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滨新二区前景如何
扩展阅读
上海到孝义快递用多久 2025-02-02 09:44:46
上海扇牌洗衣皂怎么样 2025-02-02 09:33:28

天津滨新二区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9-10 07:39:38

Ⅰ 天津滨海新区怎么样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84.69亿美元,增长34.8倍。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996.73亿元。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31亿元,增长22.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2.99亿元,可比增长34.1%,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Ⅱ 天津生态城前景怎样

天津生态城

天津生态城也叫中新生态城,坐落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北部的新兴居住板块。

它曾经是一块盐碱地,一直以来被称为"鬼城"。

伴随着2015年限贷放开、降息降准等多重利好政策频频发布,商业、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的逐步兑现,以及天津自贸区落地、京津冀一体化等政策刺激,滨海楼市热度高涨。

中新生态城的功能定位

中新生态城的功能定位是一座可供工作、生活、休闲及学习的生态型城市。

中新生态城是一座宜居城市。

Ⅲ 天津为何要发展滨海

当初天津为何要举全市之力发展滨海?客观来看,抛开产业结构问题,目前导致天津市政设施建设跟不上的原因就是没钱,没钱才会卖地炒房,中国第一个卖地的城市,就是2002年的天津,而为什么天津没钱呢,抛开行政效率等问题,根结还是摊子铺得太大,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也就是老的争议,把宝都押在滨海以及于响上了。

其实这在十年前是对的,不能说当时决策考虑不周,因为当时的确有想法分散北京经济职能,复兴天津,所以当初天津这边举全市之力发展滨海,为了迎娶新三板等新娘,天津下了血本。

但是很无奈的是,尽管经过一番争夺,新三板还是只能留在北京。由于当时没有得到预想的重视,尤其是经济中心已经流产,所以于响乃至滨海的宏伟蓝图已经流产了,是不可能达成十年前的定位了。

于天津而言,这是个难题,就是沉没成本效应。你已经投入的太多,让你全身而退,不可能。但是进,就得花更大的代价,而且还不一定成功。所以为了解救滨海,解救天津,靠别人是不行了,还是得靠自己。

办法就是重新调整滨海定位,适当减压,把部分资本回撤到市区和其它区。衡量方法就是各区GDP进一步平衡,其实挤掉水分(比如空港都算滨海GDP),滨海的GDP也就7000亿。

当初天津为何要举全市之力发展滨海?不能说十年前的这一决策是错的,没有滨海新区,你能保证今天的天津会更好? 历史 不容假设,某种程度上天津也在为我国城市跳跃式发展做出 探索 ,那就是在远离主城区的荒地,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新核,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几率有多大,现在看来,天津步子太大扯到了蛋,还得慢慢消化!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天津自改革开放以来,错过多次发展的机会,这与为政者制定政策思路有关。

1984年乘改革开放之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中就有天津,也有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的主部分前身)以己稍后保税区,可以这么说天津起步点和政策机会是很高的,虽然没有四个当初的经济特区政策力度和国家扶持程度大,但当时在全国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本可以利用政策优势把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可惜在迈小步不迈错步找着机会迈大步的思路指导下,自己缠上了裹脚布,错过很好的发展机会,本可以利用吸引外商投资的机会,借鸡生蛋的机会,把经济开发区做为一个今后天津发展的印钞机的机会错过了,客观的讲,虽有错过,但机会还在。毕竟南方广东天生经济头脑我们天津人基因里不具备的。错过在所难免。

1992年邓伟人南巡后,改革开放之风盛行,深圳上海,海南,等地均得到政策进一步开放的的首肯,天津当时是可以乘政策之风,利用已有经济开发区已有招商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可惜,当时政策制定者存在观望情绪,不敢试错,总是看着别人走还走稳的路之后再走,再一次错过天津大发展的机会。目送着上海深圳的超越。客观的讲,这和当时中央对天津定位有关,更和我们天津人小富即安,苟且偷生的性格有关。

