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的旧名是什么名字
扩展阅读
福州美妆导购哪里培训 2025-01-14 00:39:28
深圳国产干红怎么选 2025-01-14 00:32:59

天津的旧名是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 2024-09-18 20:26:30

⑴ 天津卫是什么意思,和天津有什么区别

天津卫:“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区别:

天津是一个城市;而天津卫是一个军事部门。

天津天津卫发展历程: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海河全长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东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海河作为天然河流,就成为中国北方人民的水运通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津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天津

⑵ 北方非常显眼的天津话,到底怎么形成的,与安徽什么关系

天津话是结合北方特色以淮扬与徽皖为基准的南方话,说到这儿就要从历史来说起,直到元朝时,天津还仅仅是一个镇子,被称为海津镇,与洛阳、西安、开封等地不同。

天津是在明朝统治初期,燕王朱棣发动战争,从海津镇乘船南下攻打建文皇帝,后来朱棣造反成功,成为了永乐皇帝,而因为天子曾经过海津镇,所以就改名为了“天津”。

其实并不仅仅是语言,天津地区的饮食和风俗习惯,都有着江淮地区的特色。因为,在饮食、风俗方面,能够找到各个地区的影子,天津更是属于近现代历史中形成的移民城市。

⑶ 天津的由来

1、天津的由来:

清代干隆初年,从渐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2、截至2016年底,天津有16个市辖区(其中1个副省级区),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5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区。

(3)天津的旧名是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1、风景名胜:

天津市区依河而建,1989年评选出的“津门十景”分别是“天塔旋云”、“蓟北雄关”、“三盘暮雨”、“古刹晨钟”、“海门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寻踪”、“双城醉月”、“龙潭浮翠”、“中环彩练”,这些景观既有名胜古迹及旧景新颜,是新时代天津旅游景观的代表。

2、天津地方特产:

天津三绝:天津三绝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被称为天津风味小吃“三绝”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称为天津民间工艺“三绝”的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风筝。

特色小吃:糖礅、大饼鸡蛋、茶汤儿、果仁张、崩豆张、面茶、杨村糕干。

特色早点:煎饼馃子、锅巴菜、老豆腐、果子、烫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儿。

天津特产: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独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参考资料:天津--网络、天津的由来--华夏网

⑷ “天津卫”是天津的旧称吗﹖

“天津卫”是天津的旧称
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⑸ 天津为什么叫天津

这个问题不错,我查了一下,天津之所以叫天津,主要是明朝设置了天津卫。其实,据我所知,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主要是运粮建寨,弄一些鱼盐业生产等活动。

不过天津的 历史 很复杂,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所以天津地位日显重要。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别名津沽、津门等。我看 历史 书上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这里离北京近,朱棣到过这里,就被叫做“天子的渡口”,“津”就代表渡口,所以叫“天津”,加上又是天子渡口,所以就叫天津了,这个回答你们满意吗?

还有需要补充一点,明永乐二年,这个地方筑城设卫,于是就叫“天津卫”。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想必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自从叫了天津,这个地方就慢慢发展起来。天津有多厉害,我查了一下,如今的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出海的门户。天津港现有2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杂货吞吐量和港口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

这还不算,你们知道吗?天津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不少人都说天津是“九河下梢”、“河海要冲”。这样一来,天津就有很多河鲜和海鲜,比较滋补,欢迎大家来天津玩啊!

天津即天子渡口,是我的家乡,天津卫 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到2017年,建城已有613周年。

具听说 天津 市区的天津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安徽当兵的后代。 明朝初期,燕王带领大批“燕兵”,杀光河北省的百姓后,在天津建卫,民间称作“燕王扫北”。这些安徽兵及安徽军户成为了最初的天津人,并一代一代的在天津居住到今天。 有很多天津的市里人,承认自己的祖上是随“燕王扫北”定居到天津。 市区的天津口音,就是安徽固镇的方言。

我来贡献一波一百多年前天津的照片,这些地方如今还能找得到。我爱我的家乡。




有次在火车上,旁听了一个南方人和列车员(天津人)的对话。因为,这列火车上的列车员大都是天津人。他们在火车上走动,彼此之间也说的是天津话。而这位南方老哥自诩走南闯北,却对这种方言比较陌生。他猜来猜去的,没什么把握,就问一个列车员:你们是不是安徽的?

