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哪个村皇帝最多
扩展阅读
上海夫人蜡像馆有哪些人 2025-01-20 01:35:32
深圳索菱怎么样 2025-01-20 01:35:27
兰考到杭州自驾游要多久 2025-01-20 01:25:33

厦门哪个村皇帝最多

发布时间: 2022-06-19 19:15:22

❶ 殿前是厦门岛内最大的城中村吗

反正挺大的就是,蔡塘也挺大

❷ 厦门城中村人口排名

厦门最大城中村的殿前村,
对于本地人来说,这里并不吸引人。因为这里的环境实在太差。食品卫生没保障,各种各样的垃圾到处都是,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但是对于住在这里的人,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他们来到厦门,不是为了品尝美食,不是为了旅游,不是为了享受。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攒够了钱,风风光光地回家。于是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不惜在这脏乱差的城中村居住,他们这么节俭,为的就是早些赚够钱回家。
可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在殿前村,你常常能看到吃着馒头的男人,他们比谁都想享受一下,但是生活不允许。你还能见到带着妻儿的,他们一个家庭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某一天可以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他们都在奋斗着,都在坚持着。

❸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村的厉史

重要城市有省会福州及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长汀,特区城市厦门。 名胜以武夷山风景区,福州鼓山涌朱寺,厦门鼓浪屿,万石山等着称。 福建具有山海优势,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甘蔗,烟,麻,茶叶。龙眼,香蕉,柑桔,荔枝,枇杷,菠萝为福建六大名果。 旅游资源 福州市:福州西湖 鼓山风景名胜区 涌泉寺 白云洞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温泉公园 鳝溪风景区 福州动物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鸟语林 茶亭公园 罗星公园(罗星塔) 左海公园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故居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 福州市博物馆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金山寺 定光塔寺 北郊森林公园榕树王 戚公祠 西禅寺 西禅寺报恩塔 福州文庙 金鸡山公园 皇帝洞 福清市:石竹山/石竹寺(石竹山道院) 东张水库 长乐市:冰心文学馆 闽侯县:兔耳山 林祥谦陵园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雪峰崇圣禅寺 闽清县:宏琳厝古民居 罗源县:禾山风景区 永泰县:青云山风景区 青云山峡谷瀑布风景区 青龙瀑布 平潭县:南寨石景 龙凤头海滨沙滩 连江县:青芝山自然风景区 (29) 厦门市:鼓浪屿 菽庄花园 皓月园 日光岩 郑成功纪念馆 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 南普陀 厦门园林植物园 厦门海底世界 厦门海沧大桥 海沧大桥桥梁博物馆 海沧野生动物园 鳌园 陈嘉庚先生故居 同安影视娱乐城 火烧屿生态乐园 厦门市青少年科技馆 环岛路(椰风寨、海韵游乐场) 厦门中山公园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 金榜公园 南顺鳄鱼园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鸿山公园 嵩屿电厂 景州乐园 湖里公园 台湾民俗村 厦门国防教育展览馆 果树观光园金海乐园 集美学村 (29) 泉州市:清源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开元寺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伊斯兰教圣墓 清静寺 南安市:郑成功陵园 天心洞 雪峰寺 永春县:牛姆林 安溪县:蓬莱清水岩 德化县:岱仙瀑布 惠安县:崇武古城 (7) 南平市:茫荡山石佛山景区 溪源峡谷 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水帘景区 天游景区 一线天 三清殿 虎啸岩景区 云窝 大王峯 (8) 三明市:麒麟山公园 永安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 十八洞景区 桃源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洪云山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宁化县:天鹅洞群风景区 将乐县:玉华洞 明台寺 (5) 沙 县:淘金山风景区省 泰宁县: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 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妈祖公园 莆田县:南少林寺 仙游县:九鲤湖省级风景名胜区 (4) 龙岩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 龙硿洞 龙岩市博物馆 上杭县:摩陀寨风景区 古田会议会址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七峰山风景区 永定县:永定客家土楼 (6) 漳州市:南山寺 龙海市:云洞岩 漳浦县:赵家堡 南靖县:鹅仙洞自然风景区 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 东山县:风动石景区 (5) 宁德市:戚继光公园 (1) 福鼎市:太姥山 牛郎岗海滨游览区 周宁县:九龙漈瀑布群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马周乡辟为名胜,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上游第一观”。 冠豸山山峻石奇,远望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冠豸。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声出峡谷中,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游人在此倾听涛声,欣赏红杜鹃,分外悦目赏心。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干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眺望城区,村舍错落,田畴如画,楼宇林立,九曲文川,缭绕如练;后眺倚势,层峦叠嶂,笏峰屏列,万石纷披。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

