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联升斋刺绣如何
扩展阅读
语言障碍杭州哪个医院好 2024-11-15 14:37:42
天津贵州贵酒哪个好喝 2024-11-15 14:31:59
深圳哪里有陶艺馆 2024-11-15 14:23:24

天津联升斋刺绣如何

发布时间: 2022-02-01 17:40:40

1. 中国手工刺绣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华瑰宝-----苏绣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
小桥,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诗意江南。二千五百年的苏州文明熠熠生辉。
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啊,苏绣对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 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女红之巧呵,十指春风。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现在中国苏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绣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绣品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

http://www.hb.xinhuanet.com/cwh/2006-02/16/content_6255997.htm

中华瑰宝—武术
近代中华武术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岁月,也是愚昧的岁月;这是信仰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季,也是绝望的冬季。

以狄更斯这段写于《双城记》卷首的说话来形容本世纪初的中国是最贴切不过的。

一九一二年满清被推翻,民国成立,然而,中国并未因此而步入光明的坦途,反之,在往后的几十年中,军阀混战、北伐、日本侵华,国共战争……。等待着中国的是一段血泪交织的岁月,但在这段混乱黑暗的日子中,却也出现令人振奋的新气象。许多新事物、新制度的确立,深深影响中国往后大半个世纪的路向。比如在学术方面,新式大学、中央研究院的出现,培养出一批卓然特立的学者和奠下优良学风。武术方面,民国初年涌现一批武术组织,如精武体育会(上海)、体育研究社(北京)、中华武术会(天津)、四川武士会(成都)、拳术研究社(长沙)等。还流传着好些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武林故事,中国拳家打败外国 武师的传奇,这些流风余韵是真是假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术的地位已日渐提高。而一九二八年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十年时间,更有人称之为国术界的“黄金十年”。以下就让我们透过一张张老照片来对民国年间中国武术界飞跃发展的那段惹人遐思的岁月管窥锥指,缅怀一番。

http://www.qlsports.com/list.asp?id=370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被誉为中华瑰宝。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今武术课程已被列入中小学及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自卫、竞技观赏、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儿童青少年朋友的喜爱。 奥运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热爱关注,充分说明体育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我国提倡发扬中华武术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挖掘和提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武术过程中对儿童进行武术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武术运动对儿童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http://www.bjryt.com/info_Print.asp?ArticleID=161

少年文化网提问“中华瑰宝”
“青铜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鼎属于哪种用具?”近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年文化网站推出“中华瑰宝”知识有奖问答活动。此系列活动涉及到青铜器、陶瓷、玉器、石器、漆器等文物种类,展示了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艺术品、商周的青铜器、宋代名窑的瓷器、气势恢弘的秦俑、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美玉等等。除了文物瑰宝的一般知识性内容,还涉及到文物瑰宝背后的一些着名历史故事和典故,比如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背后的一段抗日护国宝的故事;利簋的铭文是《封神演义》的原版的见证等等。此次活动每月一期,结合图片进行相关知识的问答,并在下一期对上期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每期将有100名参与者获奖。
http://news.sina.com.cn/o/2005-10-31/01427310287s.shtml

中华瑰宝——甲骨文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现,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 “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大量人为地毁灭。

2. 刺绣的简介

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3. 天津南开区哪些博物馆适合情侣去

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古文化街海河楼166号)、天津格格府典藏博物馆(鼓楼南街30号)、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古文化街94号)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水上公园西路9号)都是南开区适合情侣出游的博物馆。

天津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展示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示了远古、商周、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的鞋履展品中,既有古代遗存物,也有后期仿制品,几千年的鞋类历史一目了然。展示内容分为鞋发展史、鞋履民俗、民间鞋品、三寸金莲、精品特展、制鞋技艺、场景复原7部分,包含60多个有关鞋的专题,展品多达上千件。