“安徽?嘛安徽?”

“可我听你们说话,和安徽宿州那边差不多。”

“差远了……”列车员走了,留下一脸懵逼的南方老哥。


其实,不光这个南方人困惑,连很多北方人也不理解。为什么天津明明在北方,天津话却与周边口音不同——除了沧州某些地区的口音是受到天津的反向影响。


天津话,被称作一个方言孤岛。而造成这个现象的,与明朝初年的燕王扫北有关。

现在一提朱棣,都知道靖难之役。其实, 在靖难之役以前,朱棣在北方经营了十多年。 也确实在扫 灭北元残余、安定人心 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毕竟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算起,到元朝灭亡,北方就相继被契丹、女真、蒙古等占据,长达432年。

这段时间也被称之为燕王扫北。

据说,朱棣刚到北京时,城外一片荒凉,根本没有人。 没人就没有税赋,所以只能从山西迁来人口,充实京畿地区。所以,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人口很多都是山西移民。


而天津是个例外,都知道这是“天子津渡”的简称。实则其保卫天子的作用更强。 天津在永乐二年才开始兴建。因为,此地距离北京很近,又邻近渤海,水陆交通发达。这样一块地方,必然有拱卫京城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派兵把守。而负责保卫天子的兵卒,也必然是天子亲兵。什么人最亲?必然是老家人。朱棣是安徽人,他在北上时也在安徽宿州招过兵。

所以,当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做了皇帝的第二年,就在天津建城,设立了天津三卫。最初的天津,实际上是军事组织,包括: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

明朝的卫所,每一个卫相当于一个旅,共五千兵。天津三卫就是一万五千兵。再加上随军的家属,当时初建时期的天津人口,可能已经达到了十万人的规模。


这十万人具体是从哪里来的? 据说,朱棣的招兵地点在安徽宿州。也就是说,随着朱棣北上的宿州兵被安置在了天津卫。

宿州话也就是天津话的原始版本。

如果人口少,一两代人之后,必然会入乡随俗的跟着说当地人的方言,口音也就变了。但这么大的人口规模,又是在本就荒凉的土地上建立的,他们的方言,也就保留了下来。

随着年长日久,不断也有其他地区的人迁居此地。比如郭德纲家族,就是从山西汾阳过来的。马三立家族是从甘肃过来的。但这些北方人由于是零零碎碎的进入的天津,不具备人口优势,也就只能入乡随俗的说起了天津话。不过,天津话之所以是天津话,必然与宿州话有些区别。比如天津话的调门比较高,而宿州话则比较平。


这个问题很好呀,天津最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的叫法 叫天津卫,最初的来自明朝。请听唠叨唠叨:

清代干隆初年,从渐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风俗的第一本竹枝词(浅显诗),诗中说:“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姓名。其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

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分,为了稳固朱家的实力,把我国的土地按块分封给他的下一代人,叫做“分藩”,我国的每一块土地,都有他朱家的人“称王称霸”统辖。正本,他怕外姓人起来造朱家的反,夺走朱家的皇帝帝位,没想到朱家亲属内部却起来争权夺势。朱棣当地封在北平(今北京),称为燕王。他在私自扩大自己的开装,加强自己的实力。朱元璋死的时分,并没有把皇帝位传给儿子这一辈,而把皇帝帝位传给子孙子朱充炆(建文帝)。燕王朱棣野心很大,不满意自己折侄子当皇帝,就想打倒朱充炆自己当皇帝。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们也有思想准备,看到这些王爷一个个野心很大,就想方法减少他们的军力和权势,名为“削藩”。燕王棣就带头对立其时的建文帝,用武力造反,自己打起旗帜名为“靖难”。

朱棣从北京出动戎行,曾在直沽顺利地渡过河攻下沧州(直沽是天津的老姓名,传说渡河点选在今北大关),然后统领大军攻下南京(明代初年的首都在南京),平定了其时所有的反抗者,燕王朱棣自己当了皇帝。燕王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宫就是他逐渐建成的。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想到天津(其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戎行到直沽一边种田一边防卫。回想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外“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头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皇帝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头,通过这个渡头,眼前就是阳关大道。

