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厦门如何主动融入粤港澳
扩展阅读
北京有个玉什么桥 2024-11-18 21:37:19

厦门如何主动融入粤港澳

发布时间: 2022-03-15 05:01:12

Ⅰ 同样是经济特区,厦门和深圳比,主要差距在哪里

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在设立以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两个城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几个经济特区的GDP,2016年各经济特区GDP如下:

深圳:19492.6亿

厦门:3784.25亿

珠海:2226.37亿

汕头:2080.54亿

海南:4044.51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一枝独秀,厦门成了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说明厦门发展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厦门与深圳存在的差距。

1、特区历史与定位

大家都知道,设立特区是为了给国家改革开放找出路,找方法,先行先试。

深圳一开始设立就是全国的中心,国家把全部的政策都给了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方面人才全部聚集在这里,还包括部队转型参与特区建设。深圳从一开始设立就是国家级的经济特区。

厦门在设立以来就只是一个区域特区,这里没有来自全国各方的支持,有的只是区域内,特别是闽南金三角区域,借助厦门特区的窗口作用,发展起自己的民营经济。

2、交通、通讯对比

深圳和厦门在改革开放前都是小渔村,因此通讯和交通不用说,都是十分薄弱的,然而在深圳的旁边就是广州,广州是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这里是深圳建设的根据地。再来看厦门四周,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根据地,我想那时候全国各地的人要来一趟厦门也不容易吧。

3、区域优势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广州1980年GDP57亿,而福建1980年GDP87.06亿,一个市就相当于一个省的65%。深圳有着全国的支持,同时又有省府大都市广州的辐射和支持,更有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窗口,引来了国内外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促成深圳的飞速发展。

然而厦门在此时还正在摸索着怎么样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没有全国的支持,没有大都市的根据地,本来可以成为开放窗口的台湾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却让自己成了战争的前沿阵地,优势条件变成了劣势条件。海峡两岸的三通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开通,之前与台湾的通讯和交通全部要从香港和澳门中转,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却要绕上千公里,转几次才能到福建来,发展到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我想大家都心理清楚。厦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地处闽南金三角,这里是全国着名侨乡,凭借着亲情才勉强引来了部分海外投资,也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自己闯出了一条依靠“三来一补”发展而来的民营经济。

两大板块可以挤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同样也可以挤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厦门要充分利用好特区的优势,主动发挥自己的窗口作用,服务好闽南经济发展,携闽南金三角与江西、潮汕以及福州温州三个方向建立起经济走廊,做大做强海西经济区。作为经济特区要有大胸怀才能有大发展!厦门努力吧!

Ⅱ 厦门和深圳那个面积大

厦门(古属泉州府同安县)[114],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是闽南民系城市之一[115],是福建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1]。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97.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9万人,户籍人口261.10万人,常住外来人口达221万人。[2][3][4]
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端,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5][6][7]厦门由岛内(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1]。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4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2][3][4][5][6]
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7]、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8]、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9]、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10][11],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12]、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3]、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4]。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Ⅲ 我怎么感觉深圳和厦门,没区别

那是你没去深入了解,你自己感觉,完全不同的两个城市,只是天气可能差不多。

Ⅳ 粤港澳大湾区将来会如何发展

随着国家战略发展,粤港澳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一个超级庞大的金融三角已经呼之欲出,前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的全国金融中心,今后几年还将进一步广州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澳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那么,我们又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珠三角特色金融发展呢?

1弥补金融法律与金融体系差异

第一,借鉴欧盟的“单一通行证”制度。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所以在金融法律监管方面难度比较大,欧盟的做法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借鉴依据,因为欧盟是由不同的国家结合在一起,不同的国家在金融管理上都有着不同的法律体系,但是欧元作为统一的货币,就必须要进行统一化的金融监管方法,为此,欧盟地区采取了“单一通行证”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成员国的金融组织可以随意在其他成员国境内从事跨境金融交易,打造统一化的金融交易系统,创立金融保障机制,设置同一化的监管规范。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借鉴欧盟打造统一化的金融监管标准,降低由不同法律体系所带来的监管难度。

第二,采取联合监管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也可以采取联合监管的方法,该方法是英国一直在使用,因为英国在脱欧之后,为了能够加强与欧盟之间的金融融合,就采取了联合监管的方式。这种监管方式主要是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跨境金融服务的监管可以依据共同原则来进行,保证金融监管的一致性。二是双方保证监管透明度,对监管的体系、政策、制度、标准及时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以便保证监管的统一性。

第三,促进科技金融高度融合。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网络、阿里、腾讯)及英美烟草公司已经在深圳设立了他们的总部或分部。金融科技主导的金融业很可能首先在广东,香港与澳门地区产生。科技金融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支持的板块,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跟随我国政府的脚步,顺应时代建设与发展的趋势,积极的促进金融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与此同时,广东、香港、澳门金融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在数字货币研究、监管技术、量化投资平台、网络安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领导地位。

