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绿色产业发展如何
扩展阅读
广州塔地铁一般多久停运 2025-01-15 17:20:21
上海闵行区哪里买车便宜 2025-01-15 16:45:58

厦门绿色产业发展如何

发布时间: 2022-07-05 17:13:24

‘壹’ 厦门的经济概况

解放前,厦门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业消费性海岛城市,经济基础脆弱,结构畸型,生产落后。
解放初到1978年,由于受到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大跃进”对生产力的破坏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人民生活停留在较低水平。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4.8亿元,财政收入1.54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11.1倍和20.26倍,年均增幅仅9.3%和11.5%。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农业总产值1.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33.3倍、4.0倍和4.2倍,年均增幅为13.5%、5.9%和6.1%。人均生产总值仅52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4.9倍、24.3%和1.8倍,年均增幅分别仅6.6%、0.8%和3.7%。
截止200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 946.37亿元,建成各类房屋面积达6 258.28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9.6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 394.1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3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0年增长496倍、5 032倍和14.8倍,年均递增12.4%、17.4%和 5.3%。财政总收入149.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34亿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2 131倍和535倍,年均递增l5.6%和12.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53 5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9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人民生活步入富裕型小康。
2015全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6亿元,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9亿元,下降0.5 %;第二产业增加值1509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933.1亿元,增长6.5 %。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厦门三次产业结构为 0.7:43.5:55.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居全省九地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04万元,折合 1.45万美元。 据1993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厦门土地总面积为575.71km²。土地利用率达92.8%,可供开垦的荒地仅2.56平方千米,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8%,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马、鸡、鸭、兔、鹅,零星和小量养的种类有驴、狗、猫、珍珠鸡、鹁鸽、鹌鹑等。
在改革开放的1979、1980年的两年时间内,厦门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水产、畜牧、蔬菜、水果、花卉五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比较知名的农业产品品牌,以及如意、银鹭、惠尔康、涌泉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到2003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235.57亿元,比1978年增长150倍,年均增长22.2%。其中,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2.2倍,年均递增4.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种养业的3.7倍,1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48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1993年农村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吸纳农村36%的劳动力就业;2003年乡镇企业产值由1978年的不到1亿元发展到208亿元,增长692倍,年均增长29.9%。生产由原来的作坊式生产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年产值上亿元以上企业33家,组建了5家企业集团(公司);2003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8.32亿元,成为农村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
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比1978年增长29.67倍,年均递增14.7%,其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7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931元,比1978年增长26倍,年人均支出增加151元。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下降到40.7%,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人均16.18平方米增加到43.16平方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务工或转产经营,农村劳力1997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减少,2003年全市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1.02万人,只占全部乡村劳动力人数的52.5%。厦门岛内2003年全部实现“村改居”。
2012年全年,厦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41.29亿元,全年完成产值301.21亿元;销售收入294.55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4.31亿元。吸纳本地农从业人员2.3万人,带动农户数21.51万户,该地农户从产业化组织得到的收入18.09亿元;工资总额5.9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5元,工资性收入73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4.5%,已成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全年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908元。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工业企业规模小,结构松散、基础脆弱,所有制以国营、集体企业为主,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特区建设开始后,厦门市把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放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上,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构筑“一主三型”(工业为主、发展生产型、技术型、出口创汇型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172倍,年均递增22.9%,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3%,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942家,完成产值1 318.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4.5%,企业资产合计1 190.3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 336.39亿元,利税总额152.82亿元,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已达170家,其中5家产值超二百亿元。
