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有什么艺术文化
扩展阅读
杭州到马头镇有多少公里 2025-01-13 09:38:43
福州市29中在哪里 2025-01-13 09:33:43
深圳个性吊牌商标多少钱 2025-01-13 09:24:13

厦门有什么艺术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8-02 09:49:13

❶ 厦门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厦门市的凤凰木为市树、三角梅为市花、白鹭为市鸟。厦门市的公营单位多以白鹭形象为徽标。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闽南地区和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漆线雕,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漆线雕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

❷ 厦门民间艺术有几种

厦门民间艺术

厦门文化从西晋"衣冠南渡"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了。可谓历史悠久,绚丽多彩。就民间艺术而言,它有一定局限性,大多采用当地的方言、民俗、道德规范融化、改造而成。厦门的民间艺术,这里只介绍其演唱的表演艺术,它最大特征是用厦门方言即闽南方言演唱的。
--南曲:
南曲,也称做"南音"、"南乐"、"南管"和"弦管",它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南曲"是唐朝末期闽王王审知兄弟入闽时带来的乐种,也有说是唐末韩偓入闽时带来的。清康熙年间,五少芳晋京入宫演奏南曲,"官弦齐鸣,音调谐和,婉转幽扬,沁人心肺",康熙大喜,赐于五少芳"御庭清客"之誉,南曲被称为"御前清曲"。过去,演奏南曲,还要撑把彩伞,因它是康熙帝所赐,以表荣誉。东南亚国家和台湾省也流行南曲,凡是闽南方言可流通的地区就有南曲,故世人又称它是"福建的国际歌"。
南曲作为一个古老的乐种,它和唐元明等明代的音乐有关联,受到了元曲、昆曲、戈阳腔、佛曲和地方戏曲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比如南曲的主要乐器之一琵琶,称为南琶,是横抱弹秦的,这种演秦姿势,只能从古画和出土的唐陶俑中可看到。南曲还保留"汉宫秋"、"三台令"等唐宋古曲名称,南琶的"横抱"与白居易《琵琶行》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竖抱",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其古老。
南曲是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的。"指",也叫"指套",它是由几个,有一定戏剧内容的曲联缀而成的音乐套曲,每一节都是一首完整的歌曲。"指套"虽有词,但较少可演唱的唱词,大多由乐器演奏来完成。
"谱",器乐曲,没有唱词,专供乐器演奏。比较出名的有十三套称为"南谱十三腔",内容大致是四季景色、花鸟、昆虫以及骏马奔驰,最着名有"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和"百鸟归"等套。
"曲",即散曲,带有唱词,用来演唱的。由于散曲简短易懂,善于抒发感情。过去,工余饭后,三五成群,自弹自唱自娱,颇有"家传户唱"的程度。
--锦歌:
锦歌是闽南地区一种民间说唱音乐。随着郑成功驱荷而传入台湾和南洋群岛,并在那里扎根开花。在台胞努力之下,锦歌在台湾还发展成为歌仔戏。
据地方史志记载,锦歌是宋、元年代闽南地区性民歌、民谣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戏曲、南曲、南词的养分,经过民间艺人揉融而成,流传于闽南广大农村地区。在旧社会,农村萧条,农民流入城市,锦歌也跟着流进城市;锦歌艺人像乞丐一样沿街卖唱,所以有人说它是"乞丐歌"。解放后,锦歌也获得新生。
锦歌的唱腔风格大致要分为堂、亭两大流派。堂派主要流传在农村中,唱腔粗犷有力,曲调接受民间歌谣,擅长唱"杂念调",旋律灵活,变化多样,每句后面都有落尾。亭派流行在城市,唱腔比较幽雅、细致,咬字分明,采用南曲的曲调比较多,使用的乐器和指法比较近南曲。
