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都市資訊,尋找都市小貼士資訊
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春节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扩展阅读
为什么北京不地震 2025-05-10 03:03:31

天津春节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8-06 21:01:41

㈠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杨柳青,木版年画 ,泥人张彩塑, 天津皇会, 葛沽宝辇会 ,杨柳青民间佛道乐,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北仓“虫八蜡庙小车会

杨柳青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着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着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高跷

天津海下文武高跷老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业文化等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下文武高跷老会。京津一带高跷分为京、卫、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跷,即指天津卫“海下(旧指从天津卫有一条向东南方向的海大道直达大沽海口)”一带民间花会中的高跷(亦指津南区咸水沽和葛沽一带)。天津海下文武高跷在木腿子上有长短之分,武高跷要比文高跷矮一些。该会的表演器具有:腿子、行头、道具、头棒、腰鼓、铙钹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㈡ 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着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杨柳青年画别名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性木版印绘制品,产地:天津市杨柳青镇,产生年代:明代崇祯年间,盛行时期:清代雍正、干隆至光绪初期!制作方法:半印半画,主要题材:仕女、娃娃、神话传说!

代表作品

《五子夺莲》、《莲年有余 》等

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为天津市的一种民间文化,着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作为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品,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被公认为是天津的一绝,早在清代干隆、嘉庆年间就已经享有很大声誉。泥人张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中文名

泥人张彩塑

发祥地

天津

创始期

清代道光年间

创始人

张明山

艺术特征

彩绘泥塑艺术品

背景介绍

"泥人张"是,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历史沿袭

据记载,闻名海内外的天津“泥人张”的创始人张万全、张明山父子因捏泥人的一手绝活,早在道光年间(1826年)即受到清宫廷赏识,被召进紫禁城为皇家捏制各种“御制”彩塑,一时受宠,登入大雅之堂。1915年,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泥人张”走出国门,16件作品参加了展览,获得了名誉奖,并在南洋各地巡回展览,获奖状、奖牌20多件,有些国家将“泥人张”彩塑作为中国“特产”收藏或陈列观赏。1957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泥人张”彩塑艺术专题片并在全国上映。1 97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彩塑作品》发行海内外。“泥人张”彩塑艺术品行销世界各地,受到国外友人的称赞。亚、欧等许多国家曾几次特邀“泥人张”专业人员出国献艺,进行中西交流。日本芦屋市一座中国近代美术馆中,为“泥人张”彩塑设立了专题陈列室。1985年古文化街修建后,设“泥人张”专店出售各种“泥人张”彩塑,深受世人喜欢。2006年,“泥人张”被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时至今日,“泥人张”由创始人传到第六代,传承人中有两支力量,一为张姓本家,二为异姓承袭,如逯彤、陈毅谦等。

天津更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韵大鼓等在天津形成。

总而言之,

天津的历史文化那真是:

源远流长,兼容并收!

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这些带着祖祖辈辈感情所留传下来的技艺我们一定要保护和传承!

㈢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

1、杨柳青木版年画;

2、杨家庄永音法鼓;

3、天津京剧;

4、卫派河北梆子;

5、天津时调;

6、霍氏练手拳;

7、天津皇会;

8、天津相声;

9、回族重刀武术;

10、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

㈣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泥人张彩塑

汉沽飞镲是沿海渔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寄托着当地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4)天津春节的非遗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㈤ 天津春节习俗的介绍

天津春节习俗又称“天津年俗”,是指天津市在中国农历春节期间的社会风俗习惯。由于天津卫自明代设立以来逐渐形成一个“人杂五方”的移民城市,因此天津的春节习俗融合了中国南北方的新春习俗特点,并在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

㈥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物质文化遗产: 杨柳青木版年画(含东丰台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 挂甲寺庆音法鼓
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
、汉沽飞镲
、刘园祥音法鼓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海下文武高跷
、虫八蜡庙小车会
等(若想了解更多,可去网络上查)

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
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等(有些与物质文化遗产相通)

㈦ 天津四大文化分别是什么

天津四大文化分别是: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和刻砖刘。

1、泥人张为天津的一种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㈧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0项)

民间美术
(共计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1 杨柳青木版年画(含东丰台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画社西青区宁河县
02 泥人张彩塑 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张氏传人

