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成年人没有身份证怎么打疫苗
法律分析:未成年接种新冠疫苗是需要携带身份证的。身份证的作用是为了验证未成年人的年龄,如果是网上预约接种疫苗的,身份证可以起到验证个人预约信息的,所以未成年接种新冠疫苗的时候,要记得带好身份证以及户口本,如果现在还没有办理身份证的,要尽快去办理或者是先去办理临时身份证,这样才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动态调整机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公布。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强化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接种方案,并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2. 打疫苗需要拿身份证吗
成年人一般是需要带身份证的,出生没多久的孩子是需要带出生证明、防疫本的,一般按照预防接种手册上的种类接种疫苗的。但是也有特殊的,具体看情况,有的地方要身份证,具体的情况可以去现在居住地的防疫站咨询一下,看看当地是规定的,每一个的地方规定是不一样的。
【资料拓展】
一、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球获得推荐疫苗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
二、起源发展
1796年,史上疫苗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fever)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2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1967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1970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1998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2009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3. 14岁打疫苗带什么证件
接种当天需要带哪些证件和材料?
接种时需家长(监护人)陪同接种者,携带接种者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如果孩子没有身份证的可以用大人的身份证,现场需要给孩子拍照片,前往预约接种点进行接种。现场出示“接种条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工作人员指引进行接种。
拓展资料:
给孩子接种的新冠疫苗和给成人接种的有什么差别?
给孩子接种的新冠疫苗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和成人接种的新冠疫苗在剂量和接种程序都是一样的。
1、如何给孩子登记预约新冠疫苗接种?是由家长线上登记预约还是由学校组织?
线上登记预约,家长(监护人)可下载“健康云”APP或通过“随申办”微信小程序、“上海发布”、“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等进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专区,选择“未成年人登记”,家长(监护人)按操作步骤进行登记预约, 具体操作见今日次条。也可根据学校的组织安排进行接种。
2、如果是家长预约,学校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区,怎么选接种点?
学校或居住地所在区附近的接种点都可以进行预约接种,通过“随申办”微信小程序、“健康云”APP等途径登记后,将看到所有可预约的接种点信息。 具体操作见今日次条。
3、本市非在校适龄儿童或外省适龄儿童如何接种?
对于没有学籍信息的非在校适龄儿童,家长(监护人)可扫描孩子所在培训机构提供的二维码,按操作步骤进行登记预约。外省适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也可按 今日次条的操作步骤进行登记预约。
4、孩子前往疫苗接种点接种时,家长是否一定需要陪同?是否可委托其他亲属?
尽可能由家长(监护人)陪同,如无法陪同,家长(监护人)可委托其他成年人陪同接种并签署《委托书》和《知情同意书》。
5、孩子对青霉素、食物等过敏,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对于非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包括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过敏)、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等,均不属于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但是如果孩子正处于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如果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也就不建议接种了。
6、有哪些情况不能接种?
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有未控制的_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等。
7、最近刚刚打过其他疫苗,比如狂犬疫苗、水痘疫苗等等,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根据目前的接种指南,如果接种过其他疫苗,建议间隔14天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与其他疫苗至少间隔14天以上,但如遇动物致伤或出现外伤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该间隔。
8、接种当天如果身体不舒服还能接种吗?
接种当天如果有发烧、咳嗽、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且处于急性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