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给我唐朝的官职表,要是XX一品的,最好是很情楚的
唐朝官职
正第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第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嗣王、郡王、国公。(爵。)
正第二品
特进、(文散官。)辅国大将军、(武散官。)开国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上柱国。(勋官。《武德令》有尚书令,龙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无职事官。)
从第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扬、幽、潞、陕、灵。)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光禄大夫、(文散官。)镇军大将军、(武散官。)开国县公、(爵。)柱国。(勋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旧班在左相上,《开元令》移在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班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贞观年改以民部次礼部,兵部次之。则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礼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宾客、(旧兼职无品,《开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宝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旧班从三品,广德年升。)内侍监、(唐初旧制,内侍省无三品官,内侍四员,秩四品。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护、(已上除八大将军,并为文职事官。)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怀化大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上护军。(勋官。)
从第三品
御史大夫、(旧班在秘书监九卿下,《开元令》移在上。)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旧雍、洛长史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长史、(旧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大都护府副都护、(旧正四品上,《开元令》加入从三品。)亲王傅、(巳上并职事官。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为武,余并为文。)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开国侯、(爵。)云麾将军、(武散官。)归德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护军。(勋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长史、司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阶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正四品下阶,《开元令》加入上阶也。)尚书左丞、(永昌元年进为正三品,如意元年复旧。)吏部侍郎、(武德七年省诸司侍郎,吏部郎中为正四品上。贞观三年复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复旧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率、中州刺史、军器监、(武德初为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复置,九年又省,十年复置北都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武德令》统军正四品下,后改为折冲都尉。《垂拱令》始分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职事官。率及折冲为武,余并为文也。)正议大夫、(文散官也。)开国伯、(爵。)忠武将军、(武散官。)上轻车都尉。(勋官。)
正第四品下阶
尚书右丞、(永昌元年进为从三品,如意元年复旧。)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谕德、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武德令》,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从四品上。《贞观令》,一切为下州,加入正四品下。自此已上职事官。中郎将为武,余并为文也。)通议大夫、(文散官。)壮武将军。(武散官。)
从第四品上阶
秘书少监、八寺少卿、殿中少监、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监门副率、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内侍、大都护亲王府长史、(已上职事官。府率、中郎将为武,余并为文。)太中大夫、(文散官。)宜威将军、(武散官。)轻车都尉。(勋官。)
从第四品下阶
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上州别驾、(已上职事文官。《武德令》,上州别驾正五品上。二十三年为长史,前上元年,复置别驾,定入从四品也。)中府折冲都尉、(武职事官。)中大夫、(文散官。)明威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从事中郎,九年省。)
正第五品上阶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武德令》,从五品上。《贞观令》,加入正五品上,五年又加入四品。如意元年复旧也。)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赞善大夫、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会昌县令、(武德元年,敕万年、长安令为正五上。七年定令,改为从五品。贞观初复旧也。)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军器少监、太史少监、亲王府典军、(已上职事官。郎将、典军为武,余并为文。《永徽令》,亲王典军从四品下。《垂拱令》改入五品也。)中散大夫、(文散官。)开国子、(爵。)定远将军、(武散官。)上骑都尉。(勋官。)
正第五品下阶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药奉御、太子亲勋翊卫郎将、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已上职事官。郎将、折冲为武,余并为文也。)朝议大夫、(文散官。)宁远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军谘祭酒,九年省。)
从第五品上阶
尚书左右诸司郎中、(《武德令》,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诸司郎中正五品上。贞观二年,并改为从五品上也。)秘书丞、(《武德令》,正五品上。《永徽令》改也。)着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奉御、献陵昭陵恭陵桥陵八陵令、(《武德》,诸陵令从七品下,永徽二年加献、昭二陵令,为从五品。已后诸陵并相承依献、昭二陵也。)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已上职事官。典军为武,余并为文也。)朝请大夫、(文散官。)开国男、(爵。)游击将军、(武散官。)骑都尉。(勋官。旧有太公庙令,武德年七品下,永徽二年加从五品上,开元二十四年省也。)
