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闽南话的“厦门”“台湾”怎么用文字(拼音)表达
厦门:ē(厦)méng(门)
台湾:dǎi(台) wán(湾)
‘贰’ 闽南话常用语有哪些
闽南语的常用语:
你好——li hou哩厚
大家好——dai gei hou逮给厚
吃饱了没——jia ba me(mei)假爸么/假爸美(后者为台湾音)
多谢——do xia多呷
再见——zai gian (第三音)
闽南语的日常用语:
打招呼:比较正式的交谈:你好!——你好!(līhe)
熟人打招呼通常会问:吃饭了没?——呷饭了没?(jia bèng mie) /吃没?(jiǎmia)
问路:XXX在什么地方?——XXX在什么所在?(XXX di xia mi so zai)
或者是省略一点的说法:XXX在哪?——XXX在哪?(XXXǐde)
这是哪里?——这是何落?(jià si de lo)
称谓:老人家通常没有直称,多数会区别性别称呼:
阿伯——阿伯(a bèi)阿婆——阿嫲(也可以用做奶奶的称呼)(a ma)
叔叔——阿叔(a z)阿姨——阿姨(发音同普通语相同)
闽南语简介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地区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
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福建话、河洛话、潮汕话、雷州话、汕尾话(古代河南话)、学佬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叁’ 厦门全境的闽南话……
你说的没错,从外地来厦门生活一段时间后,对厦门方言的口音感觉和你说的一样,确实如此,集美、同安、翔安这三地的闽南话是一个口音,海沧的闽南话和岛内的很接近。
可是,如果是厦门本地人,一般是能够分辨出这几个地方的口音,其实真正的闽南话应该是集美、同安、翔安这三地的口音,因为厦门以前属于同安管辖,解放后才改变的,厦门岛内正宗的厦门人很少,多数是福建省内的移民,如惠安、南安、晋江、安溪、莆田、仙游、福州等等。
现在的厦门人口成分更加复杂了,江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东北来的也很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聚集厦门,很多人已经融入厦门,学了厦门话,以后的口音就很难分辨了。
‘肆’ 闽南话怎么说
闽南话 (Hokkien/Min Nan/Ban-lam-gú/Hō-ló-ōe),又称福佬话或鹤佬话,属于汉语族闽语,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 漳州话\ 泉州话\ 厦门话(Amoy) \东南亚福建话(Hokkien)\ 浙南闽语\ 潮汕话 \海南话 闽台片 亦即本土闽南语。漳州和泉州是语言学范畴内所指的各种闽南方言的发源地,所有的闽南方言,其源头都是漳州话和泉州话。漳、泉方言内部有些许差异,主要是音韵系统方面微有区别,但相互之间有严格地对应关系;语法及用词则基本一致。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两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县(市)方言混合而成,均体现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点。基于此,厦门话和台湾话亦被国内外人士视为典型的闽南话。闽台片的的闽南话内部较为统一。东南亚的福建话也就是指闽台片的闽南语。 答案补充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他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 其一,是说它形成的历史悠久。其二,是说它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显着的,也是区别汉语共同语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