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泉州人老爱跑来厦门说闽南语,留在家里说难道不可以吗
知道什么叫包容吗?厦门这叫包容?厦门的情况只能称之为,失去了一个城市自己应有的东西而被外物所同化罢了。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何异于一片钢筋水泥?
闽南语是闽南人的母语,为何要留在家里跟家人偷偷讲?假如你到纽约这种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去,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中国人,你们是会用汉语聊天还是英语?如果你选择英语,那只能说你的价值观已经扭曲了,已经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东西了。
厦门在国内的大城市里面很了不起吗?跟香港或广州比比看,香港、广州至少更有资格称之为国际城市吧,它们到现在仍是粤语与粤文化的中心,你怎么不跟香港人或者广州人说,请说普通话,粤语请留在家里跟家人讲吧。我不信你不会被喷死。厦门跟深圳的情况很像,都是因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而从一个小镇迅速变为一个城市,这样的城市的市民的心理就跟暴发户心理一般,虽然物质上很富裕,但精神却贫瘠得可怜,因为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完成了突变,使得他们只追求物质上的提高而忽视了文化层面的修养。你的想法就是认为:讲普通话高等而讲闽南语低等。对于你这种想法,建议你多到国内其他本身就是大城市的城市去看看,他们市民都不会有你这种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想法的,不要被厦门这个小岛给局限了。按你那样的说法的厦门,它的美丽充其量只是有华丽的钢筋水泥而已,而问其内在,则鄙陋不堪。
最后,如果你仍坚持你的观点而不愿自己深入思考思考的话,那我只能说:请讲普通话,做你们的文明城市去吧。
B. 为什么有些泉州人去了厦门就不愿意回来泉州
因为厦门比泉州发达的很多,包括在医疗和教育方面也比泉州好,所以为了更好的一个未来,他们就不会再回去了。
C. 现在泉州滴滴能不能去厦门
不能。截止到2022年4月8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滴滴网约车平台在泉州暂停城市棚携跨城订单,即暂停泉州往返莆田、厦门、漳州等城市跨城业务,防范疫情传播,并切断泉侍迟港区与链谈伏泉州市其他区县订单往来。
D. 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已走入历史
我认为闽南大都市区确实走入 历史 了!
自从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闽东南,建设大泉州就将闽南金三角的大都市区砸破了。当然这个本来就是厦门牵头福建省支持推动下做的事情,一直是不愠不火的发展了十来年。为什么发展不行,因为厦门当核泉州不愿意不支持,而泉州本身自己就没核更不要说带动漳州和厦门发展,而漳州是想和厦门同城,可是厦门出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资本,所以厦门和龙海同城了,但是仍旧是有限的同城。
现在福建喊出了三核心发展!所以泉州一大部分人弹冠相庆了,终于泉州也获得省级支持了,也是和福州厦门平等的核心城市了。但是几年之后闽南人会发现现在的三核发展,现在闽南分拆发展有多么的可笑。过几年后就可以发现福建的经济中心由闽南重新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二十来年的福建经济总量第一变成了福州。厦门在福建的经济份量更低了,而漳州中心更加靠近厦门了但是仍旧在福建无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福州有更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本身政治地位高。而厦门没扩大辖地,而且还限制人口流入,虽然政策仍有但是限制发展,其实已经被弃。而泉州就会给口头的名号而已,真正的支持还只是让泉州自己靠自己,而且还不能与厦门融合,也不让泉州内县市改区自己内部融合。几年之后福州自然而然脱颖而出,这样福建省内才能有城市参与到国内的大城市竞争中。这样的猜想其实在2017已经露出端倪:泉州给了个核心城的名号,但是没给政策也没给资金也没有单独的国家级重点项目。而福州这几年的政策支持已经非常明显了,特别是经济上也开始发力了,与泉州经济总量的差距也明显的缩小了。
不过这也不能说福州或者省府怎样!给了闽南三市十来年时间,一直没有实质性提升融合,而区域内内斗明显,谁都不服谁,区域融合连口头上都难以统一更不要说实质性做到。福建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不能有效的积聚财富和政策,继续等只能让福建慢慢连中部地区都比不上,没办法只能造一个真核来参与国内的区域竞争。选谁?泉州经济总量有但是散而无核,没有强有力的中心城区,一直以来政治地位低,要提拔到国家中心城的地位困难极大成功机率低。而厦门地小人少,辖地调整扩大涉及面太大,风险大成功率仍旧比较低,而且已经给厦门10来年的机会了,整合不起闽南只能弃!所以三核心,真正支持和有机会发展起来参与国内中心城市竞争的就剩福州啦。而全力支持福州就只能打压厦门忽悠泉州,让闽南同城化破局,这样才能让福州脱颖而出。
希望闽南人能认清形势,助力福州参与国内竞争,不要坏事,整省沉沦对自己无益!
