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漳跨海大桥介绍
厦漳跨海大桥位于九龙江入海口,北连漳州台商投资区和厦门海沧投资区,南接漳州开发区,海沧大桥一路向西8公里
建筑结构
厦漳跨海大桥(又名漳州湾跨海大桥)2013年05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起于在建的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漳州台商投资区海沧交界处)枢纽互通,经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跨九龙江经 漳州海门岛,止于漳州龙海后宅,与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疏港一级公路和招银疏港高速公路相连接,跨海部分全部位于漳州境内,故又名环漳州湾跨海大桥,由漳州高速公路公司管理,并纳入福建省高速公路系统。
厦漳跨海大桥将按标准6车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49.86亿元,由漳州、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市和福建省高速公路公司共同出资,比例为20%、40%、25%和15%。
厦漳跨海大桥路线全长9.33千米,其中桥长约8.555千米,路基宽度33.5米,跨海桥梁宽度采用33米(不含布索区),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从南到北由海平立交、南汊主桥、海门岛立交和北汊主桥等4个主要工程构成,分为五大标段进行施工。
其中,北汊主桥为该项目的主体工程,桥长1290米,主跨780米,可满足三万吨级船舶安全通航,采用双塔双索面五跨连续半漂浮斜拉桥形式,在同类型桥梁中其主跨跨度位居全国第六、世界第九。
厦漳跨海大桥于2008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05月28日建成通车,正式投入运营。厦漳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串连招商局漳州港区和海沧港区,实现货运的快速到达。漳跨海大桥项目总投资为51亿余元,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大桥已累计完成投资19.5亿余元,占总投资的38.2%。大桥自开工以来,各项工程稳步推进,2009年5月完成栈桥施工,之后进入桥梁建设工序,主桥、引桥、互通式立交施工均全面展开,逐步从水下施工向水上施工转换,大桥结构物逐步显露出水面,桥身逐步在海上成型,已经形成一座座墩身耸立、一跨跨箱梁连接成桥的壮观场景。
2011年春节前将完成下横梁施工任务,2012年年底,227米高的钻石型索塔矗立在海中,成为厦漳海域上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串糖葫芦”的方式串起桥身
为了把这两座227米高的索塔修得 “横平竖直”,工人们也花了不少心思。太阳照射带来的温度变化,还有大风,都可能让建没指设中的索塔变形歪掉。为此,施工人员当起了气象员,天天记录日照和风力数据,红外线棱镜系统测试控制也被运用进来。
集美大桥建设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节段预制悬拼法”,也运用到厦漳大桥引桥建设中。位于招银港区的制梁厂,制作了1300多榀箱梁,之后,用“串糖葫芦”的方式,将箱梁串到大桥上,形成桥身。
数据显示,全桥总计打下桩基1441根、墩身322座、主塔四座、296根斜拉索,用材11.5万吨钢筋、68.7万方混凝土。
各项数据
大桥从北到南由北汊桥、海门岛立交及收费服务区、南汊桥、海平立交四大部分组成,大桥全长12.9千米,比海沧大桥长了近一倍,其中主桥长9.33千米,主跨780米,两端引桥长2.5千米,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千米。
大桥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厦门港船舶通行的需要,其中北汊净高53米,航道净宽≥140米,可通行3万吨级集装箱船;南汊净高近40米,航道净宽≥220米,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
大桥主体部分为双塔斜拉桥,南汊为每跨70米的连续钢构。双向六车道,桥面行车道宽度为33米,海门岛到龙海岸桥梁外侧各设2.0米宽人行道,桥面宽37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桥形为连续半漂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可满足三万吨级船舶安全通航,在同类型桥梁中居全国第六、世界第十,已成为漳州湾标志性建筑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销宴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亏察银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㈡ 厦门集美大桥介绍
厦门集美大桥,起于本岛环岛路与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桥梁方式跨过浔江港海域(厦门岛与集美半岛之间的海域),在集美乐海路上岸,沿乐海路途经嘉庚体育馆、大学湾,接集美大道,直达厦门北站,全长8.43公里,其中跨海部分3.82公里。驾车从集美大桥跨海只需八分钟。
集美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海域,道路主线起于本半岛五石路环岛北路南侧路段,先上跨环岛北路,再以隧道方式下穿规划机场(厦门高崎机场)跑道,后以跨海大桥方式跨越浔江海域,并在集美 区乐海路登陆前行,再上跨同集路后落地,最后顺接集美大道并连接福厦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建BRT线起于本岛县黄路,沿环岛北路北侧以高架方式左转接入道路主线,在上跨同集路后与道路主线分离,最后上跨孙坂路后落地顺接集美大道。