锦歌的曲调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叫"杂念仔"、"杂咀仔";一类是"四腔仔"、"五腔仔",也叫"七字仔"、"大调"或"丹田调";一类叫"花调"、"杂调";一类是"顺乐曲"。锦歌演唱形式有一人唱念,两人对答,三、四接着唱念,也有自唱乐队伴秦的。漳州市坐的弹唱多,厦门有许多节目是站着演唱,并借助动作来表现。
锦歌使用的乐器有月琴、二弦、洞箫、南三弦、拍板等,也有以琵琶代替月琴,用品箫代表洞箫的,有的还加上唢呐。厦门地区演唱时,有用木鱼代替拍板的。
--答嘴鼓:
它是闽南方言或说闽台两地一种幽默风趣的地方曲艺,很受人们欢迎,有"闽台相声"之称。
答嘴鼓,原名叫"触(da)嘴古",台湾人民现在还这样称呼。"触",是抵触、顶撞的意思;"触嘴",是斗嘴,或说舌战之意;"古",就是故事。厦门方言"讲古",即讲故事。"触嘴古",就是两人在轻松气氛中互相戏谑,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之,有人把"触嘴古"称为"拍嘴鼓"漳州地区人民因其对话语言节奏性强,称"答嘴鼓"为"答嘴歌"。解放后,才统一称为"答嘴鼓"。
答嘴鼓是由"念四句"发展起来的,大约在宋元时代就有了。它与相声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两者均是语言艺术。不同之处有:(1)相声除了对口,还有单口和多口相声,答嘴喜只有对口;(2)相声的文字体载属于散文体,答嘴鼓则一律是韵文,它严格要求句句押韵;(3)相声要靠语言构成"包袱",引人发笑。答嘴鼓则是靠风趣的语言和押韵来吸引听众。
因之说,答嘴鼓是"用押韵的对话为形式,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或语言的基础上构成包袱为手段,去达到一定目的的地方曲艺。"
--高甲戏:
高甲戏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它源于泉州一带农村。相传二百年前,泉州府沿海农村,每逢迎神赛会,都有舞狮队表演。农民崇拜梁山英雄,往往扮做宋江、李逵、林冲、鲁智深等人物,结队游行。遇到庙会表演时,就在武打基础上,表演水浒故事,因之人们又称之其为"宋江戏"。后来,它吸收了梨园戏和傀儡戏、布袋戏的剧目,曲调与表演技术,发展成为文武合演的"合兴戏"。清代中叶,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阳腔和京剧等剧种等影响,逐渐形成"高甲戏"。
高甲戏的行当分为生、旦、丑、北(净)、杂角五大类。音乐以南曲、傀儡调和民间小调为主。器乐过去主要是唢呐,现在是琵琶。
--芗剧:
芗剧,台湾叫做歌仔戏。台湾歌仔的"杂念调"和芗剧的"杂碎调",都源于"锦歌杂念调"。芗剧的曲调来自民间,过去是流散街头、茶室的曲调,唱词是群众的语言,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地方剧种。
芗剧有的曲调,用不同唱法,可以表现为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如常用的"七字仔调"、"杂碎仔调"等。歌词的长短可以机动应用。如"杂碎仔"调原来是七字一句,可压缩为三字也延伸至十多字。为了突出唱词,乐器只拉过门。音乐不断吸收其他剧种、曲种和民歌时调养分来丰富自己。
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为文场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差不多,有通鼓、竖板、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小锣、铜铃,还有小叫、柳盏等。文场乐器早期主要有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后来又采用二胡、洞箫、鸭母笛、唢呐,此外,也有采用琵琶、大哨呐,还有西洋乐器参与伴奏。
--同安车鼓:
它也叫"弄车鼓"或"车鼓弄",源于宋元而兴于明清。表演的形式、道具、器乐都较简单。演员只有车鼓公和车鼓婆两人,相传从前同安新圩有对开豆腐店的老公婆,夜夜磨豆腐闲闷,自编歌词逗趣,后传至村里,经艺人加工而成的。
表演时,在鼓公头戴瓜帽,身穿长实用马褂,手持特制会转动的长烟杆。车公婆上穿开襟红衣,下系黑色绸缎裙,右手拿折扇,左手捻手帕。两人抬着一个敞口向上、上面用红绸布结朵大红花遮盖的篾斗篮,斗篮中间绑着两根用色纸缠裹的细竹杆,演员把系在竹杆两端的红带子挂在身上,抬起用蔑篮装饰还会上下颤动的"鼓",时常在转身子,做"三步进三步退"的表演动作。表演者风趣的唱词,伴着由壳仔弦、大广弦、唢呐、笛子和拍板、锣鼓组成的乐队、既歌又唱,有的歌舞结合,使车鼓弄推陈出新,甚受群众喜爱。

