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有哪些考古遗址
扩展阅读
杭州ic卡水表怎么看 2025-01-23 20:02:16
天津电动机保护器多少钱 2025-01-23 20:02:09

深圳有哪些考古遗址

发布时间: 2022-05-07 07:02:57

Ⅰ 深圳的名胜古迹

楼上的是现代的,有些没有古迹成分

象赤湾古炮台,大鹏古镇,新安古城,龙岗客家民居,山岗遗迹,咸头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沙井龙津古石塔,笋岗老围元勋旧址,赤注天妃庙,中英街,赤湾天后宫.不深圳博物馆

大鹏所城
国家级文件保护单位。位于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历经600多年风雨仍巍然屹立。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第”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此外还有县丞署、关帝庙、候王庙、赵公祠等。大鹏所城博物馆已正式开放。1839年9月,赖恩爵指挥抗英取得胜利的九龙海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这里是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地方。

振威将军赖恩爵墓
位于大鹏镇王岐塘。赖恩爵原葬于大坑上村,清光绪三年迁移到此。

大万世居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大万围村,建于清干隆五十六年,是深圳市较为典型的客家寨堡式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门楼,均由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鹤湖新居
位于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始建于清干隆年间,历经三代人22年建成,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鹤湖新居位于龙岗镇罗瑞合村,为龙岗罗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围楼。1000多年前,北族南侵,战乱连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带的百姓为躲避战火兵灾,纷纷举族南迁。200多年前,在这群背井离乡的人当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罗瑞凤,他初为小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后积聚了百万家财。嘉庆22年(1817年),他在龙岗河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鹤湖山”,于是,罗瑞凤选择在此兴建家园,取名鹤湖新居。而鹤湖新居的最后完工耗费了罗氏三代人数十年的心血。老屋大门横额上“聚族于斯”的镌刻向我们昭示着罗氏家族兴建围屋的愿望。传说当年围屋之地被周围的大小7个岭岗包围,围屋自居于中间的小土墩之上,构成“七星伴月”的格局。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坐北向南。

文武帝宫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供奉,说明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是相吻合的。”

龙田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坑梓镇田段心村 2002.7.17 黄姓客家围屋(清道光年)
茂盛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区横岗镇茂盛村 2002.7.17 何姓客家围屋(清咸丰年)
大坑烟墩 市级 明 龙岗区大鹏镇大亚湾 1984.9.6 大鹏古城附属军事设施,历代均有修葺
赖恩爵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赖太母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刘起龙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大坑山 1983.5.30 古墓葬
振威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即赖恩爵府,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刘起龙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Ⅱ 深圳有哪些古遗址是历史的哦,求求各位了,我要交作业的!!

1、沙井蚝屋:

位于宝安沙井街道步涌社区,宝安有上千年的养蚝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墙的底部到墙的顶部,整面墙都是用牡蛎壳做的,是深圳最古老、保存最好的蚝壳屋。


Ⅲ 深圳境内的考古遗址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大鹏街道办事处咸头岭村, 面积30000平方米。出土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7000―6000年。
屋背岭遗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办事处福光村村后,商时期墓葬群,共有墓葬94座,分布密集。均属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圹较小,骨架无存,葬具不详。
铁仔山古墓群,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臣田铁仔山公园南坡,被称为国内规模最大、横跨历史朝代最多、埋葬最为密集的古代墓葬群,共发掘出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300多座。

Ⅳ 深圳有哪些考古遗址

咸头岭遗址、屋背岭遗址、铁仔山古墓群、新安故城遗址、大鹏所城遗址。

1、咸头岭遗址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大鹏街道办事处咸头岭村, 面积3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发现的,出土的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7000―6000年。

2、屋背岭遗址

屋背岭遗址是1999年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是商时期墓葬群,共有墓葬94座,分布密集。均属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圹较小,骨架无存,葬具不详。

随葬品位置无规律,有的呈碎片散置墓中,有的显系放置之前已残缺。少者1件,多者5件,以陶器为大宗,有少量玉、石器。陶质较软,极易破碎。

3、铁仔山古墓群

自1983年以来,深圳市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铁仔山南坡山脚下(今华宝饲料厂内)抢救发掘了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古墓葬130多座,发现了“熹平四年”(175年)的东汉墓,出土了东汉人头印纹砖和铜镜等一批重要文物。

