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扩展阅读
深圳机场接客车停哪里 2024-11-16 07:54:13
福州哪里有早茶店 2024-11-16 07:49:56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2-12 23:17:06

1. 天津有什么特色的东西

天津茶馆听相声天津素有“曲艺之乡”的美誉,津派相声拥有众多的听众。前些年,相声艺术遇到了发展瓶颈,走过了一段低谷的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专业相声表演队伍的诞生、茶馆相声的复兴,天津市民又多了一个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地方。平日里,听相声已经成了津城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在节日里,听相声就更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了。台上一块醒子、一把扇子、一条手绢,演员穿着长袍马褂,台下几十位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台上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叫好声不绝。台上演员说学逗唱,使出浑身解数逗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掌声此起彼伏。年轻人在元旦期间选择到茶馆听相声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对于大多数来茶馆听相声的观众来说,花上不多的钱就可以欣赏到现场表演。听相声不仅能取乐,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风俗民情和历史典故,这比起看场电影或是去酒吧要划算得多。有很多北京的观众也特意开车到天津来听茶馆相声。周末了,来天津听几段茶馆相声,既娱乐了自己,也算是一次短途旅行了。有些观众表示,茶馆相声不仅可以娱乐自己,也是比较好的社交方式。他们会亲访友,或是招待客人,就会带他们来茶馆听相声,打个电话27059678,提前电话预定座位去茶馆听相声,喝茶嗑着瓜子,感觉相当“小资”。一位私企老总说:“因为咱们天津相声风格独特,能够代表天津特色,请客户来茶馆听相声,他们感觉既新鲜又有文化内涵。茶馆相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维系客户、朋友关系的机会。约几位知己好友一起来听茶馆相声,真是能品味到老天津卫的传统文化。” 天津文化的特色旅游—天津茶馆相声 “咦”、“嗨”、“好啊”……此起彼伏的叫好声,是观众对演员的一种肯定,更是情绪的一种宣泄.到了天津,那种扑面而来的茶馆氛围——轻松、随意,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享受不到的,只有天津是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传统相声。和茶馆里的鼓曲、戏曲不同的是,近年来,茶馆相声已经不再是中老年观众的专利。最初听相声大会的都是一些老观众,现在年轻观众的数量迅速增加。到目前为止,85%左右的观众是20到40岁左右的年轻人。 “逛街、唱歌、看电影,也总有乏味的时候,到茶馆听相声本来只是调剂,却不小心把女朋友培养成了相声迷,这样也好,我也省了脑筋去想怎么哄她开心了。现在一到周末,至少要安排一个晚上专门到茶馆去听相声,打个电话提前电话预定座位,不贵的门票还管茶水,再买上点零食,一个晚上很容易就“打发”过去了。 “吃饭食品街,购物古文化街,茶馆里听相声。”北京某旅行社推出的“天津一日游”项目中,听茶馆相声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消闲旅游项目趋同的时期,只有特色才能招揽到顾客,天津每天都有相声演出,这绝对是一项体现天津文化的特色旅游。去茶馆听相声要提前电话预定座位,电话是27059678,现在有十人左右预定还可免费送票到家,老百姓的传统相声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了。 天津茶馆相声有滋有味 茶馆相声在天津的复兴不过几年的时间。相声在诞生之初,经历了从“画锅”撂地到茶馆表演的蜕变。后来,基本上以茶馆演出为主。因为茶馆相声表演注重现场感,以及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演员都是“人来疯儿”,台下观众反应越热烈,演员表演就越起劲儿。如果演员表演精彩,观众每每会送上花篮以示祝贺。通常一个花篮10元,收到花篮是相声演员们的荣誉,他们会更加卖力地表演。人抬人高,是相声表演所需要的一种氛围。茶馆相声的复兴正是回归到了相声原生态的形式。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正是相声发展非常适合的土壤。观众在电视上、广播里也可以听相声。可电视相声、广播相声和茶馆相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电视相声、广播相声,演员和观众没有直接的互动,而相声恰恰是需要演员和观众互动的艺术。在茶馆说相声,演员们通过观众脸上的表情就可以判断出裉节儿(在哪里抖包袱)在什么地方,知道说到哪里会有叫好的,送花篮的。观众的现场反应能够使演员及时修正演出中的不足,磨练出比较完美的相声段子。观众还可以依据个人喜好现场“点活”(点节目),这种演员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正是茶馆相声的特色之处。随手打个电话—27059678,提前电话预定座位去茶馆听相声,喝茶嗑着瓜子,品品天津茶馆相声的滋味,非常舒服的一件事情。

