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厦门春节习俗
厦门春节习俗:
1、腊月十六
平时,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
2、腊月廿四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
按照厦门旧俗,只有到腊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才能百无禁忌放心做卫生,形成“送神”与“除尘”习俗。厦门人办年货,种类很多。春联、窗花、祭祀用品等必不可少,蜜饯、水果、炸物等也要备齐。
3、年夜饭要“添碗筷”
由于厦门的地缘特色,历史上许多人过台湾下南洋,回厦门过年要漂洋过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总是有些人不能回来,而这时家里面仍然要为他留一个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4、除夕“围炉”合家欢
除夕,闽台两岸都称为“年暝”、“二九暝”或“年兜”。厦门本地,家家户户都重视围炉,或在家里烹饪,或到餐厅订上一桌。围炉吃年夜饭,预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除夕夜,本地人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
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花”,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年夜饭后就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
5、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大早即起,在爆竹声中迎春接福,换上新装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正月初三“不登门拜年”、正月初四“接神日”、正月初五“送穷”,正月初八要准备初九凌晨“拜天公”。
(1)厦门我们是什么相年扩展阅读: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⑵ 厦门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上是浙江省,下是广东省,左边是江西省,右边隔海而望的是台湾省。
所以,厦门妥妥地属于南方。南方沿海开放城市,着名的海滨城市。
⑶ 厦门印象
都说,厦门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海天一色纯蓝纯蓝的,蓝得格外美丽。
你好!厦门,我们来了!爱你没商量。
其实,我对厦门的印象并不陌生,1989年去过一次,1990年又去过一次,还在鼓浪屿住了一晚……
殊不知,离别30年了,今生还有机会再去一次厦门。2020年11月29日,崇高健康大舞台重庆中心.阳光义工爱心联盟文艺团队共计76人来到厦门,参加在这里举办的文化旅游演出活动。
旅游演出,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特别是大家在经历了疫情防控之后,尤其是咱们这一代人,更渴望到大自然中去沐浴阳光,放飞心情。一方面,能到心仪的风景区去旅游,另一方面,又能在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以及组委会搭建的文艺汇演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可谓是:重在参与,身心健康获得双丰收,皆大欢喜。一路同行的朋友,都是些熟悉的老面孔,比如36中的知哥知姐们、45团的姐妹们、还有1团的合唱队员们、渝中区知青分站的朋友们以及阳光义工志愿者团队阿鑫等人,所有这些人都是阳光义工爱心联盟的铁哥们,长期以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他们点赞!
值得点赞的还有来自于铜梁的181团,除一位男同胞外,27名队员都是青一色的美女。这些女神,颜值高,身材好,为我们演出的队伍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敢预言,这次比赛的结果是,她们能获大奖。
人生就像是充满未知的旅行,以前在乎的,是看到沿途的风景,而今在乎的,却是看风景的心情。疫情过后,拥抱阳光,到厦门去分享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过去,我走了很多地方,也看到了不少的风景,知道了一些不同的事情,感悟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唯有记忆,让每一次过往都留下了最真的情感,印象中的厦门,依然还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美丽。
假如说,到了厦门不去鼓浪屿就等于失去意义。因此,我的这篇游记,必须要先从鼓浪屿说起。
鼓浪屿闻名遐迩,是厦门响当当的一张名片,甚至可以说是厦门的代名词。游客们去鼓浪屿观光,非坐轮渡不可,因为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抵达。
在岸边,抬眼望去,只见一湾不宽不窄的海峡,把高楼大厦的都市厦门与悠深小巷别墅的花园厦门分隔。人们熙熙而来,又嚷嚷而往,一会儿看稀奇一会儿看热闹,感慨那些旧闻轶事,都是匆匆过客。
鼓浪屿,是厦门这座城市的灵魂,游客要带着自己的灵魂上岛,才能与厦门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心灵的际遇。
这就是厦门!城在海中,海在城中,因为有海,厦门的风景特别耐看。
是的,没有人怀疑鼓浪屿充满浪漫的诗意。倘若是能到鼓浪屿住上几日,说不定您第一天就被这座岛屿所陶醉。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海拔92.7米,却是鼓浪屿的最高峰。其实,它并不是很高,但针对鼓浪屿而言,像它这样的高度却令人信服。
登上日光岩,能把整个小岛全景尽收眼底,迎着阵阵海风,站在日光岩上面打望四周,所有的美景都被眼球一网打尽。
鼓浪屿,还是一个音乐小岛。在着名的钢琴博物馆内,可见到各式各样的钢琴,博物馆内禁止拍照,但这些静静躺着的钢琴都有故事,而且身价不菲。可以这么说,这些钢琴是历史的尘埃和见证。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于2000年1月建成,位于鼓浪屿景区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两座管楼,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条腿的脚踏古钢琴等。