4、新安故城遗址

新安故城(又名新安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8米处(深南大道旁),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又称南头古城,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

5、大鹏所城遗址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大鹏新区大鹏镇鹏城村,占地约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赖信扬、赖恩锡、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

Ⅳ 深圳境内还有哪些古人类活动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以龙岗区的咸头岭、大黄沙、盐田区的大梅沙区等沙丘遗址为代表。
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和遗物以南山区的屋背岭、向南村、叠石山、盐田区的大梅沙遗址为代表。
汉代及汉以后的考古发掘,主要是城址、窑址、铜钱窖藏和大量的墓葬等。

深圳可以追溯的城市历史至少是17 0 0多年前的东汉,而深圳有人类生活的历史则可以追溯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上世纪80年代深圳开展考古调查以来,2000年,宝安西乡铁仔山古墓群被列入“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01年和2006年,南山区屋背岭商时期墓葬群考古发掘以及大鹏咸头岭遗址分别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铁仔山南坡地底下,是层层叠叠的千年古墓;屋背岭半山腰上,商周战国碎陶片俯拾皆是;大鹏半岛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那斑驳陆离的沙丘……置身其间,会有瞬间穿越千年的错觉。

深圳可以追溯的最久远历史的证明,可能要数大鹏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是珠三角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为珠三角地区同时期相关遗址分期、断年奠定了基础。遗址位于大鹏新区大鹏街道迭福村(原名咸头岭村),该村地处大鹏半岛西北岸,依山傍海,坐落在大鹏湾东北的迭福湾内。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西北至东南长200米左右,西南至东北宽150米。1985年5月、1989年9月,深圳博物馆在咸头岭咸头岭遗址先后开展两次发掘,共发掘面积627平方米,初步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1992年,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李伯谦教授指出,“咸头岭这类遗存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文化的鲜明特征”,提出以咸头岭遗址为代表,将珠三角地区同时期考古学文化命名为“咸头岭文化”。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深圳地名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针对咸头岭遗址出土文物的碳十四测年报告出炉,得出的测年数据都指向一个年代区间———距今6900多年至6300年前后。

屋背岭遗址位于南山西丽镇福光村北的屋背岭山坡。2001年4月至7月,深圳市文管办在屋背岭遗址进行试掘,墓葬出土的遗物多为商时期,有陶罐、陶豆、陶钵、陶纺轮、玉矛等;另有东周墓葬2座,出土铜矛、铜斧、铜剑等;有的灰坑还出土了米字纹陶片、方格纹陶片等。从2001年至2002年,试掘和正式发掘的商时期墓葬有94座,各种珍贵文物多达300件,如今这些文物藏于南头古城博物馆。作为广东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时期墓葬群,屋背岭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深圳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自己的文明,它对于建立岭南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编与咸头岭遗址、屋背岭遗址相比,铁仔山古墓群遗址的保护相对较好。1984年和2000年经过两次发掘,铁仔山古墓群共发掘出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300多座。这个浓缩了近十个朝代的墓葬遗址,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熹平四年”(175年)的东汉墓,出土了东汉人头印纹砖、铜镜、陶瓷等重要文物,由此证明了深圳城市历史至少有1700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等考古学专家曾评价说,铁仔山古墓群历史延续时间之长、古墓数量之多、墓葬之密集及形制之多样,在全国也属少见。

Ⅵ 深圳有哪些古迹遗址写两个!

赤湾古炮台,大鹏古镇,新安古城,龙岗客家民居,山岗遗迹,咸头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沙井龙津古石塔,笋岗老围元勋旧址,赤注天妃庙,中英街,赤湾天后宫,大鹏所城,振威将军赖恩爵墓,大万世居,鹤湖新居,文武帝宫。每个都有很多典故的。了解一下,很有趣。

Ⅶ 深圳现在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凤凰古村的香火至今不断。闻名一时的宝安凤凰古村即将再现昔日风采!13日下午,宝安区政协主席沈建英率部分区政协委员到福永街道凤凰古村调研,《宝安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已经完成,规划提出未来进一步开发凤凰古村,形成“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的深圳历史文化遗址格局。福永街道凤凰古村有60多座明清建筑,有的建筑群已有500多年历史,是目前深圳乃至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开发价值最高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部分建筑遭到破坏,古建筑群急需保护。今年,区政协教育文化活动组提出《关于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凤凰古村的提案》,区政协将该提案定为区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案。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从保护古文物、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角度,加快对凤凰古村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区文化局对此提案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安排文管办和文物管理所调研,并与文产办、贸工局、福永街道办充分沟通,拟定规划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凤凰古民居,福永街道和凤凰社区近年相继投入1000多万元,专门用于古建筑群的管理和修缮维护以及周边环境整治。去年,该街道还成立了凤凰古民居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笔者获悉,宝安区贸工局编制完成《宝安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重点挖掘凤凰山旅游资源,形成“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的深圳着名历史文化遗址格局。为保存好这一古建筑群,宝安区规划国土部门已开始制定有关红线图和紫线图保护范围。