2.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物质文化遗产: 杨柳青木版年画(含东丰台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 挂甲寺庆音法鼓
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
、汉沽飞镲
、刘园祥音法鼓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海下文武高跷
、虫八蜡庙小车会
等(若想了解更多,可去网络上查)

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
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等(有些与物质文化遗产相通)

3. 去天津旅游,哪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

我觉得是南市食品街,因为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大多都是从他的美食聊起的。我去年国庆节去了天津,它不同于大城市的喧嚣,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听着天津人讲着方言热情的给我推荐值得去的地方,我觉得很是亲切。

就这样听从出租车司机的意见我去到了南市食品街,一进去就是各色各样的小吃,麻花、耳朵眼炸糕、栗子糕、煎饼果子。人也很多,大部分都是外地游客,有些吃的不推荐,但有些还是值得一试的。

4. 天津的十大名胜古迹有哪些

天津的十大名胜古迹有:海河、张学良故居、大悲禅院、鼓楼、古文化街、五大道小洋楼、海河意式风情区、蓟县风光、七里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静园。

海河:

座落在河北区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意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区,已有近百年历史,原有街区及建筑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意大利文化集中地。在这个区域的周围有诸多着名的近代和现代历史名人故居,有梁启超饮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凯、冯国璋宅邸等。

蓟县风光:

蓟县居津京唐承四市的腹心,古称渔阳,是天津的历史文化古城,境内山青水秀、峰峦叠翠、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闻名遐迩的盘山、黄崖关长城、翠屏湖、石趣园、辽代白塔、唐代独乐寺;还有以“八仙”在此野餐小憩的神话故事命名的八仙山、号称“天津第一高峰”的九山顶、有观赏与科研价值的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水伴石生的大峡谷。

七里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里海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宁河县西北部,是海退后形成的古泻湖潮洼地。潮白河南北贯穿,将湿地分为东、西七里海,总面积约为9500公顷。七里海生物物种多样,是许多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迁徙、栖息、繁殖的基地。水生植物涉及12群落,植物200多种,国家保护三类植物3种,主要植物为芦苇;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一类动物11种,二类动物1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达10多种。