❸ 厦门传统艺术有哪些

厦门的传统艺术有歌仔戏、高甲戏、南音。
其他貌似不多。

❹ 厦门别名鹭岛,那里有什么非遗文化

厦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每一种都十分有文化特色。比如闽派盆景技艺、微雕技艺、剪瓷雕,还有关于美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丹桂茶、蜜饯、复茂饼、福州肉松、闽东畲族乌饭等。

蜜饯是福建的传统美食,不仅可以当作零食来食用,还有促进消化,增加食欲的功能。复茂饼的馅主要是用白嫖肉制作的,外壳又薄又香,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同样有几百年的历史。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乌饭是畲族的特色美食,乌饭是将糯米用乌稔叶子煮的汤浸泡以后制成的,煮出来的饭虽然是乌黑的,但吃起来却非常香,再加上点香菇、豌豆等食材一起炒,更加好吃。这种饭同样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既能美容养颜,又能延年益寿。

❺ 想去一些厦门比较具有文艺气息的景点,能推荐几个吗

一、鼓浪屿
现在外地游客从东渡国际邮轮中心乘船,建议提前15天在网上订船票。鼓浪屿以前是外国人的租界,有很多各种风格的建筑,因为没有机动车,所以相对其它景区,这个岛更显一份幽静。
鼓浪屿上主要的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百鸟园、皓月园、风琴博物馆和国际刻字艺术馆等等。大热天的,日光岩可以不爬,向学琴的孩子严重推荐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有定时讲解的,参观时可以先问一下。
二、厦门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
在厦门,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都集中在一块,叫“文化艺术中心”。里面最有意思最好玩的要属厦门科技馆,肯定是国内一流的科学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寓教于乐、妙趣横生。多项国内首创、唯一的体验项目外,似乎还有几分艺术范,用孩子爸的话说就是可以沉浸于一望无际的科学和艺术氛围中。博物馆经常会有主题展,这几个馆都是逢周一闭馆的。
三、胡里山炮台、环岛路、厦门大学和南普陀
带孩子来厦门,在海滩上玩沙也是必须的。推荐胡里山海滨浴场,除了玩沙,可以顺便去胡里山炮台参观、看炮演。还可以在环岛路上骑自行车,双人、三人的都有,沿途风景很是漂亮。
这条线上另外一个风景就是厦门大学和南普陀,厦门大学号称全国最美丽的校园,里面的风景和建筑真的很不错,校门对着就是南普陀,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进去逛一圈。

❻ 闽南厦门民俗文化

闽南功夫茶表演、木偶表演、博饼、闽南语歌曲……这些闽南民俗文化的标签将一一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厦门馆开馆,面积达630平方米,以“温馨城市?海上花园——宜居厦门印象”为主题,以“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为口号,以浓厚的闽南元素为基色,融合现代科技,借助闽南风情浓郁的实物展示和场馆活动,向全球游客展示厦门的特色文化和温馨浪漫的宜居环境。

5月3的“厦门城市秀”上,现场将举办闽南民俗文化展示,游客可通过馆内设置的道具,现场体验厦门博饼文化,届时,主持人将用英语与中文对博饼进行双语讲解。博饼是厦门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据考证,它的雏形是唐朝的“骰子戏”,民间流传则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5月4日为“律动鼓浪屿”,来自厦门3个家庭的6位艺术家举行“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厦门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海洋的性格不仅滋养厦门人的品性,也培育厦门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西方音乐艺术在厦门落地生根,造就了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名,也形成厦门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家庭音乐会。每逢节假日,在鼓浪屿岛上,亲朋好友常常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自4月20日至25日,厦门馆精心准备的闽南特色节目——鼓浪神韵进行专场演出,是预开馆期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广场上惟一表演的团体。

