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曾经的厦门与现在的厦门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市貌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行政区。厦门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国家计划单列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厦门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在《经济日报》2002年初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厦门名列第五。 鼓浪屿郑成功塑像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2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52号)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思明区人民政府驻民族路。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人民政府驻银江路。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新店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城市人口根据200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经福建省统计局评估,2007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243万人,与2006年比净增人口10万人,增长率为4.3%。其中,男性人口121.86万人,占50.1%,女性人口121.14万人,占49.9%,人口性别比为100.6(女性比为100)。 鼓浪屿 以500米的鹭江与市区相隔,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岛上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很高,被赞为琴岛。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小白鹭民间舞团 1993年10月成立,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在各类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其表演以浓郁的民间风格和独特的闽南特色博得各界好评。曾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最高荣誉奖章——中俄友谊纪念奖章。接受过全国150多位专家的指导,其定位、模式、创作均走在全省最前。有人评价,厦门观众看表演的习惯是小白鹭舞团建立后培养的。 厦金航线 9月19日上午,厦门—金门航线迎来第300万名旅客。厦门元宝运动器材公司常务董事、台商赖怡全成为第300万名幸运者。 担负厦金航线直航客轮和旅客边防检查工作的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人员介绍,厦金航线以其航程短、价格低、服务好、中转方便等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黄金驿道”。年出入境旅客量逐年呈几何级增长,2001年开通当年仅2万人,2007年已跃升至69万多人次。今年两岸“利好”政策出台,更是促进了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量的飞速增长。 9月7日,大陆宣布实施从两岸“小三通”渠道进一步扩大两岸同胞往来等五项新政策,加上九月八日在厦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台商纷纷取道厦金航线,厦金航班艘艘满载,日进出旅客曾一度突破5200人次,9月份以来截至9月19日上午11时,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累计达到5.2万人次。 赖怡全先生得知自己有幸成为厦金航线开通以来第300万名旅客后,既意外,又兴奋,更对厦金航线赞不绝口:“厦金航线航班多、航程短、费用少、服务好,通过厦金航线往来两岸非常方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300万人次,真的很高兴!” “9.8”投洽会 (即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内外客商相互沟通、洽谈投资的纽带和桥梁。厦门在投洽会中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外投资交流的窗口。 厦门国际马拉松 2003年3月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选手前来参赛,影响力逐年提高,对提升厦门城市品牌有着积极的意义。许多国际知名选手在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后,称赞厦门有世界最美丽的跑道。国际马拉松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厦门,给厦门带来无限商机。 厦门爱乐乐团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不仅深受市民喜爱,也是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曾3次走出福建,在6省18市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巡回演出。该乐团不仅推广普及了高雅艺术,还用生动的事实宣传了厦门文明建设的成就,提高了厦门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经过全国交响乐团联盟评比,该乐团被列为全国9大交响乐团之一。 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一生兴业救国,致力于教育发展,是着名的爱国华侨领袖。1913年创办集美学村,前后耗资一亿多元,誉满东南亚,是福建首屈一指的教育基地。陈嘉庚因此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 环岛路 风景如画的环岛路西起厦大胡里山炮台,东至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于1999年9月30日正式贯通,2004年9月8日,历时10年建设的厦门环岛路全线贯通,全长48公里,总投资26亿元,集交通、旅游、人文景观、娱乐休闲于一体。 厦门大学 由着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目前我国惟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向着“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温馨厦门 厦门处处洋溢温馨,给人以家的感觉。大厦门格局的形成,使厦门真正“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为温馨厦门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百姓富有文明,城市繁华有序,为温馨厦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中秋博饼 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民俗活动,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来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⑵ 海沧什么时候并入厦门
1996年1月,集美区海沧镇、东孚镇划归杏林区。2000年东孚镇祥露村改属海沧镇。2003年04月26日起,将原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
⑶ 杏林区是在厦门市区还是哪杏林区有没有杏林镇