未来,中国的数字货币运营商也有可能在深圳落户。基于自身的产业结构与技术优势,广东、香港与澳门与大湾区可以积极利用深圳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与香港金融体系的优势,以及创新人才的优势,专注于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将推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金融技术领域的开拓性探索,推动金融科技的快速建设与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稳固与加强大湾区的金融经济建设,只有团结一致,吸取百家之长才可以越来越好。成功打造跨境的一体化金融新平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我国目前比较落后的金融企业,在不断的创新与奋斗下更好更快地建设与发展金融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Ⅳ 厦门和珠海哪个更发达

珠海在慢慢加速了 未来发展潜力大 光是横琴新区估计未来就能爆厦门了 珠海目前只是高楼大厦比较少 因为它本身的打造概念是宜居的海滨城市 但毕竟是珠三角地区 潜力很大 珠海读书四年明显感觉到在进步

Ⅵ 粤港澳大弯区规划如何现在进展怎样

1 协作原则从“为市场而生产”向“为市场而竞争”转变

供不应求和短缺现象是粤港澳大湾区早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只要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将更多的产品更快的生产出来,就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竞争性市场的缺乏使人们很少有进行深层次的技术自主革新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大部分领域逐渐面临生产过剩和投资效率下降局面,就有必要强化人们为市场而竞争的积极性,打破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垄断格局,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鼓励人们加强市场竞争,实现对生产的投资向对竞争的投资的深刻转变,从根本上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

随着湾区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城市实力的迅速增强,经济总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香港,趋同性开始显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增多,合作的空间似乎遭到挤压。一些学者对粤港澳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亦有学者在区分粤港合作与竞争主体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下粤港竞争的领域多为政府和国有企业层面,而民营企业和社会领域仍然是合作多过竞争。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及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引致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以及经济风险上升等现象。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如何化解困难将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广东政府也在积极研究推进结构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港澳政府对于市场的管理并非直接的控制和行政干预,而是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去引导企业自律,企业在法律留白的广大范围中完全自主,而企业一旦有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则根据法律对之进行明确的惩戒,以维持健康的市场秩序。这些制度经验皆有利于广东推进供给侧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广东近年积极推进政府转型,探讨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这方面香港的多元社会治理经验对广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在社会治理方面,香港和澳门一直保持着较为自由的社会形态,拥有丰富的社会协同治理经验,高度自治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自律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很多公共服务。香港也是世界上非政府组织(NGOs)最密集的城市,非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缓解政府有限资源的限制,更能可持续地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这些都是粤港澳三地政府未来协作过程中可以思考的方向。

Ⅶ 同样是经济特区,厦门和深圳比,主要差距在哪里

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在设立以来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两个城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几个经济特区的GDP,2016年各经济特区GDP如下:

深圳:19492.6亿

厦门:3784.25亿

珠海:2226.37亿

汕头:2080.54亿

海南:4044.51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一枝独秀,厦门成了第二梯队的领头羊,说明厦门发展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厦门与深圳存在的差距。

1、特区历史与定位

大家都知道,设立特区是为了给国家改革开放找出路,找方法,先行先试。

深圳一开始设立就是全国的中心,国家把全部的政策都给了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方面人才全部聚集在这里,还包括部队转型参与特区建设。深圳从一开始设立就是国家级的经济特区。

厦门在设立以来就只是一个区域特区,这里没有来自全国各方的支持,有的只是区域内,特别是闽南金三角区域,借助厦门特区的窗口作用,发展起自己的民营经济。

2、交通、通讯对比

深圳和厦门在改革开放前都是小渔村,因此通讯和交通不用说,都是十分薄弱的,然而在深圳的旁边就是广州,广州是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这里是深圳建设的根据地。再来看厦门四周,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根据地,我想那时候全国各地的人要来一趟厦门也不容易吧。

3、区域优势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广州1980年GDP57亿,而福建1980年GDP87.06亿,一个市就相当于一个省的65%。深圳有着全国的支持,同时又有省府大都市广州的辐射和支持,更有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窗口,引来了国内外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促成深圳的飞速发展。

然而厦门在此时还正在摸索着怎么样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没有全国的支持,没有大都市的根据地,本来可以成为开放窗口的台湾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却让自己成了战争的前沿阵地,优势条件变成了劣势条件。海峡两岸的三通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开通,之前与台湾的通讯和交通全部要从香港和澳门中转,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却要绕上千公里,转几次才能到福建来,发展到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我想大家都心理清楚。厦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地处闽南金三角,这里是全国着名侨乡,凭借着亲情才勉强引来了部分海外投资,也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自己闯出了一条依靠“三来一补”发展而来的民营经济。

由于各方面的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造成了现在厦门与深圳的差距还是相当的大,当然这是指经济方面,厦门城市建设还是挺不错的。那么今后厦门应该怎么样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呢?

1、目前厦门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都比不上深圳,厦门要追上深圳,势必在区划上要有所调整,不然要追上深圳恐怕道路漫长。

2、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厦门地处海西经济区,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台湾问题还是阻碍海西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厦门要摆脱台湾影响,主动融入全国经济,找到一条串起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两大经济区的链条。

两大板块可以挤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同样也可以挤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厦门要充分利用好特区的优势,主动发挥自己的窗口作用,服务好闽南经济发展,携闽南金三角与江西、潮汕以及福州温州三个方向建立起经济走廊,做大做强海西经济区。作为经济特区要有大胸怀才能有大发展!厦门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