“鼓浪神韵”以全国惟一一台反映闽台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核心主题的旅游文化大戏《闽南神韵》为演出班底,并集纳其他演出骨干。本次“鼓浪神韵”节目丰富多样,囊括了南音、闽南语名曲、戏曲丑角和闽南木偶等极富闽南民俗特色节目,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满“亮点”、“土味”十足,充分展示了闽南民俗风情。主要演出内容有:闽南语歌曲演唱《爱拼才会赢》、《妈妈的脊背》,杖头木偶表演《长绸舞》,群舞《音鸟天籁》、《丰年祭?高山青》和《鼓浪屿之波》等。

❼ 厦门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拍胸舞、车鼓弄、踩高跷、莲花褒歌、中秋博饼、大道公信仰、送王船习俗、答嘴鼓、漆线雕技艺、南音、歌仔戏、高甲戏、五祖拳、厦金宋江阵、厦门方言讲古、厦港民习俗、池王爷习俗、蜈蚣阁、歌仔说唱、闽南童谣、春仔花习俗、厦金风狮爷信仰、厦门皮影戏、厦门青草药、松筠堂药酒制作工艺、嘉庚瓦制作工艺、厦门珠绣手工技艺、

❽ 夏门有哪些工艺品

厦门特色工艺品之漆线雕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 下图的漆线雕龙凤玉壶春红瓶采用中国艺宝优必德漆线雕工艺,通过盘,缠,绕,缕,雕,刻等多种手法精心制作而成。此款作品采用红瓷为底胎,红瓷:烧制工艺难,材料特殊,瓷质好。玉壶春的造型是陶瓷造型的经典,红颜色更彰显其富贵,喜庆之特色,是收藏与馈赠的佳选。 图:龙凤玉壶春红瓶 厦门特色工艺品之风狮爷 风狮爷,又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日本、琉球称シーサー,是金门、琉球群岛等地设立在建物的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的狮子像,用来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镇煞。其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金门与厦门岛隔海相望,来厦旅游的朋友,大多都会带走这个厦门特色工艺品风狮爷。 . 下图的风狮爷品牌对狮是以金门风狮爷为造形。通常为左右两只,成对摆设,身形大气壮实,通身红润明亮,金黄色的鬃毛,目光炯炯,笑口迎人,模样十分古朴憨厚;它们的脚下各踩一个绣球,口含红缨匕首,寓意为锦绣前程,锐不可当,家财平安。拿在手上细细端详,雕工如此细致精湛,形态更是逼真可人!浑身颜色鲜艳通透,纯手工绘制。作为厦门特色工艺品之一,风狮爷不失为一个送礼佳品。 图:风狮爷 除了以上这两个最有厦门代表性的特产工艺品外,还有非常受年轻人喜爱的厦门特色工艺品哦,一起来看看吧! 厦门特色工艺品之石敢当 石敢当本是立在街巷路口用于辟邪的石碑,被民间视为镇风辟邪的吉祥物,是来厦必带的小小守护神。 石敢当铃铛,丁丁当当的铃声,单纯素朴缥缈,在可以听到铃声的范围内,邪魔鬼怪都不能近身! 下图展示的石敢当铃铛采用高档中温瓷,质地柔润有光泽,可当挂饰,也可当风铃。意韵祝福安康,招财旺宅保平安。内部中空,有一颗陶粒,轻轻摇一摇,发出铃铛清脆声。 夏日的微风伴着铃铛发出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清凉,如一下一下轻柔的叮咛悉心安抚着,令人心安下来。 来厦旅游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一款厦门特色工艺品。 图:石敢当铃铛 厦门特色工艺品之惠安女摆件 厦门特色工艺品惠安女摆件,以现代艺术手法包装传统文化,塑造了四个鲜活的,具有浓郁闽南气息女孩形象,她们不仅拥有惠安女贤惠、勤劳、懂事的美好品格,而且还拥有了当代年轻人的朝气和美丽。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档案,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主题、一个个风趣幽默的故事。 下图的Q版惠安四姐妹,设计可爱,包装精美,是最能反映厦门以及闽南人文化习俗的特色工艺品,一套四个,可以摆放在家里,也可以当作礼品送人,还具有收藏价值哦!图:Q版惠安四姐妹 厦门特色工艺品之海之恋香水 海上花园鼓浪屿,是来厦游客的必经之地,人们畅游之后,总想带些有象征性的厦门特色工艺品。海之恋香水融入了鼓浪屿两大元素:风光与音乐。 打开外装盒,一首具有海上花园的代表作鼓浪屿之波浑然奏响,似乎又漫步在琴岛那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从复古的气囊香水瓶喷出雾化的香水,似乎闻到了岛上清新的气息,不知不觉中做了深深的呼吸,一缕绿茶花香让你回过神,原来是海之恋香水的飘香。 素雅洁白的外包装,出自名家的鼓浪屿风光写真,既是香水又是游鼓浪屿必带纪念品,送给她,也传达了你的心意。 图:海之恋香水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❾ 厦门的有什么中国特色的文化