地址:天津南开区古文化街海河楼166号

天津格格府典藏博物馆

格格府典藏博物馆坐落在鼓楼南街30号,距离地标性建筑鼓楼仅几步之遥。博物馆占地1.9亩,是一座二进制清代四合院,保留了院落原有的格局,地砖、墙砖、门窗等。前院及后院的东西厢房作为展馆,设瓷器、字画、珍宝、青铜器、格格起居、杂项6个展区,有明清官窑瓷器30余件,明清民窑瓷器近千件,珍贵杂项400余项;明清家具、青铜器收藏品若干。

地址:天津南开区鼓楼南街30号

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

踏进联升斋,仿若被时空隧道带回到“日暮堂前花蕊娇”的年代,瞬间,便生出欲化作古时绣娘的念头,在绫罗绸缎中,绣出属于自己的优雅与浪漫。若非亲眼所见,真的会怀疑《咏绣障》只是出自诗人的想象夸张之笔,店内的一幅幅作品犹如凝聚了“东方美人”的优雅与精致之美,惊艳四座,驻足其间观赏,确有美妙绝伦,眼花缭乱之感。

地址:天津南开区古文化街94号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水上公园风景区。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三大展区即主展厅、按1:1比例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题陈列厅和专机陈列厅。主展厅内有:周恩来生平展“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专题展“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西花厅专题陈列厅设有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展“伟大的情怀”;专机陈列厅陈列着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现为国家二级文物。纪念馆的展览主题突出,天津地域特色鲜明,生动再现了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光辉灿烂的一生以及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9号

4. 天津哪里卖纯手工刺绣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诚基中心2号楼1门520室——楠枫绣庄,是专业的做纯手工刺绣的地方,他们那里是自己的绣品厂的展销厅。他们的展厅非常的漂亮!有好多漂亮的绣品!非常的专业!因为是厂家自己开的展厅,厂家直销,所以价位非常的合适!强力的推荐这家店。

5. 天津市宝坻区梦玲电脑刺绣厂招聘信息,天津市宝坻区梦玲电脑刺绣厂怎么样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 公司简介:



天津市宝坻区梦玲电脑刺绣厂成立于2018-12-25,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周东生,公司地址是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西四庄村1区3排22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2120224MA06HD65XP,行业是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登记机关是天津市宝坻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天津市宝坻区梦玲电脑刺绣厂工商注册号是120224600704897



• 分支机构:






• 对外投资:






• 股东:






• 高管人员:




6. 代表天津特色的工艺品是什么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天津-民俗风情

--------------------------------------------------------------------------------

来源:天津文化信息网

刺绣
天津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被人们认为是检验女子手巧与拙的标志。特别是未出嫁的女孩,每日都离不开刺绣。定了婚的女子,还需为未来的婆婆、姑嫂及小辈人绣制一些诸如手帕、香粉袋等小饰物作为结婚时的见面礼。这些小饰物上均绣有金鱼、牡丹等吉祥图案。此外,旧时的女子及儿童等穿用的服饰以及门帘、枕套、桌布等生活用品上均用刺绣为装饰。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仍有许多青年妇女(时称“社会青年”)从事刺绣加工业。另外,许多女孩子们也都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家的生活用品上绣上花,作为装饰。时至今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手工刺绣工艺正逐渐被机器和 电脑刺绣等现代工艺所代替,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补花工艺。
绣花 绣花的工具是绷子,用竹或木等材料制作而成。一般为长方形和圆形。长方形者,长约3尺,宽约1尺,下有4条腿支撑;圆形者,直径约在1尺半左右,下有3条腿支撑。这两种绷子的高约2尺左右。
刺绣时,绷子可放于床上,人盘腿坐于床上绣;绷子也可放在地上,人坐在板凳上绣。刺绣一件绣品,须先将花样拓印于单色布面上,再将所绣部位用缯子绷紧、拽平,然后坐在板凳上,穿针引线。右手在绷子上面,左手在绷子下面,分上下针来回穿梭。刺绣工艺的表现手法,一般的花瓣多用平绣工艺,花心多用挑丝镂空工艺,筋脉多用拉筋工艺等。刺绣图案,多为梅、兰、菊、莲等四季花草,还有葫芦、牡丹、金鱼、蝴蝶等吉祥图案。
还有一种小型圆形绷子,直径约在1尺到3寸之间,分不同型号。可根据绣品大小选择使用。这种绷子的使用,需一只手拿绷子,另一只手执针,在绷子上下来回穿梭。但也有人绣花不用缯子,全凭绣花的经验和绣织技巧,一手拿布,另一手执针拨花,也绣得十分平整、不打褶。
做外加工的绣品,一般使用单色线,绣线与布的颜色反差不大,使绣品显得秀丽典雅。日常生活中的绣品,一般使用专用于绣花的线,俗称“五彩绣花线”。这种线,以一种颜色为基调,上面可呈现深浅不同的过渡色。如红色绣花线,从深红色开始,逐渐向浅红——粉红——黄红——白红过渡,呈斑斓之状。绣花时,可根据花在含苞欲放,或者盛开时的不同色彩变化来选择使用不同过渡色的绣线。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绣品工艺,除平绣、拉筋、镂空等技艺外,更多的采用拨花的技艺。即在大些的花瓣或树枝上,在上下针的中间部位,从左到右用斜针固定一下。这种工艺,目的是为防止绣品起褶,增加了绣品的立体感。花蕊一般用抽丝镂空工艺,也有的用一些小圈点代替。
补花 补花工艺,是在绣花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民间工艺。这种工艺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妇女们喜欢在床罩、枕套、墙围布、缝纫机罩、电视机罩、洗衣机罩,甚至于孩子们穿的衣服上补花,使这些生活用品增添了情趣。
补花工艺的材料,选自于家庭中做衣服剩下的小碎布头儿,选其鲜艳的色彩,剪出各种花型、花瓣、花叶,或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等。然后,用与所补的花相同的线,用锁针的方法,一针针地将花的外围缝锁在
布面上。倘若所补的花较大,就在中间再锁一部分针,或勾画轮廓,或缝制花心,使所补的花与被补的布能相互吻合,严整。
补花讲究布局,有的以中间为主,四角为辅。中间是大花儿,大叶儿,四角是稍小些的花儿或叶儿,边缘都用同一种颜色的线锁口;有的则只补中间一处的花儿,或采取相互对衬而又相同的图案。
剟花 即用一种特别的剟针,穿线在织物上剟出各种花儿或字,再将剟出的图形用剪刀将连线处剪去,使所剟图形呈现凸起的簇绒效果。
在20世纪70年代,在小学生中曾兴起了“剟字热”。他们纷纷在当时时兴的绿色军用书包(俗称“军挎”)盖上,用鲜艳的大红线,剟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书体)的字样,这种工艺多由女学生们来完成。
剟花的针很特别,它与缝纫机针相仿,其用于穿线的针眼儿与针尖儿都在同一头上。剟花前,先将所要剟的花儿成字,用蓝淀纸拓印于所剟花的位置上。然后用缯子绷紧、拽平,串上针线,便可手拿剟针的另一端,针尖对准所剟的花儿或字,一针针地剟下去,拔出来;再剟下去,再拔上来,剟得越密越好。剟好后,用剪刀将上面的根根连线剪断。