从第五品下阶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太子典内、(旧正六品上,《开元令》改。)下都督府上州司马、(《武德令》,上治中正五品下。贞观初改。)亲王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宫苑总监、上牧监、上府果毅都尉、(已上职事官。果毅为武散,余并为文。)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并武散官。驸马自近代已来,唯尚公主者授之。奉车,有唐已来无其人。)朝散大夫、(文散官。)游击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主簿、记室、参军,九年省。《神龙令》有库谷、斜谷监也。)
正第六品上阶
太学博士、(《武德令》,从六品上,贞观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议郎、太子舍人、中郡长史、(《武德令》,中州别驾从五品上,贞观年改也。)太子典膳药藏郎、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德元年敕,雍州诸县令阶从五品上,七年定令改。)亲王府掾属、(《武德令》,从五品下也。)武库中尚署令、(《武德令》依上署令,从七品下,太极年改武库令阶,开元年改中尚令阶。)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镇军兵满二万人已上司马、(已上职事官。司阶、果毅为武,余并为文也。)亲勋翊卫校卫、卫官。朝议郎、(文散官。)昭武校尉、(武散官。)骁骑尉。(勋官。)
正第六品下阶
千牛备身左右、(卫官已上、王公已下高品子孙起家为之。)太子文学、下州长史、(武德中,下州别驾,正六品,贞观二十三年,改为长史丞。永淳元年,诸州置别驾官。天宝八载停别驾,下郡置长史。后上元二年,诸州置别驾,不废下府长史也。)中州司马、(《武德令》,中州治中,从五品下,《贞观令》改。)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已上文职事官。)上镇将、(武职事官。《武德令》,从四品下也。)承议郎、(文散官。)昭武副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诸曹参军事,九年省也。)
从第六品上阶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武德令》,吏部员外郎正六品上,诸司员外郎正六品下。贞观二年改。)八寺丞、大理司直、国子助教、(《武德令》,从七品上。)城门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武德令》,正七品上。)着作佐郎、(《武德令》,正七品下。)侍御医、(《武德》、《乾封令》,正七品上。《神龙令》,从六品下。开元改。)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署令、(武德四年进为从五品上,七年定令,复旧也。)下州司马、(《武德令》,中下州治中,正六品下。)亲王文学、主簿、记室、录事参军、(《武德令》,亲王府文学已上,并正六品下也。)诸州上县令、(已上文职事官。)诸率府左右司阶、(武职事官。)镇军兵不满二万人司马、(文职事官。)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卫官。)奉议郎、(文散官。)振威校尉、(武散官。)飞骑尉。(勋官。)
从第六品下阶
侍御史、(旧从七品上,《垂拱令改》。)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太子内直典设宫门郎、太公庙令、司农寺诸园苑监、沙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互市监、中牧副监、(已上文职事官。)下府果毅都尉、(武职事官。)亲王府校尉、(卫官。)通直郎、(文散官。)振威副尉。(武散官。)
正第七品上阶
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尚食尚药直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长史、军器监丞、诸州中县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事、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亲王府诸曹参军、(已上文职事官。《武德令》,亲王府功曹、仓曹、户曹、兵曹参军事,从五品下;骑曹、铠曹、田曹、士曹、水曹参军事等,七品下也。)中镇将、(武职事官。《武德令》,从五品下。)太子千牛、亲勋翊卫队正副队正、(已上卫官。)朝请郎、(文散官。)致果校尉、(武散官。)云骑尉。(勋官。)
正第七品下阶
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内寺伯、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事、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武德令》,别将正五品上,后改为果毅。圣历三年复置别将。)上府长史、(《武德令》,统军长史正八品下也。)上镇副、(《武德令》,从五品下。)下镇将、(《武德令》,正六品下。)下牧副监、(已上职事官。中候、别将、镇副、镇将为武,余并为文也。)宣德郎、(文散官。)致果副尉。(武散官。《武德令》又有天策上将府参军事,九年省。又有盐池盐井盐、诸王百司问事谒者。)
从第七品上阶
殿中侍御史、(《武德》至《乾封令》,并正八品上,垂拱年改。)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武德令》,从八品下也。)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尚书都事、九寺主簿、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长史、太子侍医、太子三寺丞、都水监丞、诸州中下县令、亲王府东西阁祭酒、(《武德令》,正六品下。)京县丞、(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奉先、会昌、太原、晋阳。)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事、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武德令》,正六品下。已上职事官。别将、镇副为武,余并为文。)左右监门直长、勋卫、太子亲卫、(已上卫官。)朝散郎、(文散官。)翊麾校尉、(武散官。)武骑尉。(勋官。)
从第七品下阶
太史丞、(监局同。)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御史台、国子监主簿、旧正八品,《垂拱令》改。)掖庭令、宫闱令、上署令、(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官、左藏令、乘黄、典客、上林、太仓、平准、常平、左尚、右尚、典牧。《武德令》有太庙、诸陵、典农、中尚、都水、常平。其左尚、典牧本中署,右尚本下署,开元初改之也。)诸州下县令、(天宝五载,一切为中下县。)诸陵署丞、(永徽二年加秩。旧有太庙署丞,武德为九品,永徽二年加秩,从七品上,开元年省也。)司农寺诸园、(苑副监,《神龙令》有诸副监)宫苑总监丞,下都督府诸曹参军,太子内坊丞、(旧正八品上开元初改)亲王国令、(旧规,流内正九品,太极年改。)公主家令、(旧规,流内正八品,太极年改。)上州诸参军事、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武德令》,从六品下。)诸屯监、(《武德令》有芳酝监,《神龙令》有漆园监。)诸率府左右中候、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已上职事官。别将、镇副、中候为武,余并为文也。)太子左右监门直长、亲王府旅帅、诸折冲府校尉、(已上卫官。《武德令》,诸府校尉,正六品下也。)宣议郎、(文散官。)翊麾副尉。(武散官。)
正第八品上阶
监察御史、(旧从八品上,《垂拱令》改。)协律郎、诸卫羽林龙武军录事参军事、中署令、(钩盾、右藏、职染、掌治,《武德令》有衣冠署令。)中州录事参军事、太医博士、太子典膳药藏丞、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旧从八品下,开元初改。)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武德令》,从八品下,《神龙令》有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监丞。)镇军不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已上文职事官。)翊卫、太子勋卫、亲王府执仗执乘亲事、(已上卫官。)给事郎、(文散官。)宣节校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典签,九年省。)