笔者集美土着人!
厦门、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厦漳泉大都市区,这是一个老命题
厦门、漳州、泉州,人们称它们为:闽南金三角。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是福建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对 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发展机遇,在更大平台上集聚竞争优势、打造引领跨越发展的强大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届时 海峡东岸有台北都会区,海峡西岸则有厦漳泉大都市区。
被称为闽南“金三角”的厦漳泉,语言、文化、习俗等相近,经济交往、人员往来更是频繁,要素的密集度、发展的繁荣度、联系的紧密度,堪称全省之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因应形势而生。 厦门无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将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绝对龙头老大地位,左右两翼对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个位居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东南沿海具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区,这或许就是未来大厦门的蓝图。 随着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福厦动车的开通、轻轨项目的启动,特别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厦漳大桥的接连开通,厦门正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迅速转型,并形成以厦门—泉州—漳州为中心城市的价值高地。
规划方向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准备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格局。所谓的“一核”指厦漳泉大都市核心区。“三带”指:厦漳泉三市沿海地区的沿海产业城镇聚集带.“两轴”,即厦漳龙赣发展轴和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
具体措施 :都市区城市将开通轨道交通, 让边界学生三市享同等待遇, 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务共享, 推出“都市区市民一卡通”, 实现门诊病历“一本通”, 建设对台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种种互动措施共同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
现状问题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最大问题就是三城谁主谁辅的问题:泉州经济总量领先,经济活力突出。厦门知名度高, 旅游 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态名城,全国现代农业基地,经济潜力大。三城都对以己为主有想法。
发展方向 :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就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自身而言,厦门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潜力,“合则三利,分则三伤。”不管最后由谁主导,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这本就是十几年的伪命题,首先,厦门没有力量,也没意愿牺牲自已去发展泉漳!厦门一亩三分地都搞不好,还带动了谁?但厦门的眼光放得远!拒绝引进污染,劳动力密集型企业,PX海沧迁到漳州古雷,两叁千亿化工集群GDP弃之如履,若不是如此,厦门早破万亿了!但也为厦门成为高 科技 ,金融服务中心奠定牢靠基础,后劲十足。泉州转型艰难,本想晋华晶圆做为突破囗,可惜被川建国破坏,如今技术,资金转圆难上加难!漳州有人有地,但缺人才,缺资金,缺城市美誉度,引资引大企业目前不可能!三城僵持着,破局主看厦门,泉州如晋华能突破西方封锁,当存有与厦门争龙头一线机会,若再拖个五到八年,泉州唯有困成厦门外围城市,而下南安,晋江,石狮,安溪将不保,很有可能被厦门吞并!仅剩东北方向的惠安,德化,永春,和仙游莆田被泉州兼并,依然可维持万亿城市虚名。这样,福建将拥有福州,泉州,厦门三个万亿城市。但在台湾未统一之前,国资不会巨量进入福厦,前景在统一之后,金门将并入厦门市,鉴于统一前期台湾本土治安与供电稳定问题,台湾高 科技 企业将涌入厦金,成为国家半导体发展高地!厦门前景无比辉煌!
感谢网友信任暨邀请回答:“厦漳泉大都市区是否走入 历史 ”这一问题,个人观点如下:
①厦漳泉大都市区格局由福建省战略演变为国家级战略“海西经济区”,属于承前启后式的定位转变并提升综合定位及规格。
②厦漳泉指厦门、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经济总量占据福建近一半,在省内的综合实力一直高居不下,为了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厦漳泉一体化进程上升至国家层面整体规划,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常关注经济发展的朋友应该也注意到,厦漳泉一体化尽管在东南沿海地带有着巨大影响力,但终归仅限于福建省内。
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经面世就引起不同凡响,从区域级城市群一跃而起至国家级城市群,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而且海西经济区战略同样包括厦漳泉一体化的规划,意味着厦漳泉不仅没有走向 历史 ,还迎来了春天!