5. 天津有哪些民族艺术

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作用于生活,民间艺术尤其如此。
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卫既是一个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又是一个拥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在这片以海河文化为依托的沃土上滋养着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既有绘画类、雕塑类,又有家具器皿类、游艺玩具类等等。琳琅满目、纷彩异呈。其中尤以素有“天津四大民艺”之称的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板年画、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雕艺术最具代表性。本文以“天津四大民艺”为依托,探讨天津民间美术所特有的题材选择、形态及色彩造型以及技艺传承方面的独特文化特征。
据《天津卫志》记载,“天津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冲,南运数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楫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之所杂处……”。自隋朝大运河开通之日起,天津之地便创建起水陆码头,至元朝时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军镇和粮运中心,明代永乐年间始设天津卫,成为重要的防务重地和港口码头。漕运的发展和大量军人群体及随军人员的往来,带动了天津地区的物流、商业的大发展,到清代中期的时候天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业中心和第一大港口码头。军旅文化、商业文化,再加上海河漕运文化,共同滋养着天津大地,为天津民间美术的兴起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生活基础、文化基础和商业基础,也造就了天津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1963年,郭沫若先生为泥人张展览会题词,题曰:“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表达了对泥人张彩塑艺术的极大肯定和赞扬。天津泥人张,源起于160年前的清道光年间。从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算起,到现在的第六代传人张宇、张昊、张凡云,再加上非血缘传人杨志忠、郑于鹤等的共同努力下,泥人张彩塑艺术得以传承至今并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重要民间美术种类之一。泥人张彩塑在题材选择上立足民间,广泛而自由,不拘一格。其中以民间广为流传的古典名着、典故传说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主,题材内容都具备一定的情节故事性。在形式特征方面,泥人张彩塑注重以形写神,传神是其最大特征和艺术理想追求。另外,把表现对象的情感精神巧妙地融入生动的形体之中,充满绘画性特征的大量线条的使用也是泥人张彩塑在造型上的另一大特点。除了具备大多数民间泥塑所共有的体积表现的同时,辅以大量极具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力的线条,更加准确生动的塑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在色彩运用方面,泥人张彩塑始终遵循着随类赋彩、和谐统一的色彩表现原则。在保留传统民间色彩喜好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色彩的冷暖、朴素与华丽、强烈与淡雅等色彩对比手法塑造更具艺术表现张力的艺术形象。正是由于泥人张彩塑在造型及色彩表现上的特色追求与表现,才塑造了无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民艺精品,泥人张艺术才得以发扬光大,并深为国内外大众所喜爱。泥人张彩塑在具体的技艺传承方面,采取的是理论经验加实践的方式,除了塑型和彩绘的技艺实践传承外,还辅以大量言简意赅、合辙押韵、易于记诵的口语化艺决。比如塑型时的表情决:“塑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塑人哭——眉落眼垂口如弓;塑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纵;塑人愁——垂眼落口皱眉头”等等;以及彩绘时的塑彩决:“红要鲜、绿要娇、白要净,红配紫一堆死,红配绿似美玉,红配黄亮堂堂,绿配黄暖洋洋”等等。
素有“南桃花,北杨柳”之美誉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集中代表了中国北方民间木版年画的鲜明特色,与南方江苏的桃花坞年画一起撑起了中国民间木版年华的大旗,为中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添上了浓浓的一笔。早在东汉时期,民间就已经兴起节日张贴门神“神荼郁垒”的习俗,而木版年画的真正流行则大约始于北宋年间。如《东京梦华录》中曾记有“贴灶马于灶上”和“近岁节市井皆卖门神、钟馗、桃板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等。杨柳青木板年画兴起稍晚,约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干隆至嘉庆年间,当时杨柳青一带大约有年画作坊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三千余人,以戴廉增、齐健隆为首的大型画店十余家,其销售门市遍布京津、内蒙、东北各省,甚至进入皇宫大内,盛极一时。