现在天津市 历史 博物馆里还收藏一通《建筑三官庙碑》,碑文中说“由此济渡沧州”,就是指朱棣这一段阅历,也阐明天津姓名的由来。

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我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弯曲而过,跨过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1]。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建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我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我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一起,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端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造,均开我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我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天津,意为“天子渡口”,是明成祖朱棣出兵南下时在此处渡过海河,赐名“天津”,天津名称由此得来。天津是中国少有的有确切诞生时间的城市,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404年12月23日,明朝政府筑城设卫,天津正式诞生。

新年将至,再聊聊天津的得名原因r

说起天津因何得名,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说到:明成祖朱棣起兵与侄争天下,在此渡河。成祖登基后,为纪念此事,在此筑城设卫,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河之处。r

此说没有什么毛病,但细想想,就有不完整的地方,让人产生疑问。其一,朱棣争天下时,渡河之处多了,从北京到天津就多有河汊,为何单单纪念此处?其二,为何命名为天津而不是天渡或皇渡之类的?其三,如果天津仅仅是一个纪念的地方,为何要专门派最心腹之人太子少师姚广孝亲自去勘察筑城?r

简单介绍一下姚广孝。姚广孝本为游僧,法号道愆,除了不研习佛经,天文地理阴阳数术风水相面文学政治无一不精,实际上是朱棣的第一心腹和第一军师。燕王敢于起兵“靖难”,和这个精通扶龙数术的第一军师有着直接的关系。r

区区一小卫,却令姚广孝亲力亲为,必定有天大的原因。实际上,朱棣大军必须从天津渡河,就是这个军师推演的结果。也就是说,燕王欲得天下,是风水天文规定了的,而绝不是什么简单的路过经过。此渡,上应天相,下合地势。r

我们知道,夜间天上有条“银河”,其东南隅,有 星座 叫“天津”,是中国古代星官之一,属于二十八宿的女宿,意为“天上的银河渡口”。天津星官有亮星九颗,最亮者为天津四。(燕王朱棣为朱元璋第四子)r

实际上,燕王出兵之时,就已经做好了迁都北京的打算,为了制造顺应天意的舆论,朱棣和姚广孝必须找到帝王学的根据。r

流经天津的海河,古代有很多称谓,最早称“沽”(注意读音为“孤”),也曾称白河、黄河等。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宋元之时,海河有一个最高大上的名字——银河!(现在天津还有一个地标“银河广场”,其名大概即源于此。)r

我们看看天象:银河东南有天津星官,为天上银河渡口,天津四最为明亮;r

再看看地势风水:北京东南亦有“银河” ,其东南应有渡口,朱家老四最有天子气!r

还有一个旁证:现在的滨于海河的天津火车站叫天津站,当地人叫东站。可在过去,这个火车站叫老龙头火车站,查地方志,此地历来称老龙头。r

这样,在此所筑之城,就必须合于天象,就必须叫天津!r

也就是说,天津是明王朝的王气所在,是运脉所在。r

朱棣登基的第二年,即增设天津卫,立即由姚广孝亲自选址建卫城。其后两年,才宣布营建北京“行在”,准备天子戍边。r

和其他卫所相比,天津卫有几个特别的地方:r

其一,天津卫一直是军事单位,不属地方州府管辖,终其大明一朝,始终直辖于中央,这在整个京师之外的卫所中较为罕见。r

其二,天津卫的士兵没有对外征战的任务,即使到明末,皇帝也没有征调天津卫的士兵。r

其三,天津卫不属于皇帝亲卫,却只在皇帝的故乡皖北选兵,允家属随迁。注意不是征兵,是选兵。二百多年从未改例,使得天津城及周边口音与皖北无异,成了“天津话”。家乡子弟专守龙脉,自古皆然。r

其四,天津卫的任务是保护河漕、卫漕、海运码头,保护各“务”——运河关口、税。现天津周边的“X家务”r

的地名,就是当时河运税务机关的遗留。也就是说,天津是大明朝的钱袋子,也是王朝后勤基地,这应该出乎很多人的预料。r

其五,天津自元朝兴起,至明早期富庶繁华,成为当时的“深圳”,远超当时州府,周边的独流、胜芳,亦因之兴起。有文章称天津兴起于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是为读书太少的缘故。r