杏林区已经于2003年4月26日更名为海沧区,同时原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海沧区是厦门市的郊区,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⑷ 厦门发展历史
看下厦门岛的历史沿革跟岛内的发展你就懂了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厦门岛设嘉禾里,隶属泉州南安县。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移泉州永宁卫中、左二所于厦门岛,兵额1204名,兵船20艘。厦门故称中左所。
其余不多述,总之清代以前的厦门岛一直都属于泉州府辖区。
泉州与厦门一府双中心时期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泉州人郑成功在中左所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官,分理军政各事。三月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月台湾荷兰殖民者派何斌来思明州请求通商,郑成功以荷兰当局每年输饷5000两、箭坯10万枝、硫磺千担为条件许之。之后郑经又于康熙二年(1663年)将州改制为县,设县署,有知县等职。是为“思明县”之名首次出现。康熙十九年二月,泉州人万正色带领清军大举进攻金厦,郑经逃往台湾,厦门被清兵占领。由此,结束了30年之久的郑氏政权,厦门归属清政府统治,并取消思明县,恢复厦门称谓,仍归同安县管辖,复称嘉禾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水师提督泉州人施琅率师东征台湾,同月攻占澎湖,郑克塽降。收复台湾后,在台改承天府为台湾府,属福建省;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另行建省,才与福建分治。
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移府厦门的首任提督,(康熙元年清廷批准福建专设水师提督,驻海澄,首任提督为施琅)
施琅在厦门城内建提督署,又奏准开放海禁,并在厦门设立海关(清泉州府有海关关所十所,分布于泉州沿海各县)。自此清政府把厦门作为与台湾联系的枢纽。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廷设立台湾厦门兵备道,统一管理厦门与台湾军政要务。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厦门设闽海关,凡商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皆由海关办理,由此开放厦门与台湾鹿耳门为规定的负责运送士兵,军资与贸易的唯一单口港,但商民经常无视这一指定航线,"其贪时之迅速者,俱从各处直走外洋,不由厦门出入”,后大势所趋又开放石狮蚶江等港与台湾对渡(八月,施琅在泉州人万正色题请未准后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妈祖。康熙恩准敕封妈祖为天后,次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及湄洲祖庙致祭。)。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从泉州改驻厦门(称为泉州府厦门海防分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苏禄国(今菲律宾)派泉州籍华侨龚廷彩为正使,率领官员12人,华侨舵工,水手31人,前来中国朝贡,于7月25日抵达泉州湾的日湖港(今蚶江的石湖港)。
雍正五年(1727年),取消台厦兵备道,而将原设泉州的兴泉兵备道衙门移驻厦门。朝廷命令解除“南洋禁航令”,但仍禁止华侨出入国。
雍正十二年(1734 年),增划永春直隶州归兴泉道,并改称分守巡海兴泉永兵备道。属于监察区级别。
干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称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共管辖二府一州。其职能为管理海口,稽查商役、洋船、驿务,监发兵饷、监造战船等。
干隆四十九年(1784年)开放晋江蚶江港(今石狮)与台湾鹿港对渡贸易。设海防通判驻蚶江。泉州附属各港口航行于台湾的船舶均要到蚶江关口挂验,方准出海。清干隆五十七年又准许蚶江与台湾八里岔对渡。蚶江港兴盛时期,每日有300余艘船舶进出港口。嘉庆十年(1805年)蚶江海防通判郑鍷建造蚶江海防官署。 《台湾史》(台北版)载:道光四年(1824年)台湾又开放海丰与蚶江通航。称为“泉州总口”的蚶江,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商贸易的中心码头。清政府在蚶江设立泉州蚶江海防官署(属正五品衙门),下设海关、厘金(税务)、营盘、海陆讯,统管泉州一府五县(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的对台贸易达110年之久。
厦门独立出泉州府时期
直至鸦片战争后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租界,成为闽南对外中心。这段特殊时期不属于泉州府管辖范围,在这之前厦门岛都是属于泉州府的一部分。
动荡的民国时期厦门岛正式独立出泉州。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时局稳定,厦门设立特区,泉厦分治成为定局。
自厦门岛建制开始直至清代之前都一直属于泉州管辖范围,泉州府的厦门岛自清代开始发展,成为泉州以外的另一个中心其实是泉州人一手推出的,明末郑成功开始,到清初的施琅都是主导厦门岛地位的直接推手,奠定了厦门的地位。近代厦门刚独立出"泉州府“的发展也是一样,1933年初厦门市政筹备处成立,并改为思明市政筹备处,由泉州晋江人许友超任处长,许友超在《思明市政筹备处汇刊》说:“思明为闽南要端口,政务烦剧,治理实难。......”申请设市。1933年12月1日厦门市政府成立,厦门独立设市始于此,泉州晋江人许友超成为厦门历史上的首任市长。新中国建国后厦门首任市长是泉州永春人梁灵光。从官方到民间泉州对厦门的推动可谓"名正言顺“,清末民国时期最初厦门岛独立出泉州的近现代发展中,泉州民间对厦门的推动:如最早开发了大半个厦门岛的泉州人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等他们开发了大半个鼓浪屿的别墅,开发了厦门最早的商业区中山路一带的商住楼,厦门最初的水电、马路、电话通讯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与他们有关,清末至民国鼓浪屿上的富商别墅最多数的是泉州人在住,(即使是厦门本土最着名的陈嘉庚在捐建厦门教育方面也没少得到他女婿泉州人李光前的大力帮助,特别是在1934年陈嘉庚的企业破产后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到了现在自不用再说了,看看厦门十大富豪大多是哪里的就知道了,大多是泉州人;厦门其实就是靠泉州府的人自己推动发展起来的,这股力量贯穿了整个厦门岛的发展史。
⑸ 厦门杏林位于厦门哪个区
杏林归属集美区
⑹ 厦门的历史简介
历史简介:厦门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
厦门是中国海滨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6)杏林什么时候归厦门扩展阅读
厦门市位于北纬24°23'~24°54'、东经117°53'~118°26',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厦门市由厦门本岛、鼓浪屿及其众多小岛屿和同安、集美、海沧、翔安等组成。
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厦门岛面积约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屿),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岛屿,全岛海岸线约为234公里。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
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
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