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宋厝属于哪个镇
扩展阅读
杭州有什么培训学校 2024-11-16 03:25:27

厦门宋厝属于哪个镇

发布时间: 2024-08-14 10:45:38

A. 厦门传代精工艺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厦门传代精工艺术有限公司是2014-08-20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禾山村宋厝398-3号。

厦门传代精工艺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2123029556622,企业法人刘丽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厦门传代精工艺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雕塑工艺品制造;漆器工艺品制造;花画工艺品制造;其他工艺美术品制造;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地毯、挂毯制造;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其他未列明金属制品制造;其他未列明制造业(不含须经许可审批的项目);五金产品批发;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黄金现货销售;其他未列明批发业(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经营项目);房屋建筑业;其他未列明土木工程建筑(不含须经许可审批的事项);建筑装饰业;未列明的其他建筑业;贵金属压延加工;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在福建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36135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0079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厦门传代精工艺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B. 厦门市同安区629路公交车还在运行吗

还有629公交:
美埔 - 白沙仑 - 大社 - 蔡宅 - 后英 - 下塘边 - 华兴学校 - 凤南大埔 - 土楼 - 砖仔 - 九栈林 - 前山 - 后路 - 上坑 - 宋厝 - 土厝 - 后埯(绿泉)
后埯(绿泉) - 土厝 - 宋厝 - 上坑 - 后路 - 前山 - 九栈林 - 砖仔 - 土楼 - 凤南大埔 - 华兴学校 - 下塘边 - 后英 - 蔡宅 - 大社 - 白沙仑 - 美埔 (17站)

C. 厦门哪有批发凉皮

一般大型菜市场都有

D. 厦门同安纪乃溪有关资料

圩镇:东靠大帽山农场,北与南安市接壤,西邻五显、洪塘镇,南边内厝、马巷镇。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40123人,汉族。辖龙新居委会和新圩、马塘、古宅、后埔、后亭、金柄、凤路、村尾、乌山、云头、面前埔、上宅、诗坂、东寮、桂林、庄埯16村委会,镇政府驻新圩.清至民国前期属长兴里和同禾里一部分,清置(新圩)汛,设把总分守,有报警的烟火墩(已废).1943年为长兴、公安乡。1950年属第四、六区。1956年为新凤乡,属汀溪乡。1958年合新凤、牧茶、诗林3乡为新圩乡,1959年属布塘公社。1960年属汀溪公社,1964年改为新圩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88年改为新圩镇。境内有厦门新圩中学,厦门诗坂中学。有宋代古宅十八湾古道、诗坂六角形井、马池,明代台坝,砖塔,清代古宅石塔等文物古迹。

龙新居委会:在镇区中部,政府驻地,有16居民小组,137户,772人。以主街“龙新”命居委会名。1990年2月14日经同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从新圩村委会析置居委会。

新圩村委会:在镇政府驻地,为镇区大部分。辖新圩、后行、林尾、面前、埔尾下、何宅、后溪、洋尾8自然村,有19村民小组,1128户,4629人。清属同禾里新圩保,1943年属公安乡新圩保,1950年为新圩乡,属第六区。1958年为新凤乡,属新圩乡。1959年析置新圩大队,属布塘公社。1960年属汀溪公社。1964年属新圩公社。1984年改称新圩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年属新圩镇。

新圩:据传蒋、石、许姓首先在此开店,继龙山市、下埔市之后,成为圩集,故名新圩。清代在此设新圩讯,把总驻守兵41名。民国时期设公安区,后为公安乡,驻地均在此。有8村民小组,530户,2210人。多黄、蔡姓。村民亦农亦商,原每逢“一、四、七”日为圩期,进行仔猪及牛羊等交易。原有商业街为顶市(也叫蔡市,居民以蔡姓为主),下市(以黄姓居多,亦称黄市)。六十年代新建商店于村南,至八十年代商业街已具一定规模。1988年新圩建镇后,新霞路已建成。

后行:有一条谷地将村落隔成东南、西北两边,中间是谷地是水田,其它均是坡地。有4村民小组,225户,932人。多朱姓。有手工的抽制线面。

洋尾:在镇政府驻地北面,与原新圩自然村相距50米左右。方言把一片略平的田园叫做“洋”。1927年乌山蔡姓村民徙此,取“在洋的末尾”之意,命名洋尾。人口合在新圩自然村统计。现因街道建设,已与新圩连在一起。

林尾:村边是台地,树林茂密,村子建于树林边的末端,故名林尾。1949年属公安乡郭山保。1950年属郭山乡,1952年属新圩乡,1959年属新圩大队,1984年属新圩村委会。有2村民小组,98户,425人。多黄姓。