❹ 厦门太清宫门票是多少

厦门太清宫位于厦门岛东南方曾厝埯村之曾山,在环岛公路边,紧靠厦门台湾民俗村,满山相思树,郁郁葱葱,风景如画,四季如春,得天独厚,地处海陆要冲,依山傍海,面对大担岛,二担岛和大小金门,交通方便,乃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华侨进香朝圣的古地。据《厦门志》记载,厦门太清宫原名天后宫,供奉妈祖神,初建于清朝初年,源远流长。当年清朝皇帝雍正,干隆等都给本宫御赐过匾额,褒嘉奖携,甚是隆重。为此,这里一时曾成为道教圣地,信徒众多。近代以来,由于动乱等原因,神迁宫毁,圣地废圮,曾山逐渐成了荒凉地带。
1990年,热心于道教事业的林明霞道长,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在华侨和广大信众的资助下,于旧址重建,改名太清宫,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重建起来的太清宫包括主殿,斋堂,客堂和住宿楼,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主殿朴实大方,肃穆有序,俨然一派道教仙境。太清宫的主殿供奉道教尊神的圣像,宫观里面还有一些古香古色的对联,显得典雅,幽静,一开始便吸引国内外许多热爱道教的人们,近如附近的民众,远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纷纷前来进香朝拜。
不要门票!

❺ 厦门的历史!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国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

❻ 历史上出开国君王最多的城市是哪一个,10个开国君王,名副其实的帝王之乡

这个名副其实的帝王之乡就是江苏省的徐州,一个有着六千多年历史的知名城市,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个出了很多名人的城市。光是开国皇帝就出了十个,也真是够赞的。

刘邦我们都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和项羽在战争中胜出,建立了汉朝。汉朝是一个很强大的王朝,国富明强文化也是很繁荣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是一个很强也很有故事的朝代。除了这两个,其他的就是孙权,刘备和曹丕都是三国时期的,一个东吴一个蜀汉一个曹魏,刘秀是东汉,刘裕是南朝的刘宋,李昪是五代十国的南唐,萧道成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朱温是五代时期的后梁。

❼ 谁知道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有什么神话传说

你说的是慈济东宫的传说吗?
东宫奉祀北宋神医吴本。吴本,又称吴真人、大道公、保生大帝,
同安白礁人。东宫原为五殿。据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师东征,收复台湾。出征前到东宫向保生大帝许愿,请大道公随船护航助战,收复台湾后重建东宫。可台湾收复后,青礁已是清朝治下,无法还愿。于是,郑成功命在台南学甲镇建造慈济宫。从此,吴真人就在台湾生根。郑成功的“忠贞军”的闽南子弟约定在每年三月十五日在学甲遥祭大陆的祖宫,称之为“上白礁”,成为惯例,延续至今。如今,台湾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200多座,善信甚众。

❽ 福建厦门哪个镇村上最富有

曾厝埯村!
家家都做家庭旅馆,年租金随随便便都是十几二十万!

❾ 厦门有关郑成功的地方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史书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编辑本段]效忠君国 抗击满清
清军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国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大将张煌言位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言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军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回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北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着,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事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的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把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的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重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泉,令差暂住金门”。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国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调了会师广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的准备。第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他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己“用兵老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年)六月至八月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不是不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用兵的最佳时间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出的援师行动极其缓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他亲临铜山(今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会合”。十月二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二十四日起程,有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北风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了一个星期即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五日,林察领船只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三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分船只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他们的极力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在海面观望了很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郑成功虽然派出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没有任何交战之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个月零十天才驶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行粮十个月,可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军处处拖延时日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次改变明、清战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虎头门(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玩弄权术,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观望而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国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四,知殿下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有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
郑成功对南征诸将的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郑成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战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是定国“骄兵致挫”。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着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轻轻发落了事。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监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的口气。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综上所述,—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机会。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义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在定国新会战役失败之后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师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说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员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大好良机付之东流。

