登内阁”、“更上一层楼”、“会极”三条横幅。据传是几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时手抵文笔所书。原阁顶立有一支木制毛笔,称“文笔”,干隆年间失火被焚。
镇海文阁是深圳仅存的古阁建筑,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 塔
位于福永镇岭下村口,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是该村文天祥后人为纪念文天祥兄弟同登进士,文氏族人力图“开文运”而立,古名文塔,又称凤凰塔或风水塔。
该塔造型奇特,典雅秀丽,是古塔建筑中较为少见的。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楼阁式砖塔六层。每层有菱角,砖叠涩出檐,顶为六角攒尖顶,高20多米。塔内有楼梯可上塔顶。文塔是深圳市仅存的一座古塔建筑,198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修葺一新,实施修复保护。
永兴桥
永兴桥,位于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康熙年间监生曾桥川建,日久倾颓。干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曾应中等倡捐重建”。一九八四年公布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又再次修葺。
永兴桥“周围俱以白石砌之,阔三丈余,长十丈余,高五丈余。桥孔有三,上列栏杆,工程浩繁,颇为坚固。”八四年重修后,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3个,洞高5米余,上列栏杆,望板上浮雕龙凤图案各一组和桥头望柱圆雕生动的狮子。全桥用花岗岩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永兴桥……锁前溪而跨两岸,当往来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洲诸圩。”桥下的新桥河与茅洲河汇合注入珠江,桥头原有码头和文昌塔,与永兴桥交映相辉,颇为壮观,可惜都不存在了。永兴桥东岸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当时直至清末民初松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后逐渐式微,现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条,数间商铺。一座被当地人称作“当铺”的炮楼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兴桥的南侧。永兴桥时逾三百载,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古桥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绮云书室
绮云书室位于宝安西乡街道乐群村,由爱国港胞郑姚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砖、石、木结构,单檐硬山顶,辘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为郑氏家族的私塾学校,是深圳市历史上最大、建筑艺术性最好的私塾学校,该建筑的要雕、石雕、砖碉、灰塑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有 “深圳的陈家祠”之美誉。特别是所有的木构件全部使用红木制作,质地上乘,选料考究,为岭南地区所仅见。现在左右两侧建筑均被拆,仅保留中间部分。大革命时期,宝安县第二区农民运动和党组织曾在绮云书室进行革命活动。因此,其不公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还是一处革命旧址。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沙井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
位于沙井街道新桥村,约建于明代,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据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余年。
位于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细腻的花岗岩砌筑,坊株前后用抱鼓石相护,坊上横额书写楷书“大学家风”四个大字。据说,仅清朝时,便出过翰林及七个进士、数十位举人和秀才。
观澜老街由观澜大街、卖布街等十几条街道、巷道组成,在清代,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现存雕楼十五座,商铺一百多间、民居数百栋,这些清中期到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
观澜老街一座活的客家历史、经济、文化、民居博物馆。是深圳历史上仅“四大名墟”之一。
地址:宝安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
中共宝安县 “一大”会议旧址
中共宝安县 “一大”会议旧址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燕川社区,始建于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陈素白的后人为纪念其祖先而兴建的分支祠堂,该祠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廊枋建筑,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清水外墙,大门门面、部分厅柱、墙角下部、檐阶、天井以经砂石岩石条为材料,前厅屋顶为船型脊,后厅屋顶为博古脊,通面阔11.6米、进深18.4米,占地面积213.44平方米。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此如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抗日战争期间,我党领导建立的东宝行政督导处设在燕川村,这里曾作为督导处开展农民运动、减租减息的办公地。2000年深圳市和宝安区文管办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其进行维修及设备的完善,并举办了“宝安革命风云”陈列展览,把素白陈公祠改建成了中共宝安县“一大”会议纪念馆,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现被深圳市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1999年3月29日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万福壁于1999年落成,长130米,高5.67米,厚达10多厘米。万福壁采用红色紫砂陶高温烧制而成,整个浮雕由8833块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约11万公斤,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被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黄舒墓
晋代孝子黄舒之墓,迄今已有1600年历史。黄舒是深港地区青史留名第一人,孝行彰着,皇帝钦旌,千古传名。
地址: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
江氏大宗祠
江氏大宗祠位于步涌村204号,步涌是江氏家族聚居地,据《江氏族谱》记载,江氏先祖于南宋年间迁来深圳地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江氏大宗和其周围的古建筑群是江氏家族开发沙井的历史见证。江氏大宗祠是步涌江姓的总祠,宗祠的蚝壳山墙是其主要的特色之一,中、后堂木作梁架上的木雕艺术极为精湛,龙云托脚及各种吉祥动植物和人物故事图案,是研究民间艺术、工艺和风俗习惯、文化心态等的实物。江氏大宗祠内保留了传统的营造手法,如明清时期岭南建筑较少使用的栌斗和梁架上托脚等这些唐宋时期盛行构件,对于沙井乃至深圳的古代建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氏大宗祠被镇政府公布为镇级保护单位后,步涌村自筹资金对江氏大宗祠进行保护性维修。维修中严格按照文物维修 “修旧如旧” 的原则,把早期改建为二层水泥建筑的前堂复原,按原样修复了蚝壳山墙,保持中堂、后堂的木结构和山墙彩绘的的完整。
观澜街道樟坑径社区有114座古雕楼,是迄今为止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碉楼群,距今约有200多年历史。纵观碉楼的建筑风格和结构造型反映了近代宝安中西文化交流、建筑风格互融的历史。
这些烙着浓郁客家痕迹的建筑,是研究客家文化、民俗最直接、最有价值的财富。对深圳、宝安近代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九龙柱
九龙柱高19.99米,喻意1999年建成,直径3米,重26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色花岗岩石雕九龙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