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中国天津商人有哪些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检测化妆品 2024-11-26 03:07:11
上海回长治走哪个国道 2024-11-26 03:06:32

中国天津商人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08-06 01:41:54

① 求天津的与天津盐商有联系的名人极其与天津盐商交往故事

清代诗人张船山(问陶)称誉天津“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乡景色,即渔(次要的)盐(主要的)之利带来的风月繁华。这一点,天津与扬州也很相似。行销淮盐的商人与行销芦盐的商人,所创造的文化扭转与意蕴,在当时是颇为接近的。

天津盐商文化对天津民风民情的改变,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疚,从天津民俗整体看,都很明显。

就天津情况讲,有一条显而易见的规律:正畸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盐。遂闲堂张家行盐有了钱,儿孙都步篱仕途;无锡华氏(南华)北迁后,祖先业盐,后世出了内阁中丞华世奎。李叔同(弘一)之父李世珍(小楼),为同治进士,致仕后因办盐务成了巨富;杨一昆及其子杨恒占(进士)也是先仕而盐发家的。无论如何,科场功名,总是对文化的一种启动力。

但盐商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无论起造园林,收藏名迹,延揽名士,纵情诗酒,没有钱是办不到的。风月繁华的基石是白银。这说又影响天津的社会风气“俗尚奢华”。“八大家”中的盐商振德黄、长源杨、益德王、益照临张(海张五)、李善人,无不以挥霍性开支而闻名津沽。天津鼓楼东姚家也是盐商,而且姚丰年、姚承丰父子两世进士,财力不下“八大家”,但家风清正,生活简约,就不属八大家。从这一点看,盐商文化对天津风俗糜烂又有大关系。聘闺女讲究:“过嫁妆”,娶神薯媳妇讲究“亮轿”,死人讲究“出大殡”,办会讲究“设摆”,把家中珍贵文物摆出去,实际是“摆阔”。由于金钱悖入悖出,因此天津又有“宝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的说法。杨一昆在〈天津论〉里说:“第一是走盐商,走久接(结)地方。一派纲总(盐商公会头目)更气象:水晶顶,海龙裳,大轿玻璃窗儿亮,跑如飞蝗,把运司(盐官)衙门上。店役八九个,围绕在轿旁,黑羔马褂是寻常。他(盐商)的来头可想。”这就是盐商的日常面貌和文化形象。

盐商办文化事业并不单纯出于倾心文化艺术,主要还是附庸风雅。张霖、查莲坡皆能诗,但有几首为人传诵?天津诗人还是“独有清韵在梅花”,属于那家族累世清芬、佳仕途蹭蹬的梅成栋祖孙。清代天津也没有出现大书法家、大画家,更没有“金陵八家”、“吴门四子”画派。盐商中人对于艺术总是浮皮蹭痒、水过地皮湿,点到而已(盐商后裔另论)。这种创作风气,影响甚深。
盐商八大家
天津“八大家”,是对天津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富户豪门的一种统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八大家”,成为明末清初天津海运、粮业、盐务、工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清咸丰初年游仿者开始,流传着有关“八大家”,的说法:韩(海运业)、高(大盐商)、石(大地主)、刘(粮、油业,大地主)、穆(经商),黄(大盐商)、杨(大盐商)、益照临(盐务)。即:“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后又有“新八大 家”之说: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盐商文化与天津民俗