Ⅷ 游玩小记:你知道深圳还有哪些古迹遗址试着列举两个

象赤湾古炮台,大鹏古镇,新安古城,龙岗客家民居,山岗遗迹,咸头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沙井龙津古石塔,笋岗老围元勋旧址,赤注天妃庙,中英街,赤湾天后宫.不深圳博物馆

大鹏所城
国家级文件保护单位。位于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历经600多年风雨仍巍然屹立。鸦片战争时抗英名将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和福建水师提督刘启龙的“将军第”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此外还有县丞署、关帝庙、候王庙、赵公祠等。大鹏所城博物馆已正式开放。1839年9月,赖恩爵指挥抗英取得胜利的九龙海战,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这里是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地方。

振威将军赖恩爵墓
位于大鹏镇王岐塘。赖恩爵原葬于大坑上村,清光绪三年迁移到此。

大万世居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大万围村,建于清干隆五十六年,是深圳市较为典型的客家寨堡式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门楼,均由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鹤湖新居
位于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始建于清干隆年间,历经三代人22年建成,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鹤湖新居位于龙岗镇罗瑞合村,为龙岗罗氏家族聚居地,呈城堡式围楼。1000多年前,北族南侵,战乱连年,不少居住在中原一带的百姓为躲避战火兵灾,纷纷举族南迁。200多年前,在这群背井离乡的人当中,有一名河南籍男子罗瑞凤,他初为小贩,因擅长经商,勤俭致富,后积聚了百万家财。嘉庆22年(1817年),他在龙岗河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鹤湖山”,于是,罗瑞凤选择在此兴建家园,取名鹤湖新居。而鹤湖新居的最后完工耗费了罗氏三代人数十年的心血。老屋大门横额上“聚族于斯”的镌刻向我们昭示着罗氏家族兴建围屋的愿望。传说当年围屋之地被周围的大小7个岭岗包围,围屋自居于中间的小土墩之上,构成“七星伴月”的格局。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坐北向南。

文武帝宫
位于龙岗区坪山镇,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文武帝宫。“文帝代表孔子,武帝代表关公,文武帝宫是当地客家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客家人崇尚孔子关公,把他们当作神供奉,说明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是相吻合的。”

龙田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坑梓镇田段心村 2002.7.17 黄姓客家围屋(清道光年)
茂盛世居 省级 清 龙岗区横岗镇茂盛村 2002.7.17 何姓客家围屋(清咸丰年)
大坑烟墩 市级 明 龙岗区大鹏镇大亚湾 1984.9.6 大鹏古城附属军事设施,历代均有修葺
赖恩爵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赖太母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 1984.9.6 古墓葬
刘起龙将军墓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大坑山 1983.5.30 古墓葬
振威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即赖恩爵府,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刘起龙将军府 市级 清 龙岗区大鹏镇古城内 1984.9.6 应并入大鹏古城内

Ⅸ 深圳有什么名胜古迹

1、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大鹏新区大鹏镇鹏城村,占地约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赖信扬、赖恩锡、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

2、赤湾古炮台

赤湾古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

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鹰嘴山头。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约3米多,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

3、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沙井镇沙四老村的河涌边,用粗砂岩材凿制,当地的人们叫它花塔公。龙津石塔是古代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整个塔并不高大,单层方形塔身,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缵尖塔顶。

塔身正面为浮雕半身佛像,两侧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样。由此可知,该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220年,距今七百八十五年,是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

4、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

其创建远溯宋代,其营造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明永乐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

5、咸头岭遗址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大鹏街道办事处咸头岭村, 面积3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发现的,出土的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7000―6000年。