杨柳青木版年画在题材选择上非常广泛,主要有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小说传奇、师祖神像、戏曲情节或人物、吉祥图案、山水人物、时样节景等等,体现了巨大的包容性。在造型特征上,杨柳青年画紧抓时代审美特征,如女性造型体现“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等时尚造型,而且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段造型,使得主题形象大而生动,造型丰满。在色彩运用上则擅长浓淡结合,故而艳而不俗。制作工艺上以半印半画为一大特色,严格遵循着“勾、刻、印、画、裱”五道基本程序,使年画中的刀刻版印的质感和绘画细腻柔和巧妙的融合,相得益彰,展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在技艺传承方面,依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遵循着实践加口诀的民间艺术长传承方式。比如色彩搭配方面的“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以及造型方面的“写物要抓神,写神先画人,画人不可离法度”等技艺口诀。
天津风筝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清时已经广泛流行于民间,放风筝成为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活动,风筝制作也成为天津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天津也成为中国比较着名的“风筝之乡”。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首推天津“风筝魏”风筝。“风筝魏”风筝兴起于清代同治年间,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创始人魏元泰。“风筝魏”风筝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改革传统风筝制作的弊端,最终形成 “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技精湛、便于携带”的五大特色,成为天津风筝界的翘楚。“风筝魏”风筝在制作工艺技巧方面,把木工工艺中的打眼榫卯工艺,金属工艺中的铜箍连接工艺巧妙的应用于风筝制作,制成可折叠拆展、便于携带的特色风筝。色彩运用方面,“风筝魏”风筝在仔细观察自然物象固有色彩的基础上,把中国建筑彩绘以及天津民间绘画技法应用于风筝彩绘制作上,从而塑造出色彩逼真的艺术效果。同时,“风筝魏”风筝还注重仿生学的研究,在观察鸟类飞行的基础上,巧妙运用风力传动等机械物理原理,提高了风筝飞行的平衡控制水平,从而实现了风筝平稳飞行并能进行一定的空中特技动作的独特技艺特征。“风筝魏”风筝从功能类别上来讲可以分作装饰风筝、放飞风筝和综合型三大类,尺寸大小不等,小到火柴盒般大小,大到上百米长。根据造型特征又可分作动物型、器具型及人形风筝等。另外,“风筝魏”风筝还独创了“蒲绷”绝活,通过以蒲草作为弦,在放飞风筝时可以发出声响,又称鸣叫风筝。“风筝魏”风筝的制作大致要经过创意、设计、选料、扎架、彩绘、糊面、试飞、总装等八大工艺流程,面料以真丝织物为主,骨架则为上等毛竹,既具有观赏性,又具备放飞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砖雕也是天津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中“刻砖刘”的砖雕艺术更是天津刻砖界的集大成者。刻砖在天津俗成“刻花活儿”,兴起于清代道光、同治年间,依托于天津地区传统的青砖建筑,如寺庙建筑、老四合院以及其它青砖民居等,属于建筑雕刻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墙体、门楼、影壁等,借以展示建筑主人的地位和品位。“刻砖刘”源起于清道光时期的马顺清,后发扬光大于其外甥刘凤鸣,“刻砖刘”的名声亦是由刘凤鸣而来。“刻砖刘”的刻砖艺术题材选择广泛,其中尤以民间传统吉祥图案为主,融花鸟、山水、人物、书法艺术于一体,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堆砖法”是“刻砖刘”不同于其它刻砖的最显着特征之一,采用多层立体粘贴法,在一块较大的砖面上,用以松香、黄蜡等熬制的特殊粘合剂粘贴以若干小砖块,然后在上面加以雕刻,从而使整个砖刻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而层次分明,极富高浮雕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艺术风格上看,“刻砖刘”砖雕艺术构图饱满,造型古朴而生动、传神,结构严谨、含蓄而极富装饰性。现存留于天津大悲院的“九狮图”就充分展现了“刻砖刘”砖雕艺术的高超技艺和艺术风采。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6. 天津的民间艺术(包括名称,形成过程还有特色)(最少两个)