集美大桥主线全长10.057km,共建BRT线长10.073km,其中跨海大桥长3.82km,下穿隧道长1.36km,互通立交5座,2处收费站。主线道路为双向6车道,BRT为2个车道,桥梁总宽度36 m,设计行车速度主线为80Km/h,BRT线为60Km/h。项目概算总投资29.5488亿元,建安投资26.0396亿元。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厦门成为半岛,鹰厦铁路和324国道福建段(福州、经过莆田、泉州至厦门段等)得以连入厦门,对厦门的国防和经济都有巨大贡献。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厦门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
集美大桥的建设将沟通厦门半岛和半岛外北部的集 美、同安等地区,是那时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和海湾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为扩充城市空间、加快岛外的发展,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从根本上迅速解决厦门大桥交通拥堵问题、缓解日益增加的进出岛交通压力,对提升厦门的城市形象,以及促进和实现厦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岛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特殊和极其重要意义。
集美大桥于2006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动工,那时市五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开工典礼,为尽早解决进、出岛交通拥堵这一迫切问题,于2008年07月01日前建成通车,总工期仅约1年半。
简介
集美大桥与厦门大桥相同,集美大桥也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规划设计的宽度达36米多,双向八车道。据悉,由于桥面较宽,为了分解桥梁压力,将采用三幅桥型建设,即将一座桥分为三座桥梁施工,整体看上去就如是由三座桥拼接而成。由于厦门现有桥梁最多是双向6车道,该桥建成后将是厦 门所有进出岛通道中最宽敞的。
另外,为了保证车辆在各条主干道上均能顺利驶上集美大桥,集美大桥沿线将设立五石路互通、新环岛路互通、环东海域互通和同集路互通四处互通立交。
由于集美大桥的其中一段途经机场,为了确保机场的正常运转,途经机场段建设了一座下穿明挖隧道,这段1.4公里的隧道也将是大桥施工中一大难点。另外,为了满足桥下3000吨级船舶通过,集美大桥桥高设计15米—20米,桥跨最大的是100米。
集美大桥的一大壮举:2007年03月,集美大桥建设开始,2008年05月,集美大桥整体完工,创下世界同型桥梁的建设速度的2—3倍。
建筑工艺
集美大桥建桥工艺走在世界前列,海上箱梁施工采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悬拼”工艺,施工规模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在跨海大桥上采用。该项工艺实现了大桥下部墩台在海中、上部箱梁在陆地同步流水施工,有效地节约了工期;该工艺已获批“国家级工法”,集美大桥成为该项工艺的“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
集美大桥还在海面以下建设了国内第一座下穿机场主跑道的隧道,该跑道可起降所以大型飞机,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厦门路桥建设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施工工程蔚为壮观的工、料、机的大量和集中投入为国内同类桥梁所罕见,在施工高峰期共动用6台亚洲最大架桥机、22万平亚洲最大箱梁预制工厂、46套世界最先进液亚钢模、600台钻机、100台各类吊机、80艘大型船舶、12万吨临时钢材、参建人员10800名。
建筑特点
集美大桥设有2个收费站,主站(嘉庚体院馆集美大道方向往沈海高速)设有混合车道2组、2条次费车道;副站(集美滨海大道,同安翔安方向)设有2条年费道、1条次费道。它拥有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桥梁运行监控系统,包括交通监控、通风、闭路监视、紧急电话、火灾报警等多个子系统,系统复杂,涵盖面广,技术含量高,有力地确保大桥的良好运行和正常运营。
全国首家创新采用“渠化车道优化设置”方案的收费站。
厦门辖区内净桥面最宽,净宽36米,设置了双向八车道,中间为BRT(厦门快速公交BRT)专用道。
国内首次采用全世界最先进的“短线匹配预制选拼工艺”,将大桥分为2345榀箱梁,一边在陆地上预制,一边在海上拼装,确保了大桥建设速度与施工质量。
由于采用新工艺、新工法,创造了世界桥梁史建桥速度之最,从2006年12月20日开工,至2008年7月建成通车,仅用19个月,建成了全长8.43公里,其中海上桥梁3.82公里,下穿隧道1.36公里,4座互通立交(五石路互通立交、新环岛路互通立交、环东海域立交、同集路互通立交),2处收费站。
国内第一个采用“M”字造型的桥梁,桥梁景观极为美丽壮观。
意义
集美大桥于2008年07月01日建成通车,工程质量优良,创造了国内外建桥速度的又一个奇迹。是国内“短线预制悬拼”工艺施工规模第一、施工跨度第一、施工速度第一、获批为“国家级工法”并向全国推广的样板工程。集美大桥的建成通车,对破解厦门进出岛拥堵问题,对加快集美、同安、翔安的发展,对推动环东海域的开发建设,对于加强厦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互动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把服务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等整个闽南、闽西地区的厦门空港和厦门西客站用最便捷的方式连接起来,使机场与西客站的客货实现快捷集散疏运。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㈢ 厦门海沧大桥介绍
