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过程
早在1994年,颇有远见的厦门城市建设决策者,就酝酿开辟东通道,并把东通道的前期工程正式列入“九五”和“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1998年,东通道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开始地质勘探和方案研究,从1997年开始历经8年前期工作。工程于2005年9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1月实现三条隧道全面贯通,2010年4月26日上午10时开通运营,建设过程历时4年8个月时间。建设期间,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隧道工程寄予了殷切厚望,国家、省、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国内外专家给予了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社会各届和广大民众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翔安隧道工程建设,2010年春节考察厦门期间专门视察了翔安隧道工程,并要求“再接再厉,保证质量、保证安全,把这个工程建成为优质工程!”。
2009年6月13日15时58分,随着最后一组爆破的巨响,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右线贯通。
2009年11月5日 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的建设全线贯通。
翔安隧道工程的实施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工程经验少、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主要有三大技术难关:一是陆域全强风化地段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二是浅滩段透水砂层施工;三是海底风化深槽施工。 翔安隧道建设者告诉记者,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拥有数项世界罕见难题——世界上覆盖层最浅的海底隧道,最薄处5.7米;行车主洞开挖断面面积达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例;软弱围岩(俗称烂泥巴)、富水砂层、风化槽群(囊)这些不良地质段规模之大也为世界罕见。
为攻克这些世界级难题,建设者们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地质超前预报,使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安全稳步推进隧道建设。他们采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RPD180C多功能钻机,秉承“有险必探、无险也探、先探后干”的原则,确保建设的每一步都心中有数;他们创新性地改造了传统CRD施工作业法,在软弱围岩中连续月掘进速度超过60米,最高值达73米,创造了同等地质条件下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进度纪录;他们采用“地下连续墙井点降水”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层;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和“注浆小导管技术”,克制了强风化槽的肆虐。
正是依靠自主创新,翔安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抗腐蚀、抗渗水度均为最高等级,能抵抗8级地震,施工工艺达世界顶级水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被交通运输部确定成为全国三大样板工程之一。
据统计,从翔安海底隧道中开挖、弃运土石方约235万立方米,几乎可以将埃及大金字塔塞满。支护用锚杆、钢架、钢筋网、衬砌钢筋等钢材约5万吨,相当于7座巴黎艾菲尔铁塔。全世界已建、在建的跨海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
B. 厦门由于历史原因,岛上隧道很多,那么比较出名的隧道都有哪些呢
厦门,不仅是一个海滨城市,同时,厦门也是一个多山的城市。
厦门多隧道的历史、地理原因历史原因:
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厦门是昔日的海防前线,城市内修建了一批以坑、地道为主的防空洞,目的为厦门人抵挡战火和空袭。
地理原因:
据统计,厦门的山有382座!为了方便通行,就开辟了很多山洞隧道,而已运营的公路隧道有60多座,仅岛内隧道就有18座,所以厦门也号称隧道博物馆。
厦门拥有众多公路隧道,同时还有一些有韵味的人行隧道,各自都有特色。
厦门最有名的8条人行隧道(4座在厦门本岛,4座在鼓浪屿)1、厦大芙蓉隧道
英雄山防空洞位于鼓浪屿鼓声路5号,这里也是鼓浪屿贝壳博物馆。在战争时代,这里是鼓浪屿居民的避难场所,现在经改造后,这里成为岛上又一处新景点(需要买门票)。
据了解,馆内共有6800余种珍稀贝壳,这些贝壳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以及南北两极,包括海生、淡水和陆生。
部分老隧道改造后重获新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厦门每个隧道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
进入20世纪,防空洞的功能与城市建设脱轨,而厦门市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对这些隧道进行改造利用,将部分防空洞创新升级为文化旅游项目,老隧道又重获新生。
C. 中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在哪里
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是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从厦门岛到达对岸的大陆端,比原来节省了82分钟。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的重点工程,由我国自主设计、施工建设。以三孔隧道形式穿越海域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位于海域段隧道6.05公里,最深在海平面下70米,从开工到建成仅用时4年8个月。
施工难点
这条隧道地质复杂,建设中相继遇到了全强风化地层、富水砂层、风化深槽等三道世界性难题。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改进了传统施工作业法,在主洞软弱围岩地带连续六个月月掘进超过60米,刷新了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纪录。
双向六车道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通道是厦门岛第五条出入岛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它的建成通车,使厦门出入岛形成了从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体交通格局。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法院网——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建成通车
D. 厦门五桥两隧指什么
厦门五桥指的是“新海堤大桥(公路/轨道两用桥)”、“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
厦门两隧指的是“海沧隧道”、“翔安隧道”。
新海堤大桥(公路/轨道两用桥)
1953年6月高集海堤动工,1955年秋竣工,2010年开口改造为桥梁。
高集海堤将厦门岛上的高崎与集美街道相连,总长2212米,宽29米。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厦门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2010年改造为公铁两用的海堤大桥,其中公路桥规划双向两车道,设有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道宽7.5米,人行道宽5米;轨道桥独立于公路桥采用全线高架方式,轨道交通1号线从这里驶过,途径集美学村站和园博苑站。
翔安隧道
2005年9月动工建设,2010年4月建成通车。翔安隧道位于厦门东海域,连接厦门岛内五通与翔安区西滨,线路总长8695米,隧道长6050米,跨海域宽约4200米,采用三孔隧道形式,设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工程总投资40.7亿元。
翔安隧道是国内第一座海底隧道,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断面钻爆法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是厦门东部唯一的进出岛通道,可全天候24小时运营,它的建成通车极大完善了厦门进出岛车辆通行方式,使厦门进出岛通道形成了从海上到海底的立体交通格局,对台风多发的厦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