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4大新城,哪一个才是未来的顶梁柱
近期看集美新城,远期看翔安南部新城!
凡事有先后,厦门最高概念就是在中山路老厦大那一带的老城区,到后来,随着经济特区扩展到全岛,思明全区和湖里全区才逐步发展起来。
关于海沧
到了后来,岛内发展空间有限,逐步往岛外发展,海沧成了最火的那一个。海沧的优势首先是海沧大桥,另外,海沧的台商投资区地位,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同时很多的资源投入下去,海沧成了岛外发展的排头兵,并在前几年引领整个岛外区块。
海沧除了台商投资区外,还有海沧港区和生物医药区的拉动作用。别小看这些经济的加分项,这是区域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时至今日,从房价的情况看,海沧还是占据了岛外独一份的。
关于集美
集美的地位,其实在原来是很稳固的,特别是有了集美大桥和杏林大桥及最早的厦门大桥,集美与岛内的连通性是最好的,特别地铁一号线,也开启了集美的地铁时代,这可是岛外首个通地铁的区。
集美新城的地位,在于良好的公建配套,大学城氛围和景观,让其成为目前岛外最成熟的区块之一。而与海沧相比,集美新城还在加速完善,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上升。
说到产业,就不能不提集美的软件园三期了,这是目前厦门已建成的软件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而且,很多软件产业正在从岛内越来越饱和的软件园二期向这里搬迁。加上还在规划的影视文创产业,这都将带动本区域的发展。
关于翔安
不过如果时间拉长了看,我却更看好翔安南部新城。因为翔安可以算是一张白纸,很多的基础建设规划可以从新开始,这就决定了其起点更高,未来的天花板更大。
不过翔安目前的主要原因是进岛通道只有一条海底隧道,但在往下,你会发现翔安的地铁规划,是所有城区中最密集的,厦门机场即将搬迁,跨海大桥开始修建,且东部市集中心的规划也慢慢浮上水面。
另外,翔安还有一个令集美也羡慕的因素,就是厦门大学的翔安校区,这将带动本区域的文体发展,比如厦大附属的学校、厦大附属的医院,等等。
总结
厦门正在进行跨岛发展的大变革之中。与一线城市格局相比厦门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城市发展是单中心的。而未来的厦门,正将海沧、集美、翔安甚至是同安个个激活,从而形成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如此,厦门才有可能迈向一线城市的行列之中。
而在这个进程中,海沧为首,集美目前风头正盛,而未来的落脚点很可能就在翔安。因为这里的想象空间,还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可以类比的话,我愿把翔安比作上海的浦东!
肯定是翔安了,以后有钱了要消费就是看比赛(一场两馆),出去 旅游 (4F机场),读书(厦大,实小,双十,厦门最好的学校都来翔安了)。
未来二十年集美,海沧生活区基本不会有太大改变,马銮湾集美占了五分二,南部工业区,肺要强大。同安:除了靠近集美环东海域,其他区域厦门各区没人和同安抢后妈。翔安南部新城房产同质化,未来难产,规划市级中心变更为东部中心,降了一个等级,十年能不能动工还是未知数?集美旧城区、灌口新城、集美新城、杏北新城、杏滨新城、陈井村片区(软件园四期),杏林老工业区改造、北站片区多点开花,北接同安、西接海沧、长泰,南接湖里,东接翔安(环东海域大桥),区位优势明显。这是岛外其他区域无法比的。产业:软三、未来软四、杏林湾商务中心,其他区也无法比。商业更不用说了。交通:北站、高速路出入口,翔安机场飞机一年能去几次?(除商务外),高铁出行才是百姓出行常态。
未来是多长时间?
10年内集美新城当之无愧,人口、城建、环境、产业、商业、教育、交通等各个维度都将领衔岛外各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10年后乃至更长时间,看好翔安,一是政策和定位,二是可开发空间大,白纸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以十年为限,集美还是第一位
如果以二十年为限,集美翔安打平
海沧相对地块小一点,可塑性不够…
至于同安…什么时候环东海域成熟了,才能带动同安。
至于为什么,可以去集美市民广场实地看一看风水布局…看了便知
海沧!海沧!海沧!海沧区政府的效率较高,经济发展潜力大,最重要的是,虽然名校虽然在翔安,同安,集美遍地开花,但是教育沉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海岛外海沧区最高!比如双十附属学校,北师大附属。算是岛外数一数二的学校了。
集美区集美新城没有生气,经济发展靠后…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黎明曾经演过的一部电影,说过如下一句话,大家请看。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厦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那就是大家始终认为岛内才是厦门,岛外是乡下而已。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说法吧,宁要岛内一张床,不要岛外一套房,这都多少年啦,这种看法从来没变过!