据悉,海峡西岸经济区幅况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四省,海西经济区具备成为中国第六大城市群的潜质,未来的发展格局得到全面规划,潜力无限。况且海西经济区的中心正是厦漳泉和福州。
一、地处闽南金三角东翼的厦门,是福建唯一的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与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与风景 旅游 城市。厦门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峡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中国东南沿海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厦门面积1699平方公里,人口401万人/下辖六区,GDP产值4351亿元(全省居三),人均产值108504元,居全省之首。 二、地处闽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拥有面积11085平方公里,人口865万人(福建居首)/下辖四区、五县三市,GDP产值7548亿元(全省居首),人均产值87942元(全省九地市居三)。泉州是福建民企最发达的地区,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拥有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四个全国百强县(市),其中晋江GDP产值1981亿元,超过泉州四区1759亿元,是典型的县(市)强而市区弱的城市。 三、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拥有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505万人(福建居三)/下辖二区八县一市,GDP产值3563亿元(全省居四),人均产值70564元(全省第七位)。漳州是着名的"渔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鹰厦铁路、福厦高铁的交通枢纽城市。 闽南强则福建强。闽南寄托着福建太多的期望。厦漳泉一体化显然更加有利于闽南更快更好发展,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 历史 潮流不可逆,任何个人阻挡不了 历史 发展的步伐…
泉厦漳同城化是个伪命题,因为发展方向不一样,不可能走到一起,厦门自己的发展已走入死胡同,小岛意思非常严重,大家看看同安就一清二楚了,厦门房价奇高,人口流失十分严重,这几年 旅游 业也不行了,漳州主要以农业花卉为主,挣不了多少钱,只有泉州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泉州有154个着名商标,有众多的实体产业,泉州的口号是淡出闽东南,发展大泉州。
说的好像厦门真能带动周边一样,三地合一块,漳州就是厦门的农场,泉州就是厦门的工厂,世界人民都来我大厦门玩,来花钱,都说泉州不想搞大都市是泉州自私,你们知道厦门当年提这个没有点花花肠子?
现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已经根本没有意义了!“厦漳泉”闽南金三角提出来时应该是前十年左右,那时中国各区域还不是很成熟,如果联合出一个闽南区还是有影响力的,但是现在上有长三角,下有珠三角,在提厦漳泉已经没点影响力了,已经浙江提出杭州湾大区,广东提出广深港澳大湾区……!这些都是世界级的了。
福建今后要从世界的角度来规划,必须放弃原有的福宁莆,厦漳泉的区块。应该是联合台湾,江西,浙江南部,粤东区域,规划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带,统称“台海大湾区”
看看就好了,大都市区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对,福建这地方能出什么大都市,厦漳泉城市群才是确切的,厦门岛内稍大,泉州市区漳州市区次之,周边环绕厦门岛外的集美海沧几个新城,加上南安晋江石狮龙海这几个强县级市区,再次之有安海水头角美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强镇,形成一个厦漳泉城市集群。
我觉得并没有走入 历史 。一者,厦漳泉三地还没达成共识还没一条心。二者,目前机遇还没成熟。
怎么讲呢?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请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厦门,福建计划单列市厦门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仅为435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连前40名都排不进去。厦门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岛内高度发达,而岛外至今还有大面积的土地没有开发,2018年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存在明显的“小岛意识”。
泉州虽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但以传统工业为主,而且大量依赖下面的晋江、石狮、南安等强县,自身中心城区体量不够,属于典型的“县强市弱”。
