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中医药大学国际医院怎么样
扩展阅读
厦门税务规划如何做好 2025-01-15 23:50:46
广州哪个村回迁最好 2025-01-15 23:36:34

厦门中医药大学国际医院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8-04 19:58:37

㈠ 厦门中医院医德态度真的那么差吗

厦门中医院确实很差劲,姓赖的主治医生脾气很臭,黄世勇根本没有医生道德!说病人娇气,问这问那。。

㈡ 福建中医药大学真的很差吗主要是就业前景怎么样呢

福建中医药大学不差的,就业前景很不错的。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两次入选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1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保障学生就业。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多元,纸质图书138多万册、电子图书101万册。

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典、芬兰、丹麦、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厄瓜多爾尔尔、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㈢ 厦门中医院怎么样

厦门中医院在厦门出了明的黑,政府该管管了、出车祸和工伤的千万别去

㈣ 厦门中医院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医生

厦门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56年,现已成为一所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血液专科是江苏省内中医院中为数不多的血液专科之一,在发挥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治疗血液病的特长,充分利用现代诊断技术和设备,采用骨穿、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免疫表型、溶血全套、PNH检测确诊疾病;急重病时采用抗感染、化疗以及输血支持等疗法,力争尽快控制疾病,重在挽救患者生命,在疾病得到缓解以及慢性期时,配合中医药内服、外洗等疗法,补肾益气养血培补正气以御邪,以毒攻毒之法以攻邪,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专科将传统的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辩证、气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现代(西医)疾病诊治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血液病诊治理论体系,将血液系统疑难病 作为研究对象,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敏性紫癜、骨髓纤维化等为主导病种,突出中医中药特色,以创立新理论、创制新疗法为目标。血液病房从事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各种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等恶性血液肿瘤;各种贫血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多年医疗实践证明,中药配合西医药治疗各种血液病,可以帮助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显着提高了血液病治愈率,使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从这里走向康复。

㈤ 在厦门哪里看中医最好

选择一个好的中医来调理身体是很多患病之人非常迫切的愿望,然而近年来中医界层出不穷的“大师”“神医”事件,几乎让很多朋友对中医界的医德医风产生了质疑。其实,以中国之大,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中医师并不缺少,只不过需要我们擦亮双眼,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用自己的智慧来去伪存真,而不受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影响,这样才能发现真正的“苍生大医”。

好中医参考一:医德高尚,淡泊名利。

无论中医西医,医德高尚,都是从业者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求,讲求医德,淡泊名利也是成为一个好中医必不可少的素质。很多患者在选择中医时,往往喜欢查看中医师的职称、行政级别等,总觉得只有所谓的“教授”“主任”“专家”才能治好病,笔者以在医疗界近十年的经验敬告各位,中国目前的医疗行政级别和职称高低,往往并不能反映从医之人的真实水平,往往只有善于编造学术论文,迎合上级意愿,或者后台很硬的医生才能获得升迁,因此,一个中医师,行政级别愈高,职务愈多,往往临床医术也就越低,试想一下,一个整天被一大堆无聊的会议、科研课题占据了大多数时间的医生,怎么还会有精力去研究中医经典呢?

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并非同西医一样是在实验室里面研究出来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出来的。因此,热衷于搞“科研”来编造论文、获取名利的中医师,是不可能理解中医的精髓,从而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中医师的。几千年来,中医的发展,都是靠在临床上悉心摸索,以病人的主观感觉来验证疗效的。这一规律,至今未变,所以往往一些职称并不高,行政职务比较少的中医师,才更有时间去研读古医书,感悟天人之道,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那些头衔一大堆,身兼数职的专家们,往往才是真正江湖骗子,甚至一些没有医师证,无法合法行医的民间中医,临床疗效也要优于目前的那些专家教授。

