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来厦门有什么故事
扩展阅读
上海哪里有翻译公司 2025-02-12 08:31:22

来厦门有什么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04 12:38:46

⑴ 厦门市白鹭洲女神有什么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王母娘娘派白鹭女神巡视台湾海峡来到海上仙洲-金门岛,金门岛远远看去就似一只飞舞的美丽蝴蝶,秀丽的风光深深的吸引了白鹭女神,她准备在金门岛上多住几日.有一天大担岛方向传来悠扬的琴声,于是女神寻声登上大担岛,她登高眺望,却发现悠扬的琴声来自厦门岛,于是白鹭女神化木为舟,变为一位渔家姑娘,取名白鹭驾船登上厦门岛,寻声而致看见一个叫万石的青年公子抚琴弹奏,众多乡亲载歌载舞在为一老者祝寿······
厦门岛秀丽的景色吸引了美丽的白鹭女神,并和多才多艺的万石公子相亲相爱,乡亲们正为她们筹备进行婚礼之时,一只凶恶的鲨鱼精来到厦门,顿时波涛汹涌,巨浪冲天,眼看众多乡亲和心爱的万石公子,受到残害,落入鱼口,白鹭女神勇敢地施展神功和凶恶的鲨鱼精进行搏斗,在万石公子和乡亲们的共同奋斗下,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终于打败了鲨鱼精,白鹭女神却身受重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滴滴鲜血渗入她心爱的厦门土地。她的身体化为许许多多的白鹭在厦门岛上飞翔。王母娘娘被白鹭女神的“爱心”感动,为其勇敢精神感动,派白海豚镇守厦门周边海域,从此,厦门海域也不在有鲨鱼出没,百姓可放心出海作业,小孩在海边尽情地戏水欢乐。岛上百姓为纪念白鹭女神,也把厦门命名为“鹭岛”万石公子为失去心爱的白鹭女神,无比悲痛,思念成石,至今仍屹立在万石山上,企盼女神的归来……(就是现在的万石植物园)
若干年后,厦门金门两地人民又在“大担岛”上建立高大优美的“白鹭女神像”纪念美丽勇敢的白鹭女神,从此“白鹭女神像”成为厦金两地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雕塑是由当时的鼓浪屿艺术学校的王则坚老师于1977年设计创作,并放置在校园内,后因市民对此雕塑喜爱,就放置在白鹭洲公园了。