❿ 哪个地方皇帝出得最多

第一个开国皇帝当然是秦始皇嬴政,问题是秦始皇是个世袭诸侯,所以按照目前的户口办法说,他的籍贯是咸阳,也就是陕西人。如果是祖籍来讲,据历史学家普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他是甘肃礼县人,当然这个祖籍可能是秦始皇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出生地了。本着尊重事实,着眼现实的角度,我个人把秦始皇归为陕西人,希望甘肃人不要生气。
第二个开国皇帝为西汉的刘邦,传奇平民皇帝,没有什么争议,他是秦朝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
第三个开国皇帝为新朝的王莽,虽然名声不佳,篡权上台,没坐多长时间,但是毕竟也有了自己的国号,在历史上也书写了一段传奇。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人。
第四个开国皇帝为东汉的刘秀,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西南人。
第五个开国皇帝魏国曹丕是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第六个开国皇帝蜀汉刘备,籍贯复杂一些,因为他是皇亲,祖籍江苏沛县,出生于河北涿县,今河北涿州,认定为河北人应该没有什么疑义。
第七个开国皇帝吴国孙权是吴郡富春人,今浙江富阳人。
第八个开国皇帝西晋的司马炎是河内温县人,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 乱世到了,南北朝时期到了,不过也好,皇帝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第九个开国皇帝南朝的宋武帝刘裕,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人。
第十个开国皇帝南朝的齐高帝萧道成,东海兰陵人,今山东枣庄人。
第十一个开国皇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兰陵人,今江苏常州人。
第十二个开国皇帝南朝的陈武帝陈霸先,吴兴下若里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
第十三个开国皇帝北朝魏道武帝拓跋珪,出生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人。
第十四个开国皇帝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渤海燕人,今河北景县人。
第十五个开国皇帝北朝北周孝闵帝宇文觉,郡武川人,今属内蒙古人。
乱世结束了。
第十六个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第十七个开过皇帝唐高祖李渊,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静宁县人。
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乱世来了,五代十国,虽然短短五十四年,可出现了很多的皇帝,根据较为权威的说法,目前这段时间多定义为五代,不提十国,所以不统计十国的皇帝。
第十八个开国皇帝后梁太祖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
第十九个开国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应州人,山西。
第二十个开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人。
第二十一个开国皇帝后汉高祖刘暠,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南人。
第二十二个开国皇帝后周太祖郭威,邢州尧山人,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乱世结束,中国最长的王朝来了。
第二十三个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他究竟该算河南人还是河北人也一直有争议,如果参考目前的户籍标准的话,他应该是河南人,因为他的父亲是在河南洛阳做官的武将,肯定户籍在河南,他归到河南,应该也没太大问题。
第二十四个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出生于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
第二十五个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旻,今黑龙江哈尔滨东南阿什河人。
第二十六个开国皇帝非常之强悍、大名鼎鼎,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人,大家都知道,没有意义,但是究竟是内蒙还是外蒙,目前有疑义。定为内蒙古人吧。
第二十七个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名鼎鼎,平民皇帝,安徽凤阳人。
最后一位开国皇帝,大家很熟悉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赫图阿拉人,今辽宁省新宾县人。
封建王朝就此终结,大家欢呼!!!
经过艰苦的统计工作后,结论马上就要出来啦:1.河北:王莽,刘备,高洋,郭威,共计4位;内蒙古:拓跋珪,宇文觉,耶律阿保机,铁木真,共计4位;
2.山西:李存勖,石敬瑭,刘暠,共计3位;江苏:刘邦,刘裕,萧衍,共计3位;安徽:曹丕,朱温,朱元璋,共计3位;
3.陕西:秦始皇,杨坚,共计2位;浙江:孙权,陈霸先,共计2位;河南:司马炎,赵匡胤,共计2位;
4.湖北:刘秀,1位;山东:萧道成,1位;甘肃:李渊,1位;黑龙江:完颜旻,1位;辽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位。最后,得出开国皇帝最多的省份是--------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