好中医参考二:细心诊治,慢速看病。

有人说,中医师“慢郎中”,这个“慢”并非指的是中医起效慢,而是指的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时候,细心察验,认真组方,往往看好一个病人需要近十分钟左右才能完成。老病人可能时间会稍短一点,但也绝对不会两三分钟便了事。中医界的鼻祖,汉代的张仲景就曾经批评当时的一些医生“握手不及足,按脉不及尺”“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然而,现在一些所谓的“名医”的看病速度真的令人咂舌,一天之内竟然能看一两百人,他们看脉,验舌,往往都只是一种形式,脑子里在看见这个病人第一眼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在思索要用哪个方子,而不是先考虑病人的辨证,这些病人的处方,也大都是在仓促之间完成,未经仔细辨证的处方,其疗效可想而知。这一点,古人要比今人做的好。明代一代名医张景岳成名之后,一日诊治五十余人,便已觉头昏脑涨,不肯再多看一个病人,这既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所以,在选择好中医时,不妨到门诊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医生看病是否经过了思索,看一个病人需要多少时间。

好中医参考三:药简而精,价格便宜。

一些病人因为病急而希望速愈,因此央求医生多开贵药好药,在潜意识里觉得贵药就等同于是好药,遇到开方便宜的医生,甚至觉得医生故意刁难自己,不舍得给自己用好药,由此甚至产生医患冲突。这种想法是十分可笑的。因为药价的贵贱与疗效并无直接关系,疗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中医生的辨证是否精当,用药是否准确。并不是药材越贵,疗效就越好,药价是由市场调节的,比如冬虫夏草,本来是一位普通的补益肺肾的中药材,十几年前价格也没有如今这样贵,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媒体和市场的炒作,使得其价格迅速升温,并且由一种补益肺肾的中药材变成了无病不治的“神药”。普通百姓难得一尝,名门权贵趋之若鹜,一些重利的中医师煽风点火,为了经济效益,不管病人是否适合服用,也大量给病人开冬虫夏草这味药,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其实,冬虫夏草的功效,完全可以由金蝉花等便宜药物来代替,一个医德高尚,淡泊名利的医生,在处方用药上,是绝对不会故意使用贵重药材的。相反,出于对病人经济条件的考虑,这样的医生会尽力的使用一些价格低廉的药物,大家如果遇到这种处方“简便效廉”的中医师,一定要多加珍惜。

另外,药少而精,一直以来便是中医追求疗效的一种手段。药味错杂,往往导致整张处方药物作用相互抵消,无法发挥临床疗效。中医经典书籍《伤寒论》里的大多数处方,都不会超过十味药,不少处方甚至只有两三味药物,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而目前的一些中医师,处方用药动辄二十多味,药味混杂,不唯无益于病,亦且有害于身。医生为人间司命,手握生死大权,如此处方以求利,不有愧乎?再此也提醒各位,遇到开贵方,大方的医生,也还是躲着点好。

㈥ 厦门哪家医院看中医比较好

我来给你推荐一个厦门的中医,本人看厦门的中医看了无数,其中沽名钓誉者太多,各种拿着名医牌子的庸医也太多,推荐立和中医的吴银汗,是个年轻医生,经方派,水平还行,说实话厦门好中医太少,北京最多好中医。

㈦ 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一共有哪些

有福建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解放后福建省首家政府创办的公立医院。坐落于福州市繁华的市区中心,占地面积28767.4平方米,开设13个病区,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760张。中医特色浓厚,是一所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于1990年,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院本部开放床位432张,年门诊病人近90万人次。
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暨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福建省唯一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地处福州南大门风景优美的仓山文化区。创建于1866年,前身为英国教会医院—塔亭医院。医院目前医疗用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835张,设22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4个重点中西医结合专科,19个中西结合特色专科,门诊全院临床科室普遍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创建于1956年11月,是全国首批示范性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首任院长为全国着名老中医、爱国侨领陈应龙。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临床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医院在东南亚享有盛誉,是福建省对外中医交流的重要窗口。开放床位900张(其中新院址设600张床位,原江头分院作为肝病、肛肠病治疗中心,设300张床位)。医院占地面积7.25万m2,建筑面积9.6万m2,年门诊量超过16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超过2.5万人次,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暨泉州市中医院,医院成立于1983年,是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99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三级乙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是省医学教育进修基地、省全科医师培训定点医院、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医院、省新药临床验证基地省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定点医院以及泉州市“120”急救站。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暨漳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经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漳州市最大的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医院。医院于1989, 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爱婴医院”,连续多年获省、市“文明单位”、“双十佳”、“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廉政廉医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994年3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03年院急诊科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院建筑面积33068平方米,编制床位510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暨宁德市医院,地处宁德市政府所在地-宁德市蕉城区。建院于1972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福建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医院总占地面积190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827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面积25621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500张,年收住病人1. 2万多人次,门急诊35多万人次。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在原三明市第三医院、三明市中医院这两家各具有五十年以上历史的医院合并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西医结合专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 医院位于市区繁华的三元区境内,前临 205 国道,隔河与火车站相望,占地面积 56 亩,现编制床位 350 张,长期开放床位430张,开设 28 个临床、医技科室,附设三明市高血压防治研究所、三明市骨科诊疗中心。医院年门诊量 25.5 万余人次,收治病人近万人次,手术量 3 多千台。

