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资料 »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电睫毛 2024-09-22 15:04:59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03 20:43:06

❶ 天津四大文化分别是什么

天津四大文化分别是: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和刻砖刘。

1、泥人张为天津的一种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❷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 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6日,其隶属于文化部,是一家以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

一、滩头年画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❸ 天津非遗项目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概况

民间美术

(共计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1 杨柳青木版年画(含东丰台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画社西青区宁河县

02泥人张彩塑天津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张氏传人

民间舞蹈

(共计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03挂甲寺庆音法鼓河西区

04 杨家庄永音法鼓 河西区

05大沽龙灯塘沽区

06汉沽飞镲汉沽区

07 刘园祥音法鼓 北辰区

08林亭口高腿子高跷宝坻区

09海下文武高跷津南区

10虫八蜡庙小车会北辰区

传统戏剧

(共计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 天津京剧天津京剧院

12 评剧天津评剧院宝坻区

13 卫派河北梆子天津河北梆子剧院

传统手工技艺

(共计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风筝魏风筝南开区魏氏传人

15杨村糕干制作工艺武清区

民俗

(共计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6 天津皇会南开区

17 天津天后文化信仰 南开区河东区

18葛沽宝辇出会津南区

曲艺

(共计6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9 天津时调天津市曲艺团

20京东大鼓宝坻区

21 天津相声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22骆派京韵大鼓天津市曲艺团

23李派快板书 天津市曲艺团

24雷琴拉戏天津市曲艺团

杂技与竞技

(共计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5回族重刀武术红桥区

26拦手门武术 河东区

27霍氏练手拳西青区

28北仓少练老会北辰区

29北少林武术蓟 县

传统医药

(共计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0 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河北区

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0项)

民间文学

(共计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 排地歌谣东丽区

2Ⅰ-2 秦城歌谣宝坻区

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共计3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Ⅱ-1小王庄民间吹打乐 大港区

4Ⅱ-2韩家墅上善道乐 北辰区

Ⅱ-3锣鼓艺术

5北塘飞钹 塘沽区

传统舞蹈

(民间舞蹈共计5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Ⅲ-1东于庄同乐花鼓河北区

7Ⅲ-2金狮大轿河北区

8Ⅲ-3塘沽河头落子塘沽区

9Ⅲ-4高王院莲花落武清区

10 Ⅲ-5寺各庄竹马会武清区

传统戏剧

(共计1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 Ⅳ-1宝坻皮影戏宝坻区

曲艺

(共计0项)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2 Ⅵ-1竞技麻将和平区

13 Ⅵ-2无极拳东丽区

14 Ⅵ-3鲍式八极拳北辰区

15 Ⅵ-4李式太极拳武清区

16 Ⅵ-5毕式"一指禅"拿手推和平区

17 Ⅵ-6永良飞叉武清区

18 Ⅵ-7大六分村登杆圣会静海县

19 Ⅵ-8独流通背拳静海县

20 Ⅵ-9古典戏法和平区

传统美术

共计2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Ⅶ-1剪纸

21杨柳青剪纸 西青区

22大郑剪纸 东丽区

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23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3 Ⅷ-1盛锡福毡礼帽制作技艺和平区

24 Ⅷ-2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和平区

Ⅷ-3服装制作技艺

25 老美华中式连袖男装制作技艺和平区

26 老美华津派旗袍制作技艺和平区

27 Ⅷ-4汇蚨源吉祥手工布艺技艺红桥区

Ⅷ-5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28义聚永高粮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区

Ⅷ-8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

29 义聚永玫瑰露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区

30 义聚永五加皮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区

31 Ⅷ-9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和平区

32 Ⅷ-10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河西区

33 Ⅷ-11 天津"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红桥区

34 Ⅷ-12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 红桥区

35 Ⅷ-13子火烧、一品烧饼制作技艺 蓟县

36 Ⅷ-14 赤土扣肉制作技艺 东丽区

37 Ⅷ-15独流老醋酿造技艺 静海县

38 Ⅷ-16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技艺西青区

39 Ⅷ-17 古铜(银)鎏金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河西区

40 Ⅷ-18 津门蔡氏贡掸制作技艺 南开区

41 Ⅷ-19 刘海空竹制作技艺 南开区

42 Ⅷ-20 周记宫灯制作技艺东丽区

43 Ⅷ-21 皮影雕刻技艺 蓟县

44 Ⅷ-22盆罐村制陶技艺 宁河县

45 Ⅷ-23 "一掌金"速算技艺 宝坻区

传统医药

(共计1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46 Ⅸ-1达仁堂清宫寿桃丸宫廷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

