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市翔安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短期之内翔安区很难有所突破!
岛内的两个大区的实力无所质疑,因为厦门大学本部就在岛内。就算有分校等设施的建成,处于心理原因很多人认为师资力量不如本部来的好。这个可能会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所在学院都由本部分出而成,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翔安区现在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地铁3号线到5号线才能满足翔安区的交通问题。众所周知目前1号线才刚刚完工,大量的配套项目建设仍然还在的紧张的进行当中。
就岛内寸土寸金的房价趋势,也需要其他区来分摊平衡!这已经是短期内可以看到形势了,不管是在交通上,教育上,生活配套上面。各个区都在逐渐完善当中。岛内总有一天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各个大区自然会轮到建设发展当中。只是时间的问题。
我比较担心的还是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就业岗位等等问题。没有这些的经济支持。很难完成这么美丽的蓝图!
翔安是未来厦门跨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打造以科教研发、航空工业、保税物流加工为主导,配套完善居住功能的综合型空港配套片区,未来其东部新区的发展向上向好。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翔安机场,东部 体育 会展新城等重点项目正紧锣密布进行,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工程动工开建,预计2022年投用;与其配套的翔安机场高速公路北段(沈海高速-翔安南路)、厦门翔安机场快速路南段(翔安南路-大嶝段)等多个项目立项,福建省市重点项目滨海东大道(翔安东路-莲河段)工程开工建建设,力争2021年底建成通车。“要想先致富,定要先修通路”,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地势必将翔安推向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与台湾隔海相望,临近厦门本岛、泉州两个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这些经济发展资源会为翔安经济发展注入十足的活力,带来强大的动力。未来入住翔安的居民独占便利交通,可享休闲 娱乐 的美丽花园海—东山,出省、出国方便便利。
从文化生活看,翔安区 历史 悠久,人文荟萃。马巷镇洋古民居群、大嶝岛红砖古厝群、新圩镇乌山村的古民居群等古遗迹见证着彼时翔安红红火火的发展面貌。当下,这里的大嶝小镇有国内唯一的对台免税公园;还有大宅湿地公园、以南音为主题的公园——欧厝带状公园,以及厦门市首个由市、区两级国企特房集团和翔投集团共同牵头建设的大型休闲农业项目——大帽山境•寨仔尾里田园综合体一期,这些将掀起翔安人居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毗邻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正在建设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的“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其它配套的学校,购物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宜居、商业设施即将完善。翔安人居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未来指日可待。
1.翔安大嶝岛的国际新机场的投入使用,岛内到新机场的机场大道也在同步施工。
2.地铁3和4号线的也将在未来2到3年内建成使用
3.翔安的文教区汇聚厦门众多院校,特别是厦大翔安校区的吸引作用。
4.岛内名校的翔安分校,已知的 科技 中学今年开始招生,双十中学的分校也在建设。
5.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也在今年投入使用
6.翔安新城的新规划生活园区和翔安大道左侧的物流园区也在陆续开发
7.岛内工厂的搬迁至翔安和同安两大区域其中翔安汇聚了ABB工业园和天马微电子等一批大型企业
以上为笔者的见解,作为新的翔安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翔安的发展。
谈翔安机场,机场对厦门市意义深远,翔安的基础交通也会因此更加完善,长远角度是利好的,但是目前不是最紧迫的,就算现在建成了,配套都还没起来,反而起到副作用,就像煮饺子,馅包再好也要等饺子浮起来了才能吃。
建议翔安要走自己独特的路,不要学海沧集美同安的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高端会展是一个方向,但目前要考虑国内的竞争有三亚,杭州等,会展方向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一锤定音,搞 旅游 没有底蕴不适合,打铁还是自身要硬。金门不是香港,它带不动翔安经济,反而金门希望依托我们,通水通电通网,对台我们是强者,要做好大哥才能带小弟,翔安应该找到自己优势的光电行业,做强做大,培养几个独角兽出来,像深圳华为,腾讯,杭州阿里巴巴这种企业,发展才是第一生产力,形象工程可以少做,扶持引导实体才是王道!