厦门海沧大桥(Haicang Bridge)坐落在厦门西港中部,是从海沧半岛通往厦门岛的一座东西方向的海峡性公路大桥,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当时仅次于丹麦)的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代表着20世纪中国建桥水平最高成就。作为厦门出岛的第二条通道,海沧大桥连通厦门本岛与海沧半岛台商投资区。它的建成,象征着厦门在21世纪初要实现“厦门各区紧密互动”的大城市格局,并由海沧、杏林、集美、同安组成相互关联的几个片区,使厦门从一座海岛型城市发展成一座海湾型城市。
大桥是由东渡互通立交东引桥、东航道桥、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西航道桥、西引桥、西引道、石塘立交等大型工程组成的双向六车道公路特大桥梁,全长5926.527米,主跨648米,桥面宽度36.6米,设计通行能力为50000辆/日,行车时速为80公里/时,工程概算总投资28.7亿人民币,于1996年12月18日动土兴建,主体工程于1997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全桥于1999年12月30日顺利通车。
除正在进行开口改造的高集海堤外,厦门岛目前已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等总计五条联外过海公路要道。
历史沿革
1996年12月18日,海沧大桥开工建设。
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建成通车。
2002年,海沧大桥进行第一次翻修,针对问题是桥面的沥青推移现象,共翻修9000平方米桥面。
2005年,路桥公司与桥面铺装的设计单位对钢桥面铺装技术进行优化,对海沧大桥进行了第二次翻修,主要是将原本光滑的钢板表面,过渡成粗糙的平面,并采用合适的沥青铺设。
2010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西引桥正式通车,海沧生活区与厦门本岛的距离缩短大约6公里。
2013年06月25日至2013年08月25日,海沧大桥启动自建成以来,第三次是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翻修。为保障海沧大桥桥面良好路况和钢箱梁结构的安全,厦门市政府决定对海沧大桥桥面铺装层进行全面维修。
建筑结构
海沧大桥是我国第四座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是我国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吊钢箱梁悬索桥,悬吊结构在国内首次采用不设竖向塔支座的全漂浮连续结构,为世界上第二座采用此种结构的大型悬索桥。
位于厦门市西港中部,西起海沧开发区马青公路,跨越厦门西海域并穿过火烧屿后接厦门本岛仙岳路,是厦门岛的第二条对外通道。工程全长6419m,由石塘立交、西引道、西引桥、西航道桥、东航道桥、东引桥、东渡互通立交东引道及附属工程等组成,东航道桥为悬索主桥,长1108米 主跨648米。海沧大桥为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等级公路特大桥梁,兼具城市桥梁功能。海沧大桥设计通行能力为50000辆/日,行车时速为80公里/时。
大桥为三跨连续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全长约6000米,主桥3140米主跨648米。钢箱梁全长1108米。钢箱梁宽(即桥面宽)36.6米,高3米。分11类94节拼接而成,其中标准箱长12米,重157.5吨,最轻的127.4吨,最重的206.6吨。大桥有140米高的双塔,上架两根主缆,主缆由99股1万多根钢线组成的,由吊杆把主缆和钢箱梁拉住,钢箱梁与海面净高55米,5万吨巨轮可自由通航。
海堤修建前,厦门是悬于海上的孤岛,交通极度不便。据当时主政福建的叶飞回忆,陈嘉庚先生多次提出建议,要在厦门与集美间建座海堤,以把厦门与大陆连接起来。
从1953年开始,厦门市动员“万人大军”,抛石入海,终于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厦门成为半岛,鹰厦铁路和324国道福建段(福州、经过莆田、泉州至厦门段等)得以连入厦门,对厦门的国防和经济都有巨大贡献。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厦门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厦门继集杏海堤、高集海堤 后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等相继建成,方便了厦门的交通。用这种技术建造大桥,世界上属第二座,亚洲是第一座。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海沧大桥”桥名,光彩夺目。大桥凌空飞架,俊美飘逸,银灰色的桥身,与蓝天、碧海、红花、绿树融为一体 宛如一道飞虹,又似一条银龙,架在厦门西海上,成为厦门再腾飞的翅膀。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㈣ 厦门将添一条3.1公里海上生态景观走廊,项目什么时候完成
厦门加大了岛外开发建设力度,加快了环湾城市带建设步伐,逐步启动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沿着海岸线,公园、观景台、慢行栈道应运而生。厦门大桥集美大桥集美侧海岸带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已进入正式施工阶段。
建设的乐海公园片区将与总体规划相结合。建设健身广场和儿童乐园,设置石阶、草坡、文化浮雕墙,形成集观赏、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空间,娱乐休闲结合养生的特点。项目将在北海湾惠龙万达嘉华酒店附近海域建设一座大桥作为海上栈道,并在集美大桥附近搭建海上观景平台,丰富海岸线,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亲水的观光体验。从项目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这条海岸线连接着同安新城东海区的滨海浪漫线和集美新城周边的杏林湾小径。它将成为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打卡点。5A级旅游景区的打造也需要以服务为导向的功能设备,一些展馆和走廊还将设有饮料销售点,实现更多功能。
