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环边水泥柱上有个球的建筑是什么
在北京有很多造型独特的建筑,它们的存在可以吸引众人的眼球,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地方,就很有特点。远远望去,是一个球形的建筑,走到近处,是一个环形的广场。
这个神秘的建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桥附近,很多人开车走京开高速,路过西红门的时候,一定注意过道路东侧,有一个硕大无比的球形建筑,足有四层楼高。旁边还有用花藤架搭成的走廊环绕,周围的绿地一到午后就有许多人晒太阳。
大球虽然看起来很震撼,可是要问你这个大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讲究,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说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就为你揭开大球的神秘面纱。
说起西红门路边的这个大球,许多人都知道,但要问您它的大名是什么,也许只有附近的西红门人才了解了。这个大球以及周边的广场和绿地被称作“明珠广场”,占地面积2.68万平方米,于2001年5月28日开始动工修建,2001年7月1日,明珠广场正式投入使用。
当年这座明珠广场上的“明珠”,可是全国单体最大的球形建筑,广场中心的球形钢网架,直径21米,由2100块镀釉玻璃砖镶嵌而成,象征着21世纪的美好未来。球体被直径46米的喷泉水池所环绕,其喷泉由138支向心水柱组成;四周设有32盏彩灯。明珠周围还有宽敞的燃哗并水泥地面平台,平台外侧是种有各种花卉的绿地。
自2001年明珠广场投入使用以来,这座屹立在西红门镇政府南侧,投资1200万元的广场,已经变成了西红门镇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后的明珠广场,球体内部设有介绍西红皮迹门镇历史、地理、风俗文化,以及今年发展建设的宣传展览,但该展览时至今日都不对外开放。
每当夜幕降临,是明珠广场最美的时刻,广场上整个大球的四周五彩的灯亮起来,远看好似一颗夜芦盯明珠,象征西红门镇今后蓬勃的发展前途。目前玻璃钢球体表面的几十盏灯不定期点亮,在傍晚路过西红门时,偶尔可以看到这个巨型球体闪闪发光。不过据笔者观察,最近几年,大球都没有在夜晚点亮。
虽然明珠广场的夜景并没有以往震撼,但是广场周边的绿地仍是周边百姓休闲、散步的好地方,赶上一个好天气,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这里享受惬意的时光,也有很多遛娃的爸妈,带着孩子在广场上奔跑。
想要来到明珠广场,可以乘坐474路公交车在西红门站下车,向西南步行400米即可到达。自驾可直接导航明珠广场,广场周边有很多停车的地方,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
Ⅱ 请问这个球形的建筑叫什么啊
浑天仪
具体可以看网络
http://ke..com/view/51672.htm?fr=ala0_1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天仪最早由埃拉托色尼于公元前255年发明。 葡萄牙国旗上画有浑仪。自马努埃一世起浑天仪成为该国之象征。
[西方的浑天仪]
西方的浑天仪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
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着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应该说是被张衡改进过。
Ⅲ 球形建筑有哪些
球形建筑的类型与特点
一、明确答案
球形建筑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建筑,其外观呈现出球体的形态。这类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二、详细解释
1. 典型代表
球形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地球仪式建筑。这类建筑通常以完整的球体呈现,模仿地球的形状。此外,还有一些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穹顶或拱顶为中心,形成近似的球形结构,如某些穹顶大教堂和城堡等。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结构设计吸引了大量游客。
2.天文馆和天文台。许多天文馆和天文台采用球形设计,以便于观测和研究天文现象。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天文望远镜的观察角度,同时提供一个绝佳的观景平台。这些建筑通常融入高科技元素,为访客提供独特的科学体验。此外还有一些功能各异的大型圆形观景场馆也被认为是球形建筑的典范之一。在游乐公园,为满足观光者的游乐需求而建设的球形游乐设施也属于此类建筑的一种形式。这些建筑往往结合娱乐元素,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球形建筑都展现了人类对科技和设计的无限创造力与想象力。最后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造微缩景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也会呈现球形的构造特征如迷你地球的模型雕塑等。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巧的结构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些球形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Ⅳ 厦门健康步道山上的圆球是什么建筑
台湾志工纪念园。查询厦门新闻得知厦门健康步道山上圆球指的是位于厦门健康步道上的一座名为“台湾志工纪念园”的建筑。该建筑因建于2002年,以纪念在台湾进行过志愿服务的厦门人及台湾人而得名。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全长约23公里,起于邮轮码头,终于观音山梦幻沙滩,沿线串联筼筜湖、狐尾山、仙岳山、园山、薛岭山、虎头山、金山、湖边水库、五缘湾、虎仔山、观音山等岛内的“八山三水”。健康步道串联起厦门岛中北部重要生态节点,形成贯穿本岛东西方向的山海步行通廊。步道于2020年元旦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