Ⅹ 深圳的文物古迹有哪些

南头古城遗址:南山区深南大道旁

考古档案:南头古城即东莞守御千户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在汉武帝时就成为全国二十八处盐官之一的番禺盐官驻地,史称“东官”。现古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城垣范围东西长为680米,南北宽为500米。城内道路六纵三横共有9条,俗称“南头九街”,现仍保存部分市井门楼。城内尚保存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报德祠等历史建筑及39处明清时期具有岭南及南洋建筑风格的民居。

历史地位:南头古城是深圳1670年城市历史的见证。1983年至1985年,南头古城内的6处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南头古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头古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屋背岭商时墓群遗址:南山西丽屋背岭村屋背岭山顶

考古档案:1999年发现,2001年4月发掘,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共发现商时期墓葬94座,皆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有釜、豆、罐、钵、尊等。纹饰为拍印的曲折纹、方格纹、卷云纹等。石器以小型石锛为主,还有少量的玉矛、下块、水晶块等。墓葬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早期,二三期从商中期至西周早期。

历史地位:该墓葬区的二三期材料,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考古编年的空白,有利于研究商时期广东的文化面貌、社会发展、墓葬布局及葬俗,为中国商时期边疆考古做出贡献。其中西丽屋背岭遗址为典型的山冈遗址,是一处以商代为主、比较单纯、规模较大、又比较集中的古文化遗址,填补了深圳文物考古的空白,被称为“有可能揭示出一个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秦代的古文化遗址全貌”。

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海堤上

考古档案:1981年被发现,历经三次发掘。遗迹面积13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陶质生活用具,以沙灰陶为主,有少量制作较为精细的泥质白陶和灰陶。个别器物有赭红色陶衣。还出土磨质石器74件,以及16件打质石器和98件天然石器。

历史地位:该遗址引起国家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遗址的文化面貌被认为在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中期沙丘文化遗址中具有代表性,从而被命名为“咸头岭文化”。这意味着深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不仅在广东省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国的同时代文化中也享有一席之地。

大鹏古城 遗址:龙岗区大鹏镇鹏城

考古档案:明洪武二十七年,大鹏所城开筑,以防御海盗、倭寇侵扰。城内有东门街、南门街、正街3条主要街道,明清时代城内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军装局等。现县丞署、关帝庙、赵公祠、晏公庙等基址尚存。东、南二城门仍保留明代原样。城内还有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振威将军第”,即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府第,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等,规模宏大,许多清代民居保存完整。

历史地位:1983年和1984年,深圳市将大鹏城东、南两城门及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分别列入深圳市第一、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大鹏古城被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仔山古墓群 遗址:宝安区西乡镇铁仔山南坡

考古档案:深圳市考古工作者2000年1月至3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该墓群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585平方米。共发现东晋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248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在248座古墓中,东晋墓5座,南朝墓36座,宋墓4座,明清墓203座。

历史地位:铁仔山古墓群是深圳1670年城市历史的有力见证。该墓葬区的历史延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墓葬之密集及形制之多样,不仅在广东省罕见,在全国也属少见,为研究深、港地区乃至粤东南地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古迹被列入2000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专家指出,铁仔山古墓群中,东晋、南朝墓中出土的瓷器不是深圳本地产品,有可能是位于今江西丰城一带的早期洪洲窑的产品;而明墓中出土的青花瓷器绝大多数是江西景德镇窑产品,可见深圳在这两个时期商品经济已较为发达。

大梅沙春秋时期墓群遗址:大梅沙海边堤上

考古档案:该墓群1982年发现,1992年、1993年分两次被发掘,发掘面积2405平方米。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方向北偏东,长2·3米—4·5米,有的在近墓底中间挖一个直径和深度约20厘米的小坑。出土的随葬品有39件,其中有11件青铜器、21件陶器、7件石器。其中,M6墓葬随葬品最多,共出土4件青铜器、3件陶器和2件石器,表明当时财富多寡差别较大,男女分工明确,族群之间可能还经常发生争斗。

历史地位:该遗址在当时是广东发掘面积最大的沙丘遗址,发现的墓葬和青铜器数量在广东沙丘遗址中也是空前的,并填补了广东考古编年的空白,为研究此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古越民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英街遗址:深圳沙头角

考古档案: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割占香港及九龙后,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线以北、深圳河以南的230多个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为期99年。1899年英国接管新界后,竖立了界碑,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香港,将中英街3至7号界碑拔除,并改名中兴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名中英街。

历史地位:中英街及界碑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已成为广东省和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