糖人
吹糖人儿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民间艺人设摊儿,当场吹糖人儿出售。艺人们为了招揽生意,往往在售卖车上插一木架,木架上面备有若干小孔,将吹好的各种糖人儿样品用苇棍儿插于上面,作为生意幌子。
糖人儿的原料为黄米面和蜂蜜,将其制成糖稀,再加若干白面,将其置于小火炉上的小铁锅内,用微火温着,使糖稀总保持一定的软度,有人来买,艺人便根据顾客要求,先将两手蘸上点淀粉,再从锅中揪出一撮儿糖稀,一头儿放于唇部,其余糖稀用手借助吹气边抻边捏,使气充盈于糖人儿之中,在不等糖稀风化定型之前,迅速将成品吹好,底部再插一苇棍儿,一件糖人儿就此吹好。孩子们可手拿苇棍儿,边欣赏边吃。
吹糖人儿的民间艺人,个个都身怀绝技,只要顾客说要什么样子,艺人便能在十几秒钟之内将糖人儿吹好。糖人儿的传统造型有“大公鸡吃米”、“小老鼠偷油”、“葫芦”等。
至今,民间还能依稀见到这些艺人,多在幼儿园门口或在庙会活动以及节假日期间进行表演和销售。
画糖人儿 街头巷尾,常有靠画糖人儿为生的民间艺人。
只要顾客要买什么图案,艺人就能根据顾客要求信手画来。神话传说中的龙、凤;现实生活中的飞禽走兽、人物、瓜果、花卉等等,样样俱全。
糖人儿的原料是红糖。画糖人儿时,还需将红糖加水于小锅里用炉火熬,待糖与水完全溶解,水份蒸发到使糖呈现稠液状之后,方可放于小火炉上用微火温着待用。待顾客来买时,先在石版上用食油涂抹一下,然后用铜勺从锅中舀出一部分糖来,随即在数十秒钟之内,便可在石板上将糖人儿画好。然后用一根苇棍儿,在锅内蘸点糖,往糖人儿上一粘,上面再用点热糖加固。此时,糖人儿已被风干,只用一小扁铲,稍稍铲动糖人儿的某一部位,整个糖画就会从石板上脱离出来,成为一件速成食物工艺美术品。
由于艺人以此为生,常年操作此业,练就了绘画和熬糖的经验。尤其是熬糖,应入多少糖,加多少水,熬到什么火候等,都要凭多年的经验。显示了民间艺人高超而娴熟的艺术功底。

剪纸
剪纸,是颇受民间喜爱的一种民间工艺。剪纸艺人们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博取众长,形成了天津剪纸的独特风格。然而,剪纸在天津出现的历史并不长,清光绪之前,有专门从事这门技艺之人,市场上出售的剪纸,多由河北保定来的王、刘两姓剪纸艺人制作。那时,每逢年节或庙会,他们便挟着蓝布小包,带些红纸和一把剪刀,摆设地摊,当场用剪刀剪出各种各样花样出售,或由顾客提出要求便能随心所欲的剪制而成。后来2人相继开设“进云斋”和“义和斋”。从此,才有了专门从事剪纸的店铺。自成体系的“天后宫剪纸”,也在天后宫内长年销售,内容多以实用型为主。
随着剪纸社会需求量的增大,剪纸艺人开的作坊和店铺也多起来,清光绪年间,西门外有十几家剪、刻纸作坊。他们都刻比较粗的大路货,行销天津附近各村镇和津浦沿线各城镇、乡村。只有进宝斋王进福的作品比较精致,经常出些新花样,走串着名的富户家。王进福擅剪花卉,草虫。他的得意门徒伊德元,在剪纸基础上,注重汲取皮影和彩绘艺术的表现万法,从而,将剪纸赋予了线条流畅自然,纹理清晰别致,刻画精细秀美,幅面情景交融,花鸟人物生动逼真的新的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征。
天津剪纸既不同于江南剪纸纤细秀丽的精工刻剪,也有别于北方剪纸的淳朴、豪放、粗犷有力。而是更偏重于写实,人物比例匀称,线和面的衔接过渡比较柔和,并借鉴和吸收了年画、瓷器、木雕等艺术中的图案设计方法,以求得饱满丰盛的艺术效果。目前,天津剪纸除少数艺人保留传统手工剪纸外,绝大多数的剪纸艺人已从民间通俗剪纸发展成为艺术创作的阶段。而且为满足人们欣赏和创作的需要,也大多不用剪,而是用刻的方法从事剪纸创作。即便是剪,也追求艺术的美。如剪纸艺人佟慧珍,她可以在方寸大小的纸上,不用绘稿,也不勾勒,全凭自已对平日观察各种民间舞蹈的记忆,就可用剪刀剪出一个个优美而妩媚的舞蹈姿态的剪影来。
天津的刻纸也很有名。刻纸是在剪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旧时,刻纸的图案稿是用熏稿的方法制出,即将图稿拨在白纸上,然后反扣在煤油灯上熏烤后,将图稿取下,白纸就留有被烟熏的痕迹,黑白分明。刻纸时,先将熏好的图稿与所刻的纸,用纸捻将四周固定,再用各种不同的刻刀,将图稿上一处处熏黑的部位—一刻去,这幅刻纸作品就完成了。现在制图稿的方法很多,可用喷色法或手拓法。最先进的是用复印机来取稿。
如今的刻纸图案内容,除传统图案外,大多数剪纸艺人都是根据古典小说、戏剧、神话等内容搞一些艺术创作;再有是根据社会的时事新闻为内容的创作。其创作的形式有单张的,也有成组成套的。
目前,蓟县、宝坻和河北区、南开区等市区内都有不少十分活跃的剪纸能手。天津还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剪纸学会组织,有国内外会员300多人,他们经常组织剪纸作品展览和评比活动。天津市民俗博物馆还恢复了“天后宫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并不断丰富其内容,举办专题展览等,推动了天津剪纸的艺术创作和发展。 剪纸按其用途可分为“窗花”、“吊钱儿”、“喜花”、“饭花”、“供花”和刺绣的“花样”等。