正第八品下阶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下署令、(太卜、廪牺、珍羞、良酝、掌醢、守宫、武器、车府、司仪、崇玄、导官、中右校、左校、甄官、河渠、弩坊、甲坊。《神龙令》又有干、楫二署令也。)诸卫羽林龙武诸曹参军事、中州诸司参军事、亲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参军事、(《武德令》,亲王府参军,从七品下,《雍州》行参军,正八品上。)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丞、太子内直宫门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已上文职事官。)诸卫左右司戈、上戍主、(已上武职事官。《武德令》有中镇长史。)备身、(卫官。)征事郎、(文散官。)宣节副尉。(武散官。)
从第八品上阶
左右拾遣、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武德令》,以九品上。)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下州录事参军、(《武德令》有中下州诸司参军事。)诸州上县丞、中牧监丞、(《武德令》,正八品上。)京县主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录事参军、中都督府上都护府参军、亲王府行参军、(《武德令》,正八品上。)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博士、(《武德令》,雍州博士,从八品下。)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武德令》有盐池盐井监丞,《神龙令》有太和监丞。)保章正、(已上文职事官。)太子翊卫诸府旅帅、(已上卫官。《武德》、《乾封令》,诸府旅帅,正七品下。)承奉郎、(文散官。)御侮校尉。(武散官。)
从第八品下阶
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医监、太子左右春坊录事、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诸曹参军事、太子诸署令、掖庭宫围局丞、太史都水监主簿、(太史为局则省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吏部考功礼部主事、(旧从九品上,开元二十四年改七司入八品,其省内诸司依旧。)上署丞、(《武德令》有芳酝监丞。)下都督府上州参军事、中都督府上州博士、诸州中县丞、诸王府典签、(《武德令》,正八品下。)京县尉、亲王国大司农、(旧规,流内正第七品,开元初改。)公主家丞、(旧规,流内正第九品,开元初改。)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镇仓曹兵曹参军事、(《武德令》有下镇长史。)挈壶正、(已上文职事官。)中戌主、上戌副、永府左右司戈、(已上武职事官。)太子备身、亲王府队正、(已上卫官。)承务郎、(文散官。)御侮副尉。(武散官。)
正第九品上阶
校书郎、(《永徽令》加入从八品下,《垂拱令》复旧。)太祝、太子左右内率监门府录事参军、太子内方典直、中署丞、典客署掌客、亲勋翊卫府羽林兵曹参军事、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武德令》,正八品下。《神龙令》有漆园丞,《开元前令》有沙苑丞。)诸州中下丞、中郡博士、(《武德令》,正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主簿、武库署监事、(已上并文职事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录事。其武库监事,从九品下,太极年改也。)儒林郎、(文散官。)仁勇校尉。(武散官。)
正第九品下阶
正字、(《永徽令》改入上阶,《垂拱令》复旧。)太子校书、(《永徽令》改入上阶、《垂拱令》复旧。)奚官内仆内府局丞、下署丞、尚食局食医、尚药局医佐、尚乘局奉乘司库司廪、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诸曹参军事、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录事、(龙朔年置桂坊录事,咸亨年省。)太子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诸州下县丞、诸州上县中县主簿、中州参军事、(《武德令》,正九品上。)下州博士、(《武德令》,中下州博士,从九品上,下州博士,从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中府兵曹、亲王国尉、(旧规,流内正八品,开元初改。《武德令》有亲王府镇事及司阁。)上关丞、(《武德令》有上津尉。)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已上职事官。执戟戍主为武,余并为文。)诸折冲府队正、(卫官。)登仕郎、(文散官。)仁勇副尉。(武散官。)
从第九品上阶
尚书诸司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太子正字、弘文馆校书、太史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匹总监主簿、中牧监主簿、(《永徽令》有监漕。)诸州中下县主簿、上县中县尉、下府兵曹、(已上并职事文官。)文林郎、(文散官。)陪戎校尉。(武散官。)
从第九品下阶
内侍省主事、国子监亲王府录事、太子左右春坊主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咒禁博士、太卜署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太医署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亲王国丞、(旧规,流内正第九品,开元初改从正流内。)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子诸署丞、太子典食署丞、太子厩牧署典乘、诸监作诸监事计官、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下州参军事、(《武德令》,中下州行参军,正九品,下州参军,从九品上。)中州下州医博士、诸州中县下县尉、京县录事、下牧监主簿、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公主邑司录事、诸津丞、下镇兵曹参军、(《武德令》有诸桥诸堰丞。)诸率府左右执戟、(已上职事官。长上、执戟为武,余并为文。)亲王府队副、诸折冲府队副、(已上卫官。)将仕郎、(文散官。)陪戎副尉。(武散官。)
Ⅱ 在古代唐朝,从皇上以下文武百官到最小的官员。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着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着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中书令(正三品)
|中书省-|中书侍郎(正四品上)
|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
| |侍中(正三品)
天子-|门下省-|黄门侍郎(正四品上)
| |给事中(正五品上)
|
| |左仆射(从二品)
| |左丞(正四品上)
|尚书省-|
|右仆射(从二品)
|右丞(正四品下)
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天子只和中书令共同商议政务,行使立案.立案所定的敕命原稿,在经过门下省同意后,方能交付尚书省实施.中书为天子的权力,而门下则代表贵族的势力,故中央政府可以说是由贵族出身的大臣所组成的合议政体.官吏的俸给通常分禄米和料钱,此外,并有职分田或防阁以维持侍从仆用人之费用.另外官僚还有一特权,即犯了流刑,徒刑时可以官当来换刑;杖刑,笞刑则可以支付铜钱来赎罪免刑.
令外之官
三省六部制为盛唐前的官僚制度,至安史乱起,社会内部起了大变化,官僚机构亦发生变动,遂产生由天子直属的令外之官.这种官深入官制中,于是节度使,盐铁使,度支使,观察使等各名目的官职开始出现,渐渐掌握了实权,使原有官职变为有名无实.
这种官职通常采用的属僚,多为新兴的地主阶层,与三省六部制中的贵族官僚对立.由中书之强化,门下之衰弱可看出贵族势力已逐渐减退,门下省已渐为天子代理机构——中书省所容纳,贵族官僚至此受到了决定性的打击.