那厦门靠什么来发展的呢?一靠 旅游 ,二靠房价。 旅游 的核心资源基本都在岛内,岛外的人造 旅游 资源一时半会没啥影响力。而房价轮番的上涨也都是岛内来引领的,岛外的房价只是跟着涨,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价格立马松动,其实很多买了岛外房子的,这几年很多都没涨,甚至有的还跌了一些,唯独岛内房价如此坚挺,无疑更加让人们坚信,岛内才是真正的厦门。
要想让四大新城当顶梁柱,我看还是为时过早。不信你去岛外看看,那里有什么?其实没啥产业支撑的。有人说翔安建了新机场,以后肯定就是顶梁柱。其实目前看就翔安发展的最差,出了隧道,基本都是在建的工地,很多还都是荒地,农田,根本没有像样的企业。从找工作就能看出来,基本都是3000-5000工资的工作,还有几所刚建好的好学校,除了一波炒到快5万的房价,那就没有啥别的东西了。再说了,你听说哪个城市是靠一个机场成为发达城市的吗?没有吧,还的靠产业,靠人才。这两点做不好,别看是新城,谁也当不了顶梁柱。最后还得靠岛内那点 旅游 资源,吸引国内外的闽南人过来买房子,才能维持厦门的颜面。
海沧才是顶梁柱呀,为什么?因为海沧是厦门工业最发达的区。有了工业,就有了钱,有了人,有了钱和人,其他的还不会有吗?
在厦门、漳州与泉州一元化计划中,漳州港新区、集美新区、翔安新区与角美新区中,漳州港新区潜力无限!
我认为应该是海沧,西可对接漳州和广东,尤其是漳州平原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可以对厦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㈡ 白云机场未来前景白云机场投资价值怎么算白云机场最新动态如何
目前阶段,基本控制住了新冠疫情,国内的航空需求也是在很快的速度下恢复的。而在国内民航行业中绝对是翘楚企业的白云机场,营业收入因此得以快速增长。接下来学姐带你们一块了解一下南中国连接世界的航空枢纽--白云机场。
在开始分析白云机场前,一份民航行业龙头股名单为你们附上,点击即可查看:宝藏资料:民航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最早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家定位的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机场。公司主要提供飞机起降与停场、旅客综合服务、安全检查等航空服务业务。
简单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白云机场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区域经济优势
白云机场坐落于珠三角的核心区域,而世界上密集度比较高的工业基地又在珠三角区域,并且还有巨大的货源生成量,完全称得上当前国内经济实力很强劲的地区之一,其发达的区域经济和便利的贸易口岸条件使得白云机场不仅是南中国地区最佳出入境点,更是亚太地区理想的客货流中转点。这些因素都会助推机场业务量有一定的提升。而且,白云机场作为"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航空枢纽,业务必定会获得进一步发展。
亮点二:机场扩建+空铁联运,发展潜力巨大
白云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级,在我国这是最高等级的机场类别,各种大型飞机都能起降。机场在2004年建成以后,已经经过了多次的扩建改造。白云机场已经开始筹划三期扩建,根据规划,完成扩建后会有3座航站楼、5条跑道,由此一来,白云机场旅客与货邮的输出输入将进一步扩展。
除了机场扩建,“空铁联运”也是一大亮点,白云机场针对机场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系统都做了升级以及优化,有利于实现机场客货交通的快速疏散,这也提升了机场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综合起来其他两方面的优势,白云机场成为了大湾区最具潜力的航空枢纽。
因为文章字数是有所限制的,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白云机场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直接点击查看吧:【深度研报】白云机场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民航行业的核心驱动就是经济进一步提升及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收入的增长,所以,人们对航空的需求量可不小。但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很大,民航行业也得到了很强的冲击,不过幸好已经已经得到控制,这种冲击不是长期的,供需逐渐改进是大方向,经济迅速回暖将促进民航需求迅速增长起来。同时,疫苗的广泛接种极大的降低了海外疫情再度输入的风险,人们积压的出行需求或许会引发复性反弹,民航行业还是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三、总结