在鼓浪屿眺望中聆听钢琴博物馆中的音乐,使人大饱耳福,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沉醉不能自拔,流连忘返。
来到厦门的第二天,组委会安排我们去了一个地方,这就是着名的南普陀寺。
南普陀山,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末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钟鼓楼、禅堂、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等。
厦门是一个开放、自由、舒适的城市,是一个过日子的好地方。南普陀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影响到很多的人,让人们对佛教文化肃然起敬。
在南普陀寺旁边,是厦门大学,我们在大门口抓拍了一张合影照留念。
11月30日,风和日丽的一天。上午,我们走了一个流程,在导游小徐的带领下到一个购物中心去体验一下乳胶床垫的感觉。
大家明白,乳胶床垫系列产品并不是福建生产的,但是,疫情过后,为响应国家文旅局的号召,搞活经济,拉动内需,这是当地政府文旅部门和一些赞助商共同安排的事情之一。说白了,凭感觉自己理性消费,不强行甩锅要求大家购物。
还好,小徐的努力没有白费,老熊夫妇花了6000多元买了一套。
走完这个流程,我们就要去参观福建土楼了,大约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
趁着有空写游记,我打开网络网盘搜索了一下福建土楼的信息。
2020中国.华安全域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大会暨“全福游嘉年华--世遗大地土楼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将于2020年12月3日至12月6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举行。
华安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现存土楼68幢,拥有“土楼之母”、“土楼之王”等具有代表性的土楼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厚而特殊的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这里,游人不但领略到“公私兼顾,天地人和”的土楼居住文化,还能学习土楼人家世代相传的防御外敌的经验。一句话,大家到土楼参观受益匪浅。
在这里,一些经典的土楼,比如东阳楼、南阳楼、二宜楼等,到处留下了大家愉悦的心情。
据了解,福建华安土楼群目前有90名导游,她们都是当地的村民,经过专业培训,每个人都是执证上岗,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游客。小A,就是其中一个。
在小A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一个民居,原来这里是小A大哥的家。
作为土楼宣传大使,小A她们不仅了解土楼文化,并且还要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来源等传播给游客。可以这么说,这90名土楼土味的导游,为景区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福建华安大地村,不仅拥有国家级4A景区,还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铁观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国家级美丽乡村、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高山族特色村寨美誉。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厦门。迎着清凉的海风,大巴车从海沧大桥经过,宏伟的大桥让我们见证了真正的中国制造。
厦门海沧大桥,坐落在厦门西港中部,是从海沧半岛通往厦门岛的一座横贯东西方向的海峡性公路大桥,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当时仅次于丹麦)的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代表着20世纪中国建桥水平的最高成就。大桥总长5926.527米,建设宽度:36.6米。海沧大桥作为厦门出岛的第二条通道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建成,象征着厦门在21世纪要实现“厦门各区紧密互动”的大城市格局,连接海沧、杏林、集美、同安组成相互关联的几个片区,使厦门从一座海岛型城市发展成一座海湾型城市。
厦门环境不错,绿化工程特棒,城市很干净,大家都这么说。
乘坐游船沿着鹭江观赏厦门的夜景,是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
有人说,厦门的夜色是光影用神笔画出来的,美得叫人叹服。
是的,厦门的夜景,确实很美!
因为这里有山、有海,有骑楼,有大厝;这就是厦门!一座在蓝色海洋里崛起的城市。
12月1日,是我们参加比赛的日子,下午四点半,2020海上丝绸之路(厦门)文化旅游嘉年华文艺重庆专场汇演开始了,经过角逐,产生了以下结果。
重庆阳光义工文艺联盟厦门赛事获奖团队是
二等奖:旗袍秀《国风》阳光义工文艺联盟181团
优胜奖:小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阳光义工文艺联盟118团
优胜奖小合唱《志愿军军歌》阳光义工文艺联盟46团
优胜奖:诗朗诵《我们是中国人》阳光义工文艺联45团
优胜奖:小合唱《渔家故娘》阳光义工文艺联盟181团
优胜奖: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阳光义工文艺联盟1团
优胜奖:武术《中国功夫》阳光义工太极队
11月2日下午,将近五点钟的时候,我们去鼓浪屿观光。虽说,我们上岛的时间晚了些,但是没办法呀,因为当天必须要走完规定的行程→进店购物。
进店购物,是这次活动中安排的一个项目,也算是一个必须要走的流程,大家都明白,表示理解。当然,买东西的意愿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的,买多买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别说,我们整个团队的表现不错,终于完成了任务。
上鼓浪屿之前,我们还去了一个地方,在有名的厦门"网红桥"打卡。蓝色的天空中,时不时有飞机飞过。
当我们赶到鼓浪屿的时候,天色已晚。
时间很紧,我们只能在小岛上"走马观花"了,许多景点都看不了。但是,我们毕竟是到鼓浪屿走了一趟,闪拍了一些照片,并抓紧时间快速在小岛上吃了晚饭,然后坐上返程的轮渡……