其六,天津卫直辖于中央超过五百年。至清康熙时设天津县,不久升天津州,随后立即升为天津府,依旧和附近的保定府等同为直辖府。清晚期,天津作为北洋通商大臣驻地,直辖于总理衙门。只是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袁世凯兼任直隶总督,而李、袁又常年在天津办公,让人误以为天津是直隶总督驻地。实际上,此时直隶总督驻地一直是保定——而直隶总督也根本不是地方官。——扯远了,另文可专谈。r

总之,天津的称谓,主要源于借名天津星官。加上本地合于天象,被帝王学认定是天子龙气所在。袁世凯起家于天津。清帝逊位后,做民国大总统觉得不过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其背后亦有另一个“道愆”相之。后来各高官贵族纷纷寓居天津,不完全因为距离京师近,多是与天津的风水气脉有关。r

r

r

r

津的基本字义为渡水的地方。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三岔口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在永乐二年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我来瞎逼逼一通,反正瞎说也不负责任,我个人觉得天津古称天津卫,卫是守卫的卫,需要守卫哪里?还有保定府,需要保哪里?廊坊需要防哪里?归根结底就是京师北京,守卫、保卫、防御以外,因为北京西北靠山区,南平原,东临海,西北山区是很好的天然屏障,想要进出京师必须凿山开道,所以西北山区有很多口的地方,比如说张家口,古北口,那么南边平原,需要有守有防,因为南边兵马好进入,把一般的防御全设在南边,借现代一句话就是,保定就是第一岛链,最后来说说天津,回归正题,天津名字由来,我还是一本正经的在扯淡,其实我理解天津卫的字面意思是,天为天子,津为渡口,卫为防御体系,所以我理解的就是天子的渡口有防御体系,防御从海上进攻的敌人,守卫京师,而且天津为港口,天子可乘船出海,所以名为天津卫,好了不再扯淡了,以上回答都是我的理解,如果觉得说的有问题,也别见笑,因为没在书面上学过,这些都是自己感觉的。

天津天津,天子之京,天津有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还真要感谢北京。如果北京是人间帝王的灵霄殿,那天津就是人间帝王的南天门;如果说北京是人间的阎王殿,那天津就是人间的奈何桥(好像哪里不对)。

天津在古时还是海洋,直到宋时成陆,隋修运河,南运河(潞)、北运河(卫)与海河交汇于此,固有“三会海口”之称,这名字其实也很霸气。金时设直沽,之后直沽炮台的名字便由来于此;元时天津又有了海津之名,也是非常贴切。

直至明朝,一位藩王率领“靖难”之师从此地出发,直捣应天,最终称帝并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历史 这才与现代接轨。这位藩王就是着名的永乐大帝朱棣;他回到北京之后,为了纪念这个龙兴之地,下令筑城浚池并设立卫所,赐名天津。后来李东阳在《重建三官庙碑记》中也做了解释:天津就是“天子车马所渡之地”,一股帝王之地油然而生。从此之后,“津以京贵”,至民国时已经成为了直辖市,所以说如果没有北京,自然也就没有天津的辉煌了。

说到天津为什么叫天津要从天津得名说起,公认的是当年燕王朱棣赐名,但我翻阅今晚报资料库发现天津一词不是从此出现,而是早已有之,主要有二:一是星官名,即天津九星,二是天津河。下面就为您详细说说天津河的故事。

天津河的故事

天津河存在吗?