⑵ 有关厦门的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很早以前,这里寸草
不生,荒无人烟,一群白鹭南归飞到这里,停在岸边歇息,
领头的大白鹭,发现水里鱼虾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
既没有毒蛇猛兽的威胁,也不见猎人弓箭的骚扰,于是它
鼓上了这个小岛,便率领这群白鹭定居下来。白鹭们也随
之着手打扮自己的家园。一些白鹭用嘴啄利爪挖,费了九
牛二虎之力开凿了许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淌下来;
另一些白鹭,则从大陆上衔来各种花籽、草籽,播撒在岛
上,岛上便百花齐放,绿草葱葱。山明水秀,花团锦簇引
来许多鸟儿筑巢;蜜蜂、蝴蝶也来采集花粉,顿时小岛变
得热闹非凡,五彩缤纷。
此番景象使盘踞在东海底下的蛇王异常嫉妒,它想霸
占这白鹭建设的美丽小岛,于是率领蛇妖兴风作浪,瞬间
岛上飞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与蛇妖展开殊死搏斗。领
头的大鹭重创了蛇王,赶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伤,
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在大鹭洒过鲜血的那一片土地上,
长出一棵挺拔的大树,那树的叶子,象大鹭一样张开;那
树开的花,象大鹭的鲜血一样火红。这种树木,人们称为
凤凰木;这种花,人们称为凤凰花。
赶走蛇妖之后,白鹭们安心地嬉戏于树林、海水、沙
滩之间,做这个美丽小岛的主人。厦门岛最早称为“鹭岛”
是由这个传说而来的。这个源于民间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
厦门的热爱和对建设厦门,保卫厦门事迹的怀念。
厦门古名鹭岛,它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
小岛,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于是冠之以“鹭
岛”。白鹭属涉禽类鹭科,又名鹭鸶,嘴长脚长,颈也长,
全身羽毛纯白,头后还垂着长长的白冠毛,毵长如丝;背
部有白色疏松的鬓毛和尾翼,形态潇洒,逗人喜爱。本世
纪20年代以前,厦门山野树林,到处有白鹭栖息,三五成
群,飞翔于田间海上。后来因城市兴建,生态的变化,白
鹭慢慢减少,濒于绝迹。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治理,白鹭
又回到岛上。由于白鹭是厦门的象征,因此厦门的许多地
名含有“鹭”字,许多招牌,店名都喜欢用“鹭”字命名,
乃至于厦门的人名也常常取“鹭”字。今天,白鹭又成为
厦门的市鸟。
究竟什么时候,岛上有人类的存在呢?1931年,厦门
大学林惠祥教授在厦门港蜂巢山发现一件长方形薄边石锛,
第三年,他又在厦门港东边社发现第二件类似石锛。这两
件石锛,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采集食物和狩猎的工具。1952
年,林惠祥又在厦大发现三件表面印有“V” 字纹和云纹
的印纹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还可以看到指纹痕迹,
这是手工制陶留下来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还发现
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里区象屿海滨,发现
一件石制箭头,长6�2公分,磨得非常精致,经鉴定,是
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的人们
以此来狩猎。这些实物证明,大约二、三千年前,厦门岛
及其周围是我国南方族群祖先——闽越族人活动比较早的
地方。
闽越族人的体质和风俗习惯,和汉族不同,他们身材
较矮,面短,须发少,鼻形广,眼睛圆大,有双重眼睑,
且“断发纹岙”。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在海上作战。闽
越人用勤劳的双手,为开发厦门立下第一功。
不过,有文献可查考的厦门历史,却是从唐朝开始,
南普陀的一副对联反映了这一事实。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说明,南普陀寺和泉州元寺一样,都是在唐朝建立的。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二姓名士率其家族来到厦门定
居并大力开发建设。薛姓住在洪济山的西北,陈姓住在南
面金榜山下,时有“南陈北薛”之称。北薛指薛令之,字
珍君,原来住在福建长溪,也就是现在的福安。他在唐朝
神龙二年(公元 706年)中进士,是第一位以诗文登第的福
建人。开元年间,薛令之迁升为右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
知章一起教授东宫太子读书,当了太子李亨的师傅。薛令
之抱怨待遇太低,一天信手挥笔在墙壁上写道:

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唐玄宗看到诗后,非常不高兴,也拿笔在壁上题诗:

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

薛令之看到,知道自己得罪了皇帝,有言曰:伴君如伴虎,
说不定哪天无事生非,怪罪下来,岂不一命呜呼。于是他
就借口生病,辞去了官职,和侄子薛芳杜一起返回福建,
并从长溪移居鹭岛(厦门岛),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他的
后裔在此繁衍,人数众多,成为一大姓,薛家住的地方有
座山,叫“薛岭”,岭的滨海一带就叫“薛浦”。薛令之
死后,葬在岛上下张村。
“南陈”的陈姓也差不多唐开元时在厦门岛定居繁衍,
据史料记载,唐京兆万年县人陈邑,任太傅时得罪了当时
的奸相李林甫,开元二十四年被贬谪到福建漳泉一带,他
的后裔有的就迁到厦门岛来。厦门岛上保留的三座唐朝陈
氏古墓就是明证。在乌石浦,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唐
着作郎陈俦墓”。陈俦是陈邑的孙子。禾山镇的一棵大榕
树下,竖着两块石碑,分别刻“大唐赐进士出身陈公封茔”
、“唐上柱国陈公茔”,这座墓是陈俦曾孙陈喜的。西林
观音山还有一座唐墓,碑上刻“唐场老陈先生茔”,它是
陈黯的墓。陈黯是唐代会昌至成通年间居住在厦门岛的名
士,字希儒,名昌晦,是陈喜的曾孙,10岁会写诗,13岁
便带着诗作晋见清源(泉州)牧。清源牧见他满脸麻花,便
打扫趣他“薄才而花貌”,并要他以此为题写一首诗,陈
黯不愧才华出众,应声成诗道:

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如;
天嫌未端整,满脸为装花。

陈黯虽然年少富有才名,在闽南一带颇有影响,但是屡次
应试都落第,因此自称“场老”,意思是在考场上屡进屡
出,已是老先生了。后来他隐居在金榜山,读书垂钓,置
功名利禄于九霄云外。金榜山也就因他而别名“场老山”;
他垂钓的地方叫“金榜钓矶”。陈黯着作有《裨政书》,
宋代朱熹在同安任职期间,为其编次并写诗凭吊陈黯,有

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

之句。
这些名士带领他们家族定居厦门岛,成为厦门的先期
居民,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开垦,边耕边读。
根据历次地方志书记载,距今约1000年的宋朝太平兴
国年间,禾山一带出产一种水稻良种,“一茎数穗”,人
们感到非常惊奇,于是鹭岛又被称为“嘉禾屿”——五谷
丰登的岛屿。但1974年泉州出土的《唐许氏故陈夫人墓志》,
唐大中十一年 9公元 857年)厦门已称为“嘉禾里”,可
见“嘉禾”之名非始于宋而是始于唐朝。到了宋代“嘉禾
里”归同安县管辖,从宋代开始,厦门的发展速度加快,
人口增多,南宋王象之曾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嘉禾屿的
居民有千余家,按一家五口的普通概率计算,也有五六千
人。人口的增加势必使村落数目增加,当时村落就有曾厝
铵、塔头、东沃(顶活仔)、莲坂、毫灶(文灶)、吴仓
(梧村)、乌石浦、埭头、吕厝、店前(殿前)、钟宅、
竹坑(湖里)、高崎、上店(祥店)、坂上、寨上等;其余
还有福山社、怀德社、附寨社、凤前后社。从宋朝开始,
厦门岛交通也逐渐发达,五通、东渡、土地公祖附近(开
元路)都建有码头。五通的古码头遗址,至今犹存。民间
还流传着“圣迹”、“圣泉”、“金带水”等传说,记述
南宋末年张世杰、陆秀夫带着南宋末帝赵 、赵〓逃难,
经厦门的故事。厦门在宋代文化上也继承了唐以来的风气,
仅考中进士的,就有林裴、陈敦仁、薛舜俞、薛舜庸、薛
梦纯和杜盂肃等人。其中薛舜俞、薛舜庸是同胞兄弟,梦
纯是舜庸的儿子,一门三进士,传为美谈。朱熹来到厦门,
听到这个故事,在金榜山陈黯读书处,写下“应喜斯文今
不泯”,以抒文风不衰之慨。

⑶ 厦门之行 | 爱上厦门的四个理由

爱一座城市,可能是因为它是一个家,也可能是因为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也可能只是路过一两天,便一见钟情。而厦门便是我室友一见钟情的城市。

室友去厦门是去年的事,她从厦门寄了张明信片给我,写道:厦门是一个文艺的地方,值得文艺的你去。回来后发了很多文艺的照片上空间,屡次跟我提起,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值得一切。以致在这个毕业季,一心想逃离北上广深的我,想去厦门闯一闯。

此次厦门之行我的目的便是去面试,找实习工作。我是在网上投了简历,跟公司约好时间,然后便背了个背包,孤身一人去厦门赴约面试。时间是两天一夜。只是没想到,这两天一夜之行也让我对厦门一见钟情。

初到厦门,走出高铁,还是挺惊讶,没有预料到,厦门火车站是这么现代,这么漂亮!去过家乡的火车站、高铁站,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佛山火车站,还有张家界火车站。厦门火车站是我见过的最现代化、最漂亮的火车站。走出火车站,也不像其他火车站,有很多拉客的拼命地缠着我,追着我,莫名有了种安全感。记得室友跟我聊,她对厦门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那里的人情味。她说,很多城市都存在很多拉客的人,这些人欺负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便压榨你,故意将路程形容得很远,故意抬高价。厦门的拉客的却会因为你不搭车而热心地帮你指明路。

