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2013年招生专业及录取分数线,给大家做个参考。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贰’ 厦门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
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
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
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
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
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
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
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
1978年9月设杏林区。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
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叁’ 厦门的历史!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国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
‘肆’ 厦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2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52号)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思明区人民政府驻民族路。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人民政府驻银江路。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新店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伍’ 厦门发展历史
看下厦门岛的历史沿革跟岛内的发展你就懂了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厦门岛设嘉禾里,隶属泉州南安县。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移泉州永宁卫中、左二所于厦门岛,兵额1204名,兵船20艘。厦门故称中左所。
其余不多述,总之清代以前的厦门岛一直都属于泉州府辖区。
泉州与厦门一府双中心时期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泉州人郑成功在中左所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官,分理军政各事。三月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月台湾荷兰殖民者派何斌来思明州请求通商,郑成功以荷兰当局每年输饷5000两、箭坯10万枝、硫磺千担为条件许之。之后郑经又于康熙二年(1663年)将州改制为县,设县署,有知县等职。是为“思明县”之名首次出现。康熙十九年二月,泉州人万正色带领清军大举进攻金厦,郑经逃往台湾,厦门被清兵占领。由此,结束了30年之久的郑氏政权,厦门归属清政府统治,并取消思明县,恢复厦门称谓,仍归同安县管辖,复称嘉禾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水师提督泉州人施琅率师东征台湾,同月攻占澎湖,郑克塽降。收复台湾后,在台改承天府为台湾府,属福建省;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另行建省,才与福建分治。
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移府厦门的首任提督,(康熙元年清廷批准福建专设水师提督,驻海澄,首任提督为施琅)
施琅在厦门城内建提督署,又奏准开放海禁,并在厦门设立海关(清泉州府有海关关所十所,分布于泉州沿海各县)。自此清政府把厦门作为与台湾联系的枢纽。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廷设立台湾厦门兵备道,统一管理厦门与台湾军政要务。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厦门设闽海关,凡商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皆由海关办理,由此开放厦门与台湾鹿耳门为规定的负责运送士兵,军资与贸易的唯一单口港,但商民经常无视这一指定航线,"其贪时之迅速者,俱从各处直走外洋,不由厦门出入”,后大势所趋又开放石狮蚶江等港与台湾对渡(八月,施琅在泉州人万正色题请未准后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妈祖。康熙恩准敕封妈祖为天后,次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泉州庙及湄洲祖庙致祭。)。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从泉州改驻厦门(称为泉州府厦门海防分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苏禄国(今菲律宾)派泉州籍华侨龚廷彩为正使,率领官员12人,华侨舵工,水手31人,前来中国朝贡,于7月25日抵达泉州湾的日湖港(今蚶江的石湖港)。
雍正五年(1727年),取消台厦兵备道,而将原设泉州的兴泉兵备道衙门移驻厦门。朝廷命令解除“南洋禁航令”,但仍禁止华侨出入国。
雍正十二年(1734 年),增划永春直隶州归兴泉道,并改称分守巡海兴泉永兵备道。属于监察区级别。
干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称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共管辖二府一州。其职能为管理海口,稽查商役、洋船、驿务,监发兵饷、监造战船等。