清代诗人张船山(问陶)称誉天津“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乡景色,即渔(次要的)盐(主要的)之利带来的风月繁华。这一点,天津与扬州也很相似。行销淮盐的商人与行销芦盐的商人,所创造的文化扭转与意蕴,在当时是颇为接近的。
天津盐商文化对天津民风民情的改变,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疚,从天津民俗整体看,都很明显。
天津屯本为军事建制。因此,民风慓悍,造成遇事讲打讲闹的社会风气。而盐商如顺治时张霖、康雍间的查日乾(天行)、安歧(仪周),起造园林,延揽名士,换名话说,在天津,“引进文化”,成为一时风气。安歧“无声争之好,惟涉古今书画名迹”,“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不能不说是一个天津文化的建设者,范宽〈雪景寒林图〉,孙过庭〈书谱〉都是字氏家中物。盐商收
藏名迹的风尚,在晚大盯清“八大家”中李善人身上遗风犹存。李家珍藏宋元明珍本图籍多种,是旬清大藏书家之一。
天津儒学始于明正统间。在明、清两代,不但有文学、武学,还有商学。商学的生员即来自商、灶(盐灶)两稽查,主要来自盐商,早期也由盐商承担经费。盐商积极兴学,既因本身富于财力,又因商、灶两稽查子弟可人科场,步入仕途。天津第一所学校(康熙五十八年)“三取书院”,早期经费全由长芦盐商支会。第二所“问津书院”。则由盐商查为义献产而设。天津河东盐索一带,从不讲读书习文,干隆举人杨一昆(无怪)在此设“起凤楼书社”,使民风民情大为改观。而杨家即是盐商。天津一地,民风民俗由尚武而崇文,不能不承认盐商文化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就天津情况讲,有一条显而易见的规律:正畸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盐。遂闲堂张家行盐有了钱,儿孙都步篱仕途;无锡华氏(南华)北迁后,祖先业盐,后世出了内阁中丞华世奎。李叔同(弘一)之父李世珍(小楼),为同治进士,致仕后因办盐务成了巨富;杨一昆及其子杨恒占(进士)也是先仕而盐发家的。无论如何,科场功名,总是对文化的一种启动力。
但盐商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无论起造园林,收藏名迹,延揽名士,纵情诗酒,没有钱是办不到的。风月繁华的基石是白银。这说又影响天津的社会风气“俗尚奢华”。“八大家”中的盐商振德黄、长源杨、益德王、益照临张(海张五)、李善人,无不以挥霍性开支而闻名津沽。天津鼓楼东姚家也是盐商,而且姚丰年、姚承丰父子两世进士,财力不下“八大家”,但家风清正,生活简约,就不属八大家。从这一点看,盐商文化对天津风俗糜烂又有大关系。聘闺女讲究:“过嫁妆”,娶媳妇讲究“亮轿”,死人讲究“出大殡”,办会讲究“设摆”,把家中珍贵文物摆出去,实际是“摆阔”。由于金钱悖入悖出,因此天津又有“宝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的说法。杨一昆在〈天津论〉里说:“第一是走盐商,走久接(结)地方。一派纲总(盐商公会头目)更气象:水晶顶,海龙裳,大轿玻璃窗儿亮,跑如飞蝗,把运司(盐官)衙门上。店役八九个,围绕在轿旁,黑羔马褂是寻常。他(盐商)的来头可想。”这就是盐商的日常面貌和文化形象。
盐商办文化事业并不单纯出于倾心文化艺术,主要还是附庸风雅。张霖、查莲坡皆能诗,但有几首为人传诵?天津诗人还是“独有清韵在梅花”,属于那家族累世清芬、佳仕途蹭蹬的梅成栋祖孙。清代天津也没有出现大书法家、大画家,更没有“金陵八家”、“吴门四子”画派。盐商中人对于艺术总是浮皮蹭痒、水过地皮湿,点到而已(盐商后裔另论)。这种创作风气,影响甚深。

② 红顶商人之盛宣怀:毁誉参半的"中国商父"到底做了哪些中国第一

说到近代的红顶商人,盛宣怀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创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有其深厚的官方背景,真的是亦官亦商。

盛宣怀,字杏荪,1844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的官宦世家。早年他曾辅佐父亲治理湖北(其父盛康曾任湖北布政使),当时汉口已是通商口岸,洋行林立,洋货齐聚,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对于西方先进技术有着直观和真切的了解,并慨然以匡时济世为己任。

1891年,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

1892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

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

1896年,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于上海。授太常寺少卿衔。

1897年,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被补授大理寺少卿衔。

1901年,因保护东南地方有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

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

1908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

1911年,升任邮传部大臣。

1911年,武做衫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被革职移居大连,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户。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受孙中山邀从日本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1913年5月,盛宣怀又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

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

③ 天津人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传统的天津人,热心肠,爱热闹,口直心快,爱咋呼,很真实,非常幽默,刀子嘴,豆腐心,有点恋家,比较容易满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卫嘴子”是中国人对天津人的总体界定,它把天津人的性格特点做了最根本的概括。

既然是“卫嘴子”那就一定爱说,这一点儿没错,天津人是爱说,从小孩就爱说,街头巷尾,常见到一些孩子们在一起不做什么游戏什么事情要做,

就是凑到一起说天道地,一个接着一个地说,说起来没完没了,再大一些,一群一群的青年人,也是爱说,没有正经的事情要做,就是说说话。

(3)中国天津商人有哪些扩展阅读:

不少天津人都听老人讲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村,而根据有关资料,也确实发现天津许多早期人物籍贯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记载,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话来自山西;

第二种说法认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

天津早期人口构成中有一支是安徽人。尤其是安徽方言对天津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说天津人来自安徽是不恰当的。天津总体来说是个移民城市。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汇聚于此。

④ 天津人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商人军户富户农民还是什么

商人和军户居多,一来因为天津城镇的形成就是因为九河下梢、属于河运交通的重要枢纽,聚集在此的商人越来越多,才逐渐形成了“城”,再往后就是设卫,这时候军户逐渐就多了起来。在建城之初的商人里、主要是徽商,所以天津话的音调跟安徽某些地区的口音接近。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些满族官绅和文人墨客也聚居天津,闯关东的一些山东人也有很多“回流”到了天津(毕竟那时候天津是很重要的商端口,做生意的人很多,我家就是属于这类),所以现在的天津人里,满族人和祖籍山东的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