2003年,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 04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1%,其中,电子工业完成产值就达532.25亿元;全市211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829.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9.5%。自1984年7月第一家三资企业成立至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资工业生产项目4 359个,合同外资129.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62.3%。1988年开始,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过国有工业,2003年,全市“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 116.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7%,其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95.8%。
2012年全年,厦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664.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2.57亿元;全年产值超百亿企业有宸鸿、戴尔、友达、联想、翔鹭石化、冠捷、厦门烟草等7家,合计完成工业产值1391.45亿元;十三条重点产业链完成产值3027.78亿元,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8.3%;机械、电子两大行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081.43亿元和1762.46亿元,合计完成产值2843.8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4.2%;轻工业产值1358.47亿元,重工业产值3072.32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共336家,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877.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4%。 金融:2012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37.03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3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27.2%。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72亿元;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07.35亿元。
交通邮电: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70.84亿元,拉动第三产业增长2.2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6.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7227.3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标箱;厦航加入天合联盟,开通厦门至柬埔寨直航航线,全年空港货邮吞吐量27.15万;空港旅客吞吐量1735.41万人;邮电业务总量100.06亿元。
旅游业:旅游业是厦门市的支柱产业。截止2011年,厦门市星级旅游饭店共72家,其中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0家;旅行社113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7家;4A、5A级旅游景区10家。2011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已经突破3522.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53.4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十大热点旅游城市和接待国际邮轮最多的口岸之一。
对台贸易:2012年,厦门与台湾多家银行签订人民币清算代理协议,人民币结算额增量居中国首位。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03.03亿元,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4个百分点。对台引资取得进展,全年台湾直接投资项目121个,占全市新设外资项目总数的36.6%,居各来源地首位;合同台资1.0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0.64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制造业中的光电、模具、机械设备,现代服务业的软件业等。对台贸易稳步增长,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76.47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14.66亿美元;自台进口61.81亿美元。台湾水果进口量保持大陆各口岸第一。大嶝对台小额商品市场交易免税额由3000元提升至6000元。
“9.8”投洽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于每年09月0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投洽会由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协办,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全国性商协会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组织工作并组团参会、参展。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上的菽庄花园,2000年1月落成,是中国唯一一家钢琴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12家成员之一,为独立的国际化非盈利性公益机构。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奥运会相关文物,旨在薪传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的历史与辉煌。 华侨博物馆 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是唯一全面、系统展示华侨华人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此外还有郑成功纪念馆、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等。 国外友好城市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英国加的夫郡 1983.3.31日本佐世保市 1983.10.28菲律宾宿务市1984.10.26美国巴尔的摩市 1985.11.7新西兰惠灵顿市 1987.6.23马来西亚槟岛市 1993.11.10立陶宛考纳斯市2001.3.11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 2003.08.15荷兰祖特梅尔市 2005.7.14印度尼西亚泗水市2006.06.24韩国木浦市2007.07.25美国萨拉索塔市 2007.11.09
(思明区友城) 希腊马拉松市 2009.1.4德国特里尔市 2010.11.11澳大利亚阳光海洋市 2011.1.9加拿大列治文市2012.4.27塔吉克斯坦斯坦杜尚别市2013.6.20法国尼斯市2014.5.22 国内友好城市城市 时间 城市 时间 城市 时间 邯郸市 1984.12 鞍山市 1985 普陀区 1986.7 吉安市 1987.6 淄博市 1988.2 汉中市 1988.4 安阳市 1988.5 抚顺市 1988.10 吉林市 1990.12 青岛市 1991.6 丹东市 1991.12 哈尔滨市 1992.5 南京市 1992.10 咸阳市 1992.12 龙岩市 1993.6 三明市 1993. 万洲区 1993.9 保定市 1993.11 太原市 1993.1 潍坊市 1994.5 平顶山市 1994.10.21 鹰潭市 1995.1.7 芜湖市 1995.3.8 鸡西市 1995.5.9 长沙市 1995.12.26 韶山市 1995.12.27 安庆市 1996.5.21 大连市 1997.7 温州市 1998.4.8 沈阳市 2005.2.18 兰州市2007.7潮州市2013.7