干隆四十九年(1784年)开放晋江蚶江港(今石狮)与台湾鹿港对渡贸易。设海防通判驻蚶江。泉州附属各港口航行于台湾的船舶均要到蚶江关口挂验,方准出海。清干隆五十七年又准许蚶江与台湾八里岔对渡。蚶江港兴盛时期,每日有300余艘船舶进出港口。嘉庆十年(1805年)蚶江海防通判郑鍷建造蚶江海防官署。 《台湾史》(台北版)载:道光四年(1824年)台湾又开放海丰与蚶江通航。称为“泉州总口”的蚶江,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商贸易的中心码头。清政府在蚶江设立泉州蚶江海防官署(属正五品衙门),下设海关、厘金(税务)、营盘、海陆讯,统管泉州一府五县(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的对台贸易达110年之久。
厦门独立出泉州府时期
直至鸦片战争后厦门开放为通商口岸,租界,成为闽南对外中心。这段特殊时期不属于泉州府管辖范围,在这之前厦门岛都是属于泉州府的一部分。
动荡的民国时期厦门岛正式独立出泉州。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时局稳定,厦门设立特区,泉厦分治成为定局。
自厦门岛建制开始直至清代之前都一直属于泉州管辖范围,泉州府的厦门岛自清代开始发展,成为泉州以外的另一个中心其实是泉州人一手推出的,明末郑成功开始,到清初的施琅都是主导厦门岛地位的直接推手,奠定了厦门的地位。近代厦门刚独立出"泉州府“的发展也是一样,1933年初厦门市政筹备处成立,并改为思明市政筹备处,由泉州晋江人许友超任处长,许友超在《思明市政筹备处汇刊》说:“思明为闽南要端口,政务烦剧,治理实难。......”申请设市。1933年12月1日厦门市政府成立,厦门独立设市始于此,泉州晋江人许友超成为厦门历史上的首任市长。新中国建国后厦门首任市长是泉州永春人梁灵光。从官方到民间泉州对厦门的推动可谓"名正言顺“,清末民国时期最初厦门岛独立出泉州的近现代发展中,泉州民间对厦门的推动:如最早开发了大半个厦门岛的泉州人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等他们开发了大半个鼓浪屿的别墅,开发了厦门最早的商业区中山路一带的商住楼,厦门最初的水电、马路、电话通讯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与他们有关,清末至民国鼓浪屿上的富商别墅最多数的是泉州人在住,(即使是厦门本土最着名的陈嘉庚在捐建厦门教育方面也没少得到他女婿泉州人李光前的大力帮助,特别是在1934年陈嘉庚的企业破产后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到了现在自不用再说了,看看厦门十大富豪大多是哪里的就知道了,大多是泉州人;厦门其实就是靠泉州府的人自己推动发展起来的,这股力量贯穿了整个厦门岛的发展史。
‘陆’ 我要一些关于厦门的资料
概况————
厦门(厦门又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邮政编码:361000,区号:0592。位于福建东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历史————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旅游景点:
鼓浪屿风景区————鼓浪屿是厦门旅游景点中最具魅力的景观之一,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厦门风景名胜的杰出代表,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鼓浪屿全岛都是景,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海底世界、郑成功纪念馆、毓园、琴园、万国建筑、鼓浪屿音乐厅、厦门博物馆、鼓浪洞天、后海滨浴场。
万石植物园风景区————在万石山自然岩景中,有着名的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晓钟、虎溪夜月等;人文景观,如万石莲寺、太平古刹、中岩天竺寺、天界寺、醴泉洞、听泉阁、新碑林、高读琴洞、郑成功杀郑联处、郑成功读书处等。1988年,鼓浪屿-万石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石、林、湖为主要特色,是人工与自然紧密揉和与具有厦门历史文化特色的名胜游览区。
南普陀旅游区————位于厦门岛南部和东部,主要旅游点有南普陀寺、五老峰、郑成功演武场遗址、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鲁迅纪念馆、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台湾民俗村、华侨博物院和胡里山浴场、曾厝埯浴场、黄厝浴场、会展中心等,本区是一个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
集美风景区—————光旖旎,娇娆多姿。在浔江畔,有民族风格的闽南建筑,掩映于绿树花丛之中,亭台水榭屹立在凝碧晶莹的龙舟池畔。陈嘉庚陵墓,中外游客必仰,鳌园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同安风景区—————同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前者有北山十二龙潭、汀溪温泉、三岛风景区、出米岩、白云岩、紫云洞和鳄鱼屿文昌鱼等。后者如梵天寺、苏颂史迹陈列馆、苏颂故居、梅山寺、面山岩寺、孔庙、汀溪窑址、婆罗门塔、凤山石塔、凯歌高尔夫球场、双溪公园及影视娱乐城等.
海沧风景区————杏林海沧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以温泉疗养为主的杏林度假游乐区,以海上娱乐为主的宝珠屿游乐区,以高尔夫球运动为主的鳌冠休闲度假区,以森林游览狩猎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游览区,以纪念吴真人为主的青礁慈济宫文化旅游区。此外,海沧还有莲塘别墅、魁星楼等唐宋以来的重要文物古迹遗址多处.
其它风景区—————厦门市在进行大规模的城乡建设的同时,保持了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风格。不仅传统旅游景点和着名遗址得到不断修茸和扩建,新辟景点也层出不穷。慈济宫、金榜公园、湖里公园、南湖公园、人民会堂、喷泉音乐广场……不在传统景区内的其它景点不胜枚举,只要游客用心就可游览到这些景观.