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中心点,闽南文化的根基是闽南话,如上所说的歌仔戏、漆线雕都是闽南文化的代表,个人觉得厦门闽南文化还有功夫茶、南普陀佛学、饮食文化等;其油画工艺品、集美学村等也是典型中西结合。
附厦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厦门漆线雕技艺(蔡氏漆线雕)
答嘴鼓 / 南音 / 高甲戏
保生大帝信俗 / 送王船习俗
厦门中秋博饼 / 车鼓弄
拍胸舞 / 闽南皮影戏
歌仔说唱 / 莲花褒歌
厦门方言讲古 / 闽南童谣
厦金宋江阵 / 蜈蚣阁
厦金风狮爷信仰
厦港 民习俗
池王爷习俗 / 春仔花习俗
嘉庚瓦制作工艺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
松筠堂药酒配制工艺
厦门青草药
新埯五祖拳 / 歌仔戏

❿ 厦门的民俗有哪些

传统习俗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与亲友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节庆活动

厦门同全国各汉族地区一样,很注重民间传统节庆。

春节 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家家户户贴春联。除夕夜,合家围炉(火锅)吃年饭。有的通宵不眠,名为“守岁”。长辈把红包赏给未成年的孩童,名为“压岁钱”。初一凌晨,点燃爆竹“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初三这天,被作为新丧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门和外出贺年。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厦门称为“上元”或“灯节”。当天夜里,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提灯上街观景。近年来在中山公园举行“鹭岛灯会”已成惯例,民间还经常有耍龙灯、舞狮等活动。

清明节 人们要依俗扫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扫墓都是献冥纸,现在逐渐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节前后十日,公墓、骨灰室都开放供民众祭奠。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厦门俗称“五日节”。以往家家门口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龙舟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届时热闹非凡。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 来的“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中秋会饼每盒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也有人邀集亲友到虎溪岩一带赏月吃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喜登山郊游。

冬至节 家家户户祭祖吃汤圆。

民情风俗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 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 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 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 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丧家称便。

文化艺术

厦门有歌仔戏、高甲戏、南乐、歌舞等四个专业文艺团体,还有星海合唱团、少年儿童艺术剧团、台湾同胞文艺队等许多业余文艺组织。

歌仔戏 (又名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

高甲戏 源于泉州农村一带。相传在明末清初,泉州府沿海渔村,每逢迎神赛会,人们以舞狮队的武打为基础,配以“水浒”故事,,表演“宋江戏”。接着吸收了梨园戏、傀儡戏、布袋戏的唱、做等表演手段,发展成文武合演的“合兴戏”。清代末期,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阳腔和京剧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厦门市高甲戏剧团在闽南城乡享有盛誉。1960年曾参加全国巡回演出,并到北京参加国庆献演。传统剧目有《审陈三》、《挑花搭渡》及现代戏《竹杠》,有的已拍成电视戏曲片。

南曲 又称南音、南乐、南管、弦管,是闽南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曲艺。据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记载,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庆祝60寿辰,全国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献艺,南曲也进京演奏,受到赏识,被授予“御前清听”的乡匾和彩伞、宫灯,并赐给了演奏二胡的艺人以脚踏金狮的龙遇。这种古老乐曲用琵琶、洞萧、二胡、三弦等乐器吹奏,乐曲优美抒情,富于地方特色。其着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骏马》、《三更人》、《感谢公主》等,均灌成唱片,发行于海内外。

厦门民间的表演艺术,还有舞狮、踩高跷、蜈蚣阁、车鼓弄、锦歌、答嘴鼓等,生动活泼,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