附加:
唐朝官员每十天休假一天,称“荀假”。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假七天)、定省节(三年探望父母一次,共三十五天)、婚假(九天)、丧假(视与死者关系而定时间长短)、病假(最长不超百日,过百日则解职)。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致仕,五品以上官员退休由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由尚书省批准。五品以上官员退休享受半俸,有功之臣因皇帝特恩者可获全俸。
唐代官员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唐代官员有散官与职官之分。散官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等级称号,没有实际职掌,相当于我们今天机关里的局级、处级纪检监察员之类。职官表示实际职守,有职有权。各级官员的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而俸禄只依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领取的俸禄包括禄米、俸钱和职分田等。以安史之乱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京官正一品每年给禄米700石,从一品600石,正九品40石,从九品30石。月俸开始时称俸料,只给铜钱与食料。唐玄宗开元年间,月俸又包括杂用、防阁和庶仆等内容。防阁是一种卫士,相当于今天的警卫员,五品以上的官员才配有防阁;庶仆是一般的佣人,配给六品以下的官员。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但支付时往往付给谷帛等实物。唐代官员的俸钱中不但有生活费,还包括办公费,总的趋势是数额不断增加,而且地方官的俸钱高出京官。
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的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一、禄米。《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
二、土地。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80亩。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50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35顷,县公、职事官三品25顷,递至九品2顷。上柱国30顷,柱国25顷,上护军20顷,护军15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一种限田措施,并不能实授其地。不过,《食货志五》说:“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但从白居易的《问议百官职田》看,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土地收入主要还是靠职分田。职分田一般按每亩收六升的租率出佃,所谓“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三、俸料。唐代官员的俸料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制定的。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职事官又有防合或庶仆(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这套内容复杂的俸料制,至唐玄宗时才合为一项。《新唐书食货志五》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令百官防合、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唐代官员的俸料法定额数与实际收入往往差别很大,这在地方官尤其为甚。其俸钱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或以公廨钱充,或以户税充,或以青苗钱充等等。
隋唐五代的官员,按规定到了七十岁是要退休的,称之为“致仕”。官员请求致仕叫做“乞骸骨”。如果不满七十但疾病缠身者,也可提前要求退休。反之,若精力充沛,体魄健壮者,虽年过七十也可继续留任。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本人应直接上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退休者,则只要尚书省按规定统一办理即可。致仕之后,若有特殊需要,也可再度出仕。
官员致仕时可享受一定的待遇,据《唐会要致仕官》说,有的可以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换了一个官名而品秩并未改变(致仕后,例晋一级,至宋代才成为制度)。在经济待遇方面,五品以上者致仕,终生可以享受半俸,特例可给全俸。六品以下者,旧制前四年给半俸,天宝时令给至终身。此外,三品以上致仕者还享受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本品现任官之上,以表尊崇。这些制度和规定对于鼓励官员退休是有一定作用的。
唐朝货币的基本单位:
1贯:1000文(开元通宝)
1两白银=1贯
1两黄金大约等于8-10两白银。
真正通用的货币是文、贯、白银。黄金很少使用。政府计价是以贯为单位的。
当时的物价:一把上等陌刀的价格大约1000多文。
Ⅲ 唯尚一品慕斯店天津有几家店,详细地址
你说的是这个吗 mna1688
Ⅳ 走向共和 为什么送李鸿章丫鬟
片中的李鸿章无疑是被着力塑造的人物,不同于以往的卖国贼形象的是,这里的李鸿章是一个讲求实干,精于世故,老成谋国,苦苦支撑国事的偏于正面的形象:他为北洋水师的军费与朝中以翁同龢为代表的不解时艰、唯尚空谈的清流派争斗;耍了手腕,但顾全大局去争取本来敌视他的南洋大臣张之洞;视满朝的非议诋毁如过耳云烟;马关和谈时尽其所能与日本人周旋(看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甚至把自己在日本被刺后治疗所需的医药费都当作筹码,他与伊藤博文讨价还价那一段拍得最为震撼,当然,也最让每个国人痛苦);戊戌变法时聪明地自保赴欧考察而不参与帝后之争;义和团运动时一言看破慈禧意图而联合张之洞不奉上命,力求东南自保以为国家保存实力;但在签订辛丑条约这种找骂不讨好的差事找上头时又走向前台与列强周旋(剧中在正式签字时李鸿章拦住了一起主持议和的庆亲王,而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说:王爷还年轻,这种要背千古骂名的事还是由我这老朽担当了吧。)。
在我看来,剧中的李鸿章是一个智者,他处在那种历史条件之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苦心维持时局;他也是一个有着高明手段的政治家,在外交、内政、经济、军事、管理等各方面都显示出自己的天才;而且,他还是一个实干家,他洞悉官场的一切潜规则,并不把事情简单化地划分为正确的或错误的,而是看到自己要达到的效果后使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去做:所以他虽然不喜欢还是去结交李莲英,在朝廷的谕旨与自己的判断冲突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又不正面对抗谕令,最后的事实却总是证明他是对的。
在这部剧中,不仅是李鸿章,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也并不是我们以前想象中的那样昏聩,无能。须知他们能从布衣爬到极高的地位必然会有相当的才能,慈禧对义和团的看法是:“你以为我看不出他们那种刀枪不入是骗人的?可那一条条汉子是真的,用好了他们就能对我有利”;而袁世凯在管理按辛丑条约规定不准中国军队设防的天津时居然想起引进警察制度,让原以为可以在天津横行无忌的列强必须收敛自己的行径。当那一队留着长辫,却配备着标准的近代警察装备的士兵跑步入场时,那两个洋人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那帮签条约的怎么会这么笨,这么重要的一条都没想到。”
“不是他们太笨,而是袁世凯太狡猾了”
看过张岱的《西湖梦寻》(抑或是《陶庵梦忆》?不好意思记不清了)的朋友应该记得里边有一段提到贾似道指挥救火的场景,张岱的评价就是:贾虽是奸相,但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一段可以与我上文提到的袁世凯的事对照着看一下。
总结:走向共和最大的贡献是更新了国人久已被禁锢的历史观和思维方式,构造的人物摆脱了过去脸谱化,程式化,正邪一看即知的窠臼,使历史人物比较丰满的呈现于观众面前,还历史以真实,是难得的佳作。某位朋友在标签中将这部电视剧称为“中国电视剧之最”,我认为直至现在为止,它配得上这个赞美。
Ⅳ 晋城市唯尚一品商贸有限公司怎么样
晋城市唯尚一品商贸有限公司是2010-06-2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新市西街1367号二层。
晋城市唯尚一品商贸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500556591336D,企业法人张志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晋城市唯尚一品商贸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化妆品、日用百货、洗涤用品、健身器材、服装、鞋帽、眼镜、办公用品、文体用品、五金交电、消杀用品、保健用品、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器械经营;食品经营;养生保健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会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晋城市唯尚一品商贸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Ⅵ 能帮忙把一品到九品的官职大概列一下吗