㈤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介绍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从厦门本岛到达对岸的大陆端,比原来整整节省了82分钟,2010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车,双向六车道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通道是厦门岛第五条出入岛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它的建成通车使厦门出入岛形成了从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体交通格局。
项目概况
翔安隧道是中国大陆地第一座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6.05公里,跨越海域宽约4.2公里,。设计采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置3车道,中孔为服务隧道。主洞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3.50米,净高5米。服务隧道建筑限界净宽6.5米,净高6米。主洞隧道测设线间距为52米,服务隧道与主洞隧道净间距为22米。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h。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米,最大纵坡3%。左、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1座,隧道全线共设12处行人横通道和5处行车横通道,横通道间距为300米。采用钻爆法暗挖方案修建该工程,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是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施工,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建设过程
早在1994年,颇有远见的厦门城市建设决策者,就酝酿开辟东通道,并把东通道的前期工程正式列入“九五”和“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1998年,东通道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开始地质勘探和方案研究,从1997年开始历经8年前期工作。工程于2005年9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1月实现三条隧道全面贯通,2010年4月26日上午10时开通运营,建设过程历时4年8个月时间。建设期间,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隧道工程寄予了殷切厚望,国家、省、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国内外专家给予了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社会各届和广大民众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翔安隧道工程建设,2010年春节考察厦门期间专门视察了翔安隧道工程,并要求“再接再厉,保证质量、保证安全,把这个工程建成为优质工程!”。
2009年6月13日15时58分,随着最后一组爆破的巨响,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右线贯通。
2009年11月5日 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的建设全线贯通。
翔安隧道工程的实施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工程经验少、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主要有三大技术难关:一是陆域全强风化地段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二是浅滩段透水砂层施工;三是海底风化深槽施工。翔安隧道建设者告诉记者,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拥有数项世界罕见难题——世界上覆盖层最浅的海底隧道,最薄处5.7米;行车主洞开挖断面面积达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例;软弱围岩(俗称烂泥巴)、富水砂层、风化槽群(囊)这些不良地质段规模之大也为世界罕见。
为攻克这些世界级难题,建设者们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地质超前预报,使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安全稳步推进隧道建设。他们采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RPD180C多功能钻机,秉承“有险必探、无险也探、先探后干”的原则,确保建设的每一步都心中有数;他们创新性地改造了传统CRD施工作业法,在软弱围岩中连续月掘进速度超过60米,最高值达73米,创造了同等地质条件下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进度纪录;他们采用“地下连续墙井点降水”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层;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和“注浆小导管技术”,克制了强风化槽的肆虐。