面前:林尾村对面。村民是从林尾移住的,故名面前。人口合在林尾村统计,多黄姓。

埔尾下:与新圩自然村隔溪相望,在林尾埔的斜坡末端,故名埔尾下。1949年前属公安乡郭山保,1950年属郭山乡,1952年属新圩乡,1959年属新圩大队,1984属新圩村委会。有78户,295人,多黄姓。

何宅:村北紧靠同安--新圩公路。何姓首先建村于此,故名何宅。有2村民小组,135户,515人。多黄姓。地处坡地,水利较差,多旱地。

后溪:村子建在发源于白云山溪流拐溪处西岸的后坡地上,故名后溪。有62户,252人。多沈姓。

后行茶场:六十年代末,新圩大队在后行村东北山坡创办茶场,故名。以种茶为主,兼营山林。体制改革后,由村民承包,现在无常住人口、。

马塘村委会:仅辖马塘自然村,有1村民小组,64户,270人。多陈姓。清属同禾里郭山后保,1943年属同禾乡布塘保,1950年属第四区布塘乡,1959年属新圩大队,直至1993年3月人新圩村委会所析置。1985年创办同安新圩兴华罐头厂,创出了蘑菇,龙眼,荔枝,八宝粥,牛奶花生、等系列罐头产品。该村于1995年就全面实现小康。

马塘:村南、东、北三面被小山环抱,西面为谷地,初 为马姓挖掘水塘,以资灌溉,称为马塘。现为陈姓居住。现在为“厦门第一村”的都市式新村。

古宅村委会:在镇北部,辖古宅、涵头、宫仔边、宫央、后地、下铺、大路、芹内8自然村。有15村民小组,775户,3463人。清属长兴里古宅保,1943年属长兴乡古宅保,1950年属第四区古宅乡,1956年并入牧茶乡,属汀溪区。1959年析置古宅大队,属布塘公社。1961年属新圩公社。1984年改称古宅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年属新圩镇。主要以大蒜、玉葱为主。境内有古宅水库,宋代修造的十八弯古道及民国时期华侨捐建龙涎桥。

古宅:原为辜姓居住,故名辜宅,后以方言同音简化成古宅。有7村民小组,319户,1405人。多黄姓。侨乡,古有“小官商”之称。东有宋代修建通泉州古道盘山石路十八弯及景定元年修建路碑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为清雍正年间,行伍云南副将林可赞;干隆年间,文举人黄景云故里。

涵头:村后靠山,村东南原有座葛坝,涵洞经村边,故名涵头。清属锡园保,1950年前属先属五山保,后属古宅保,有102户,470人,多黄姓。

宫仔边:隔100米与涵头村并列。村东面有小宫庙,祀清水祖师,故名宫仔边。人口合在涵头统计,多黄姓。古代同安东北部通泉州大路从村口经过。

芹内:村民是古宅黄姓一支系。先自古宅迁居灌口等地。后又回来在此建居,为纪念绕一圈再回当地,乃取名芸来,写作茵内,简作芹内。有80户,390人。

后地:地处观音山下,坡度较陡,只能旱作,方言叫地。清代建村居住,靠山的叫后地,坡度缓的叫前地,现前地已和古宅连接一起,南、北均为坑沟,聚落顺山坡呈长条状。有80户,343人。多黄姓。

宫央:村东隔溪通古宅处有宫庙,故名宫边。以方言称宫央,外村人则称为古宅宫。人口合在古宅村统计,多黄姓。古代同安通泉州大路经此。

大路:古宅水库南面,清光绪 年间,下铺黄希筑随人去南洋,20年无音信,过后突然寄信汇款给其父,并接一弟去南洋。民国初寄钱回来建造房屋以,因地点处在通往南安市九溪、凤巢的大路旁,故名,村东西各有溪流在村西南汇合(东溪主要水源)。有35户,165人,多黄姓。

下铺:古宅西北100米田垄上,侨乡,原为榨蔗制粮作坊,方言叫作叫糖廍,分顶廍和下廍,清代中叶古宅村民在下廍建居,仍名下廍。“廍”为地方俗字,更为下铺,有159户,690人,多黄姓。

七房场:古宅水库东面山谷中。山地原为古宅黄姓七房所有,六十年代古宅大队在此建立专业场,取名七房场,大队派人在此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承包,现无常住人口。

前茶寮: 古宅村后十八弯南山麓,据《同安县志》记载,此地(含后茶寮),为原同安县最早的产茶地之一,(另一个在莲花)。是清末民初古宅人开办的,盖有房屋以,供采茶季节住人,公社化时,归古宅大队管理。体制改革后,实行承包,现无常住人口。