在前几年的厦门市城市建设规划会议中,政府已经有明确方向;要把翔安建设成为类似上海的“小浦东新区”,而且现在纵观整个厦门,有地地区只有翔安了,岛内已经日趋饱和,好多政府职能部门五年前后都会搬往翔安(前提是机场和地铁线包括今年8月要动工的翔安大桥,这些都是为接下来翔安发展做铺垫,很简单的一句话:现在厦门那个地方开车,有在翔安大道上开的舒畅?翔安以后的发展肯定超越其他岛外区域
一、2005年厦门及翔安区发展概况:
一)厦门面积1609平方公里。1.同安658。2.翔安352。3.集美276。4.海沧176。5.思明75。6.湖里72。
•厦门岛外面积1462平方公里(占厦门面积的90.86%)。翔安占厦门面积的21.88%。
二)、厦门人口225万人。1.思明区76.8。2.湖里47.4。3.同安33.9。4.集美31.2。5.翔安25.5。6.海沧10.2。
厦门岛外人口100.8万人(占厦门人口的44.8%)。翔安占厦门人口的11.33%。
三)、GDP产值1029.55亿元。1.思明319.11。2.湖里301.56。3.海沧164.1。4.集美132.87。5.同安73.92。6.翔安38。
厦门岛外GDP产值408.89亿元(占厦GDP产值的39.7%)。翔安GDP占厦门的3.69%。
四)、厦门人均GDP45758元。1.海沧16.088万元。2.湖里63620元。//3.集美42537元。4.思明41551元。5.同安21805元。6.翔安16889元。
翔安人均GDP为厦门人均GDP的36.91%而垫底
二、2019年厦门及翔安发展状况:
一)、厦门人口429万人(为2005年人口的190.1%)。1.湖里102.6(为2005年的海沧216.46%)。2.思明102.3(为2005年的133.2%)。3.集美74.8(为2005年的239.7%)。4.同安66.3(为2005年的195.6%)。5.海沧41.6(为2005年的407.8%)。6.翔安41.4(为2005年的162.4%)。
厦门岛外人口224.1万人,已经超过厦门岛内的人口(占厦门总人口的52.24%)。海沧人口快速增长。翔安人口占厦门人口的9.79%而垫底。
二)、GDP产值5995.04亿元(为2005年的5.82倍)。1.思明1896.46亿元(5.94倍)。2.湖里1297.29亿元(4.3倍)。3.海沧796.87亿元(4.86倍)。4.集美789.37亿元(5.94倍)。5.翔安663.83亿元(17.47倍)。6.同安551.23亿元(7.46倍)。
厦门岛外的GDP产值2801.3亿元(6.85倍)。远远快于岛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岛外经济占比由2005年的39.7%升居至46.37%。而翔安经济在"快速腾飞"。
三)、厦门人均GDP13.97万元(为2005年的3.05倍)。1.海沧19.16万元(为2005的1.2倍)。2.思明18.54万元(2.91倍)。3.翔安16.03万元(9.49倍)。4.湖里12.64万元(1.99倍)。5.集美10.55万元(2.48倍)。6.同安83142元(3.81倍)。
翔安的人均GDP已经跻身于厦门市前列。
四)、厦门建成区面积475.5平方公里。1.集美105.5。2.同安95.5。3.海沧85.2。4.翔安74.5。5.湖里58.6。6.思明51.7。
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翔安,是正在建设中的厦门新国际机场所在地。翔安三面环海,是厦门市的副区域中心和闽南金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2018年翔安跻身全国百强区,翔安正在展翅腾飞…
.
前景看上去很好,但现实确实在打脸:1.人口太少,地方太大,撒胡椒面式的开发,没有核心区,目前看起来非常像农村,话说他建区时间也不短了;2.到处是断头路,区政府和行政服务中心附近也是;3.新城发展缓慢,没有人气 大量断头路;4.新规划的学校医院等设施,都非常偏僻,难以带动附近的发展;5.因城建落后,难以吸引到人才,外来人口大多学历低,从事流水线工作。希望新机场能给翔安带来新气象
政府慢作为的思维模式如果改变了,改进了,那么翔安发展前景绝对是下一个上海浦东!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厦门翔安区发展前景不错,未来可期。
翔安区作为全市“岛外大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正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奋力奔跑,实现经济 社会 跨越式发展: 11项对标全省指标10项达标,6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以来,翔安区更是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 近500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超1000亿元,“三高”企业数量增长率全市第一。
上半年,翔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17亿元,增长17.1%,总量、增速均为全市第一。 今年6月份翔安区还创下了 一天完成3亿元投资 的“翔安速度”。
日前,厦门新机场航站区中央地块最新蓝图曝光。
站在厦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新风口”的翔安, 正在着力建设航空新城、东部 体育 会展新城、环东海域新城、同翔高新产业新城等“四座新城”,加快打造平板显示、临空产业、文旅会展等5条区级千亿产业链,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翔安独有的“硬核支撑”。
厦门翔安区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产业,不再是以前荒芜的一片了。不仅如此,翔安区也和多所学校合作。在9日在翔安区举办的教育大会暨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翔安区教育局与 双十中学、 科技 中学、五缘实验学校进行了现场签约新一轮合作办学即将展开!
