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瞒报行程怎么处罚
会被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3.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此外,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其中明确——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工作、学习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的个人,应当履行服从疫情防控的指挥和安排,依法接受调查、监测、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疫情信息,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疫情和防控工作的虚假信息。
个人有隐瞒病情、在疫情严重地区旅居、与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接触等情况,或者有逃避医学观察、隔离治疗等行为的,除依法严格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将其认定为失信行为,依法予以惩戒。
㈡ 刘某在申报时隐瞒真实行程骗取绿码犯了什么罪
如果在申报时隐瞒真实行程,骗取绿码,这是犯了欺诈罪。有关部门不仅要收回绿码,还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有欺诈行为的人进行严肃处理。
㈢ 疫情不报备行程有什么后果
期间不报备行程有什么后果?如果一层疫情期间不报备行程,如果你的行程当中要是有发生了疫情的话,你就会负法律责任的
㈣ 不报备社区被知道了怎么处罚
1.会承担民事责任。隐瞒行程,不报告行程,后果严重,故意隐瞒行程,危害公共安全的,有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将被判处监禁;此外,违反本法规定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因此,隐瞒行程而不报告将产生严重后果,切记配合防疫措施。
拓展资料:
关于疫情时期行程问题
1.以高明区为例,区内所有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和执行各级人民政府或防疫指挥机构的决定和命令。对不配合隔离、擅自解除家居隔离措施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刑事责任:拒绝隔离、强制隔离或者治疗新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或者疑似病例,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危害公共安全的。以暴力、威胁手段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务人员依法实施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传染病和其他灾害的发生;编造与疫情有关的虚假信息,或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2.社区报备的相关要求:各镇(街)、部门、社区(村居民)、旅行社、酒店等商业单位应加强对居家医疗隔离观察员的宣传教育,督促其遵守居家隔离观察要求
3.社区和村委会干部应每天早晚两次致电,跟踪隔离人员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出现发热、咳嗽、气短等症状时,全程佩戴口罩,立即到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4.根据各省防疫政策,中高危地区人员,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和红色代码人员需要隔离14天,并进行核酸检测。因此,绿色代码人员也可能被隔离。建议您在出行前多了解目的地的防疫政策。
㈤ 不报备社区被知道了怎么处罚
摘要 亲~谢邀,根据各个地方目前实行的规定来说,不报备社区被知道了处罚如下:
㈥ 谎报行程是什么违法行为
谎报行程是什么违法行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的总体防控策略。近日,红花岗区公安分局依法查处多起刻意隐瞒、谎报行程的违法行为,共计12人被行政拘留。
据了解,雷某田、刘某强等12人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2月29日至3月16日期间,分别从 泰国、台湾、澳门、湖北等地返回遵义,为躲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未按《遵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严防严控境外疫情输入的通告》的要求向所在社区居委会如实报告行程。雷某田从澳门特别行政区返回遵义后,不仅未按疫情防控要求向所在社区居委会如实报告行程,且谎称自己名为张伟。红花岗区公安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对刻意隐瞒、谎报行程的雷某田、刘某强等12人分别给予行政拘留5至10日和并处罚款500元不等的处罚。
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外防输入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红花岗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广大市民,从境外、武汉返遵人员要主动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报告, 对不及时报告,隐瞒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及健康状况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根据要求,境外入郑人员的家庭及亲属应提前48小时,如实向所在社区报告境外亲友返郑航班、车次等相关情况,自觉配合落实隔离观察措施。凡主导邀请、接待境外人员入郑的单位,也应提前48小时如实向所在社区报告境外入郑人员情况,配合隔离观察。对于迟报、漏报、瞒报、不报境外入郑人员情况造成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若石:“认真落实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强化信息共享,外事、海关、民航、边检、铁路、公安、卫生、健康、大数据等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省区市沟通联系,及时全面掌握境外来豫返豫人员信息,及时开展追踪核查管控,确保防控措施到位。”
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切实扛牢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把防范境外输入作为当前防控重点,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根据通知,河南各地要迅速对境外来豫返豫人员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格请销假和备案登记制度,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拓展资料】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员工管理,严格请销假和备案登记制度,准确掌握员工入境情况,落实好返岗前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措施。要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向社区下沉、防控关口向最小单元前移,严格落实体温检测、扫码登记等防控措施,认真细致做好排查管理,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强化疫情防控期间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通知》,各单位要切实做好本单位人员管理,严格人员护照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并落实备案登记,加强考勤,对疫情期间请假外出的干部职工,必须强调要如实报告个人去向,疫情期间原则上不允许出国(境),尤其是到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对于迟报、瞒报、谎报的,将依法严肃追究党纪政纪法纪责任。
㈦ 不报备行程有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任何隐瞒、谎报,触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刑事拘留不是小事,不要隐瞒行程,不仅给自己埋下“炸弹”,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危害大家。配合政府防疫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人的义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如果不幸是感染者,则应隐瞒行程,不配合检测,可能会传染更多的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㈧ 故意隐瞒行程是什么罪
一般情况下是不犯罪的,但是疫情期间刻意隐瞒真实行程会构成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法律分析】
犯罪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所实施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疫情防控期间,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且直接导致他人患病后重伤、死亡的,或直接导致大量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医务人员)被隔离观察等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现实生活当中,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行踪进行报告,但是现在是属于新型肺炎的高发时期,所以必须要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准确真实的汇报,如果隐瞒的话,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此时可能回触犯相关法律。相关法律规定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条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五)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