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天津春节的风俗有如下:
1、扫尘:天津春节,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干净自己家里,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天津春节备年货,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4、祭祖:天津春节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于每个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别,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纪念祖先。
5、游神:又称营神、游老爷,即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在社区里巡视,具有净土驱邪、保境平安、祈求丰登的民俗意义。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祈祷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压邪攘灾,万事吉祥。
Ⅱ 天津旅游纪念品买什么好
1. 泥人张:泥人张的作品是天津的传统文化代表,无论是作为家里摆设还是送人都是极佳的选择。但在购买时,务必注意妥善包装,以防在携带过程中损坏。
2. 剪纸:春节时的剪纸作品不仅具有节日氛围,还有不少值得收藏和装裱的艺术品。此外,可以趁着过年时选购一些家乡难以觅得的特色年货。不过,曾有一次带回的剪纸在家乡却随处可见,略显遗憾。
3. 风筝:虽不及潍坊风筝的名气,但天津风筝魏等品牌的手工小风筝同样别具一格。
4. 筷子:在古文化街和鼓楼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特色材质的筷子,既适合送人,也适合自用。
5. 崩豆张与麻花:虽非一家,但两者味道相近,适合旅途食用,送人也不错,但注意适量。
6. 杨柳青年画:胖娃娃抱金鲤鱼的杨柳青年画,仍有人喜爱挂在家中,可作为考虑的礼物。
7. 老美华服饰:包括老年人衣服和布鞋,虽然价格稍高,但适合送给老年人。
8. 文房四宝及字画:天津提供种类齐全的文房四宝和各种书画用具,适合送给爱好书法和绘画的朋友。
9. 民间玩具等:抖空竹、陀螺、蝈蝈笼子、鸟笼、鱼具、宠物用具等,都是天津丰富民间文化的体现,适合喜爱这些物品的人士。
以上内容多可在古文化街和鼓楼找到。
Ⅲ 天津腊月二十三小年吃什么
天津腊月二十三小年吃四喜丸子、饺子、花馍、紫蟹、灶糖、鱼肉、汤圆、竹笋等。
天津民间有句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天津人腊月里的活动多半属于准备过年的各种活动和风俗。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儿粥的*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儿醋。腊八儿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天津卫有“聘不尽的闺女,办不完的年货”的谚语,年货市场到腊桥此月十五全摆出来了,俗称“上全街”。天津卫的升亮年货市场集中在娘娘宫南北,年货主要是节日生活吃用之物。还要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买东西。天津有句俗话:“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人要顶毡帽。”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民间谓之“小年”。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风俗
1、祭灶。
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在古时候,我国多数地方家家户户的吵消宽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其为“灶君司命”。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
2、扫尘土。
小年这一天,还是扫尘的日子。过小年意味着离过春节不远了,小年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
3、吃灶糖。
小年这一天,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灶糖起初为祭灶、辞灶时的供品,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有一种是江米磨粉加饴糖所制。因灶糖多做成圆形,似瓜,中空,所以也称“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