唐朝官职
正第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第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嗣王、郡王、国公。(爵。)
正第二品
特进、(文散官。)辅国大将军、(武散官。)开国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上柱国。(勋官。《武德令》有尚书令,龙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无职事官。)
从第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扬、幽、潞、陕、灵。)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光禄大夫、(文散官。)镇军大将军、(武散官。)开国县公、(爵。)柱国。(勋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旧班在左相上,《开元令》移在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班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贞观年改以民部次礼部,兵部次之。则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礼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宾客、(旧兼职无品,《开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宝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旧班从三品,广德年升。)内侍监、(唐初旧制,内侍省无三品官,内侍四员,秩四品。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护、(已上除八大将军,并为文职事官。)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怀化大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上护军。(勋官。)
从第三品
御史大夫、(旧班在秘书监九卿下,《开元令》移在上。)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旧雍、洛长史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长史、(旧从四品上,景云二年加秩为从三品。)大都护府副都护、(旧正四品上,《开元令》加入从三品。)亲王傅、(巳上并职事官。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为武,余并为文。)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开国侯、(爵。)云麾将军、(武散官。)归德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护军。(勋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长史、司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阶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正四品下阶,《开元令》加入上阶也。)尚书左丞、(永昌元年进为正三品,如意元年复旧。)吏部侍郎、(武德七年省诸司侍郎,吏部郎中为正四品上。贞观三年复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复旧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府率、中州刺史、军器监、(武德初为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复置,九年又省,十年复置北都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武德令》统军正四品下,后改为折冲都尉。《垂拱令》始分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职事官。率及折冲为武,余并为文也。)正议大夫、(文散官也。)开国伯、(爵。)忠武将军、(武散官。)上轻车都尉。(勋官。)
正第四品下阶
尚书右丞、(永昌元年进为从三品,如意元年复旧。)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谕德、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武德令》,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从四品上。《贞观令》,一切为下州,加入正四品下。自此已上职事官。中郎将为武,余并为文也。)通议大夫、(文散官。)壮武将军。(武散官。)
从第四品上阶
秘书少监、八寺少卿、殿中少监、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内率、监门副率、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内侍、大都护亲王府长史、(已上职事官。府率、中郎将为武,余并为文。)太中大夫、(文散官。)宜威将军、(武散官。)轻车都尉。(勋官。)
从第四品下阶
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上州别驾、(已上职事文官。《武德令》,上州别驾正五品上。二十三年为长史,前上元年,复置别驾,定入从四品也。)中府折冲都尉、(武职事官。)中大夫、(文散官。)明威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从事中郎,九年省。)
正第五品上阶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武德令》,从五品上。《贞观令》,加入正五品上,五年又加入四品。如意元年复旧也。)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赞善大夫、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会昌县令、(武德元年,敕万年、长安令为正五上。七年定令,改为从五品。贞观初复旧也。)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谘议参军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军器少监、太史少监、亲王府典军、(已上职事官。郎将、典军为武,余并为文。《永徽令》,亲王典军从四品下。《垂拱令》改入五品也。)中散大夫、(文散官。)开国子、(爵。)定远将军、(武散官。)上骑都尉。(勋官。)
正第五品下阶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药奉御、太子亲勋翊卫郎将、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已上职事官。郎将、折冲为武,余并为文也。)朝议大夫、(文散官。)宁远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军谘祭酒,九年省。)
从第五品上阶
尚书左右诸司郎中、(《武德令》,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诸司郎中正五品上。贞观二年,并改为从五品上也。)秘书丞、(《武德令》,正五品上。《永徽令》改也。)着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奉御、献陵昭陵恭陵桥陵八陵令、(《武德》,诸陵令从七品下,永徽二年加献、昭二陵令,为从五品。已后诸陵并相承依献、昭二陵也。)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已上职事官。典军为武,余并为文也。)朝请大夫、(文散官。)开国男、(爵。)游击将军、(武散官。)骑都尉。(勋官。旧有太公庙令,武德年七品下,永徽二年加从五品上,开元二十四年省也。)
从第五品下阶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太子典内、(旧正六品上,《开元令》改。)下都督府上州司马、(《武德令》,上治中正五品下。贞观初改。)亲王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宫苑总监、上牧监、上府果毅都尉、(已上职事官。果毅为武散,余并为文。)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并武散官。驸马自近代已来,唯尚公主者授之。奉车,有唐已来无其人。)朝散大夫、(文散官。)游击将军。(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主簿、记室、参军,九年省。《神龙令》有库谷、斜谷监也。)
正第六品上阶
太学博士、(《武德令》,从六品上,贞观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议郎、太子舍人、中郡长史、(《武德令》,中州别驾从五品上,贞观年改也。)太子典膳药藏郎、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德元年敕,雍州诸县令阶从五品上,七年定令改。)亲王府掾属、(《武德令》,从五品下也。)武库中尚署令、(《武德令》依上署令,从七品下,太极年改武库令阶,开元年改中尚令阶。)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镇军兵满二万人已上司马、(已上职事官。司阶、果毅为武,余并为文也。)亲勋翊卫校卫、卫官。朝议郎、(文散官。)昭武校尉、(武散官。)骁骑尉。(勋官。)
正第六品下阶