窗花、吊钱儿 在天津的岁时风俗中,有“二十九贴倒(有)”的说法,即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九日,家家都要将居室内外的窗花、吊钱儿、春联、门神、福字等贴好,这其中的“窗花”和“吊钱儿”就是民间剪纸的内容。窗花和吊钱,常见的内容是反映求福、得财和增寿等寓意,如“肥猪拱门”、“金马驹”、“聚宝盆”、“财子叫门”、“童子摘宝”、“招财进宝”、“摇钱树”、“刘海戏金蟾”、“吉祥花草”、“金玉满堂”等图案;也有一些以卐字和圆钱为主、以吉祥语“阖家欢乐”、“金玉满堂”等为图案;还有的用吉祥人物老寿星,八仙人物等图案代替吉祥话等等。如今,民间仍保留着贴窗花、吊钱儿的习俗,只是吊钱的图案多用字来表示。如“连年有余”、“富贵有余”、“抬头见喜”、“万事如意”、“四季如春”、“四季平安”、“金玉满堂”、“大发财源”、“人财两旺”、“合家欢乐”、“荣华富贵”、“恭喜发财”等等;还有的在双鱼图案上刻个“福”字,取“富余”之意;在以”福”字为主的图案上刻一“有”字,取“有福”之意,还有的将4个字写作1个字来代替,均有大吉大利之意。在剪纸窗花中,最具特色的是“肥猪拱门”,此图案多用黑、红、黄等色蜡光纸套刻的形式体现。天津的这些窗花、吊钱儿,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之用大红纸剪刻,更为过年增添了喜庆色彩。
喜花 民间有在结婚时贴“喜花”的习俗。旧时,在结婚的前一天,讲究送嫁妆。每逢此时,人们都要剪出许多“喜字花”(又叫“嫁妆花”)贴于每件陪嫁物上。而且。在洞房的门、窗及家具陈设上,都要贴上喜花。喜花的图案,均以喜字为主,有的配有鸳鸯、蝴蝶.龙凤和喜鹊登梅等图案。至今,仍有不少人遵循这一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有在新房(即洞房)的墙壁上,贴上一张大而红的“龙凤双喜”剪纸喜花,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不仅为洞房增添了一艺术欣赏品,又取了“龙凤呈祥”的吉祥之意。
花样子 旧时,天津人绣花的“花样子”都是来自于剪纸图案。这些花样子,广泛地用于家庭生活用品上。如门帘、窗帘、墙布(俗称“墙围子”)、枕套儿等;还有的用于服饰,如儿童花兜、老虎鞋、老太太穿的“三寸金莲”绣花鞋以及姑娘们用的头巾、手帕、鞋垫等上面的图案,都是用绣花的蓝本——剪纸花样来体现的。其剪纸图案既有传统的龙凤花鸟,也有吉祥的四季花草,如桃花、牡丹、月季、荷花、菊花、梅花等,还有蝴蝶、喜鹊、葫芦、蝙蝠等吉祥图案。
供花、饭花 民间常在供桌的供品上,用吉祥的剪纸图案覆盖,俗称“供花”。还有在祝寿的寿面上,用祝福等剪纸图案覆盖,俗称“饭花”。