‘贰’ 厦门这地方发展怎么样

厦门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国际都市的雏形已经越来越显现。
在厦门发展的外地人、外商不计其数,发展的行业、门类也难以计数。应该说如果在厦门打工,那么竞争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而在厦门创业,只要你找对了门路,这个“业”就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
我认识的一个厦门朋友,大学毕业开始创业,因为门路不对,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还把新婚老婆给吓跑了。后来他重振旗鼓,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不仅成功了,而且赢得新的一段情。
厦门创业,满地黄金,关键看你是不是有才。

‘叁’ 中国厦门发展前景好吗

应该已经快饱和了,我觉得以后三线城市有机会,二线城市都快饱和了,尤其是厦门岛,面积太小,可能岛外的工作机会还多一些。

‘肆’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绿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却以其安全、环保、低碳的特点创下了不菲的业绩。尤其是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行业备受关注,成为产业新亮点。

2008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2772亿元,出口额达到24.8亿美元。

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作为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年持续走俏升温。据统计,2008年1-10月份,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左右。至此,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已连续4年超过30%。

此外,绿色建材、绿色电器和绿色能源等行业也借助国家节能减排的东风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以风电行业为例,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的28%,仅次于美国,名列全球第二位。

政策引导前景好

为了配合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在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当中,有3500亿元的资金将被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此前,国家环保部门已先后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和绿色贸易等多项政策来限制“两高一资”项目的上马。中国绿色产业网报道,国家还将进一步采取绿色税收的措施,让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付出相应的代价。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对CDM项目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绿色消费方式的兴起,服务行业也开始日益重视“绿色名片”的打造。在餐饮行业,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在全行业深入贯彻实施,力争到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万家“绿色饭店”,全行业节水、节电20%,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

国家旅游局也在去年11月份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把旅游业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为此,国家旅游局决定将今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公众认知不可少

“尽管绿色食品现在喊得很响,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识别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种植者唐彦华说。他表示,下一步将会邀请一些消费者走进自己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教他们如何区别普通蔬菜和有机蔬菜。

“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绿色产业的规划,否则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国家“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强调。他举了一个例子,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所以许多地方都在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一吨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需要耗掉25万千瓦时的电,并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目前还无法处理,二三十年之后它将成为中国一大环境难题。再加上我国生产的98%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都用于出口,表面上是在促进绿色能源的利用,实际上是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一种巨大耗竭。”

“在绿色产业迎来发展历史契机的时候,更需要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什么才是绿色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中国绿色产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强调。

‘伍’ 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厦门经济特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1年10月,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邓小平同意中共福建省委、中共厦门市委的建议,党中央批准,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后来邓小平多次为特区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我们建立的经济特区,实行的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再次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经济特区创办之际,厦门市委又根据厦门对台的区位优势,经党中央和省委批准,在厦门岛外,先后创办杏林、集美和海沧三个台商投资区,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经济特区的待遇。几个台商投资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的范围由原来131平方公里扩大到690平方公里。
邓小平又根据外国友人的建议,指出:特区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把交通和通信搞起来,这是发展经济的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指示精神,采取向科威特贷款,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从日本引进万门程控电话通信设备,扩大厦门港口,建设疏港的环岛公路,拓宽厦禾路,建设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大大改善经济特区交通难、通信难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把厦门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开放重要基地,1985年继创办富山展览城之后,又创办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厦门对外开放洽谈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并提出了对外开放是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工作方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对内经济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发展,规模大规格高,不但每年有全国性和国际性“九·八”投资洽谈会,而且每年还有地区性“四·八”台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外资参加特区经济建设,是厦门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委提出以港立市,工业兴市,建设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方针,为厦门市现代化港口的建设、现代工业的飞跃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方针符合厦门实际。厦门市委为了扩大经济腹地,曾采取把市区的工厂,迁移到岛外到农村的决策,同时在继续搞好市区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实践证明,把建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并没有削弱和影响市区的建设,而且是推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岛外农村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3.5%,大大推动了四个新城区的快速发展。而市中心的思明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7.5亿到2007年增至3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1.2亿元增至73.1亿元,成为全国百强区的先进单位。

2001年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市委提出更好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的决策,为厦门市进一步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创办了集美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集美园博苑中心、高新技术园区等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强市、文化强市、科技强市的建设。党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厦门市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厦门实际。