总结来说,白云机场作为国内航空枢纽的地位非常稳定,并且经济的复苏和航空需求的恢复即将会给白云机场带来大量的业务,很大可能能够实现快速发展。
不过文章不是实时发布的,假若想看到更多关于白云机场未来行情的分析,赶紧点击链接,会有专业的投顾提供诊股的服务,看下白云机场估值有没有误差:【免费】测一测白云机场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1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㈢ 厦门空港为什么不被看好
最大的原因在于新机场翔安机场的运营。
因为翔安机场一旦运营,这个高崎机场是继续运营,还是搬迁到新的翔安机场,这个问题厦门政府一直没有定论。假设翔安机场运营后,原有的高崎机场搬迁到翔安机场或者只保留国内航班,而翔安机场运营国际航班和货运航班。并且,厦门空港把高崎机场资产转移到翔安机场,那么,股价肯定会上天的,绝对可以和上海机场媲美。但是,最关键点在于,如果厦门空港通过重组这种资本操作左右倒腾,把高崎机场的优质资产(比方说高崎机场占有的上千亿地产)倒腾到翔安机场,那么可能那时候重组时股价可能腰斩甚至更低,毕竟资本市场这种手段司空见惯,这是投资者最最担心的问题。
㈣ 上半年机场业绩泾渭分明,谁是盈利王
受疫情冲击,上半年民航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半年亏损幅度高达741亿元。
民航业主要的两大主体,航空公司与机场的业绩受到空前的关注。
航空公司巨亏已成定局。
那么机场们的业绩表现呢?
目前,我国在A股上市的有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厦门空港等4大机场,在香港H股上市的有首都机场、美兰机场等2大机场,总共有6家机场上市。
加上东部机场(主体为南京禄口机场)、重庆机场、三亚机场等3家机场公布的数据,从9家机场的数据不难发现,与航空公司业绩几乎都遭遇重创不同的是,机场的业绩出现了分化。
从这9座机场的业绩也能看出我国民航机场上半年业绩的整体情况来。
一、京沪机场:收入降幅最大
在前期疫情重点内防反弹,后期疫情重点外防输入的大形势下。
今年收到冲击最大的机场当属京沪汉三城市。
上半年首都机场1301万人次,排名第5,同比降幅73.6%,是前十大机场中降幅最大的。
上海浦东机场1221万人次,排名第6,同比降幅68.0%,降幅仅次于首都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受关闭2个半月影响,降幅高达79%,是所有千万级机场中冲击最大的。
除了武汉以外,上半年北京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均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首都机场至大兴机场航班迁移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因此北京首都机场营收下降最为迅猛。
上半年,北京首都机场营收19.83亿元,同比下降63.14%。
浦东机场的国际航线占比高,因此成为仅次于首都机场降幅第二的机场。
上半年,上海浦东机场营收24.7亿元,同比下降54.72%。
这两大机场是我国机场中收入最大的机场,上半年收入均不到去年的50%。
二、琼宁机场:收入降幅最小
海口美兰机场因海南自贸港建设以及免税政策的影响,成为9大机场里营收降幅最小的机场。
上半年,美兰机场营收6.09亿元,同比下降25.18%。
南京禄口机场的营收降幅仅有27.8%,也令人惊讶。
上半年,东部机场集团(南京禄口机场)营收8.76亿元,同比下降27.78%。
2020年上半年9家机场营收情况 单位:亿元
三、京沪渝:三大机场亏损超5亿元
从最终盈利情况来看,往年的盈利大户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因受疫情冲击最大,上半年也成了亏损大户。
上半年,北京首都机场利润总额9.83亿元,同比下降157%。
上海浦东机场利润总额5.15亿元,同比下降114%。
重庆江北机场受到疫情以及改扩建的双重影响,利润总额10.54亿元,成为机场中的亏损王。
四、2家机场实现盈利
9家机场中,我们也发现有两家机场实现了盈利。
海口美兰机场利润总额1.13亿元,成为唯一利润超亿元的机场。
厦门高崎机场利润总额2757万元,实现盈利,殊为不易。
当然,无论是机场,还是航空公司,今年的日子都不容易。
现在期盼的是,境外疫情尽快结束,境内疫情切勿反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