7. 五十年前的天津是什么样子

图为当时的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大门两侧墙上的标语很有时代感。1958年4月10日,中国的第一辆中马力轮式拖拉机“铁牛”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问世。如今天津地铁6号线有一站名为“天拖”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是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原址。

8. 苏州刺绣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绣的历史悠久,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清代苏绣更是盛况 苏绣摆件
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 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编辑本段刺绣分类
·按苏绣针法划分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截至目前为止,苏绣教程里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四五十种。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荷包) 苏绣按观感分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 牡丹小鸟
苏绣针法至近代分为:乱针绣绣与平绣两大类。 传统苏绣针法及其运用 一、直绣 1、直针: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2、缠针:是用斜行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有这边起针到那边落针,方向是一致的。 二、盘针: 盘针是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1、切针:也叫“刺针”。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所谓“一芝麻三针”,就在于此。 2、接针:直针线条可以拉长,但因太长线松而会抛起。切针可以延长线条,但会露出针脚。 3、滚针: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 4、旋针:是用接针或者滚针的方法盘旋而绣的一种针法。绣的时候,顺着形体徊旋的纹路用短针盘针,匀密而不露针脚。 三、套针: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代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 1、单套: 又名平套。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 2、双套:双套的绣法与单套的绣法相同,只是比单套套得深,批数短。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三处,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处,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处。 3、木梳套:其绣法和单套相同,但比单套松稀。它是在第一批出边后,第二批在第一批一半处落针的,每隔一线套一针,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尾的一厘许,在第二批留下的空隙中夹入。 苏绣
4、集套:其绣法也如单套,但外口的第一批针多,绣一批少一批针数,批批藏短针。绣到最后,周围的线路全集中在一个眼中,一批一批相覆,犹如单套。 5、偏毛套:是绣鸟毛的套法,也就是绣片毛的套法。其方法市:根据片毛的纹路进行套绣,套法和双套相同,只是线条略有长短。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长短套”。 6、活毛套:是绣走兽用的针法。其套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绣三针,然后在第三针上加上一针交叉针。这种绣法有一定规律,都是一组一组绣上去的。第二种是里面紧,外面带有放射形,由外向内绣,第二批套上的线覆在前一批的一半处落针,按照动物的形状转势。也有用两种绣法一起绣的。 四、擞和针: 又称长短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五、抢针: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六、平针 1、平针: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2、钉线:钉线是一种特制的细色线代替金线的绣法。这种色线叫棕线,也叫包根线。其绣法和平金相仿,因为它的线色多,能绣的物体也比平金广得多。
·按工艺分类
苏绣按针法可以分为:乱针绣与平针绣两类。乱针绣,顾名思义是针刺很乱的一种绣法,其实这是一种似乱不乱的刺绣,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合,交叉掺合而成,再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疏密,直至光、色、形相似为止。而平针绣相对乱针绣来讲,线条的排列比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制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常见。
·按生产地域分类