后埔村委会:在镇北部,辖后埔、西洋、田中央、下寮4自然村。有14村民小组,851户,3504人。清属长兴里锡园保,1943年属长兴乡美后保,1950年属第四区后埔乡,1956年与金埔、古宅并入牧茶乡,属汀溪区。1958年与新凤、诗坂合并为新圩乡。1959年析置后埔大队,属布塘公社。1960年属汀溪公社。1961年属新圩公社。1984年改称后埔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年属新圩镇

后埔:村后锡头山(小山岗)西坡下有村称锡头,锡头村后有荒草埔 ,故名后埔。现与锡头联成一自然村。仍以后埔为名。有472户,2420人,多黄姓。、、

田中央:原称村落周边为农田,故名田中央。有126户,500人。多黄姓。

下寮:传汪姓在明代从新店镇汪厝来此养鸭,搭寮居住成为村落,取名下寮。有2村民小组,89户,374人,多汪姓。

西洋:地势略平,北西两面是溪谷。汀溪主渠道沿村东过,民国十四年后埔村民在水上地名西洋建房居住,取村名西洋。有16户,64人。多黄姓。

后湖:后埔村北的坑谷里,房子建于两条坑谷汇合处的坡地上。后湖是自然地理实体的俗名,六十年代后埔大队在此建立耕山队,种果,栽树,养猪,,兼种粮油作,现无常住人口。

大埔茶场:石狮水库之北,建有房屋,六十年代后埔大队在大埔山东1公里的坳里建立茶场,以山名为场名。以栽种茶叶为主。现无人居住。后亭村委会:在镇西北部,辖后亭、溪口2自然村。有6村民小组,290户,1141人。清属长兴里锡园保,1943年属长兴乡五山保,1950年后先后属后埔乡,牧茶乡,后埔大队。1984年属后埔村委会。1987年析置后亭村委会,

后亭:传早先村西同安通泉州大路旁有候亭(在其西1华里,另有一石亭),此为后宁,并以此为村名。清代分后亭、宋厝、洪厝、圳仔四个小村,民国初已融合为一,仍名后亭。有260户,1011人。多黄、宋姓。

溪口:村建溪流自东而西急折向南流的转折处,故名溪口。1984年属后埔村委会。1987年析出,属后亭村委会。有30户,130人。多黄姓。

金柄村委会:在镇中部.辖金柄、尾林、李厝辽、方田、钟厝5自然村。有14村民小组,645户,2496人。清属长兴里金柄保。1943年属长兴乡金寮保。1950年为金埔乡,属第四区。1956年属牧茶乡。1959年为金柄大队,属布塘公社。1960年属汀溪公社。1961年属新圩公社。1984年改称金柄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年属新圩镇。

金柄:村后有一赤土山脊,笔直似柄,故名金柄。又以周围多坑谷,俗称坑柄。有444户,1698人,多黄姓。为南宋绍兴年间,文进士黄万顷;明崇祯年间,钦赐进士北胜知州黄继冕;清道光年间,文进士翰林编修黄益龄故里。

尾林:村东原墓葬地,传说有一死者家贫,以两篮合拢装尸,到此天黑,又遇暴雨,暂为搁置,翌日往埋葬,已被泥沙掩埋,称为米篮墓。后在墓西建村,炙为米篮,雅称米林,俗称尾林。有104户,395人,多黄姓。村口有神农庙,自唐代始祀。

李厝辽:隔溪与金柄相对。李姓先在此居住,故名。1949年前常遭抢劫,几度废村。人口合在金柄村统计,多黄姓。

方田:北距金柄村1公里,原为坡地,远离溪涧水利差,生长芒草,名谓芒田,开垦的耕地也常缺水,作物枯萎而成荒地,故称荒田,雅化成方田。有34户,130人。多黄姓。

钟厝:金柄村南0。5公里处,据传最先是钟姓居住,故名钟厝,后他姓居住,以方言谐音字写成增厝、曾厝。有63户,275人,多黄姓。

溪园内:在镇政府驻地北10公里的丛山里,南临溪涧。六十年代金柄大队在此开山造林,种植杉树,建房屋,住管理人员,取名溪园内耕山大队。体制改革后,改承包,无常住人口。。

凤路村委会:在镇中部,辖黄岗、路坂尾、御宅、马池、曾溪5自然村。18村民小组,928户,4098人。清属同禾里卢坂尾保,1943年属公安乡御路保。1950年属第六区凤路乡,1959年属布塘公社凤路大队,1961年属新圩公社。1984年改称凤路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属新圩镇。