翔安区的教育资源也会越来越优质丰富,趁着目前房价较岛内的低,大伙尽早选好房源买房上车比较好。
此外在今年厦洽会期间, 翔安区共对接推动项目55个,投资总额达907亿元!
近日,2020厦洽会厦门团市级专场招商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其中, 8日当天翔安区总计有45个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额637亿元。 涵盖央企、总部结算、金融 科技 在线经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及建筑产业等行业。
厦门翔安区会发展得越来好的,随着大型企业纷纷入驻,吸金能力强,越来越多的人也会涌入这座新城,将会带来住房需求的增长,因此,该区域发展势头好,得提前购房才是明智之举。
目前来说岛内已经饱和了,只有往岛外发展,个人感觉海沧发展比较好,其次是集美,同安以前是工业区,翔安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翔安全是比较落后的,翔安隧道开通后,翔安的房价一路高歌的涨,交通还是需要认真的规划一下。感觉翔安发展潜力大
㈡ 厦门大学翔安医院是三甲医院吗
开业不久,还没评级,目前是三级医院。评完级就是三甲医院了。
㈢ 厦门28家医疗机构近7000名医护人员再次集结 助力全市六区核酸检测工作
为助力全市六区核酸检测工作,昨日凌晨,厦门28家医疗机构的近7000名医护人员再次集结,并提前到达点位开展核酸采样。他们分别来自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市中医院、态慧竖复旦中山帆大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仙岳医院、市海沧医院、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市儿童医院、市第五医院、厦大附属翔安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厦门长庚医院、厦大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前埔医院、厦门莲花医院等。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副护士长 艾美花
保证样本准确 她大小事都操心
不敢睡熟,生怕错过通知,耽误了疫情防控工作。抗疫,我们使命在心、责任在肩。
昨日上午6点半,五一广场的核酸“早市”已碧笑开始,“大白”们在高温热浪的裹挟下,开启了他们的采样工作,汗水浸透了防护服。为了保证每个样本的准确,医护人员们对市民耐心引导、暖心服务,取管、消毒、采样、封存,认真细致工作,一刻不停。现场,筼筜街道准备了电风扇、冰块、饮料等防暑物资。采样间隙,有医护人员将手靠近电风扇吹风,还有人把装着冰块的塑料袋握在手上降温。
“第一批6点半开始,现在基本轮换休息了。第二批7点10分上台,准备轮换……”上午9点半,五一广场靠工人体育馆一侧的采样大棚内,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副护士长艾美花正拿着纸笔,梳理医护人员情况。她说,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出动了两支队伍、近70名医护人员,在这里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上午6点半,第一批医护人员就已“上台”。
她是名副其实的“小管家”——小到医护人员喝没喝水、鞋是否舒适合脚,大到人员调度、台数控制、现场沟通等事宜,她都得操心。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或人手紧缺时,艾美花还得当“救火队员”“上台”采样。
支援前夜,艾美花只浅浅地睡了两个小时。“不敢睡熟,生怕错过通知,耽误了疫情防控工作。抗疫,我们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艾美花说。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医生 林琪鸣
与病毒赛跑 她牺牲休息时间
面对疫情,全市各界都在行动。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应该能上就上!