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区划行政调整。市政机构调整为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六个新城区,纳入厦门经济特区的体制,享受特区的待遇。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在集美、同安沿海创建环东海域新城区,面积相当于新建一个厦门岛。厦门经济特区由原来690平方公里扩大到1674平方公里。经济特区腹地增加了,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起来了。长期困扰经济特区的腹地小、经济总量偏低的困境,初步得到了缓解。
21世纪以来,市委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遵照省委的指示,厦门要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把厦门经济特区办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努力在海峡两岸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的先行区,当示范,当榜样,推动两岸的经济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抓住中央支持海峡两岸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建设,推动两岸经济、技术、文化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水平发展,为促进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技术合作交流更加畅通,为加强海峡西岸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巨大:海港、空港、信息港建设成就斐然,厦门港口建设自1975年国家投资建设以来,经多次扩建,现在已有8个港区,深水线40公里,可容纳深水泊位114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1.2万个的泊位。世界五洲,除非洲须经中转站外,其他亚洲、澳洲、欧洲、美洲的基本港均可直接通航,已引进中国的中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参加建港,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的枢纽港。厦门空港:1978年仅有两条国内航线的机场,现在厦门国际机场已和11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国内地区和国际航线149条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心站,在东南亚三小时的飞行圈,设备完善,是国内一流的国际机场。厦门信息港1978年有交换机1400门,用户1 300户,没有长途国际线,用户要通过福州、上海中转才能和国外通话。到1989年10月,厦门市话就已有33000门,通话能力比1978年提高11倍,国际直拨自动电话达到15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4月,厦门市已有用户916683户(不包括手机和小灵通)。厦门信息港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信息港。厦门的铁路除原有的鹰厦铁路外,还有国家铁道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四条铁路均在市内连接,这是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龙厦铁路经过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相连,通过赣韶线与京广线相通,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为活跃东南沿海物资交流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中部崛起的湖南、江西等地打通一条沿海的港口通道,把内陆经济和港口经济联结起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将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建成通车,这几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必将为福建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门市内的交通,过去仅有集美、杏林两个海堤通道,交通不便。现在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和市内工交快速交通,这些交通要道全部建成之后,市区六个区,均可在半小时内互通。龙岩、厦门、泉州、漳州四个市区,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互通,海峡西岸经济中心的区域扩大了,往来的路程变短了,人流物流更方便了,厦门经济特区有了大港口,大机场,大交通,大腹地,还有大市场的建设,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城际公交,以及港铁联运、空港联运,海陆联运的大交通网络,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一大优势。

2007年厦门市生产总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总产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厦门现代工业、火炬高新区由最初1.71平方公里,扩大到1 3.75平方公里,总产值由2000年104亿元增加到816.97亿元,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61.3%,火炬高新区已成为厦门市高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厦门三十年来,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暨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12次中央和省级的表彰,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指示,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试验的重要基地,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成绩巨大,丰富了邓小平理论,誉满中国,名扬海内外。
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精神,并把它贯穿特区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特区建设的主题。根据厦门特区的客观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特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是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精神的。
市委市政府抓住厦门特区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建设海峡两岸重要中心城市、发挥二个先行区的作用,效果显着,作用巨大,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

‘陆’ 厦门经济如何主要生产什么工业

厦门经济产业主要分别为石化、电子、机械和建筑为主。产业布局中确立了石化、电子、机械、建筑在厦门产业结构中的龙头地位。
石化:带动整个经济
调查表明,“化学工业”的总产出占“石化”总产出的99.14%,形成了以翔鹭石化PTA为龙头,向上、下游延伸的石油化工芳烃系列产品和以柯达彩色感光材料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两个优势领域。主要企业有:翔鹭石化、翔鹭纺纤、柯达感光、正新轮胎、明达塑胶等。目前,厦门PTA的产能世界第一;彩色感光材料(胶卷、相纸)全国第一;翔鹭纺纤的聚合能力(年产36万吨)全国第三。医药行业有星鲨集团、鼎炉实业、金达威维生素、金日制药、特宝生物工程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金达威公司生产的医药中间体(维生素A、D)产量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一。“石化”对其他产业部门及整个经济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决定着厦门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所以,“石化”应作为厦门的主导产业。
电子:利税总额第一
“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综合排名”在第二产业中处于第5位,是技术含量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形成了戴尔、厦华、夏新、松下、歌乐、建松等一批知名整机企业和TDK、FDK、NEC等一批国际知名元器件生产企业;拥有了以计算机、手机、视听产品为主导的投资类电子产品;以彩电、收录音机、汽车音响、DVD为主导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微电机、电容器、光电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变压器、继电器、磁性材料为主导的基础元器件电子产品。其中,汽车音响、收录音机、薄膜电容、小家电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电子”的利税总额占所有产业部门利税总额的10.25%,位居第一,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应作为厦门的主导产业。
机械:形成产业集群
“机械”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综合发展能力最强,在第二产业中居于首位。“机械”已形成了以厦工、厦汽、太古、厦船重工、群鑫机械、装载机、厦门工程机械制动器厂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因而,必须将“机械”作为厦门的主导产业来发展。
建筑:大量吸纳劳力
而“建筑业”的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在第二产业中的排名处于第3名,具有较高的辐射性和制约性,对供求双方都起着较大的作用,能够带动冶金、化工、木材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既服务于生产由服务于生活。而且,“建筑业”的就业吸纳系数仅次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量吸收城乡劳动力。综合而论,“建筑业”也应作为厦门市的主导产业。因此,综合定量和定性的计算分析,课题组筛选出厦门市主导产业为“石化”、“电子”、“机械”、“建筑”。这一结论涵盖了厦门市三大主导产业(“石化”、“电子”、“机械”)的传统观点,同时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把建筑业也纳入厦门市的主导产业群,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投入产出课题调查: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的调查,一般是省一级统计局做,每5年进行一次。由于系统庞大,数据错综复杂,目前福建省还只有厦门做过。该课题可为厦门“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某一经济体中的某个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这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龙头”,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此外,航空运输、港口运输也是厦门的经济增长点。
从今后来看,从厦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看,应着重选择如下5个产业。
(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世界上的资源有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和信息资源三种。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程度是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主导技术,其领域十分广阔,主要有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光纤通信等。
(二)新材料技术产业。新型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它的广泛应用将促进作为生产力主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的革新和突破。因此,被称为新产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列为新材料有几十万种,最主要有五大类:信息材料、能源材料、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组合材料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这是新型的机械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主要由机械、电脑、仪器三部分组成的。其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电子技术来代替机械主要功能的产品;另一类是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产品。这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厦门的机械、化工、轻工等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四)生物技术产业。这是7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医疗与医药、精细化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厦门在上述几个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水平,应发挥优势,重点扶植,开发出一批“拳头”产品。
(五)海洋技术产业。海洋是一个新兴的,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海洋产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运输、船舶制造业、海洋化工、海洋养殖、海滨旅游和水上运动;另一类是新兴海洋产业如海上石油开采、海洋能发电、海洋水下工程、海水淡化以及海洋综合开发利用。