正是依靠自主创新,翔安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抗腐蚀、抗渗水度均为最高等级,能抵抗8级地震,施工工艺达世界顶级水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被交通运输部确定成为全国三大样板工程之一。
据统计,从翔安海底隧道中开挖、弃运土石方约235万立方米,几乎可以将埃及大金字塔塞满。支护用锚杆、钢架、钢筋网、衬砌钢筋等钢材约5万吨,相当于7座巴黎艾菲尔铁塔。全世界已建、在建的跨海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
设计施工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的重点工程,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建设。以三孔隧道形式穿越海域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位于海域段隧道6.05公里,最深在海平面下70米,从开工到建成仅用时4年8个月,据隧道承建单位之一,中国铁建二十二局介绍,这条隧道地质复杂,建设中相继遇到了全强风化地层、富水砂层、风化深槽等三道世界性难题,中国铁建二十二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改进了传统施工作业法,在主洞软弱围岩地带连续6个月月掘进超过60米,刷新了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纪录,双向六车道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通道是厦门岛第五条出入岛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它的建成通车,使厦门出入岛形成了从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体交通格局。
重要意义
1、如果把厦门城市格局比喻为一个展开的“手掌”,掌心是大海,拇指是岛内,其他四指就是岛外的翔安、同安、集美、海沧四个组团,五个组团环海而居、隔海相望,形成大城市的格局。从1953年开始,福建省动员“万人大军”,抛石入海,终于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厦门成为半岛,鹰厦铁路和324国道福建段(福州、经过莆田、泉州至厦门段等)得以入厦门,对厦门的国防和经济都有巨大贡献。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厦门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此后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等相继建成。
2、隧道的开通,意味着翔安这个指头的真正舒展,也意味着海湾型城市框架搭建完成。
3、实际上,从“九五”期间开始,厦门就开始走出本岛,搭建海湾型城市的构架,海沧大桥,连起了本岛与厦门西部;厦门、集美、杏林三座大桥,连起了本岛与厦门北部;而随着翔安隧道的通车,本岛与厦门东部之间的通道也建设完成。
4、厦门海湾型城市的主要框架就比较完整了,有了这个框架,厦门的城市功能将逐步转移到岛外,减轻岛内压力,加快岛外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新城区建设。随着翔安隧道的通车,翔安与厦门本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厦门市区的一部分。
5、翔安几乎处于厦、漳、泉、金这个“闽南金四角”的核心位置。翔安隧道通车后,将承接来自泉州、福州等等福建其它地方东部方向的交通量,未来厦门岛约有1/4的车流将通过翔安隧道进出,翔安将从距离本岛最远的区域,一下成为进出岛重要的门户。
6、随着翔安隧道的通车,福州、泉州等福建其它地方到厦门本岛交通将更方便,为泉州企业总部的运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厦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泉州客商来厦投资,发展总部经济。
翔安隧道这一宏伟工程的胜利建成,不仅圆了厦门人民百年来的穿越海底抵达彼岸的梦想,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内第一条海底隧道、迄今为止世界上断面最大的钻爆法公路海底隧道,它将永远地载入中国交通的建设史册,也必将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翔安隧道寄托了几代人的梦想与期盼;承载了建设者们近一千七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倾注了建设者们超乎寻常的艰辛与心血;凝聚了全体参建单位的万千智慧与力量;体现了国内第一条海底隧道攻坚克险、永不言弃的顽强意志和穿越海底、成就梦想的建设激情;展示了中国海底隧道的建设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是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发展的硕果,是厦门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大盛事,是我国隧道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㈥ 厦门翔安跨海大桥主桥合龙,通车后将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根据9月13日消息,厦门市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主桥成功合龙。据悉,翔安大桥全长约12公里,其中跨海桥梁长约4.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国内第二座、福建省首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
翔安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海西经济区路网和厦门市城市路网,对厦门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