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厦门园博园简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园博园内的“观景台”,除了卓尔不凡的杏林阁以外,就是桥了。
以园博大道为主轴线,15座景观大桥将几个展园岛屿和杏林湾区串联了起来,30多座造景小桥则散落于各个展园,与不同流派的建园风格融为一体。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园博园兼收并蓄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桥型,拱桥如长虹卧波,索桥似凌空飞雁,浮桥枕水眠江月,石桥凝重浑天成……。
“佳园无桥,如美人无鼻”,可见“桥”元素在古今中外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园博园内的桥梁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在桥型上大胆创新,不仅是连接岛与岛、岛与湾区的物理节点,也是重要的景观节点,成为一道具有园林景观性质的独特风景线。
以蕴珍桥为例,这座位于主展岛西侧东西走向的大桥分为两幅,一个Y字形的主塔伫立在两幅之间,以钢索吊起桥身——拱起的左幅是行人的步道,平直的右幅是电瓶车的通道。设计者的巧思是,在形成高低错落美感的同时,更为游客打造了一个登高鸟瞰的“观景台”,将园博园美景尽收眼底。再比如空明桥,这座连接主展岛与温泉岛的五跨半圆拱桥,5个半圆形的桥拱,从中间到两端,次第收缩,桥身轻盈秀美,半圆的桥拱映在水中,与倒影组成了一个整圆,寓意圆满、团圆——采用古代桥梁的元素,运用现代桥梁的手法,取古桥精髓,建现代桥梁,是园博园“桥梁博物馆”的造桥理念。位于海洋文化岛北端的意远桥,三角形的桥塔,线条流畅、棱角分明,仿佛一只巨大的船帆。这是一座单臂斜拉索桥,是我市首次建设的桥型。
15座景观大桥和30余座园区小桥,将园博园独具特色的水、园、岛、桥生态景观要素融为一体,成为第六届园博会的一大亮点。桥梁的布局也非常考究,设计的巧思令人赞叹——园区外围的七座桥分别是隐蔚桥、蕴珍桥、圆融桥、足音桥、澹泊桥、澄明桥、意远桥,以较大的体量,扼守进出园博园的主要路口,其分布恰似北斗七星;其余的清远桥、皓洁桥、覃思桥、迁想桥、空明桥、睿智桥、凝虑桥、敏悟桥等则均匀地分布在园区内一个圆形区域中,这个圆的核心就是园博园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月光环”。如此,所有的桥梁组成了意象鲜明的完美构图。
⑵ 厦门园博园简介
厦门市园博苑,全称厦门国际园林博览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年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厦门杏林湾。由原先的杏林湾中洲及附近岛屿和湾西、湾北海岸线上的部分地区组成;开工建设时人工开凿河道,把中洲及附近岛屿统一规划为九个岛,由16座桥梁相互连接,形成“水上园博园”。总面积10.82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5.5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5.27平方千米。
⑶ 厦门园博园何日开始建造
2007年
第六届园博会自2005年申办成功到2007年9月,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在厦门集美杏林湾中洲岛一片内湖滩涂之地,在吹田造岛的基础上建成一个九岛棋布,百园争艳,展园精致,景观优美,以人为本,生态和谐,传承发展,海峡两岸风情浓郁,可持续发展的海上大观园。2007年11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观园博园后为园博园题名为“厦门园林博览苑”,第六届园博会闭幕之后,“厦门园林博览苑”成为厦门园博园的新名称,园区还将继续进行深化建设和不断改善,这座海上园博苑将实现永不落幕。
园区选址厦门集美杏林湾中洲岛,不仅节省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可以借机对杏林湾进行整治,改变提升杏林湾的环境,进而带动周边片区快速发展,并从此打破了岛外没有生态园林城区的历史。园博苑由国内最好的园林规划专家进行设计,并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方案进行多轮比选,确定为多岛结构方案,充分体现了生态理念,对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杏林湾的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并首次按园林流派分区建园,突出“和谐共存·传承发展”的主题;专辟闽台园,凸显对台特色;在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有新的创意。总体规划获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2007年度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这是该年度惟一获规划类奖的中国项目,也是截至目前中国获得该类大奖的第二个项目。相当于园林界的“奥斯卡”奖。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厦门市规划局批准通过,符合厦门市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
园区管理单位为厦门市园博园景区管理处。厦门市园博园景区管理处成立于2007年6月11日,为正处级的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管理,机构内设办公室、园容物业管理部、投资经营部、旅游开发部、工程设备维护部、综合后勤保障部。景区管理处主要业务范围:负责园博苑景区规划建设、园容管理、投资经营、旅游开发、会展娱乐、安全保卫工作。目前景区已建立包括票务管理、游客服务管理、财务管理、考勤考核、绿化保洁、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一套管理文件汇编。景区管理处注重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和遵守。并进行ISO9001、14000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4A级国家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