本地绣: 产于江苏省苏州(苏南),比邻上海。并不能说只要是苏州商家所经营的都能称作苏州刺绣,正宗的苏州刺绣应隶属“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绣工均属于当地人,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价格适中。 苏北绣: 产于江苏省盐城、怀安一带(苏北),苏州当地人称之苏北绣、江北绣。价格非常低,但做工也极差,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或一绒半绣,谈不上艺术,涂鸦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最经典的成名作品有“黄金大道”、“红枫”,除此之外,无论是做工还是销售价,都难以提升。近些年,苏北绣搅局苏绣市场,冒充苏绣、以次充好之事频频发生。但客观的说,苏北绣对压制本地绣价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宝应绣: 产于江苏省扬州宝应(苏中),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但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绣,即一根线直接绣。因此远观或看照片,感觉立体效果尚可,近看却颇粗,不耐人回味。风景、人物乱针绣是其强项,但人物的脸部绣制(开相)等细腻的工作,还是交付技高一筹的苏州本地人完成,此外宝应绣的价格也偏高,国内市场难以接 水路 指刺绣日用品纹样交接与重叠处,所空留的一线绣地,其作用是分清前后层次。水路要求空得齐、匀,绣时要先绣迭在上画完整的花样(让水路留在下面的花样上),再绣下面的花样。边要绣得平、齐、均匀,才能保证使花样轮廓正确、齐整。
编辑本段生产方式
压瓣 指刺绣欣赏品花样交接或重叠处,不留水路层层相压的一种绣法,其作用是使纹样交界处无空隙而层次清晰。绣时先绣后面远的物体,针脚要跨过前面花样的轮廓线,再绣前面近一层的纹样。轮廓边缘针迹要齐、密,以分清前后层次。如前后两种物体色彩相同,绣后层物体相压处的 苏绣书籍
用色须略深,用以衬托,使物体具有重叠的真实感。 一丝 指一根花线的十六分之一。 一绒 一根花线的二分之一。 落绷 刺绣生产工艺之一。绷面上的纹样绣完后,将绣好的成品从绷上取下来,称“落绷”。实用品落绷的方法是将绷线放松,拆掉绷边竹,取下绷针,退出绷闩,抽出白布,将绣地与绷布的缝线拆掉,取下刺绣品;欣赏品需要裱好后再落绷,否则会影响绣品质量。 出边 凡是分皮绣制的针法,第一皮称为“出边”,亦即物体边缘的第一皮 丝缕、丝路、丝理 又称“丝理”或“丝路”。是指刺绣线条排列的方向。刺绣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而丝理对表达物体的凹凸转折、刚阳向背具有关键作用。刺绣丝用线条的排列须与植物的纤维组织和动物毛丝生长方向一致,须随它们姿态的不同灵活运用。如花朵有正、反、俯、仰等不可姿势,要正确掌握花的丝理,首先要找出刺绣花样中花的整体中心点和部分中心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部分中心必须向着整体中心。刺绣时就须按中心确定丝理方向,这样才能增强绣品的艺术表现效果。 藏针 凡绣放射形或曲折丝理的花样,在曲折处掺入的短针称“藏针”。其作用在使线条丝理转折自然,并使绣面平服。 起老线 用滚针按花样轮廓线绣一圈,后将此线绣没,使轮廓微微突起。传统称为“起老线”。 皮头 指在每一刺绣小单位中,分批绣制出的层次,行话称“皮头”。在抢针与平套针法中,层头清晰,亦称皮头清晰。 记针 苏绣术语。是刺绣中代替打结的一种方法。在用一根线起绣或将绣完时,绣几针极短的针脚以藏线,称为“记针”或“记线”。 记线 是刺绣中代替打结的一种方法。在用一根线起绣或将绣完时, 齐白石的虾
绣几针极短的针脚以藏线,称为“记针”或“记线”。 生产方式一般有“计件制”和“计时制”两种。 “计件制”即是以“件”为单位,将绣品底料交于绣工,帮其配好绣线并指定质量标准,最后商妥好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适工钱,并约定好完工日期的一种生产方式,俗称“放单”、“放生活”。绣工完全可以在家加工,不受地点约束,不受专人监督,但即使实际工时超出,手工工费也基本不变动。 “计时制”是指以实际工作小时计算应得的工钱,绣工在专业技师的指导、监督和培训下,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保质保量完成绣品的加工。绣工受专人督导,每日在固定场所必须准时上下班,不允许接私活,但报酬是以月结工资的形式。
编辑本段历史追溯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汉、三国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宋代
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明代
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和民国时期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 清月山庄
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 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艺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沈寿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着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 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或工厂,使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整体来讲,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编辑本段制作过程
·预备阶段