杨柳青年画

中国着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产生于17世纪初叶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故得名。杨柳青年画采取木板刻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即先用木板印出线纹,后用彩笔填色而成,形成一种既有遒劲功力的木刻韵味,又有民族绘画见风貌的独特格调。杨柳青年画采用寓意、写实等各种手法,取材于现实生活、民间风俗和历史故事,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品。

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创始人张明山(公元1826年~1906年)练就一手捏泥人的绝活,能在与人谈笑之间,于衣袖内靠手感捏出形态逼真的人像,故而人称“泥人张”。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特点是人物神形兼备,个性突出,在着色勾绘上吸收传统工笔彩绘和民间年画的表现技巧,色彩和谐,成为天津乃至中国着名的民间工艺品。现泥人张彩塑已发展到第四代。

魏记风筝

着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公元1872~1961年)一生从事风筝制作,先后研制平拍式、立体式、串式和整体式、组合式风筝等近200余种,被誉为“风筝魏”。魏记风筝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彩绘逼真,飞行平稳。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

(6)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民间艺术分类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可以有多种角度的分类方法

按照材质来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基本上都是天然材料,以手工加工制作的。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剪刻类、塑作类、织绣类(包括印染类)、编织类、绘画类、雕镌类、扎糊类、表演类、装饰陈设类等。

也有学者按照造型来分类,但是这几种分类都比较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出民间工艺美术极为丰富的内容种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7. 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1、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2、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3、泥人

泥人是雕塑的一种,使用泥土(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红色黏土为佳)为原料,多表现人物。着名的艺人有泥人张。

4、八卦

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5、南拳北腿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

8. 最能代表天津特点的的文化有哪些

一·天津方言
天津话是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天津地区各处方言仍有些许区别。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与以宿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区的方言最为接近,并认为,天津话脱胎于此。 蚌端口、凤阳一带方言只与天津话的阴平(一声)都读低平调,其他的音调都与天津话有差距,特别天津话是没有入声字,而蚌端口、凤阳的方言都保存了许多入声字。而宿州地区的方言则与天津话非常接近,李世瑜用天津话与当地人对话中,当地人甚至没能认出李世瑜是外地人,可见其接近程度。
二·文物名胜
全市共有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盘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蓟县(199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大沽口炮台
望海楼教堂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南开学校旧址
天津广东会馆
天津劝业场大楼
天津市中国大剧院
西北角清真大寺
三·曲艺文化
1.相声
相声是北方曲艺曲种。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剧性艺术。在相声形成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语言明快幽默,模仿维妙维肖,讽刺犀利辛辣。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活”、“底”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位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位演员出台,一问一答。群口又称“群活”,由三人以上演员表演。
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最早相声演出在清末。20年代,天津相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津京两地相声演员频繁往来,许多相声演员在天津演红后,又赴全国各地。光绪初年,北京艺人玉二福来津长期演出。清末民初,在北京扬名的相声演员有“八德”:裕德龙、马德禄、李德锡、焦德海、刘德志、张德泉、周德山、李德祥。他们都曾来津演出。天津的着名相声演员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张寿臣(有“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艺名小蘑菇)、郭荣起、常宝霆、苏文茂、刘文享、高英培、马志明、李伯祥、魏文亮等。相声传统曲目有300余段。
2.评书
曲艺曲种。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弟子为“三臣”、“五亮”。“三臣”指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不详。评书只说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评书艺术以结构严谨取胜,一部长篇包括几个“柁子”(段落),一个柁子可分为几个“梁子”(故事),一个梁子又分为若干“和子”(悬念)。
说书技巧主要有四种:一是“开脸儿”,表现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二是“摆砌末”,描述人物活动环境;三是“赋赞”,赞美人物或景物;四是“垛句”,也称“串口”,夸张地描绘人物、景物及事件。这些技巧,是用以烘托气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说书时,以说书人口气叙述的,叫“表”,摹拟书中人物音容笑貌的,叫“白”,评说书中人物作为的,叫“评”。天津评书艺人有王致久、张杰鑫、常杰淼、陈士和、姜存瑞等.
3.单弦
清干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4.天津快板
本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曲目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
5.西河大鼓
前身为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后经河北省高阳县艺人马三峰创新使这一曲种日趋成熟。20年代初,在津被正式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为一人站演,说唱并重,演员自击鼓板,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层板腔体,有三种板式。说唱语言保有冀中方言俗语,唱腔朴实,曲调明快。20-30年代西河大鼓的几个主要流派为朱(化麟)派、王(振元)派、李(德全)派、赵(玉峰)派、马(增芬)派。
天津还有两个西河大鼓艺术世家:郝家(郝英吉、郝庆轩、郝艳霞、郝秀洁等)、田家(田士杰、田起山、田荫亭等)。着名演员还有王艳芬、艳桂荣、陈凤云等。

9.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1、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京东大鼓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婆骂鸡》《耗子告猫》《大八义》《小八义》等。

(9)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天津的建筑:

1、古代建筑

天津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着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2、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