天津最大发展机会出现2000之后,天津发展受到中央重视,原央行行长戴相龙来天津为政,借国家房地产商品化的机会天津迎来最好的发展机会,天津更加重视老城区的发展,借由快速路的修建,激活老城区土地价值,运用金融手段及国家默许的土地财政,快速路修建,海河沿线开发,地铁修建,京津城际,开发区与市区连线高架城铁修建,可以说已经盘活天津的大棋,天津城市土地价值和城市发展后劲进一步激发,可以说2003前后天津可以说呈现 历史 上最好的发展状态,尽管当时天津大部分干部还沉迷于过去发展思路中,但可以说我们天津借中央改革开放的大门和钦差大员的思路打开发展思路的大门让天津干部有机会接触新的思想和开放搞活的思维。并且当时民营经济也迎来最好的发展机会。只可惜的是随着戴相龙的离任,一切又归于平静发展的思路,就像死水微澜后激起的浪花,喧嚣后归于平静,虽然其后的政策制定也是大开大合,当总体思路还是看着北京发展后,等别人的路走稳了后再走,并没有自己城市发展的思路,错过老城区的改造的大好机会,当时,天津的土地成本如此之低,如果当时在如此低成本土地下招商,大的房产开发公司落户天津,天津老城区会迅速得到开发,整个城市面貌和财政环境会达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也带动天津多个行业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也不会到现在由于财政的原因,土地成本高企,老城区改造举步维艰,可以说天津错过最好的发展机会。其后虽然中央给予滨海新区的大政策,但由于政策制定基本上没有自己城市自己发展思路和合理的城市定位,盲目看浦东发展,以为靠中央的想法就可以得个大馅饼,盲目扩大滨海新区范围,在没有自己的印钞机的基础透支自己财政能力,摊大饼式的发展,有没有北京得天独厚的优势,眼睁睁看着北京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发展超越自己,到现在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滨海新区发展陷入半拉子工程,进一步发展滨海新区,会透支财政能力,不发展又进一步失去造血机能,并且会使老城区受到制约,真心希望新的发展思路要立足天津自己,找好自己城市定位,一步一个脚印,为民所想,莫维上,一个城市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中央政策和扶持会锦上添花,但天津的发展还是要立足自己,一个城市有一个城的性格,关键要激发天津民营经济发展,扶持造血机能,国企发展不是根本他和中央政策投资密切相关,民企发展才是造血来源,有血才会骨骼强壮。希望我土生土长天津再不要因为政策思路问题错过发展的机会。上帝与天津同在!

天津一些傻缺只想发展市里,导致滨海新区错过了10年的最佳发展期。这帮鼠目寸光的人把天津搞好吗。

天津市下一步应该把天津市政府整体搬迁到滨海新区,以点带面盘活整体经济

没有滨海新区天津就等着要饭去吧,因为天津的财政收入最起码得有60%是滨海这面创造的!把塘汉大沿海连接起来发展港口物流优势提高制造业占比才能有钱,光买地早晚连裤衩都得卖了

天津建国后没有再形成民营产业资本。而国企资本所涉及的行业本就狭窄,恶性竞争激烈。建国前的民营产业资本被公私合营了,变成了国有资本。与天津类似的上海因为建立股票交易所,盘活了一部分国有资本。但是天津没有股票交易所。80年代,乡镇企业阶段,天津一度搞得不错,国企比较滋润,乡镇企业出现了大邱庄标杆。不过后来大邱庄沉沦。目前大邱庄民营经济仍比较活跃,可见民营资本的生命力之顽强。90年代,外资阶段,上海成为外商投资中心。天津只是搞了开发区引进摩托罗拉康师傅,这些都属于制造工厂,因为周边河北北京与天津形不成高低搭配,不可能像上海与江浙那样融为一体。产业上京津冀同构,都搞重化工和制造工厂。河北有煤炭钢铁资源专注于钢铁行业。相反,江浙两省没有资源,地少人多,扬州人修脚搓澡,温州人剪发卖皮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因为穷反而没得选没得争,只能低头被上海引领,用好这个平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江浙也没什么大型国企,地方政府只能安心发展民企,不会有天津大邱庄那样因与国企竞争钢铁行业而遭打压的情况出现。随后的故事就简单多了,民企发展起来了,不断升级进化,形成民营资本。珠三角与长三角情况类似。天津不可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河北都不可能,因为京津冀地区8090年代都是中国工资高地之一,人民不够穷,没有低成本劳动力,大量引进农民工又有损首都圈稳定。因此必然错过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总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天津输在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国企又陷入恶性竞争,外资随时准备转移,政府陷入过度负债的经营城市陷阱之中。国有体制以及经济运行成本限制了天津的发展。不过如果能够抓住技术进步的快车,积极发展技术类民企,发展上市公司体系,未来仍有希望。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滨海新区经历三十多年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盐碱地滩涂地崛起了一座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新城。眼下遇到一些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天津人民尤其是滨海新区人民有能力有信心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滨海新区的明天会更好。

把北京的央企总部,各大银行。金融中心全部搬到余家堡,响罗湾。塘沽就发展了北京也就不那么拥挤了,何乐而不为呢?而且有京津塘京津高速。滨保高速。。京津高铁。京津高铁二线正在建设中。而且还有103国道这么多条联络线,北京到塘沽,非常方便,塘沽去北京也很容易。。

天津举全市之力发展滨海是大错特错。不接受反驳,试回答以下问题就明白了:是荒漠上建绿洲容易还是绿洲上建花园容易?