㈧ 厦门中医院咋样

请问是为什么住院,这样比较好选,不过中医院是不错的。第一医院也还行,但你是要看哪个科?第一医院有一些科挺好,可有一些很差......我觉得第一医院住院部偏一般吧,而且最近在建停车楼,空气不好,而且比较吵。相比厦门有名的医院(综合的,不包括妇产科、军队医院等),中医院应该比较好吧。 希望对你和你朋友有帮助,谢谢。 这是网址:http://www.xmtcm.com/
还有一些资料:厦门中医院
厦门中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正式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国首批示范性中医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临床医学院,是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厦门中医院现有职工1267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18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全国名老中医4名。设有床位900张(其中总院址设600张床位,南区设300张床位)。医院占地面积7.25万m2,建筑面积9.6万m2,年门诊量百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6万人次,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院。
厦门中医院现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12个临床教研室。综合功能完善,中医特色鲜明。拥有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专科,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厦门市四大医学中心之一的肝病中心为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专科的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同时拥有两个福建省重点专科――肛肠(痔疮)病治疗中心及糖尿病专科;还有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胆胰专科、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专科是福建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厦门中医院医疗设施先进,配置了螺旋CT、西门子800MAX光机、贝克曼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无暗盒遥控X线机、电子腹腔镜、核磁共振、DR等价值上亿元的大型精密设备,拥有两个达到部颁二级标准的PCR实验室。 厦门中医院搬迁后,原江头分院成为肝病中心、肛肠病中心及骨关节病中心,设床位300张,加强了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力度。
同时为方便老市区市民就诊,医院在旧市中心的禾祥东路设立“厦门市中医院禾祥东门诊部”,以老中医专家为主,原离退休专家门诊全部迁至禾祥东门诊部。
为充分利用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增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医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了厦门市首家由三级医院承办的“兴隆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与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充分发挥市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较优质的卫生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 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拓展厦门市对海内外侨胞的服务与定位,推进闽西南医疗卫生中心的建设,在厦门市政府、厦门市卫生局、厦门市侨联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2004年3月底,经省卫生厅批准,厦门市中医院加挂“厦门华侨医院”的牌子。
厦门中医院又与我国中医药界一流高等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携手,成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将在校的港澳台学生送往厦门完成部分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学习,这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厦门对港、澳、台的交流优势,有利于把祖国最优秀的中医药技术资源辐射到海峡对岸。 厦门中医院借搬迁新址之际设立了“港澳侨台胞诊疗中心”,为港澳侨台胞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了给厦门市贫困归侨就医提供经济支持,在厦门市侨联的倡议下,在厦门香港联谊总会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还设立了“厦门华侨医院归侨医疗救助基金”,接受海内外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单位、团体及个人的捐款。

㈨ 女生 今年将从中医药大学毕业 听说医药代表的待遇很不错 我想知道 没有背景 这个职业是不是适合应届毕业生

先看一篇文章:

上海市市东医院的护士工作台上,放有拒收红包“回扣”和禁止医药代表入内的告示牌。

编者按在你的印象中,他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擅长用各种利益接近医生,充当医生“乱开药”、“多开药”和“高价药”的幕后推手。你为一些不必要或疗效不显着的高价药“埋单”的同时,他们从中赚取暴利。虽然很少直接面对他们,但你一定曾经在某个医院里与他们擦肩而过,你的健康和金钱,都与这群“神秘的人”息息相关。他们中的部分人,还被贬称为“黑心药代”。

这是一群被称为医药代表的人,他们的职业至今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从业人数也没有统计,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保守估计这一数字不会少于100万。

