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ass舞是什么舞
六十年前,北京的许多人称其为"痞子舞"。爱好者则喜欢将它称为六步帕斯舞,"pass"这个英文词意为通过或不要,形象地描述了舞蹈中通过脚的六个步点节奏展现的特色。直到现在,北京方言中仍有人用"帕斯"这个词,"某某事儿让我给帕斯了",可能就是源自于此。有人将它称作"六点儿"或水兵舞,南京人称之为小拉,天津人则叫它吉特巴,它们都是水兵舞的变体。
② 天津市有名的合唱团
为您找到以下内容:
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
十三、天津青年业余艺术团
天津青年业余艺术团于1979年组建,成员为来自工厂、学校和社区街道的青年。该团设有声乐队、民乐队、轻音乐队,共有百余人。
该团以“走正路、出作品、出人才”为宗旨,积极创作,刻苦排练,推出许多优秀作品。在“天津市群众文艺新创作展览演出”中,该团的民乐小合奏《春光照海河》,轻音乐《白云》、《大雁》获二等奖。1979—1984年期间由该团走上专业艺术团体的歌手先后有王跃、杨小弟、郭玉清等。
十四、天津群艺口琴会
天津群艺口琴会成立于1980年初,隶属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成员多是工程技术人员、教师、职工,共40余人。该会在口琴家杨世珩的指挥和辅导下,水平不断提高,曾参加国际“全日本口琴联盟”、国际盒带录音比赛和国际、国内口琴比赛,多次获奖。该会经常为天津市群众演奏和在天津电台、电视台演播。演出的中外名曲《蓝色的多瑙河》、《杜鹃圆舞曲》、《春风》、《珍珠贝》、《荷丽楠蒂》、《星星索》、《红河谷》、《喜洋洋》等,都受到听众的欢迎。
十五、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
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建于1985年4月,设交响乐团、军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以及音乐爱好者协会等社团,共有成员400余人。交响乐团建团后,排演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等。民乐团建立后,先后排演了《津沽桃花开》、《春江花月夜》、《喜洋洋》等。
80年代末,由辅导老师任宝平、韩修成组织创作组,先后创作了交响乐《北洋颂》,交响乐套曲《校园组歌》,交响合唱《一代学骄》,合唱套曲《青春的脚步》、《献给母校的歌》,合唱《祖国,生机勃发的地方》、《北洋颂》、《张太雷颂》等作品,多次在校内外演出。
1991年春,民乐团以《翠湖春晓》、《彩云追月》等曲目参加了天津市大学生器乐比赛并获奖。1991年以来,合唱团每年都举办音乐会。1993年天津大学承办由国家教委、团中央等9单位主办的“中国首届大学生吹奏乐比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夏令营”,军乐团获得三等奖和特别表演奖。1995年曾先后在天津音乐厅、北京音乐厅公演。
该团在1988—1996年期间每两年一届的天津市大学生艺术节的比赛中,均获器乐组一等奖及合唱组一等奖。
十六、天津小天使电子乐团
天津小天使电子乐团成立于1986年10月,由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和河西区三义庄文化站共同组建。该团与天津教科院培训中心和京师学校合作,采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教学体系,对孩子们进行智力开发。几年来,培养出一批小乐手。该团多次参加天津及全国组织的演出,均受到好评。曲目主要有:《卖报歌》、《采茶扑蝶》、《太阳出来喜洋洋》、《溜冰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沂蒙山变奏曲》等。
1991年10月26日,该团在音乐厅举行建团5周年音乐会,小乐手们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乐曲,受到各界好评 。该团团长朱经白,艺术指导是日本音乐家左藤明雄。
十七、爱乐合唱团