千牛备身左右、(卫官已上、王公已下高品子孙起家为之。)太子文学、下州长史、(武德中,下州别驾,正六品,贞观二十三年,改为长史丞。永淳元年,诸州置别驾官。天宝八载停别驾,下郡置长史。后上元二年,诸州置别驾,不废下府长史也。)中州司马、(《武德令》,中州治中,从五品下,《贞观令》改。)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已上文职事官。)上镇将、(武职事官。《武德令》,从四品下也。)承议郎、(文散官。)昭武副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诸曹参军事,九年省也。)
从第六品上阶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武德令》,吏部员外郎正六品上,诸司员外郎正六品下。贞观二年改。)八寺丞、大理司直、国子助教、(《武德令》,从七品上。)城门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武德令》,正七品上。)着作佐郎、(《武德令》,正七品下。)侍御医、(《武德》、《乾封令》,正七品上。《神龙令》,从六品下。开元改。)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署令、(武德四年进为从五品上,七年定令,复旧也。)下州司马、(《武德令》,中下州治中,正六品下。)亲王文学、主簿、记室、录事参军、(《武德令》,亲王府文学已上,并正六品下也。)诸州上县令、(已上文职事官。)诸率府左右司阶、(武职事官。)镇军兵不满二万人司马、(文职事官。)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卫官。)奉议郎、(文散官。)振威校尉、(武散官。)飞骑尉。(勋官。)
从第六品下阶
侍御史、(旧从七品上,《垂拱令改》。)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太子内直典设宫门郎、太公庙令、司农寺诸园苑监、沙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互市监、中牧副监、(已上文职事官。)下府果毅都尉、(武职事官。)亲王府校尉、(卫官。)通直郎、(文散官。)振威副尉。(武散官。)
正第七品上阶
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尚食尚药直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长史、军器监丞、诸州中县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录参军事、大都督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亲王府诸曹参军、(已上文职事官。《武德令》,亲王府功曹、仓曹、户曹、兵曹参军事,从五品下;骑曹、铠曹、田曹、士曹、水曹参军事等,七品下也。)中镇将、(武职事官。《武德令》,从五品下。)太子千牛、亲勋翊卫队正副队正、(已上卫官。)朝请郎、(文散官。)致果校尉、(武散官。)云骑尉。(勋官。)
正第七品下阶
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直长、太子通事舍人、内寺伯、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诸曹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录事参军事、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武德令》,别将正五品上,后改为果毅。圣历三年复置别将。)上府长史、(《武德令》,统军长史正八品下也。)上镇副、(《武德令》,从五品下。)下镇将、(《武德令》,正六品下。)下牧副监、(已上职事官。中候、别将、镇副、镇将为武,余并为文也。)宣德郎、(文散官。)致果副尉。(武散官。《武德令》又有天策上将府参军事,九年省。又有盐池盐井盐、诸王百司问事谒者。)
从第七品上阶
殿中侍御史、(《武德》至《乾封令》,并正八品上,垂拱年改。)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武德令》,从八品下也。)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尚书都事、九寺主簿、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长史、太子侍医、太子三寺丞、都水监丞、诸州中下县令、亲王府东西阁祭酒、(《武德令》,正六品下。)京县丞、(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奉先、会昌、太原、晋阳。)下都督府上州录事参军、中都督上都护府诸曹参军事、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武德令》,正六品下。已上职事官。别将、镇副为武,余并为文。)左右监门直长、勋卫、太子亲卫、(已上卫官。)朝散郎、(文散官。)翊麾校尉、(武散官。)武骑尉。(勋官。)
从第七品下阶
太史丞、(监局同。)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御史台、国子监主簿、旧正八品,《垂拱令》改。)掖庭令、宫闱令、上署令、(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官、左藏令、乘黄、典客、上林、太仓、平准、常平、左尚、右尚、典牧。《武德令》有太庙、诸陵、典农、中尚、都水、常平。其左尚、典牧本中署,右尚本下署,开元初改之也。)诸州下县令、(天宝五载,一切为中下县。)诸陵署丞、(永徽二年加秩。旧有太庙署丞,武德为九品,永徽二年加秩,从七品上,开元年省也。)司农寺诸园、(苑副监,《神龙令》有诸副监)宫苑总监丞,下都督府诸曹参军,太子内坊丞、(旧正八品上开元初改)亲王国令、(旧规,流内正九品,太极年改。)公主家令、(旧规,流内正八品,太极年改。)上州诸参军事、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武德令》,从六品下。)诸屯监、(《武德令》有芳酝监,《神龙令》有漆园监。)诸率府左右中候、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已上职事官。别将、镇副、中候为武,余并为文也。)太子左右监门直长、亲王府旅帅、诸折冲府校尉、(已上卫官。《武德令》,诸府校尉,正六品下也。)宣议郎、(文散官。)翊麾副尉。(武散官。)
正第八品上阶
监察御史、(旧从八品上,《垂拱令》改。)协律郎、诸卫羽林龙武军录事参军事、中署令、(钩盾、右藏、职染、掌治,《武德令》有衣冠署令。)中州录事参军事、太医博士、太子典膳药藏丞、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旧从八品下,开元初改。)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武德令》,从八品下,《神龙令》有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监丞。)镇军不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已上文职事官。)翊卫、太子勋卫、亲王府执仗执乘亲事、(已上卫官。)给事郎、(文散官。)宣节校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典签,九年省。)
正第八品下阶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下署令、(太卜、廪牺、珍羞、良酝、掌醢、守宫、武器、车府、司仪、崇玄、导官、中右校、左校、甄官、河渠、弩坊、甲坊。《神龙令》又有干、楫二署令也。)诸卫羽林龙武诸曹参军事、中州诸司参军事、亲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府参军事、(《武德令》,亲王府参军,从七品下,《雍州》行参军,正八品上。)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丞、太子内直宫门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已上文职事官。)诸卫左右司戈、上戍主、(已上武职事官。《武德令》有中镇长史。)备身、(卫官。)征事郎、(文散官。)宣节副尉。(武散官。)
从第八品上阶
左右拾遣、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武德令》,以九品上。)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下州录事参军、(《武德令》有中下州诸司参军事。)诸州上县丞、中牧监丞、(《武德令》,正八品上。)京县主簿、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录事参军、中都督府上都护府参军、亲王府行参军、(《武德令》,正八品上。)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博士、(《武德令》,雍州博士,从八品下。)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武德令》有盐池盐井监丞,《神龙令》有太和监丞。)保章正、(已上文职事官。)太子翊卫诸府旅帅、(已上卫官。《武德》、《乾封令》,诸府旅帅,正七品下。)承奉郎、(文散官。)御侮校尉。(武散官。)
从第八品下阶
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医监、太子左右春坊录事、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率府诸曹参军事、太子诸署令、掖庭宫围局丞、太史都水监主簿、(太史为局则省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吏部考功礼部主事、(旧从九品上,开元二十四年改七司入八品,其省内诸司依旧。)上署丞、(《武德令》有芳酝监丞。)下都督府上州参军事、中都督府上州博士、诸州中县丞、诸王府典签、(《武德令》,正八品下。)京县尉、亲王国大司农、(旧规,流内正第七品,开元初改。)公主家丞、(旧规,流内正第九品,开元初改。)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镇仓曹兵曹参军事、(《武德令》有下镇长史。)挈壶正、(已上文职事官。)中戌主、上戌副、永府左右司戈、(已上武职事官。)太子备身、亲王府队正、(已上卫官。)承务郎、(文散官。)御侮副尉。(武散官。)