一个医药代表的一天

张磊是一家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的医药代表,负责推介一种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使用的特种药。

这天早上没到7点,张磊就起床了。8点多,他赶到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家三甲医院,在外科病房外等候,在医生巡查完病房、上手术台之前的间隙里,与他们说上几句话。“外科的医生每天上午只在这个时段有空,关键医生都在,都能见上。”张磊说,“所以我把每天最重要的事情,都放在这个时段。”

张磊负责的药,本月已经被这个科室处方了十几次。8点10分,张磊找到了科室的一位主治医师,开始询问他对这个药的使用感受和总体评价,顺便关注一下上周用药的几个化疗病人,各自效果如何,副作用在哪儿。“药品信息沟通,是我们工作的主体。”他告诉笔者,询问医生用药感受的过程,其实也是让医生对你的药加深印象的过程,“从医生的反馈看,情况还不错,药效在病人身上基本发挥稳定,可以继续观察。”

随后,张磊找到了正在准备手术的科室主任,这位主任已经受邀出席张磊的公司当晚将要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并且要作主题报告。张磊用几句话的功夫,与主任最后敲定了报告主题。

大约8点半,张磊敲开了科室一线医生办公室的门。在10分钟时间里,他记下了这些医生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几个疑问,答应下周给出回复;然后,给他们留下了两份公司印刷的用药贴士和医学挂图。离开前,张磊也不忘把公司市场部制作的小礼品——印有药品LOGO的即时贴10本、处方笔1盒,放在科室里供医生们取用。“用国际行业术语说,这些叫‘品牌提示物’,但是一定要限于医生的工作需要,不能天南海北地给。”

差不多接近9点,张磊上午最忙乱的时候结束了,医生也该上手术台了,他终于可以喘口气,开始“转战”另一个科室。

“内科医生我们也要拜访,但不用像外科那么‘抢时间’。”张磊告诉笔者,因为内科一般没有手术,赶上医生不出门诊、又有兴趣谈的话,可以坐在他的办公室里,聊上很长时间。

根据张磊的经验,这天内科主任应该在办公室里“闲赋”。于是,他给主任带去了一份公司印发的论文汇编和内部医学刊物,顺便与主任聊了40分钟。“很多时候,医生会跟你像朋友一样聊聊家常,但是你不能一直被医生带着走,你得有意识地在谈话里,穿插进去你想传递的信息。”张磊介绍说,“比如我会在聊天当中,提到国外对这个药品的最新试验,提示医生这种药的优势又被证明了,或者它在某一人群身上可以使用了。总之,要带给医生一些新的东西。”

快到中午11点,张磊离开病房区,踱到门诊部,等着与快要结束门诊的内科副主任见上一面,给他送去一份肿瘤领域研讨会的邀请函。“因为临近午饭,这段拜访时间一般不会很长,有时候我会邀请医生一起吃饭,医生有时接受,有时婉拒。”张磊说,大体上看,还是他自己吃饭的情形比较多,“一般是找个饭馆吃一顿20~30元的商务餐。”

有时,张磊会在午餐时间预约一个“科室会议”。“这时候就是医生吃,我看”。张磊告诉笔者,科室会议一般是把某个科室的医生全部聚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召开药品宣讲会,“但是,平时每个医生都太忙了,很难凑齐,所以科室会议多数会安排在吃饭时间。”每当此时,张磊会提前一天在医院附近的肯德基或吉野家,预定整个科室的盒饭,会议开始前,还要跟同事一起安装投影仪、散发PPT材料。当医生用餐的时候,张磊就站在台上,用10~20分钟时间,讲解公司在全球批准的一套药品宣传片,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来介绍药品各方面的特性。

“讲完之后,医生如果有问题也会当场提问,比如‘我上次开会时听到的内容跟你这次说的不一样’,或者‘为什么两个临床试验的结果不同,能不能解释一下’,各种问题都会有。”张磊表示,“这个场合,医药代表是主角。如果说不同代表间的水平有差异,往往就体现在这里。面对医生的提问,能回答得让医生信服的,说明你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张磊说,科室会议的正常时间是半个小时,他通常会在医生用餐结束前“撤离”会议室,然后考虑自己的午饭问题。