再说漳州,所谓的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厦漳泉一体化)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协调。第一,对于厦门和漳州。厦门地少人多,漳州地广、经济较差,两地毗邻、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同城化进程本应顺风顺水,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厦漳海底隧道(R3线),早在2011年就确定为同城化项目,但是至今仍未开工。该隧道暂定在厦门岛与漳州最接近处进行连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则漳州开发区可以直达厦门岛内,比目前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同安区离厦门岛还近、通勤更方面。换句话说,如果R3线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开发区。然而,厦门自已的翔安区、同安区都还没开发好,哪有空管漳州开发区。所以,对于R3线,厦门是不愿意做的,厦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远。
总之,对于厦门和泉州。厦泉两市一体化难以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厦泉两地谁都想做老大。在 历史 上,泉州才是真正的 历史 名城,而厦门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个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让曾经的小弟做老大,不仅泉州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厦门也很难承担起这个重担。
E. 为什么在泉州发展起来的大公司总部要搬去厦门呢
泉州发展起来,大公子是搬到厦门,可能是因为厦门的经济比较好。
F. 为什么有些泉州人去了厦门就不愿意回来泉州
泉州和厦门都是非常好的城市,这两个城市离得比较近,但是它们两个的发展却大有不同。厦门从发展开始就受到了很多政府的优惠,厦门发展特别的快,泉州市却没有享受这种优惠政策。现在的厦门市发展越来越好,它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城市,然而泉州和厦门相比实在是不太起眼。
泉州的中产阶级特别的多,而且这里有许多的富豪,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厦门的旅游业发展的也非常不错,而且厦门的传统文化保存的也比较好,很多外地游客都会选择来厦门旅行。总而言之,厦门是一个相当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G. 在封建明清时期厦门是不是归泉州府管辖呢以前厦门是不是归泉州呢谁有以前封建的地图网站
不是的,不要听泉州人放屁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明清以来中国历代行政区域变革频繁,但是考据充分,记载详实。
在清朝以前,泉州从南安郡开始发展起来,一直到泉州府,到这个时期,厦门岛内大致叫嘉禾里,隶属于同安县,属于泉州府管理
但是到了清朝,厦门逐渐开始脱离了泉州的管辖。标志性有两件事,一个是康熙年成立台厦兵备道统领台湾和厦门两地政务,厦门首次成为直管之地,随后制度化的是雍正5年,兴泉永道(即后来改名为福建南路道、厦门道)的道台治所迁到了厦门。 道台最初只负责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形成了省下府上的实质政府。按到今天来说,就是福建省下面设立了一个厦门大区,而这个大区管理厦门,泉州,莆田等地区,先后加上了永春大田等县,从而泉州正式进入厦门管辖时代,先后200多年,历任100多任道台都在厦门,一直到1925年。后厦门道撤销,厦门建市由福建省管辖,从此和泉州切割。而泉州在后来还一度完全撤销
兴泉永道的道台驻地就在今天中山公园边上的少儿图书馆,后来又成为厦门市府的办公用地,一直到了1980年代湖滨北路的新市府建好才结束百余年的历史使命
同安摆脱泉州的时间较为后面,同安县长时间属于泉州府管理,到了清末府的权力缩小,同安县逐渐向厦门直接汇报。后来厦门建市以后同安等县又几经变化。建国后属于第五专区一度成为泉州的上级,后来划归晋江专区也不再归于泉州管辖。随后同安的管辖土地逐渐分割归给厦门,一直到1958年同安县由厦门管辖,加上从漳州龙海划过来的海沧,从此厦门的区域稳定下来。
所以从历史上看,在明朝以前,厦门可以说属于泉州,但是清朝以后,泉州很长时间是归厦门管理,到了民国以后,厦门就走上独立成市的阶段,而泉州成为市还是在1950年代晋江专区时代以后。
从这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少部分自大的泉州人实际上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都不了解,纯粹是在膨风。。。。。。
------------
小常识:从兴泉永道到厦门道
道一级机构从清朝顺治开始逐渐产生完善并扩张,从原来的巡视机构逐渐形成了一级实权政府,位于省下府上。
大致上说,道分为两类,一类并不是地方政府,而是省级派出机构,专门督导办理某类事务的,比如兵备道等,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省府驻某地的专门办事机构。另外一类道是地方政府,通常一个道领2-4个府。而后一种道又分两种:分守道和分巡道,开始的时候分守道是常驻某一个地方,注重钱粮事务,而分巡道是驻一个地方巡视周边,注重军政。后来逐渐统一道分巡道,类似于后来的地区专员公署
兴泉道原来是兴化+泉州两个府,雍正年迁道厦门后逐渐扩大,永春直隶州并入,成为兴泉永道,维持近200年。兴泉永道是地方分巡道,兼专门的负责邮政,海洋事务的专门事务道,干隆年间又加上兵备道。所以兴泉永道是不折不扣的地方一级主管机构
同安县令是正七品,永春直隶州知州是正五品,泉州知府是从四品,而兴泉永道的道员是正四品,甚至很多道员是正三品从三品,极端发生过从二品兼任道员的,道员离任以后很容易跳过从三品直接接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所以道员的权力远远大于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