正第九品上阶
校书郎、(《永徽令》加入从八品下,《垂拱令》复旧。)太祝、太子左右内率监门府录事参军、太子内方典直、中署丞、典客署掌客、亲勋翊卫府羽林兵曹参军事、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武德令》,正八品下。《神龙令》有漆园丞,《开元前令》有沙苑丞。)诸州中下丞、中郡博士、(《武德令》,正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主簿、武库署监事、(已上并文职事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将府录事。其武库监事,从九品下,太极年改也。)儒林郎、(文散官。)仁勇校尉。(武散官。)
正第九品下阶
正字、(《永徽令》改入上阶,《垂拱令》复旧。)太子校书、(《永徽令》改入上阶、《垂拱令》复旧。)奚官内仆内府局丞、下署丞、尚食局食医、尚药局医佐、尚乘局奉乘司库司廪、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太子左右内率监门率府诸曹参军事、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录事、(龙朔年置桂坊录事,咸亨年省。)太子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诸州下县丞、诸州上县中县主簿、中州参军事、(《武德令》,正九品上。)下州博士、(《武德令》,中下州博士,从九品上,下州博士,从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中府兵曹、亲王国尉、(旧规,流内正八品,开元初改。《武德令》有亲王府镇事及司阁。)上关丞、(《武德令》有上津尉。)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已上职事官。执戟戍主为武,余并为文。)诸折冲府队正、(卫官。)登仕郎、(文散官。)仁勇副尉。(武散官。)
从第九品上阶
尚书诸司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太子正字、弘文馆校书、太史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匹总监主簿、中牧监主簿、(《永徽令》有监漕。)诸州中下县主簿、上县中县尉、下府兵曹、(已上并职事文官。)文林郎、(文散官。)陪戎校尉。(武散官。)
从第九品下阶
内侍省主事、国子监亲王府录事、太子左右春坊主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咒禁博士、太卜署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太医署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亲王国丞、(旧规,流内正第九品,开元初改从正流内。)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子诸署丞、太子典食署丞、太子厩牧署典乘、诸监作诸监事计官、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下州参军事、(《武德令》,中下州行参军,正九品,下州参军,从九品上。)中州下州医博士、诸州中县下县尉、京县录事、下牧监主簿、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公主邑司录事、诸津丞、下镇兵曹参军、(《武德令》有诸桥诸堰丞。)诸率府左右执戟、(已上职事官。长上、执戟为武,余并为文。)亲王府队副、诸折冲府队副、(已上卫官。)将仕郎、(文散官。)陪戎副尉。(武散官。)
Ⅶ 求明朝或唐代的地名、官名、嫔妃的等级名称
唐朝的地名: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萨中心。七世纪建。
大胜关——①在河南罗山县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陈友谅后,改为大胜港,在此置关。
大庾岭——五岭(湘赣与粤桂间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之一,汉武帝时庾将军在此筑城,故名。又名梅岭。唐张九龄、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筑道路。
大雁塔——在陕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层,武则天时增至十层,今存七层,高64米。
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唐中叶以后为防御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国南部北大年港一带古国,明人纪载常见。
大宛——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大秦。
大夏——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明人指葡萄牙。
唐朝的官名: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时负起全面的指导作用。非道德功勋崇高,则不居其位,宁缺毋滥。到唐代,转变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实际行使权力的虚职,不属僚属之列的荣誉职位。
二、三省并相(中书、门下、尚书)
中央行政机构还有其他省、寺、监等各部门,但以此三为最要。其中中书省为受命于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项政令等职能的机关;门下省为朝廷政令及各类上行文的审议机关;尚书省最高的执行机构,执行各项政令。
三省的职能分割和职位设置主要有:
1、中书省:正职长官为中书令,副职长官为中书侍郎。下辖:
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起居舍人、集贤殿和史馆(机构)
2、门下省:正职长官为门下侍中,副职长官为门下侍郎。下辖:
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城门郎、符宝郎、弘文馆(机构,掌管图书、礼仪、制度沿革等)
3、尚书省:正职长官为尚书令,副职长官为左、右仆射。六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下辖六部二十四司情况:
1)吏部——掌管官吏选拔、任免、升降、考试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制书令史、甲库令史、亭长、掌固 等。
2)户部——掌管户口、经济、财政等。下属官员有 主事、令史、书令史、计史、掌固。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等。。。。。。
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4)兵部——掌管武官选拔和军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审判。。。。。。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建设和后勤有关工作。。。
注:以上三部左司统之。
三、六部是政务机关,而另外还有事务机关——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具体分门如下:
1)太常寺
2)光禄寺
3)卫尉寺
4)宗正寺
5)太仆寺
6)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7)鸿胪寺
8)司农寺
9)太府寺
另外,还有从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直属机构——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都水监。
|
四、内设的侍从机构
有殿中省、内侍省、学士院、内枢密使。其中学士院为唐玄宗所始设。最初招揽才学之士谓“待诏”,又从朝官中选拔有才艺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后改称“学士”,专掌内命。后来又有“内相”的别称,尤其加上“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等头衔。|
五、区别于职务的品阶制度
包括不任实际管理职务的工作人员都各有品阶,许多时候,职务与品阶并不一致。文官品阶及其名称如下: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3、正二品:特进
4、从二品:光禄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6、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7、正四上:正议大夫
8、正四下:通议大夫
9、从四上:太中大夫
10、从四下:中大夫
。。。。。。
30、从九下:将仕郎
另外,还有对皇组宗室成员、战功等的奖赏所勋封的不同待遇称号。
六、监察、谏议制度及其结构设置
唐代的御史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监督结构。御史台下分三院:
1)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弹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御史,掌殿各种仪式。“正班,列于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
3)察院监察御史的督察范围非常广泛。巡按各地。监察御史虽只八品小官,但手握天宪,气魄很大,“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摄州县,为不任职”!