秘方及其传统制剂工艺 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民俗

(共计4项)

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Ⅹ-1庙会

47潮音寺民间庙会塘沽区

48独乐寺庙会 蓟县

49 Ⅹ-2运河文化(杨柳青段)西青区

50 Ⅹ-3天津茶楼文化南开区

(注: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类别和编号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和项目代码设定)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民间舞蹈

(共计10项)

序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高跷

1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红桥区

2普乐虫八蜡庙高跷红桥区

3堤头庆云高跷河北区

4北塘丰登乐会高跷塘沽区

5新袁长利高跷东丽区

6海下同善文武高跷津南区

7王秦庄同议高跷北辰区

8上蒲口同乐高跷北辰区

9宜兴端口永长高跷北辰区

10 河西务孝力高跷武清区

传统戏剧

(共计1项)

序号 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评剧汉沽区、宁河县

曲艺

(共计4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2天津时调(大数子) 北辰区

大鼓

13铁片大鼓 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14西河大鼓 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15梅花大鼓 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注:本扩展项目名录的类别序数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类别序数)

❹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

1、杨柳青木版年画;

2、杨家庄永音法鼓;

3、天津京剧;

4、卫派河北梆子;

5、天津时调;

6、霍氏练手拳;

7、天津皇会;

8、天津相声;

9、回族重刀武术;

10、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

❺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名的艺术形式有:相声、天津时调、天津快书、话剧、跨鼓中幡、高跷、耍狮子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它产生于清末明初,1900年时已有专业艺人演唱。这个曲种唱腔包括靠山调、鸳鸯调、胶皮调等民间小调。专业艺人出现后,对这些民间小调进行了加工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曲种,定名为天津时调。
京东大鼓起源于京东香河、宝坻一带,演唱简单,所唱段子多为"蔓子活"(连台本)。后经刘文彬在天津演唱,很快兴盛起来。刘文彬嗓音粗犷宽亮,吐字真切,表白清楚,表演纯朴,引人入胜。刘文彬之子刘少彬继承其艺。今天津曲艺团郝德宝,女艺人王韫秋,业余演员董湘昆,都深得刘之神髓,演唱惟妙惟肖,深得观众喜爱。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传入天津较早,由于西河大鼓所唱多为"蔓子活"
,如"杨家将"
、"施公案"等,因此很吸引观众,二、三十年代在东兴市场、河北鸟市、地道外、新大路等地都有固定观众捧场。其中女艺人马增芬于1936年所唱的"绕口令"一曲,风靡津沽。
相声
相声是一种历史较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尽管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是汉代的东方朔,但这个曲种的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却是在清同光年间。早年北京有穷不怕(朱少文)、万人迷、李德锡等人在天桥鬻艺,为相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津话剧
在中国话剧历史上,天津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早期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第一个演《茶花女》的李叔同,就是天津人。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是张伯苓的九弟张彭春。
单弦
单弦,清干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西城板
83岁的马云山在演唱西城板《送崔通》。西城板是诞生于天津老城厢西城根而得名的地方曲种,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说唱都极富乡土气息,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曲种,其吐自发音完全是天津话,不论说与唱都极富乡土气息。西城板唱腔慷慨悲壮激昂,唱法和曲调接近语言,内容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感情,因此深受津沽民众喜爱。当年在茶楼演出时,常座无虚席。民国初年,天津城北门脸有宝和轩茶社和海锐茶社,是专演西城板的地方。现在这个曲种已基本无人会唱,近于失传,殊为可惜。

❻ 天津的 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分别是什么急!!!!!

2006年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市共计30项。

民间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

民间舞蹈: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汉沽飞镲,刘园祥音法鼓,林亭口高腿子高跷,海下文武高跷, 蜡庙小车会;

传统戏剧:天津京剧,评剧,卫派河北梆子;

传统手工技艺:风筝魏风筝,杨村糕干制作工艺;

民俗:天津皇会,天津天后文化,葛沽宝辇出会;

曲艺:天津时调,京东大鼓,天津相声,骆派京韵大鼓,李派快板书,雷琴拉戏;

杂技与竞技:回族重刀武术,拦手门武术,霍氏练手拳,北仓少练老会,北少林武术;