吴廷华所作《天津县志》后序写道:“天津河之名,仅见于《金史》,赵宋以前未之闻也。”《天津县志》也记载:“又据《静海志》云,《金史》有天津河。”由此可见,天津河确实存在。

天津河的来源

据查,天津河源于一条古水——沽河,是《水经》中“笥沟”的别名,发源于沽源县。东流南转进入现密云顺义地区后因河床河滩均为白沙,不生草木,又被称为白河。

其流经汉代所设的路县境内后与温余水交汇,又有潞水之称。这条以白河、潞河、笥沟为别名的沽河,走向正是天津北京之间的运河,当是《金史·河渠志》中所说的天津河。它的下游各尾闾汇集之地称为直沽,而后又得名“天津”,顺理成章,不像是简单的附会。

天津河与天津的关联

据旧《静海县志》记载:界河,谓天津河,以宋辽分界得名。然而天津河的源头和走向是哪里,文献没有说清楚。如果它的走向和天津的位置有直接关联,那么它应是天津得名的另一说。

天津河名始于金代,如果天津得名确实源于其所临的天津河,那么在时间上是远早于明代燕王赐名之说的。

天津河与天津的关系,有水文概念上的直接联系,故此说不应轻易否定。

⑹ 天津名字的由来

天津,得名于明成祖朱棣,意为“天子渡津之地”,旧时又称天津卫。常言有云,“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国时期,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这两座城市是近代中国繁华之所在,其中天津卫在近代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风云人物在此处发迹或归隐,很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影响着历史进程。

截至2017年底,天津下辖16个市辖区,共有街道、乡、镇245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区。

(6)天津的旧名是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天津特色:

1、天津三绝:天津三绝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被称为天津风味小吃“三绝”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称为天津民间工艺“三绝”的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风筝。

2、特色小吃:糖礅、熟梨糕、茶汤儿、果仁张、崩豆张、面茶、杨村糕干。

3、特色早点:煎饼馃子、锅巴菜、老豆腐、果子、烫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儿。

4、天津特产: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独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⑺ 天津为什么以前叫天津卫

1.1“五方杂处”的天津卫

说起天津旧城,一些老人们又称其为“算盘城”,据说是因为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的天津城区呈矩形而得名。天津的城墙重修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第二次是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最后一次是雍正皇帝登基三年(1725年)。天津城墙外有城壕环绕着。

现在有的人仍将天津城叫“天津卫”。其实,天津卫来源于明代,当时的天津城属于军事城堡的性质。明朝在天津周围设立了三个卫,即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指挥机关设在城中。其主要功能为筑建城垣、戍守卫城、监督保护漕运、修建和保卫粮仓,以及屯田和军事训练。明朝迁都北京后,天津成为拱卫首都的门户。

1644年以后,入关执掌政权的清王朝将明代设立的天津三卫合为天津卫。1725年(雍正三年)清政府又将设立了300多年的天津卫改为天津州。卫是军事单位,州是行政管理机构。所以州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天津旧日的军事城堡建制。时过六年,清廷批准直隶总督的奏请,又将天津州升为天津府。

1840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将上海、广州等东南沿海五个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始了对华的商品输出和文化渗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端口通商,作为沿海城市的天津成为北方地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商端口。

1860年天津开端口通商后,依照《天津条约》英、法、德、意等八国租界依次在天津设立。20世纪以前,在天津有五国租界,其面积超过老城两倍以上。到1915年,天津已有英、法、德、日、俄、意、奥、比等八国租界,总面积比20世纪前增加了四倍,是天津老城的八倍。

1902年袁世凯接管天津以后,随着各国租界的不断扩大,决定开发距直隶总督衙门最近的海河以北地区,以便与老城区和城区东部、南部的租界区连接,试图形成由旧市区、新市区和租界区毗连的城市规模。

天津历来是个“逐末者众”的城市。19世纪中叶以前天津城厢内外居民多为商工户,天津移民的众多和工商业的繁荣决定了它的居民是“五方杂处”,因而天津人不同于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古老城邑的内地居民,也不同于政治大都会中依附于官僚、食利阶层的居民。他们在中外经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天津卫旧志》对天津人进行过描述:贵德耻争,民淳讼简,近来五方杂处,逐末者众,讼狱繁兴,习尚奢糜。《续天津县志》称天津民俗“饶有古遗风”。“五方杂处”是说天津是移民城市;“逐末者众”是说天津商业发达;“饶有古遗风”是说历史的传承性。

天津人的性格特点中还杂糅着或多或少西化的痕迹。由于南来北往的经济、交通、文化交流,使处在古代燕赵地域内的天津人性格粗犷豪放,又兼具南方人的柔婉细腻。同时,还因租界的设立使得西方文化在近代天津留下了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