12月3日当天,我们就要打道回府了,总而言之,大家对这次厦门之旅还是比较开心的,特别是对住宿条件表示满意。顺便,感谢一下1号车的福建导游小徐,谢谢他这几天对我们的照顾。
实际上,我们出门旅游,图的就是好耍好玩,开心就好。只要大家心态好,就可以玩遍整个世界。
短短四天的时间,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湾城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距离接触厦门,让我们看到了它最真实的一面,绿树成荫,街道宽敞明亮,非常干净。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厦门具有大力发展的后劲。
厦门,再见了!有机会,我们还来。
结束语:厦门之旅,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收获满满的回忆,值得拥有。
⑷ 关于厦门的结婚风俗
俗话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在闽南地区,无论相隔多少里的村子,都还一直延续着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风俗,相信这些好的文化传统一定是会被人们继承下去的。
那么在闽南农村的结婚风俗中,都是有什么讲究的呢?闽南地区的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闽南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很独特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闽南地区的婚俗中,虽然各地在某些程序上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一般都有六礼,即:问名、纳采、纳征、纳吉、请期、亲迎。
一、准备
由媒人或者由新郎推荐一个人到新娘家里谈聘礼和衫裤钱、系红包,双方家庭会针对聘礼情况进行一个协商,一般情况下女方家庭提出的条件不太过分的话,男方家庭都是会接受的,你来我往的情况也是时常发生。
聘礼数额看协商情况。现在一般农村聘礼10万到50万不等。
衫裤钱包括新娘的婚纱礼服以及三金首饰等。男方家庭。一般5万到10万。
挑一个好日子去女方家系红包,系红包的意思就是先带一部分的钱和礼品给女方父母。
担盘,抬盘在闽南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婚习俗。所谓的抬盘就是:猪脚、芝麻酪、红蜡烛等闽南婚礼必须品,带到女方家里去,女方不能全部收,只能收取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加一些芝麻、五谷类的东西让其载回去。
上头,结婚当天,新郎新娘的父母,需要为子女梳头梳三次,一梳相敬如宾,二梳儿孙满堂,三梳白头偕老之意。
在闽南这个地方,很多人基本都听不懂他们的方言的,所以方言也是一道门槛哦,幸好这次婚礼中有两个人本来就是闽南人可以作翻译官,一个是我的弟妹一个是新娘的伴娘。随着改革开放,闽南人需要说普通话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交流起来并不困难。
二、迎亲
新郎带着彩车和红包(10元,20元,50元,200元不等),和一帮兄弟,在媒人的带领下到新娘家,用红包“砸”开新娘的门,哈哈,这次我也巧妙地抢了300元的红包。新郎的兄弟找新娘的绣花鞋,保护新娘的绣花鞋的人嫌红包(50元)太小了,那帅哥又掏了两个。我说,来给我看看,他递给我看了看,我捏了一下,说道,嗯,是有点小,拿大点的吧!帅哥们转身商量了一下,又拿出了一个红包,要鞋子,我一把抓了过来,捏了捏,嗯这个还有点厚,再加一张就可以了,顺势塞进自己荷包里。对方索要,我说,送出的红包,哪有再要回来的哟!小帅哥的脸红了。
只是不像我们湖北人迎亲时,大老远就放鞭炮,也许是城市禁鞭的原因吧!
临出门前,摄影师要求新郎陪新娘亲朋全体合影。我以为像湖北人结婚时要举行一个认亲仪式,并且被认长辈都要给红包新娘新郎,但闽南人结婚没有这个环节,也许怕我们没有红包吧!
随后,我们作为新娘家所有的亲朋乘坐新郎叫来接我们的大巴车随着所有的彩车一起到新郎家里去。
三、结婚
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移风易俗的观念也在渐渐改变闽南人的习俗,在婚礼上很多繁礼俗节也都省略了。但是,在这次婚礼中,最有独特性的是迎祖、祭祖和海鲜宴。为了祭祖,新郎家准备了充分,如设祭台,摆供品,准备了很多纸质金元宝。在开席之前,新娘新郎在族长的指导下,向祖先敬香,行礼,许愿,然后放炮竹,烧金元宝给祖先。随后是海鲜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龙虾,纯粹的海里野生的,一只装一盘,多大呢?一只有1.5斤左右,在500元左右,还有鲍鱼、土龙、海参、海蟹、龙胆石斑鱼、竹笋海鲜汤、玉脂膏、叶参鸽子汤等等,
⑸ 鼓浪屿之波 歌词
《鼓浪屿之波》
填 词 :张藜,红曙
谱 曲 :钟立民
歌曲原唱 :李光曦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
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
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5)厦门我们是什么相年扩展阅读:
鼓浪屿之波,是1981年由着名作曲家钟立民作曲,张藜、红曙作词的一首歌唱祖国统一的音乐作品,1982年由着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张暴默在央视春节晚会上演唱,经过多年的传唱,已成为厦门的品牌之歌。
厦门航空公司的各个航班主题背景音乐就是这首着名的《鼓浪屿之波》。厦门环岛路上有同名音乐雕塑——鼓浪屿之波,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五线谱音乐雕塑”,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是厦门的着名旅游景点之一。
1981年底,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背景下,福建省委对台办、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等联合组织了一次音乐采风创作活动,省内外的十多位词曲作家深入福建省的平潭、晋江、惠安崇武、厦门等地,创作了百余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台湾题材歌曲,《鼓浪屿之波》是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词曲作家张藜、红曙、钟立民在鼓浪屿登上了日光岩,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