传统医药:天津隆顺榕中药生产技艺。
2008年6月,国家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其中包括
津门法鼓 天津市河西区、北辰区(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
锣鼓艺术 汉沽飞镲 天津市汉沽区
相声 中国广播艺术团 北京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
京韵大鼓 北京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曲艺团
河北梆子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
评剧 北京市中国评剧院 天津评剧院
风筝制作技艺 (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 北京市海淀区 天津市南开区
妈祖祭典 天津市民俗博物馆

❼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物质文化遗产: 杨柳青木版年画(含东丰台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 挂甲寺庆音法鼓
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
、汉沽飞镲
、刘园祥音法鼓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海下文武高跷
、虫八蜡庙小车会
等(若想了解更多,可去网络上查)

天津优秀传统文化: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
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等(有些与物质文化遗产相通)

❽ 天津非遗文化历史故事有哪些

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故事,有唐人的故事

❾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名的艺术形式有:相声、天津时调、天津快书、话剧、跨鼓中幡、高跷、耍狮子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它产生于清末明初,1900年时已有专业艺人演唱。这个曲种唱腔包括靠山调、鸳鸯调、胶皮调等民间小调。专业艺人出现后,对这些民间小调进行了加工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曲种,定名为天津时调。

京东大鼓起源于京东香河、宝坻一带,演唱简单,所唱段子多为"蔓子活"(连台本)。后经刘文彬在天津演唱,很快兴盛起来。刘文彬嗓音粗犷宽亮,吐字真切,表白清楚,表演纯朴,引人入胜。刘文彬之子刘少彬继承其艺。今天津曲艺团郝德宝,女艺人王韫秋,业余演员董湘昆,都深得刘之神髓,演唱惟妙惟肖,深得观众喜爱。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传入天津较早,由于西河大鼓所唱多为"蔓子活" ,如"杨家将" 、"施公案"等,因此很吸引观众,二、三十年代在东兴市场、河北鸟市、地道外、新大路等地都有固定观众捧场。其中女艺人马增芬于1936年所唱的"绕口令"一曲,风靡津沽。

相声

相声是一种历史较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尽管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是汉代的东方朔,但这个曲种的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却是在清同光年间。早年北京有穷不怕(朱少文)、万人迷、李德锡等人在天桥鬻艺,为相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津话剧

在中国话剧历史上,天津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早期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第一个演《茶花女》的李叔同,就是天津人。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是张伯苓的九弟张彭春。

单弦

单弦,清干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西城板

83岁的马云山在演唱西城板《送崔通》。西城板是诞生于天津老城厢西城根而得名的地方曲种,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说唱都极富乡土气息,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曲种,其吐自发音完全是天津话,不论说与唱都极富乡土气息。西城板唱腔慷慨悲壮激昂,唱法和曲调接近语言,内容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感情,因此深受津沽民众喜爱。当年在茶楼演出时,常座无虚席。民国初年,天津城北门脸有宝和轩茶社和海锐茶社,是专演西城板的地方。现在这个曲种已基本无人会唱,近于失传,殊为可惜。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明弘治4年(1491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画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曾于此时全镇及周边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时期损失惨重,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使之枯木逢春。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网络全书”。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性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京剧 京剧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由徽调、汉调、昆曲、梆子等艺术形式相互交流、融合而萌发,形成于北京,具有独特风格的,很快遍及全国的一个戏曲剧种。初始时,并没有“京剧”这个确切的名字,曾出现过“二黄”、“平戏”和“京戏”的称谓。在它孕育、形成时期,(约在清朝的道光初年),京剧首先传入了京都的门户——天津。同治中期,皮黄又由天津传至上海。

天津虽不是京剧的发源地,但就其对京剧的传播、张扬、促进,乃至于光大方面来讲,是呈显着之势的。究其原因是,天津有着适宜于京剧发展的地理环境(地处陆路、水路的南北交通要道)与人文环境(有着爱戏、懂戏的观众)。