下午,张磊赶到了另一家医院,把上午的流程“复制”一遍。期间,他还偶尔帮医生影印文件,去邮局取包裹之类的私事,也归他负责。

到了傍晚5点半,张磊坐上为参加当晚研讨会的外科主任预约的出租车,回到了上午的医院,接上主任一起驶往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主任作主题报告的时候,下面的张磊就负责照顾其他医生,顺便也给自己充个电。“研讨会一般是关于肿瘤治疗领域的进展讨论,我们的药品跟它密切相关,但不能直接打广告。”张磊说,“医生其实更看重研讨会的平台作用,因为可以跟同行交流交流,更新一下知识,甚至可以在餐桌上叙叙旧。”晚8点散会后,张磊再安排车辆把主任送到家。自己进家门时,指向晚9点的时针,结束了他的一天。

张磊并不是每天都那么忙,但平均下来,他一天里要拜访十几位医生,“转战”1~2家医院。虽然他尽量摸规律,但要见到“忙得脚不着地”的医生,有时依然要碰运气。运气好的话,一星期内可以把他分管的6家医院的相关医生,轮流见上一次。张磊入行不到两年,作为基层医药代表,他每月的工资加福利大概1万余元。每季度根据指标完成的情况,会有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季度奖。年终如果成绩特别突出,可能有出国交流的机会。

“大部分同行不像我这么工作”

张磊的一天,似乎与公众心中低端、暴利、隐秘的医药代表形象相去甚远,张磊自己也坦言:“大部分同行不像我这么工作。”

张磊的朋友刘薇供职于一家大中型国有制药公司。同样是医药代表,她的一天,明显没有张磊那么繁忙。刘薇负责的是一种零售价几十元的肠胃药,性质上属于普药,大多不走病房,而是通过门诊医生开处方销给病人。所以,刘薇每天最忙的有两个时段:医生出门诊前换白大褂的短暂间隙,和医生门诊结束后的半个小时。“医生出诊前,能给你的时间也就5分钟,我们一般是打个照面,有事说事,没事也得混个脸熟。”刘薇告诉笔者。这之后的门诊时间里,她基本上回避,但会在各门诊结束后,通过她的“渠道”,从医院电脑上查出每个医生开出的处方量,然后按件计费,一盒药返给医生10元。

此外,刘薇所在的公司也会举办肠胃领域的学术研讨会,有时候还会赞助医生举行面向大众的肠胃健康普及讲座。“每到这种场合,我的工作跟张磊差不多,也挺忙的。”她说。

在刘薇看来,她工作的核心是打数量战,但“对病人的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医院规定,同一分子和疗效的药可以进两种货,所以我的任务主要是PK掉对手,至于病人用谁的药,说实话其实差别不大。”她说,“而且,我做的是普药,价格(指病人从医院拿到的零售价——笔者注)不高,每个医生每天能处方的量也有限,所以我接触的医生必须比做特种药的医药代表多很多,广泛撒网,才能以数量取胜嘛。”

刘薇的收入比张磊高,她每月的工资加福利在1.5万元以上,算上季度奖和年终奖,每年收入约20万上下。

张磊的另一个同行小王,在一家中型私营制药企业当代表,负责卖公司生产的一种抗生素。小王在电话里告诉笔者,他的一天中没有“研讨会”这种字眼儿,事实上,他的工作是按月计量的:月初“谈价”,月末打款。医生不同,给的“回扣价”也不同。“遇到有名气、门诊量大的医生,‘处方费’会高一些,遇到给点儿就行的小医生,我也压价。”小王向笔者透露,他也有同事月初就预付几千块现金给医生,月末根据实际销量补差额,“这样更干脆,医生也欢迎。”

关于收入,小王讳莫如深,只笼统地说“不少,但每个代表不一样”。在笔者追问下,小王说“平均一年下来20~30万元是能赚的,做得好的一年100万吧。”

张磊、刘薇和小王的一天,提示了医药代笔这个行业不仅“水很深”,而且“水质”各异。张磊用“泥沙俱下”来形容他眼中的行业生态,无论代表素质、药品领域、推广手段还是收入水平,他认为都称得上五花八门。