这一点,后来我在曾厝埯便见识到了,曾厝埯有很多游客都是打算在十二点去厦门大学,出租车司机深知这一点,便在这段时间在公交站拉客,他跟你讲明厦大周一至周五的开放时间是十二点到两点,限制人数1000人,要凭身份证排队进入。你不搭他的车,他会跟你说,搭哪路公交车可以到,下午五点后和周末厦门直接开放,不限人数。

到一座城市,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火车站、客运站,接触到第一批人除了站工作人员外,就是拉客的。 我爱上厦门的第一个理由,便是火车站少了拉客的,给予了我一座城市的安全感,即使有拉客的,这些人也有一份对外来人的热心肠。

爱上厦门的第二理由是厦门的公交车。

在去厦门之前,在高德地图查了到时去面试的路线,吃惊地发现,厦门的公交车都是一块钱。我半信半疑,问了去过厦门的室友,她说是。真正搭厦门的公交车时,我还意外地发现,厦门的公交车是那种中间比较宽敞的,有足够的位置让人站(应该是座位比较少),重点是厦门的公交车没有味道。对于我这种晕车的人,公交车上的味道是硬伤。搭了两年多的广州佛山公交,最受不了的是公交车的味道,这也导致有一段时间我宁愿挤地铁也不愿坐公交。

不过,厦门的公交车站间都比较近,搭的人挺多,特别是老人小孩。有几次我都是被挤在里面,但也有几次, 我走累了,便上公交,坐到窗边,透过玻璃,看看行走的厦门。竟有一种一块钱游遍厦门的感觉。

爱上厦门的第三个理由,厦门的建筑与绿化。

坐在公交车上游览一座城市,见到的当然是建筑、道路以及道路旁、建筑前的绿化。厦门是出了名的文艺之城,除了曾厝埯、彭浪屿等文艺之地外,大街上的建筑也是属于比较老、比较有特色的那种。墙的装饰采用的是比较有特色、有文艺范的砖,店铺与店铺的墙也是整齐划一。道路是常见的类型,但因为厦门本身是一种山城,路是顺地势而造,而且道路的坡度较斜的交叉处划出一块领域设计成整齐的绿化带,道路旁的绿化是比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树,如垂叶榕、凤凰木,这些树比较高大、凌乱,而绿化带是修剪整齐,两者交叉互补,相比广州修剪整齐的绿化,给人一种自然的独特感觉。而且厦门的很多民宿的墙、大街上的天桥都是缠绕着美丽妖娆的三角梅,更是给厦门增添了自然、古旧的气息。

不过,厦门随街可见正在修筑的建筑和道路,这让厦门逊色几分,而且给我一种厦门正在走进现代化,褪去身上的古旧、文艺的独特外衣的恐惧。希望事实并不是如此。

爱上厦门的第四个理由,书香气与文艺范。

很多人慕名来厦门,大多都是因为它的书香气与文艺范。我亦是如此。我这次之行,时间安排得有点拥挤,没有时间可以去逛逛厦门,但我仍然选择仓促地逛一下厦门。

我第一天下午四点多面试完毕,然后就坐公交赶去见见传说中的不在书店的庐山真面目。 不在书店坐落于民宿中,得穿过一条两边是寻常人家店铺的街道,拐入居民楼的小巷,终于在傍晚昏暗的光线下,被树半遮半掩的,亮着黄光的“不在书店”四个大字意外地出现在我眼前。 我心里涌起一番惊喜。有一种迁回万转,终于寻到一束文艺光的感觉。毕竟我寻不在书店,是用手机导航,走了一段冤枉路终于寻到的。最爱的,还是走进书店时,扑鼻而来的花香与咖啡香气。当然, 书店里暖黄色的灯光,挤着屋顶的放满书的书架,以及小房间里的电子琴、木制的书桌、森色的地毯所营造的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让我嗅到了书香气与文艺气息。