昨日上午10点45分,五一广场靠博物馆一侧核酸采样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医生林琪鸣刚结束采样工作。脱下防护服,她的短袖T恤湿透了,短发也像刚洗过一样,发尾一绺一绺的。
前日晚,得知林琪鸣要去一线,丈夫开始唠叨“注意身体,顶不住的时候要说。”同事们也很贴心,把时间最早、气温相对低的那班岗留给她。其实,大家都挺心疼和佩服林琪鸣的——此前,她曾接受手术,休了近一年病假,去年9月才返岗。日常工作之余参与抗疫,对林琪鸣来说是个挑战。
不过,她扛住了。本轮疫情发生后,林琪鸣已参与了三次全员核酸采样工作。昨天上午5点40分,她又早早出发,从镇海路家中赶往五一广场。“面对疫情,全市各界都在行动。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应该能上就上!”林琪鸣说。
据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二科副主任、五一广场靠博物馆一侧核酸采样点负责人陈良树介绍,为加强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不少医护人员牺牲了休息时间。他们之中,甚至有在病房刚值完班就赶往核酸检测现场的。
“希望市民能支持和理解核酸采样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来做核酸。”陈良树说。如此一来,不仅能加快厦门和病毒赛跑的步伐,也能为一线抗疫工作者和医护人员争取更多的休整、准备时间。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 罗子泓)
㈣ 厦门和福州差距好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推进城市化进程。这几年,随着福州和厦门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厦原有的城市地域空间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造新城,成为扩大城市空间的必然选择。其实,造新城,在全国其他城市早就已经兴起,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城,北京的副中心,雄安新区等等。而福建动作太慢了,近10年福建改区寥寥无几,只有福州2017年长乐改区成功,而去年厦门被中央批评后,才取消进出岛车辆通行费,真正推动跨岛发展。
总体来看,福厦未来发展格局:福州向东向南,由盆地走向滨海,厦门向西向北,逐渐往岛外,由海岛到内陆。福州未来看滨海新城,厦门未来看岛外。
福州未来的发展是沿江向海,东扩南进,当前福州发展重点已经由市区转至福州长乐滨海新城,正举全市之力建设福州滨海新城。
福州长乐滨海新城位于长乐沿海地区,首石山、董奉山、南阳山三山环抱,面积188平方公里,北含国际航空港,南接松下港,面向东海,规划人口130万,其中核心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而厦门要突破小岛思维,必须要向岛外发展,厦门翔安新区是突围方向之一。
翔安2017-2035总体规划:到2035年的常住人口是140万,城市开发边界范围是20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是151平方公里。
之所以拿长乐滨海新城和厦门翔安比较主要是两地布局相近,都有机场,都是刚开发新区,那么这两个新城未来5年,谁领风骚?
我们来全方位比较两个城市新城,从新城定位、GDP、常住人口、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机场、医疗、高校、中学、企业、房价等16个项目来对两个新城进行全方位对比。
下面我们来逐项比较。
1、新城定位
福州滨海新城是国家级新区,福州唯一副中心。
厦门翔安新城定位是厦门城市副中心之一。
从定位上看,福州滨海新城更胜一筹。
2、GDP
去年长乐区950亿,而翔安663亿,翔安目前只有长乐70%。
3、常住人口
长乐常住人口去年达73.9万,而翔安34.4万人口,翔安人口不到长乐区一半。
4、铁路
福州滨海新城福平铁路长乐东站年底即将开通,而厦门翔安东站目前只是远期规划。
5、城际铁路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F2、F3)在长乐东站与福平铁路换乘。厦门翔安规划(R1)经过。
F2/F3和R1都未正式批准开工建设,预计5年内大概率无法建成通车。
6、地铁
福州机场地铁线F1(在建),今年动工,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在建) 预计明年通车。
厦门翔安地铁3号线(在建)、地铁4号线(在建),新机场部分线路,与机场同步建设,建成通车时间未知。
7、高速公路
福州滨海新城附近高速公路,有长福高速(长乐到福清)、福平高速(福州到平潭)、机场高速、沿海四环高速、沈海高速。
厦门翔安新城目前周边只有沈海高速。
8、机场
福州机场二期(在建),昨天已经动工建设,一期吞吐量规划3600万,预计2022年建成。厦门翔安新机场,一期吞吐量规划5000万,计划2023年建成,但是翔安新机场至今工可未批复,建成时间无法估计,最乐观估计也要几年后。
9、医疗
福州长乐滨海新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华山医院福建分院(三甲)年底开始试运营,该医院是福州市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福建医大附一医院三方合作共同管理,省级医院管理,实力雄厚,而厦门翔安新城配套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医疗配套也是远远弱于福州。
10、高校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1.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在建);2.规划福建职教城(13所);3.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搬至长乐)等,而厦门翔安有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11、中学
福州滨海新城附近有福州第三中学滨海校区、长乐一中,而厦门翔安有翔安一中,厦门双十中学翔安校区
12、企业(民营500强)
福州长乐有福建民营500强企业10+,厦门翔安民营500强企业不到3家。
13、CBD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CBD,金茂CBD新城(在建)
福州长乐滨海新城的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注册企业358家,注册总资本达384亿元。园区建成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和省级“政务云”“商务云”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引进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一批信息技术、医疗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入驻。
翔安新城CBD商务中心区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4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翔安新城CBD商务中心片区已成功出让 21宗地块(34个子地块),全面动工建设,部分项目业主已陆续搬入。
14、房价
长乐滨海新城房价1-2万,厦门翔安新城房价2-3万,福州房价更具性价比。
15、产业
长乐有福建民营500强10多家,而翔安不超过3家。长乐制造业,特别是纺织业、冶金业发达,而且还有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区,数字经济也开始迅猛发展,产业有优势。
展望未来5年