天津虽然靠海,但天津沿海与荒漠类似,几乎寸草不生,四季大风不断,根本不是宜居之地。但由于有港口优势,发展工业还是可以的,天津开发区就是成功的例子。

借开发区成功之势,将塘沽建设成天津第二核心城市,大搞商务区、金融区,就是大错特错了。别不信,为什么商务区、金融区沦为空城,造成天津市大幅举债无法偿还,看看全球成功的cbd 就知道了,哪有建在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的。

尽管响螺湾、于家堡的高楼看上去很气派,但整个塘沽还是上不了档次,给人以县城的感觉,就是因为这片盐碱地你只能改造局部,无法改变全部。

我的观点,将cbd 建在除沿海之外的任何其他区,并建设与天津港区的快速通道,cbd 都能成功,就是不能建在滨海新区。

什么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新区,要没滨海新区托着市内六区,市内六区早完蛋了,就会找滨海新区要钱建市区,有能耐就把滨海新区和市区脱离。

Ⅳ 天津环城四区(东丽,津南,西青,北辰)哪个发展前景更好

环城四区正好以东南西北来定位,东丽,津南,西青,北辰。
东丽位于天津东面,连接市内河东、河北和滨海新区,区内有滨海机场、空港经济区、汽车产业园等,交通为公交和地铁2号线、轻轨9号线,还有其他地铁规划。四区中经济实力较强。
津南位于天津南部,连接市内的河西河东区和大港区,区内有天大南开的新校区,有海河教育园、国家会展中心等,地铁有1号线延长线、地铁6号线延长线,还有地铁规划。四区中经济实力较弱。
西青位于天津南面和西面,连接市内的河西、南开、虹桥区和郊县静海区,环城四区中面积最大,区内有西青经济开发区(大寺),大学城(精武镇),交通有地铁2.3.5号线,有天津高铁南站,还有其他地铁规划。四区中经济实力最强。
北辰位于天津北部,连接虹桥、河北和郊县武清区,区内有北辰经济开发区,多个工业园,企业众多,交通有地铁1号线、5号线,规划中的4号线等,还有京津公路一条主干线。四区中经济实力仅此于西青,位列第二。

天津哪个区发展前景好

滨海新区。

2016年,滨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2.31亿元,同比增长10.8%,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国家级新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5943.76亿元,同比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4046.74亿元,同比增长10.1%。

2019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47万个,比上年增长17.4%。其中,新增境内企业2.49万户,增长14.6%;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万户,增长12.2%。个体工商户增加1.86万户,增长21.8%。



(5)天津滨新二区前景如何扩展阅读: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9万,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Ⅵ 天津津滨大道区域的发展情况

一是购房者的需求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购房需求从以刚需为主慢慢转向以改善为主,或者完全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要知道2013年时的远洋风景均价还不到一万,而现在在二手房却是23000至25000元的价格,说明尽管购房者的需求模式发生了转变,但仍没有改变住房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内在属性。若津滨大道沿线房屋价格在一定涨幅内,对供求的影响还是较小的,但要是超过了大部分购房者承受的极限,需求量则会大大下降。

二是利好政策影响。随着滨海新区不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进程加速,天津各个行业得到了很多大发展的好机遇。上半年滨海新区预计新增就业6.29万人,根据以往经验,其中外来人口或占据半壁江山,那么对这一部分就业人群来说不仅仅是满足居住需求这么简单,他们更多的是来天津长期的工作与生活,亦或是受到教育资源的吸引。因此,作为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滨海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津滨大道一线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三是城市人口转移。受到现代生活观念的影响,闹静分离的工作与生活分区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理念,借鉴发达地区的逆城市化现象就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向环城区域迁移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必然趋势。其中,四通八达的交通是城市功能外扩的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之一,地上与地下双交通路网的构成帮助人们实现在平行空间里的“瞬间转移”,因此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空间概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津滨大道一带的地上交通已经相对成熟,地下轨道交通也在有条不紊的建造之中,当前确定围绕津滨大道设站的地铁线路有地铁4号线与地铁10号线,其中地铁4号线南段预计在2020年开通,届时,津滨大道一线将会有更大的增值前景。


Ⅶ 天津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近几年健身教练的发展非常迅猛,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教练人数同比增长了76%,获得国度职业资格证书的教练人数同比增长了58%。可见健身教练这一职业越来越受欢迎,从事健身教练这一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健身教练这一行业的队伍正在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如果你也对健身教练感兴趣的话,不妨持着比较乐观的态度以及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健身这个行业中来。相信健身这个行业的发展会一直沿着持续上升的趋势进行发展!