另一个有着文艺范的地方是厦门的着名旅游景点——曾厝埯。去的之前,在网上看到网友说,曾厝埯现在商业化了,没有以前那么有文艺范。我害怕去到会失望,我特地先跑去更远的黄厝看看,主要还是建筑外观和店铺装饰将曾厝埯和黄厝营造成一条条文艺小街。 在小街里慢悠悠地走,进入到小店里把弄一下小玩意,偶尔买一两串小零食边走边吃,那是一种惬意。

而曾厝埯和黄厝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公交车行驶在环岛路时。 公交车从拥挤道路驶入环岛路时,一大片海涌现在眼前,坐在公交车的我仿佛感受到海风袭来的凉爽,闻到了咸咸的海的气息,瞬间心情愉悦开朗起来。 海的对面是楼房,楼房倚靠的是到处是植物的山,经过曾厝埯时,恍如到了古代山下的繁华小镇,有一种错觉,觉得曾厝埯与四周不协调。

终点站黄厝到时,我不舍得下车,还想随着公交车,吹吹海风,闻闻海的味道,了望海天一线。后来我跟一朋友说,想来厦门黄厝或曾厝埯开一家小店,起早摸黑去海边跑步,等待早晨的第一束阳光。

厦门之行结束时,我意犹未尽。不过,想想,来厦门应该是, 到曾厝埯住客栈,听掌柜聊聊这个文艺城市的故事,早上去海边散步跑步看日出,白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或者追着海浪跑,晚上沿着灯火通明的小街边逛边吃,要不然就到酒吧里听听民谣。 这一次时间不够,下次我会再来到这座城市,到时不仅仅是逛书店与曾厝埯,我还要去彭浪屿和厦门大学,要不然就坐上公交车沿着环岛路欣赏厦门的风情万种。

厦门,我们再会。

后记:

这次厦门之旅比较匆忙,拍的照片少之又少,这也是一个遗憾。拍照技术有限,朋友们将就看,想看详情,到厦门看实景吧。

回到学校后,同学问我,为什么那么想去厦门?我想了一下,应该是我想住在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现在梳理了一下此次厦门之行,才发现原来爱厦门有这么多个理由。

在厦门也有点不愉快,其实我在中午12点到了厦门大学门口,因为是周一,厦门大学开放时间是早上十二点到下午两点,限制人数1000,我到的那个门是南门,限制人数是300(另外一个门限制人数是700)。我到的时候,门口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人群里有一些人在说,给十块钱马上带你进厦大。我想起网上有人说,这些人是带给钱的人爬墙进去。我就不想给。后来我发现这些人是带着给钱的人公然插队,当时有一个外国人被领到插队处,外国人发现是通过插队进去,就走了。

另一个不愉快的事是给独自出门的女性朋友一个忠告,出门在外真的需要谨慎保护好自己。我回广州时是坐晚上的火车,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五十岁多的男人坐到我旁边的位置故意将手放在我腿上,后来在我一再再而三地推掉以及狠狠瞪后,他才不敢。女性朋友出远门最好有伴,没伴的话记得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

⑷ 厦门有哪些都市传说

我知道一个郑成功与台风!这个在厦门很有名


  • 乡土传说

“厦门这边很多本地人,尤其是老人家,对此有个说法:厦门多亏了鼓浪屿上那尊郑成功雕像,有郑成功守护,他一手按剑,一手往上挥,把台风都赶到其他地方去了。自从雕像被立起来后,台风就极少正面袭击厦门,每次预报台风正面登陆,结果都只会擦边而过。”


我并不反对这样的美好的民间故事,如果读者们以一种看童话与看神话故事的态度来听此故事,还是比较合适的。但事实上,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朋友把这样的故事当做科普知识来对待,于是我有了写本篇文章的想法,本文并不论孰真孰假,谁对谁错。仅仅列出我所搜集的一些客观真实的数据,由读者们自己判断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就如一部上映不久的电影台词所说,我们只看到我们所相信的,信仰的本质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