民间舞蹈
(共计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 挂甲寺庆音法鼓 河西区
04 杨家庄永音法鼓 河西区
05 大沽龙灯 塘沽区
06 汉沽飞镲 汉沽区
07 刘园祥音法鼓 北辰区
08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宝坻区
09 海下文武高跷 津南区
10 虫八蜡庙小车会 北辰区

传统戏剧
(共计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 天津京剧 天津京剧院
12 评剧 天津评剧院宝坻区
13 卫派河北梆子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

传统手工技艺
(共计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 风筝魏风筝 南开区魏氏传人
15 杨村糕干制作工艺 武清区

民俗
(共计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6 天津皇会 南开区
17 天津天后文化信仰 南开区河东区
18 葛沽宝辇出会 津南区

曲艺
(共计6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9 天津时调 天津市曲艺团
20 京东大鼓 宝坻区
21 天津相声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22 骆派京韵大鼓 天津市曲艺团
23 李派快板书 天津市曲艺团
24 雷琴拉戏 天津市曲艺团

杂技与竞技
(共计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5 回族重刀武术 红桥区
26 拦手门武术 河东区
27 霍氏练手拳 西青区
28 北仓少练老会 北辰区
29 北少林武术 蓟 县

传统医药
(共计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0 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 河北区

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共计50项)

民间文学
(共计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 排地歌谣东丽区
2Ⅰ-2 秦城歌谣宝坻区

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共计3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Ⅱ-1小王庄民间吹打乐 大港区
4Ⅱ-2韩家墅上善道乐 北辰区
Ⅱ-3锣鼓艺术
5北塘飞钹 塘沽区

传统舞蹈
(民间舞蹈共计5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Ⅲ-1东于庄同乐花鼓河北区
7Ⅲ-2金狮大轿河北区
8Ⅲ-3塘沽河头落子塘沽区
9Ⅲ-4高王院莲花落武清区
10 Ⅲ-5寺各庄竹马会武清区

传统戏剧
(共计1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 Ⅳ-1宝坻皮影戏宝坻区

曲艺
(共计0项)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2 Ⅵ-1竞技麻将和平区
13 Ⅵ-2无极拳东丽区
14 Ⅵ-3鲍式八极拳北辰区
15 Ⅵ-4李式太极拳武清区
16 Ⅵ-5毕式"一指禅"拿手推和平区
17 Ⅵ-6永良飞叉武清区
18 Ⅵ-7大六分村登杆圣会静海县
19 Ⅵ-8独流通背拳静海县
20 Ⅵ-9古典戏法和平区

传统美术
共计2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Ⅶ-1剪纸
21 杨柳青剪纸 西青区
22 大郑剪纸 东丽区

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3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3 Ⅷ-1盛锡福毡礼帽制作技艺和平区
24 Ⅷ-2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和平区
Ⅷ-3服装制作技艺
25 老美华中式连袖男装制作技艺和平区
26 老美华津派旗袍制作技艺和平区
27 Ⅷ-4汇蚨源吉祥手工布艺技艺 红桥区
Ⅷ-5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28 义聚永高粮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区
Ⅷ-8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29 义聚永玫瑰露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区
30 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区
31 Ⅷ-9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和平区
32 Ⅷ-10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河西区
33 Ⅷ-11 天津"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 红桥区
34 Ⅷ-12 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 红桥区
35 Ⅷ-13 子火烧、一品烧饼制作技艺 蓟县
36 Ⅷ-14 赤土扣肉制作技艺 东丽区
37 Ⅷ-15 独流老醋酿造技艺 静海县
38 Ⅷ-16 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技艺 西青区
39 Ⅷ-17 古铜(银)鎏金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河西区
40 Ⅷ-18 津门蔡氏贡掸制作技艺 南开区
41 Ⅷ-19 刘海空竹制作技艺 南开区
42 Ⅷ-20 周记宫灯制作技艺 东丽区
43 Ⅷ-21 皮影雕刻技艺 蓟县
44 Ⅷ-22 盆罐村制陶技艺 宁河县
45 Ⅷ-23 "一掌金"速算技艺 宝坻区

传统医药
(共计1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46 Ⅸ-1 达仁堂清宫寿桃丸宫廷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
秘方及其传统制剂工艺 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民俗
(共计4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Ⅹ-1庙会
47 潮音寺民间庙会 塘沽区
48 独乐寺庙会 蓟县
49 Ⅹ-2运河文化(杨柳青段)西青区
50 Ⅹ-3天津茶楼文化南开区
(注: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类别和编号根据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和项目代码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