首先要将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准备好: 要准备的材料有——底稿、棉布、绣花线(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绑线、连绑线、胶皮线;工具有——绷框(市场上有卖)、站架(市场上有卖)、手扶板、剪刀、羊毛针、绣花针、卷尺。 别看需要的材料工具不多,但如何选择好这些东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制作底稿
底稿是将图案通过专业打印机喷绘打印到丝绸布上的成品,它是绣品的模板。苏绣底稿的来源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为苏绣而作的画稿;另一种是选自名家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照片等。我们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也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自己设计好的图案,到专门的打印店打印出来。
·准备绣花线
苏绣对绣花线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要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颜色,挑选色泽鲜艳、有光泽、粗细均匀的线。
·准备绑线及连绑线
这两种线用普通的家庭用线即可,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通常我们都会选择比较粗的棉麻线来做绑线,而连绑线用普通缝衣服的线即可。
·刺绣
刺绣是一种长时间坐着操作的安静的劳动,又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通常,一件普通30厘米规格的绣品就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对刺绣者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刺绣者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画理,同时,还要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和之以恒、刻苦钻研的精神。
编辑本段遗产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苏绣的历史悠久,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法学专家支招苏绣司法保护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但刺绣艺术的发展也日益面临知识产权问题的发展瓶颈: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而自己的精品常常被别人仿冒。苏绣面临的这一窘境引起最高法院和苏州虎丘法院的极大关注。2009年10月9日下午,值苏州虎丘法院民三庭成立揭牌之际,在位于苏州刺绣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苏州刺绣博物馆内,召开了“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最高法院民三庭、省市法院、苏州大学法学院等专家学者与镇湖刺绣行业协会、着名刺绣艺术家们一起,研讨如何司法保护镇湖刺绣工艺。[1]
编辑本段苏州刺绣
苏州刺绣,就是指狭义的“苏绣”,而广义的苏绣是以苏州为集散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一种着名手工艺品,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由吴兴钱山漾古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以家蚕丝织成的丝织物残片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取丝的国家,而且发源于太湖流域,这就为苏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文献和实物的限制,苏州刺绣究竟始于何时,目前尚难以确切说明,但据刘向《说苑》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东吴丞相赵达之妹,已能运用刺绣绣出了我国第一张山地 八仙祝寿
势军阵之图,时人谓之“针绝”。而《三国志·吴志·蒋钦传》上也记有“妻妾衣服,悉皆锦绣”之句,可见一千七百多年前苏州刺绣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已达到可观的程度。 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张应文着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喋之姿,佳者较画更胜。”,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 元代的苏绣,见诸文献记载的并不多,《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绣品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1522-1566)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苏绣在吸取她的长处后,无论在原料、针法、绣工上,与当时的鲁绣、东北的缉线绣、北京的洒线绣截然不同,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

9. 北京景泰蓝,天津泥人张和苏州刺绣都是中国着名的旅游工艺品。这句话对吗

不对,去掉旅游2个字就对了。

景泰蓝不属于旅游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