另外,除三公也有这种权利、职责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和补阙、拾遗也是专门的谏官。以“犯颜强谏”着称的魏征,就做过谏议大夫。并形成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
议唐代官制及其渊源
每一个皇朝均有皇室及政府之分。皇室以皇帝为代表,而丞相则是政府的第一把手。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是一个副官,在先秦时代他实际上是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秦统一天下以后,所有的贵族都倒台了,只剩下一家贵族,那就是皇族,所以他们家中的丞相就变成既要管理国家,又得管理皇帝的家事。这就是丞相的由来。
唐代宰相采取的是委员制而异于两汉的领袖制。共有三个衙门:中书、门下、尚书,此三个部门的职能外加御史台才等于汉代丞相的职权。可见唐代丞相的分权。
1、中书省----发令。这些命令唐代叫做“敕”,虽以皇帝的名义发出,却不由皇帝拟定,而由中书省拟订。其程序如下: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称“五花判事”,再由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或中书侍郎(中书省副官)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2、门下省----复核。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有封驳权的官)批注送还中书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书省重拟。若复核通过,还需侍中(门下省长官)或门下侍郎(门下省副官)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若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而没有中书、门下的印章,在唐代这被认为是违法的。
3、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叫尚书令,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曾任此职,所以其后朝臣无人敢再当尚书令,常虚悬其缺。尚书省实权遂在其副官,称左、右仆射者。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六部职能见zxc789兄《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每部下有四司,共二十四司。
政事堂----由于一道诏书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才正式生效,为了方便就在讨论重大事件时,由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所在称“政事堂”。若一人身兼左右仆射,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有权进入政事堂议事(由于尚书省的长官是虚设的)。但在开元以后,仆射就不能进入政事堂议事了,尚书省变成一个纯粹的执行机关。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的长官才是真丞相。
再介绍一下御史台。它分为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中央政府官员,主要是尚书省六部官员,而中书、门下省不在监察之列;右御史检查各地方官员,全国分十道,每道一个,称“观察使”。这“观察使”本是中央的监察官,在各道巡查,后来就变成常驻地方的中央官了,无形中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假使他的任务是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又赋予他全部权力以应付地方事宜,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的印信,有了它就可以调度一切,故称“节度使”。由于其权力极大,所以逐渐演变成“藩镇”。
唐代分九品官,一、二品官处以元老,不实际负责政治事务,即“三公”等衔。以上所述的“三省六部一台”的第一把手都为三品官。
除“三省六部一台”外的官职,多为闲职。这里说一说“九寺”。来源于秦汉时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长官为卿、少卿。
1、太常寺----“常”,本作“尝”,取以食物供奉祖先,让其时时尝新之意,故太常寺管皇帝理祭祀之事;
2、光禄寺----其来源为汉代光禄勋,“勋”通“阍”,是皇家的门口,故光禄寺掌管宫门警卫;
3、卫尉寺----汉本是皇家卫队,至唐变为仅管皇帝依仗帐幕等;
4、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
5、太仆寺----仆,是赶车人的意思,故太仆寺掌管皇帝的舆马;
6、大理寺----源于汉代廷尉,为中央审判机关;
7、鸿胪寺----胪,是传呼之义,源于汉代之大鸿胪,掌管皇帝的待人接物,等于皇帝私人的外交部;
8、司农寺----源于汉代大司农,管政府经济的机构,天下田赋收入名义上均归司农寺管理,而入国库;
9、少府寺----也是管经济的机构,但是是管山泽盐矿等税的,这部分收入纳入皇帝私人钱库中去。
嫔妃的等级名称
唐代大抵因汉制,且比汉制更完备,是为: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九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夫人以下均有职掌:夫人佐皇后“坐而论妇礼者也,其于内则无所不统”;九嫔、婕妤掌教九御四德,赞寻后之礼仪;美人掌率女官修祭祀宾客之事;才人掌序宴寝。
Ⅷ 唐朝的最大官是什么
唐朝武将官级
1 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
2 统兵大都督(正一品)
3 天策上将(正一品)
4 镇国公(正一品)
5 靖国公(正一品)
6 辅国公(正一品)
7 护国公(正一品)
8 卫国公(正一品)
9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10 安西节度使(从一品)
11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12 神策大将军(正二品)
13 龙武大将军(正二品)
14 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15 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16 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17 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18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19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20 羽林将军(正三品)
21 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22 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23 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24 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25 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26 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27 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28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29 云麾将军(从三品下)
30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31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32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33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34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
35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36宁远将军、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37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38游击将军、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39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40昭武副尉、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41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42振威副尉、归德司阶(从六品下)
43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44致果副尉、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45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46翊麾副尉、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48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
49宣节副尉、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
50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51御侮副尉、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52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53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54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55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
文官
1兵部尚书 2礼部尚书3节度使4刑部尚书5兵部侍郎6礼部侍郎7首席宦官8刑部侍郎9枢密使
隋唐始设兵部,成为六部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
Ⅸ 唯尚一品怎么样
唯尚一品,我还没有听说过,,,听说有个什么唯尚摄影的拍照还不错。。
Ⅹ 楷模家具有质量问题吗
我在天津河西区红星美凯龙5楼所购买的唯尚一品品牌的楷模家具,包括:客厅的沙发、茶几、电视柜;餐厅的餐桌椅;书房的书柜和衣柜有明显的质量问题,如:沙发垫的软硬程度与卖场实物不符,垫子的皮质和亮泽度完全不同,有严重的质量问题;6把餐椅的布料颜色明显不同;书房的书柜在擦拭得过程中周边起刺儿,伤到了本人的手。衣柜对开的门不对称。经过售后调试,没有改变。(细小问题就不提了)
因多种质量问题,本人决定与厂家联系。经过了多次的沟通,厂家不认为是质量问题。20多天,厂家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给予准确的答复。
现在本人再次以有质量问题提出退货,维护自身的权利,但厂家说不属于质量问题,不能退货。
作为当事人和受害者,警示所有要购买楷模家具的消费者们,不要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