黄岗:村子建于黄土岗上,名黄岗,俗称黄光,雅称凤岗(含顶厝、埔央、下乡、四房4角落)。有405户,1823人,多蔡姓。主生产甘蔗。

路坂尾:古时村北为沼泽地,生长大片芦苇,村子建于丛芦之末,故名芦坂尾,又以首居者为卢姓。写作卢坂尾,后为叶姓居住,逐渐以谐音写作路坂尾。有285户,1245人,多叶姓。为清嘉庆年间,文、武举人叶金章、叶廷衡故里。

御宅:大帽山西麓。传南宋帝昺逃至同安驻跸于此,故名御宅,方言谐音称为"牛宅",另传是牛姓居住地,以姓命村名为牛宅,几年御宅是雅称.现居是陈姓是清代从诗坂迁来的,有179户,730人,多陈姓.

马池:大帽山西麓.据传宋帝昺逃至同安,驻跸御宅,在此喂养马匹,故名.七十年代陆续拆掉房屋,迁往御宅,只剩一房屋,有一老人看守,基本废村.现可能已不存在了.

曾溪:大帽山南麓,东距曾溪水库大坝约700米,宋代此地为曾姓聚落地,有曾溪、顶曾、下曾尾等村。民国初期已无顶曾、下曾。传首居曾溪的叫曾半朝,以村前有溪流,冠以姓氏,称为曾溪。宋代遭流寇洗劫,曾姓他迁,后何姓、张姓住过,现黄姓居住。有59户,300人。

村尾村委会:在镇东南部。辖村内、村尾2自然村。有村民小组,92户,361人。清属同禾里宅吴保。1943年属公安乡御路保,1950年属第六区凤路乡,1956年属新凤乡,1959年属凤路大队,1964年从凤路析置凤尾大队,1984年改称村尾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年属新圩镇。

村尾:大帽山南隅,曾溪水库东岸。据传宋江代陈长者于村东南建仓储谷,村子在粮仓末尾,故名仓尾,以谐音简作村尾,曾是千人以上村庄,因血吸虫病横行加上生态破坏,以致田园荒芜,故又名“误田园”。写作吴田园,有61户,235人。多刘姓。

村内:曾溪水库东岸山坳里,与南安市接壤。据传宋代有陈长者在此建仓储谷,故名仓内,谐音写作村内。与村尾合称村尾内。原是血吸虫病重疫区,劳力丧失,加上生态受破坏,以致田园荒芜,故又名“误田园”。写作吴田园,有31户,126人。多杨姓。

乌山村委会:在镇中南部。辖乌山、宫仔尾、前山、上宫、下曾尾、松管院、田边7自然村。有18村民小组,856人,3439人。清属同禾里宅吴保。1943年属公安乡帽山保,1950年属第六区帽山乡,1959年为帽山大队,属布塘公社。1961年属新圩公社。1984年改称乌山村委会。属新圩乡,1988年属新圩镇。

乌山:明代蔡姓迁入以前系乌姓所居,名乌山。现为蔡姓。有355户,1400人。为清咸丰、同治年间武举人蔡荣邦、蔡振兴、蔡从飞;蔡安邦故里。

上宫:汀溪渠道东侧。上宫村包括3个距离靠近又不相连的小村(九柱、中站、刘厝)。清属宅吴保1950年前属帽山保。有216户,865人。多蔡姓。

前山:据传古时有个富翁陈长者在此岗上立旗收租,红旗收稻古,白旗收白米,各方来交租都朝自己面前的山岗走,故名前山。村边尚留有陈长者喂马用的圆石槽。山岗状若畚箕,村子建在凹陷中,有150户,622人,多蔡姓.

下曾尾:村南小溪涧至新圩与源于白云山的溪涧汇合流入东溪.宋代在大帽山南为曾姓聚居地,以曾字命名的有曾溪、顶曾、下曾,本村在下曾旁,故名下曾尾,有34户,138人。多蔡姓。

宫仔尾:西距乌山百米,早先村子南面建有小宫庙,村庄称宫仔尾。有48户,194人。、

松管院:村西隔公路是新圩中学,明代村西有佛寺祀观音佛祖,名静隐院。村以寺名。后以方言衍成净管院,又讹成松管院。传明代赠奉直大夫陈甫吉卜穸寺后,乃废此佛院。有53户,720人。多蔡姓。陈甫吉墓原有石亭及其他石雕,五十年代毁坏。

田边:位乌山与松管院之间,原有顶下二个田边。下田边1949年前陆续移居乌山、松管院、至1950年已成废村。顶田边现仅一座房子,屋主移至乌山。

城内:六十年代帽山大队在此建立专业队,以原来的小土地名城内作为专业队名称。体制改革后,由村民承包,现无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