Ⅷ 天津中新生态城未来前景如何

生态城晚上太寂静了,房子贵,日常生活不方便,教育好只是一个噱头,没什么好老师,就是弄了个名校牌子招人来买房的,随着天津经济越来越差,以后房价是支撑不了的,还不如在汉沽和宁河买房,最起码生活方便,房价也比生态城低很多很多。总之,生态城以后的房价一定会断崖式下跌,因为天津的经济不行,外来人口在这城市待不了太久,刚来还行,时间长了挣不到钱的。

我就住在这里,我想我很有发言权。

第一,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是没问题的,因为生态城是天津市的一张名片,而且从发展之初到现在都能感觉到生态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政府这边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性质的转变,就比如现在好多人可以在家办公了,所以有一部分人群希望改善到一个环境好一点,人文素质高一点,人均住房密度小一点的地方,那么就目前来说京津冀的购房朋友都可以考虑生态城,首先是交通方便,第二个城市建设理念先进,城市发展很有活力。

第三,生态城目前最拿的出手的一个是教育,一个是 旅游 产业。生态城这里名校云集,老师也都是生态城管委会统一招收的,其中不乏一些其它省市的特级教师,目前有北师大附属学校,天津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附属中学,华夏未来小学。私立有北京海嘉国际学校,枫叶 国际学校,以及还有近期要引进的天津市五所之一新华学校。 旅游 产业来说有航母主题公园,滨海南湾步道,方特欢乐世界,水魔方水上乐园,国家海洋博物馆,浪花艺术馆,妈祖庙等十余个 旅游旦老 项目。

第四,生态城这边打造的就是未来城市的示范区,在造城领域来说在国内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先行者,包括打造公园城市体系,海绵城市雨水回收系统,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减少污染,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示范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智慧城市,运用大量的高新 科技 ,包括无人公交,无人餐厅等等。

第五,也是生态城未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高新 科技 ,智能制造产业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动漫大厦,创业大厦,华为大数据中心,中国核工业大学,丰田新能源 汽车 基地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落地。所以说生态城大有发展,有喜欢的朋友可以来这里转转,肯定会喜欢上这里!

最后我给大家奉上一些生态城的照片,请大家观赏。

凡是说中新生态城有好前景的,多数是那里卖房的,在那里买菜不方便,距离市区远,没有大的购物中心,好的教育资源其实都是挂个好学校的名字,教师基本全部是 社会 招聘,和真正的名校没毛关系

滨海新区的概念新城有很多,812的时候只有生态城,导致生态城火了一把。现在滨海新区再扩大规划,经济能力也在回升。响螺湾,塘沽湾,北塘,开发区等等,都在进行现代化的规划和开发,利好的概念很多。生态城主要吸引力亩迟亮在芦台和汉沽和外来人口,可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发,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引领。目前可选择的居住地点在不断增多,从迅宽以前的卖方市场像买方市场转变。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这样看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喜欢都市的喧闹繁华,高级的商场半夜的酒吧街边的大排档,那生态城不适合你。

喜欢蓝天绿树,重视生活品质物欲却不高的,可以看这里。

每次一到彩虹桥或者永定新河桥,我就开心,代表着回到生态城回到家了。从那个浮躁的喧闹的挣扎的拼尽一切力气的地方,回到了这个安静的安心的自在舒适的地方。

中新生态城,中国合新加坡合作示范城市,参照新加坡先进经验打造生态,环保,节能,空中花园为一体的示范区,新加坡早就补参与了,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远离市区,产业发展不足,国家动漫产业园已经败落,人才不来这个远离市区的地方,靠近大海却不是青岛大连那样的海滨,冬季寒冷,海风肆虐比市区要冷很多,挂名名校真的就是有个名字。

生态城设计的就是个大的迷魂阵,包你一生活的稀里糊涂,不知东西南北,不知身在何方。

1、城市硬件建设和服务是一流的;。 2、城市管理与服务是一流的;。 3、城市具有超级的包容性。 然而,生活的久了,就像是置身在哪个县城的新建区,多数居民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还是停留在原地。一个典型的快速城镇化的样本,看来任重道远!

我只关心空气质量 西北直线三公里有垃圾焚烧场 北边有汉沽化工厂24小时排烟 冬天空气都是糊味

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