从大量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京剧的萌芽开始,几乎所有的京剧名家精英都曾鱼贯津门献出他们最拿手的,或新创作的剧目。如在声腔曲调和舞台语言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而最早成名的京剧演员、“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的余三胜,“后三杰”谭鑫培、南派京剧创始人之一王鸿寿,李桂春、盖叫天、杨小楼、周信芳以及后来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着名表演艺术家来津演出了他们的拿手好戏。而天津的着名表演艺术家、名丑第一人刘赶三、“后三杰”之一的孙菊仙,创立了武生“黄派”的黄月山、“尚派”的尚和玉以及李吉瑞、王克琴、赵美英等京剧名伶,将众多的剧目呈现在天津京剧舞台上。天津“票房”的实力也非常强大:窦砚峰、王君直、王庾生、袁寒云、王颂臣等名票不仅自己能唱,还教出了不少弟子,也有不少问艺于他们的京剧名家,如余叔岩、孟小冬等。而严范孙、林墨青等近代着名教育家,不仅素好京剧,而且还积极倡导戏曲改良,亲自组织演员创编新剧目,从而成为清末民初天津戏曲改良运动的中坚力量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为中国北方“泽国水乡”水路交通运输主要靠摆渡浮桥和陆续建的可开启的钢桥。中国革命着名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就是在金汤桥会师的。
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虽为工商大都会,但思想仍有较浓厚的封建小农经济意识,崇尚封建孝道和伦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子孙满堂,以养育5男2女为理想生育模式。求子育子诸礼莫不以祈求福寿安康为目的。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彩礼重聘。无论娶媳聘女皆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奢靡至极在所不惜。丧葬之礼更为奢华,缛节俗例儿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殡,重棺椁,重寿衣,事死如事生。旧时,祝寿讲究宴请宾朋,请戏班唱堂会,并有男不过10(逢10),女不过9(逢9)之风俗,尤对66岁生日格外重视,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之俗谚。
津人为公好义,受元代漕运及居民多为明代屯兵后裔人口杂处五方影响,码头习气、行武之遗风尚存,民众多聚义互助,热心公益,不仅有水会、杠子房、小大院等社会公益职能组织,还因其商贸发达,成立了许多相对具有约束力的民间职业社团组织及客商寓居津门所建的会馆、乡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邻里之情,但攀比之风颇重,好散财“买脸”。
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团聚、好热闹,钟情年节时令的庆贺活动。尤其对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火爆、喜庆,尽力渲染和营造年节气氛,并形成诸如“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的春节期间特定的传统食俗惯例。
民间信仰广泛庞杂,清中叶以前,共有各类庙宇500余座,儒、释、道及民间或地方崇拜诸神无所不有,庙宇之多,全国罕见。自然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间杂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风水等活动极为盛行,特别是对神灵的信仰目的性极强,多只祈求保佑现世生人,功利色彩较重。
在诸多民间信仰中尤以对海神天后崇拜顶礼至极,并将其与天津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护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护神。津门历史也多与天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历史佳话,而且对天津经济、文化、风俗习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被称为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戏剧和曲艺在津十分兴盛,这些戏曲虽大都起源于他乡农村或城市社会下层,但最终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红”,从而使天津成为中国主要戏曲艺术产生的摇篮。特别是名角儿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红叫响就难以走向全国,过“天津关”是演员能否成名的标准,因而天津也是培养戏曲名家的摇篮。戏曲的繁荣也使茶园、戏园业大兴,成为旧时民众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民间音乐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演出团体多以老会、圣会呼之。法鼓、大乐、十番、杠箱、高跷、秧歌等传统乐舞十分普及,各会所在社区居民均以公益事业视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平日自娱自乐,为茶余饭后消遣乐事。逢年过节或重大庙会活动出会表演,为本社区争光添彩。闻名于世的天津皇会,在举办期间,曾是民间各道乐舞老会、圣会大显身手,争妍斗艳之大好机会,故每逢皇会举办之时,全民热情参与,最多时有110多道会的表演,近5000余位演员。《天津天后宫皇会行会图》中就有于此的详细记载。这一调动全民情结,达到万人空巷的民间盛会终成为当时“全国各省唯一的神话盛事”。这些民间音乐舞蹈已被今各道民间花会所继承。
民间游艺竞技项目十分丰富,民喜运动,除放风筝、抖闷葫芦、踢毽等全民性普及竞技游艺项目外,部分群体以玩鸟、玩鹰、斗蛐蛐等为乐事,少年儿童尤其是男童的游艺竞技项目则多室外追逐内容
租界社区侨民则多以舞会、音乐会、赛马会、击剑、草地网球、水上快艇、板球、马球、回力球等为消闲方式,这些项目也影响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生活。
为了更好地突出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独特风韵,本网站围绕天津地区汉民族民俗进行描述,并以记叙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俗事项为主。同时以“旧时”一词作为断代时间标志,将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范展现在世人面前。

❿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1、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京东大鼓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婆骂鸡》《耗子告猫》《大八义》《小八义》等。

(10)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扩展阅读

天津的建筑:

1、古代建筑

天津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着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2、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