张磊告诉笔者,在他认识的同行中,从跨国制药巨头到县城小药厂,既有医学博士,也有初中毕业生,负责的药品,既有肿瘤、骨科等领域的特种药,也有感冒药、抗生素等普通药。推广手段也差异显着,有承诺遵守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在IFPMA(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全球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基础上制订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保证不触犯“不能向医生提供任何形式的现金,请医生吃饭必须依附于医学推广,每人每餐不能超过300元,如果在法定节假日给医生送少量风俗礼品,每件不能超过200元”等自律红线的“保守派”,也有90%的工作是陪医生吃饭、唱歌,给医生打款的“豪放派”。

“大体来说,技术含量越高的药,对厂家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就要求越高,这些企业也会希望它的代表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不然没资格给医生‘宣讲’。”他说,“而越往下,厂家招收代表的门槛一般越低,代表的素质越容易鱼龙混杂,手段也越不正规。”

而在当前中国,用“不正当的物质利益”影响医生开药的医药代表,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于明德会长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估计,“不说占绝大多数,至少也很普遍”。

但是,由于医药代表至今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身份还属于“黑户”,因此这支深深影响着老百姓身体健康的队伍,总人数却扑朔迷离。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RDPAC都表示,这个数字保守估计也有100万。

而像张磊这样,公司属于RDPAC成员,需要接受协会内部的“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培训、取得《专业培训证书》,还要承诺遵守《药品推广行为准则》的代表,据RDPAC提供的数据,截止2010年底,全国只有2.7万余人。也就是说,张磊这样的药代顶多占全行业的3%。

“本该是药品信息沟通员,现在成了营销公关”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在国外已有40多年历史,总体来说是一份高尚而体面的职业。因为它的核心任务是“传递药品信息、收集临床反馈”,被业界看作制药厂家与医院、医生之间的桥梁。这个舶来品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被外资制药企业引进中国后,被国内制药企业纷纷效仿,20年里便在中国扎了根,成了百姓耳熟能详的概念。同时,“医药代表”这个字眼却也在中国慢慢变了味,少了学术性,多了铜臭气,甚至成了大众眼中人人喊打的“奸商形象代言人”。

“一个理想的医药代表应该是药品信息的沟通员,帮医生更好更安全地用药。”于明德表示。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曾形象地比喻说:“医生是战士,药品是武器,医药代表就是解释、说明、宣传、推广甚至协助你使用武器的人。”

张磊对这个比喻很有认同感,他认为医药代表给医生介绍“武器”,不仅正当,而且对病人非常重要。因为在他看来,医药代表并不神秘,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推销员”:只是它推广的东西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而且医生的意见,是最终“埋单”的病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参考。“但是医生很忙,特别是上了一定岁数的医生,虽然是专业人士,也没有时间深入了解每一款新上市的药,特别是在肿瘤、心血管等领域,一种在国际范围内被普遍证明“疗效更好”的新药,如果医生本人都不知道,那么病人就几乎没有用它的可能。“从理论上说,医药代表应该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医生的用药知识能跟药品市场的最新进展‘同步’。这样,医生不光能‘诊断’你,也知道哪种武器可以‘治愈’你,而不是面对你的病情束手无策,空着急。”

“现在,药品信息沟通员的角色似乎被营销公关取代了。”张磊有时会怀念公司前辈口中“过去的好日子”。他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全公司在中国的医药代表不足20人,在各自领域里都称得上“半个专家”,很受医生的尊重。在全国人民的平均工资只有几百元的时候,薪酬水平就跟现在差不多,绝对是一份令人艳羡的职业。“但是现在,一旦女朋友向外人介绍起我是医药代表时,对方往往会先打量我一番,先对我不是猥琐大叔表示惊讶,然后问我给没给医生送过钱。”张磊说。

对于医药代表的角色“蜕变”,于明德用“生产能力过剩、创新能力不足”来概括其中原因。他告诉笔者,中国境内纯粹生产药品的企业,大小共有4693家,但除去少数跨国制药企业外,“绝大部分”本土药厂生产的是普通仿制药,而能够自主研发“独家产品”的,微乎其微。“当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的几乎都是同一种药的时候,医生和医院的作用就非常大,医生的那支笔写谁的药,就是谁的药。‘买谁的都行,为什么要买你的?’”他指出,在此背景下,厂家对医药代表的需求往往就是“营销”,很少有学术推广。“白猫黑猫,有业绩就是好猫”,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正是发生在追求业绩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