爱乐合唱团于1988年9月成立 ,成员均为已退休的声乐工作者 ,共有70多人 。原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指挥赵宝山任指挥。该团以弘扬严肃音乐、介绍中外名曲为宗旨,以服务基层和活跃天津的音乐生活为活动方向,坚持正规的排练和演出。建团以来,到工厂、机关、学校、部队、油田 ,以及SOS儿童村等演出已有百余场 。他们常演的歌曲有百余首 ,代表性曲目有:《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光辉的党旗》、《春天的故事》、《走向新时代》、《祖国 ,慈祥的母亲》、《飞来的花瓣》、《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牧歌》、毛主席诗词歌曲《沁园春·雪》等;外国歌曲有《伏尔加船夫曲》、《蓝色的多瑙河》、《喀秋莎》等。
该团积极参加天津市的各种节庆演出和比赛演出,均取得好成绩。1992年夏,在天津市第二届合唱节演唱《回声》、《晨钟》、《蓝色的多瑙河》等歌曲 ,获“组织”、“表演”、“指挥”、“伴奏”,“创作”5个单项奖。1994年夏,由着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与天津交响乐团合作 ,演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央芭蕾舞团两度来津演出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该团担纲剧中的合唱等 ,均受到好评。近年来,该团吸收了来自学校、工厂、机关年轻的声乐爱好者,增强了活力。至1995年,该团拥有60多人,经常参加活动的有40多人。团长赵宝山,副团长王一林。
十八、天津少女合唱团
天津少女合唱团成立于80年代末期,隶属天津青年宫。成员80余人均为来自和平区中学的女学生。声乐指导兼指挥王萍。该团常参加市内的音乐会,演唱的歌曲有《花非花》、《踏雪寻梅》、《燕子》、《铁蹄下的歌女》等。
十九、天津盐场女子管乐队
天津盐场女子管乐队于1990年8月成立 ,有45名女职工参加 ,平均年龄30岁左右 。在天津歌舞剧院王春生 、尚永昌辅导下 ,排练了《国歌》、《团结·友谊》、《咱们工人有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曲》、《迎宾曲》、《多瑙河之波》、《双鹰旗下》等乐曲。经常参加厂、区、市的重大庆典演出活动,都获得成功,受到好评。
二十、宁河县南涧花吹乐班
宁河县南涧花吹乐班成立于1949年。其前身是早年成立的民间吹歌会。解放后,乐手们以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在吹奏中添加花样、技巧,并形成一些程式加以坚持,遂有了“花吹班”的称谓。
该班的主要创始人是酷爱民族音乐的吹歌乐手蓝作勇。他与同乡青年乐手李纪珍、薄连顺共同研究、摸索出花吹技巧的系列表现形式。其中主要有 :在吹奏时吸烟 :两个嘴角各一支烟 ,两个鼻孔各3支烟,吹奏时每支烟都要冒烟;顶水碗:头顶一只,两肩各一只、两支胳膊肘儿上各一只 ,碗内盛满清水 ,吹奏时水不能洒出来 ;用2尺长的胶管连接唢呐的吹口抡起来吹;在乐器杆上安支架顶转盘等。吹奏的乐曲有《喜相逢》、《跑驴》、《柳青娘》、《王婆骂鸡》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吹旧曲目,改吹“样板戏”。该班平时从事民俗、节庆的演奏。20世纪70年代中期,多次参加宁河县和天津市举办的节庆等演出活动。伴随该班名声的传扬,他们不仅跑遍了天津市的4郊5县,还曾应邀赴河北省和东北一些地区表演。1989年参加天津市首届田野文化艺术节,蓝作勇、李纪珍、薄连顺3人获天津市文化局 、天津市音乐家协会授予的“民间乐师”称号。90年代以来,该班培养出的年轻乐手努力传承着花吹技巧;使用的乐器在传统的唢呐、管子以及打击乐器鼓、钹、锣、梆子、木鱼、撞钟等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琴、架子鼓等电声乐器,增强了乐曲的演奏效果。
至1995年,该花吹乐班共有乐手30多人,负责人薄连顺。
【参见于天津文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