‘柒’ 福建省环保业重点企业有哪些福建环保产业有什么优势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发展如何

福建省环保业重点企业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丰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福建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福州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厦门陆海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省环保及相关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保相关产业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已基本形成门类较为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环保产品和洁净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为全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福建拥有环保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达六万多人,年总产值已从2000年的67亿元人民币攀升到2007年的21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成为福建环保产业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随之,福建在福州、泉州、厦门、龙岩等四地逐步形成环保产业集群,其中龙岩市形成了以龙净环保为龙头,几十家除尘设备、机械电子加工企业协作配套的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福建环保产业优势独具。龙净环保已是中国最大的环保产品研发基地,其主导产品烟气净化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丰泉环保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垃圾焚化炉生产基地和国内产销量最大的焚烧炉制造商。此外,福建新大陆环保自主研发的现代紫外C消毒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嘉园环保和天龙环保生产的有机废气污染治理装置,占据全国有机废气治理市场的四分之一。
改变传统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管理体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的良性运行机制,福建省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成就斐然。
2008年,福建省各级环保企业立足市场,知难而进,经受住了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目前,福建省环保企业中已有“863”计划实施单位2家,国家星火计划实施单位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福建省2009年将投资1470亿元建设526个重点项目,促进投资增长,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其中城建环保方面,安排省重点项目46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2亿元。同时,2008年底国家新增福建污水垃圾处理16000万元。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环保产业可望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超过500亿元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转变福建省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新兴绿色产业。
中国投资网2009-2012年福建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捌’ 厦门未来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朋友,你好
厦门未来发展最好的地区,经济堪比思明区
经济堪比思明区建设的26年,除了特区本身的发展给大陆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特别重要的是,在做好和台湾同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合作方面,厦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看你自己的能力和期望值如何,如果期望值高的话,还是去上海北京,国际性的大公司多,机会自然就多,厦门和上海北京相差不是一两个等次而已。但你如果要求不是很高,厦门还是有许多优势,厦门包容性强,经济发展强劲,环境气候宜居。至于刚毕业的问题,所有人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不必太在意,都是拚实力,毕业生比起前几年多少会难一些,这是全国性的。专业偏不偏也是要考虑的。另外,人气旺的地方,房价物价高是必然的,上海北京就更高了。

‘玖’ 谁能告诉我厦门的产业结构怎么样

厦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郑栅洁30日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厦门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厦门市“十一五”规划拟将旅游业列入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
电子、机械、化工目前是厦门市三大支柱产业,它们占厦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厦门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4年,厦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达到1616.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76.6万人次,国内游客达1539.99万人次。去年,厦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10.67亿元;其中,入境旅游收入达到4.1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76.24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3%。厦门市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比较完善的大旅游产业体系和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都市旅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