总体来看,福州滨海新城占据很大优势,无论是经济、人口、交通还是产业等等,福州滨海新城都比厦门翔安新区更具竞争力,再过五年时间,福州长乐机场二期、福平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基本成型。而厦门最主要的是要依赖于翔安新机场的开工批复,如果迟迟无法批复,那么上面很多配套基建就无法实施,造新城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福州滨海新城不断壮大了。
㈤ 厦门翔安: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力建设“五个翔安”
6月16日,由中共 厦门市 委宣传部主办的“牢记使命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翔安区专场举帆亏行。厦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翔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佳锻,翔安区副区长颜莉莉出席并发布了翔安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情况。
翔安区以拓荒牛的姿态,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2021年全区GDP为781.79亿元,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21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777.65亿元,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0062元……
青春翔安、风劲帆满。明年,翔安将迎来建区20周年。翔安区将继续牢牢把握厦门市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机遇,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服务跨岛发展大局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创新、繁荣、生态、活力、幸态掘神福“五个翔安”,努力将翔安建成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产城人融合新标杆,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翔安更大贡献。
产城融合篇
产业强区以产兴城新城崛起以城促产
十年间,随着天马、中创新航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引进,电气硝子、ABB、联芯等投产扩产,翔安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到434.5亿元,年均增长7.7%。
翔安优化新城空间布局,提升新城功能品质。
经过建区19年来的跨越发展,翔安区工业建成面积达18.7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6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700亿元,形成了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重点产业链群。这其中,平板显示产业产值778.4亿元、占全市的48.5%,半散纤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值233.6亿元,占全市的48.6%——这两条产业链均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此外,翔安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海洋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作为因应“跨岛发展”战略而生的新区,翔安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新动能和竞争力。
创新驱动更加凸显。近几年来,翔安区积极融入厦门科学城、厦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金砖国家创新基地的建设,并大力推进了一大批创新平台落户翔安,比如:全省唯一的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厦大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同时,翔安区还注重培育和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目前翔安区已有“三高”企业4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9家、“专精特新”企业66家、重点实验室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去年,翔安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50%。
优质项目更加聚集。翔安区历来都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招大引强”,组建区招商集团,完善“一站式”招商机制,拓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不断提高招商质效。目前该区有百亿级以上企业7家,十亿级以上企业80家,税收达500万元以上企业365家。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翔安区建立了区领导挂钩企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全力做好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保障工作,从“项目、平台、政策、人才、服务”五个维度强化与企业的黏性。翔安区还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全省唯一的区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推动 283个事项实现集中审批,“一趟不用跑”事项实现100%。这两年营商环境考评均位列全市第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与进步,翔安通过汇聚创新元素、聚集优质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有力举措,已成为厦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
以产兴城,更要以城促产。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翔安区大开发大建设如火如荼,119个省市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多座新城快速崛起。十年间,翔安区发挥后发优势,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质,塑造特色与生态,提升管理效能,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区发展形成了全新骨架。
十年间,翔安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点:厦门新机场计划2026年建成运营,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将于2023年全面建成,厦门第二东通道预计明年春节前建成通车,第三东通道争取今年年底开工……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活力翔安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翔安秉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治理创新篇
山清水秀好生态开放包容有活力
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发展与生态如何兼容,齐头并进?
