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以前为什么叫卫
扩展阅读
杭州戴陈弄学区属于哪里 2025-04-16 16:24:20
不了深圳市什么 2025-04-16 16:23:53

天津以前为什么叫卫

发布时间: 2023-08-05 00:58:37

㈠ 天津为什么叫天津卫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1、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2、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3、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㈡ 天津卫名称由来

“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2)天津以前为什么叫卫扩展阅读:

(一)天津的其他别称:津门、津沽、沽上。

1、津沽

因天津有七十二沽(包括塘沽、大沽、大直沽、西沽、丁字沽、咸水沽、葛沽等),所以天津被称为津沽大地。

(二)天津的着名景点:

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㈢ 天津为什么以前叫天津卫

1.1“五方杂处”的天津卫

说起天津旧城,一些老人们又称其为“算盘城”,据说是因为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的天津城区呈矩形而得名。天津的城墙重修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第二次是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最后一次是雍正皇帝登基三年(1725年)。天津城墙外有城壕环绕着。

现在有的人仍将天津城叫“天津卫”。其实,天津卫来源于明代,当时的天津城属于军事城堡的性质。明朝在天津周围设立了三个卫,即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指挥机关设在城中。其主要功能为筑建城垣、戍守卫城、监督保护漕运、修建和保卫粮仓,以及屯田和军事训练。明朝迁都北京后,天津成为拱卫首都的门户。

1644年以后,入关执掌政权的清王朝将明代设立的天津三卫合为天津卫。1725年(雍正三年)清政府又将设立了300多年的天津卫改为天津州。卫是军事单位,州是行政管理机构。所以州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天津旧日的军事城堡建制。时过六年,清廷批准直隶总督的奏请,又将天津州升为天津府。

1840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将上海、广州等东南沿海五个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始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和文化渗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端口通商,作为沿海城市的天津成为北方地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商端口。

1860年天津开端口通商后,依照《天津条约》英、法、德、意等八国租界依次在天津设立。20世纪以前,在天津有五国租界,其面积超过老城两倍以上。到1915年,天津已有英、法、德、日、俄、意、奥、比等八国租界,总面积比20世纪前增加了四倍,是天津老城的八倍。

1902年袁世凯接管天津以后,随着各国租界的不断扩大,决定开发距直隶总督衙门最近的海河以北地区,以便与老城区和城区东部、南部的租界区连接,试图形成由旧市区、新市区和租界区毗连的城市规模。

天津历来是个“逐末者众”的城市。19世纪中叶以前天津城厢内外居民多为商工户,天津移民的众多和工商业的繁荣决定了它的居民是“五方杂处”,因而天津人不同于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古老城邑的内地居民,也不同于政治大都会中依附于官僚、食利阶层的居民。他们在中外经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天津卫旧志》对天津人进行过描述:贵德耻争,民淳讼简,近来五方杂处,逐末者众,讼狱繁兴,习尚奢糜。《续天津县志》称天津民俗“饶有古遗风”。“五方杂处”是说天津是移民城市;“逐末者众”是说天津商业发达;“饶有古遗风”是说历史的传承性。

天津人的性格特点中还杂糅着或多或少西化的痕迹。由于南来北往的经济、交通、文化交流,使处在古代燕赵地域内的天津人性格粗犷豪放,又兼具南方人的柔婉细腻。同时,还因租界的设立使得西方文化在近代天津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㈣ 天津为什么以前叫天津卫

说起天津旧城,一些老人们又称其为“算盘城”,据说是因为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的天津城区呈矩形而得名。天津的城墙重修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第二次是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最后一次是雍正皇帝登基三年(1725年)。天津城墙外有城壕环绕着。

现在有的人仍将天津城叫“天津卫”。其实,天津卫来源于明代,当时的天津城属于军事城堡的性质。明朝在天津周围设立了三个卫,即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指挥机关设在城中。其主要功能为筑建城垣、戍守卫城、监督保护漕运、修建和保卫粮仓,以及屯田和军事训练。明朝迁都北京后,天津成为拱卫首都的门户。

1644年以后,入关执掌政权的清王朝将明代设立的天津三卫合为天津卫。1725年(雍正三年)清政府又将设立了300多年的天津卫改为天津州。卫是军事单位,州是行政管理机构。所以州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天津旧日的军事城堡建制。时过六年,清廷批准直隶总督的奏请,又将天津州升为天津府。

1840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将上海、广州等东南沿海五个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始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和文化渗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端口通商,作为沿海城市的天津成为北方地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商端口。

1860年天津开端口通商后,依照《天津条约》英、法、德、意等八国租界依次在天津设立。20世纪以前,在天津有五国租界,其面积超过老城两倍以上。到1915年,天津已有英、法、德、日、俄、意、奥、比等八国租界,总面积比20世纪前增加了四倍,是天津老城的八倍。

1902年袁世凯接管天津以后,随着各国租界的不断扩大,决定开发距直隶总督衙门最近的海河以北地区,以便与老城区和城区东部、南部的租界区连接,试图形成由旧市区、新市区和租界区毗连的城市规模。

天津历来是个“逐末者众”的城市。19世纪中叶以前天津城厢内外居民多为商工户,天津移民的众多和工商业的繁荣决定了它的居民是“五方杂处”,因而天津人不同于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古老城邑的内地居民,也不同于政治大都会中依附于官僚、食利阶层的居民。他们在中外经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天津卫旧志》对天津人进行过描述:贵德耻争,民淳讼简,近来五方杂处,逐末者众,讼狱繁兴,习尚奢糜。《续天津县志》称天津民俗“饶有古遗风”。“五方杂处”是说天津是移民城市;“逐末者众”是说天津商业发达;“饶有古遗风”是说历史的传承性。

天津人的性格特点中还杂糅着或多或少西化的痕迹。由于南来北往的经济、交通、文化交流,使处在古代燕赵地域内的天津人性格粗犷豪放,又兼具南方人的柔婉细腻。同时,还因租界的设立使得西方文化在近代天津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宝贝er OK么?

㈤ 为什么天津原来叫天津卫,卫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讲就是卫所制度,以前天津作为屏障用来保护北京的……

㈥ 为什么叫天津卫

历史中,燕王朱棣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权时,就是从直沽出发的,大获胜利称帝后,赐名这里为天津。其中,“天”是天子的意思,“津”是渡口的意思,意为“天子渡河之地”。天津得到赐名后,又因为地处要塞,于同年又在这里设置了军事部门——“卫”。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直到清朝,为了加强对天津管理,顺治帝将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于天津卫,三卫合一。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早在百年之前,历史就赋予了天津非凡的定义。天津地处北京东面,是渤海港直达京城的必经之路,天津卫,所谓卫者,当以军卫视之。天津作为大城市也是由军事要塞逐步发展而形成的。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