翔安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15.3万亩海域退养;依法清退洗砂厂、机砖厂等落后产能,小光山矿区等一批历史环境顽疾得到解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三大流域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山清水秀的生态翔安,成为辖区居民最大的幸福感所在。
发展的持续推进离不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翔安区创新建立农村基层组织“1152”工作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规范整合村居各类专兼职人员,建立了一支有700多名网格员的队伍,推行网格化管理,获评省级“平安区”;深化推广“近邻”党建模式,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打造“清风促进会”、乡贤理事会等基层治理品牌,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莲塘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同时,翔安区坚持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相结合,去年省级文明城区考评全省第五,创历史最好成绩。翔安区很清楚,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必须深化创建为民、惠民、靠民的理念。
强化整治。翔安区全面开展“六个专项整治”行动,以媒体曝光、检查通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为突破口,紧盯农贸市场、村居环境、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工作模式,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盖、规范交通秩序、改造公共设施、治理空中缆线,大力整治不文明现象,以问题整改带动城区形象提升。
机制带动。翔安区在完善路长制、片长制等网络化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大城管”管理机制,健全“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环卫保洁办法,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广社区“电子哨兵”,固化创建成果,促进习惯养成;强化“晒比问”工作机制,探索“城中村”治理模式,实行“村居吹哨、部门报到”,切实解决环境脏乱、公共设施破损等突出问题,在全区营造全民参与、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创建氛围。
引领发动。翔安区开展“美化环境 提升治理”行动,通过区直机关干部下沉村居创建一线,引领带动村居群众共同参与,推动区、镇街、村居、国企、群众“五方联动”,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洁净家园”“美丽庭院”评比、“金点子”征集、寻找“身边好人、公益达人”等活动,培育志愿服务组织,激发群众“家园情怀”,增强新老市民对文明厦门的归属感、认同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意情、兴盛等18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25%,打造了大宅火龙果等“一村一品”和“大帽山境”等生态旅游特色亮点,全区共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年增长保持17%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实现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平改坡”2515栋、裸房整治1962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95%,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三水联治”、农村建房“四统”模式、垃圾分类“二三四”模式和农房整治“三立三破”等创新做法获国家和省市点赞推广。
翔安引名师,建名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生品质篇
打造高品质生活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至上”始终是翔安区发展的关键词——倾情倾智办好惠民实事,是每一位翔安奋斗者的唯一标尺。
结合辖区建设发展的特点,翔安区突出抓好被征地退养农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出台转产就业创业系列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促进被征地退养农渔民转移就业超2.5万人,培育超1.2万名“致富能手”;大力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带动全区106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其中13个村居超100万元,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8%,高于GDP增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消除农村“五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全市首创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零负担参保”模式,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
教育方面,翔安区引“名师”、建“名校”,成立全省首个区属普惠性教育集团,新增各类学位7万余个,实验小学、双十中学、科技中学等一批名校落地办学,建成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引进高层次教师35名。
医疗方面,同民医院更名“市第五医院”并晋升三级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建成运营,医疗保障水平显着提升,设立全市首家老年康养医学中心和首个福利性托育园,“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基础设施方面,相继打通舫山东二路、祥福一路等一批断头路,新建283条市政道路、长度20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余个,增设优化公交线路28条、地铁接驳线10条,新装市政路灯18000多盏,做到“修好市民脚下的路、点亮百姓门前的灯”。
文体设施方面,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738个,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98%,建设邻里书屋及流动图书站49家,群众精神文化更富足。
城市绿化方面,建成道路绿地235条、街头绿地19个,新增公园、广场26座,打造了下潭尾湿地公园等“网红打卡点”,绿化面积达到460公顷,让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设置1099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397个生活垃圾错峰直运接驳点,新建40座小区环保垃圾屋,实现分类投放、收运系统全覆盖,推进85个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新建改造污水管道122公里,进一步改善新城水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来源:南早网)
㈥ 厦门大学的医学院排名如何
厦门大学的医学院在国内排名不怎么样,厦门大学很强,但是它的医学比较弱,在国内排名很不靠前。
厦门大学医学院是厦门大学的二级教学单位,1996年10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医学院宣告成立。
截至2018年9月,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护理学系、口腔医学系、眼视光学系、器官移植研究所、消化疾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抗癌研究中心等64个教学与科研机构,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MBBS(临床医学)等5个本科专业,有教师队伍76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455人。
历史沿革:
1996年6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复同意进行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筹建工作。10月11日,医学院及医学院董事会成立,院址暂设于基金楼。
1997年5月13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厦门中山医院为医学院教学医院。
2001年1月3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同意厦门中山医院加挂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牌子。
2001年6月13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明确厦门中山医院为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厦门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