厦门特产:
厦门盛产花生、水果;沿海多产鱼、虾、蜊、蟹、鱿鱼、文昌鱼。是我国文昌鱼故乡之一。
厦门盛产的甘蔗,是轻工业、制糖业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乡”的美称,年产甘蔗6万多吨.至于珠绣、漆线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艺品,更是丰富多彩,畅销国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
主要特产有各种亚热带瓜果、鱼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馅饼、药酒、文昌鱼、香菇肉酱、海产干货等。
鱼皮花生:是选用特级面粉、白糖和其他优质配料为表皮、内包上等花处滚合烘制而成,它选料严格,工艺讲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带甜的风味,为上等菜料。
花 生 酥:的主要原料是花生和糖,食用时将其轻轻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甜而不腻,香留齿颊。
菩 提 丸:是将橄榄与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种名贵中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来香甜可口,而且有增进食欲,止吐散滞,消除腹痛之功效。
青 津 果:以橄榄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制作而成,甜酸适度,咸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积解胀, 醒酒去腻,止晕抑吐,爽身养脾之效。
馅 饼:为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等烘制而成,其制作重在火候,做到整个饼内熟外赤不走油,吃起来饼皮香酥油润,鲜馅冰凉清甜。市面上以鼓浪馅饼和南普陀素馅饼为最佳。
药 酒:是药材和酒的融合体,具有药的疗效,酒的作用。有万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药酒、卫元药酒、月桂补酒、乌鸡白凤酒等品种。
文 昌 鱼:是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又名蛞蝓鱼,主要产地在厦门同安刘五店。文昌鱼体形小,顶多五六厘米长,每斤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是高级鱼品,其肉 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游购物佳品。
厦门土笋冻:土笋是一种长在海边沙子里的腔肠动物!灰头土脸儿像一根一根的小虫子,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乎乎,盛出来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碗土笋冻了。扣在盘中,执刀化为四块,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着嘴儿吃也能嚼出一份劲道。土笋冻或许谈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绝对一流。
厦门海蛎煎:鸡蛋搅散,加入大量新鲜海蛎,以油煎之,摊成一盘饼样上桌,再用厦门特产的甜辣酱沾食。海蛎的鲜味、鸡蛋的浓郁,最关键的再加上辣椒酱,就搭配成完美的组合。厦门的辣椒酱和别处有点不同,首先它的颜色就是艳红欲滴,不像多为暗红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备,而甜似乎还略占上风。辣酱倒入碟中,箸未动而眼一亮,筷子到嘴边,涎水已经下桌沿了。
厦门馅饼:此馅饼非彼馅饼,没有什么韭菜鸡蛋馅,猪肉白菜馅的。厦门馅饼分两种。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种素油馅饼,馅心除了绿豆白糖还有黄花木耳的。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厦门珠绣产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
漆线雕:是厦门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
‘柒’ 有关厦门的介绍
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有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2、自然地理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3、品味厦门(摘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厦门景色中,鼓浪屿的名气最大,素以 "海上花园"的美称享誉中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无疑是你最想去的地方。那就先去吧。坐渡轮五分钟就抵达了。但是,劝你不要选人潮有涌的大白天去,人挤人的,再美丽的风景也不好玩的。我建议你选择黄昏的时候,漫步这个没有车马喧嚣的小岛上。虽然小岛面积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可是乱走也是会迷路的喔!迷路倒是无妨,只要能品味出鼓浪屿的风韵就行。岛上岗峦起伏,错落有致,最高峰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不过,我觉得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等着名景点当然要去,但不要当作重点。因为鼓浪屿的特色是它的琴声和涛声,是它的小巷、老墙和音乐。说鼓浪屿是"万国建筑博览"一点也不为过,在弹丸之地的小岛上荟萃了上千座风格各异、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筑。有我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有被称为"小白宫"的八卦楼,有小巧玲珑的日本房舍,也有十九世纪欧陆风格的西方领事馆……林林总总可以说鼓浪屿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建筑网络书,它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已成为当今一种宝贵的重要旅游资源。傍晚时分,漫步于老房子的小巷之间,时有钢琴声从爬满牵牛花的墙垣飘出。据统计,小小的鼓浪屿竟有三百多台钢琴,其密度居全国之冠,加上小提琴、吉它等其它乐器,平均每三户就有一种乐器。当然,使鼓浪屿以音乐岛闻名遐迩的更因为这里音乐人才辈出,从蜚声中外乐坛的钢琴家殷承宗、许斐平,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周淑安,到男低音歌唱家林俊卿,真可谓群星璀璨。鼓浪屿常办家庭音乐会,不过这要看你的运气了。赶巧了,或许能陶醉一把。与音乐一样迷人的是鼓浪屿的涛声。岛上最有名的两个沙滩港仔后和大德记,都是坡缓浪平的海滨浴场。冬天在低吟浅唱的涛声中,有冬泳者追波逐浪的身影;夏日的海滩更是斑斓绚丽的世界,阳光、帆影、青春的肌体……。你要停下来,坐下来,不是因为腿酸了,而是因为岛上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鬼斧神工的礁石,奇趣天成的海滨浴场,令你着迷并遐想万千。用细沙堆起一座心灵的圣殿,让双足踩出一排排青春的印痕,听涛声一阵又一阵由远及近地奔来,思绪不禁为之旷远,胸襟欣然为之博大。
在厦门,清晨时光最宜去的风景就是万石岩了。万石山游览区位于市区东部的狮山北麓,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万石岩水库一泓碧水,漫山遍野的奇花异木,寺庙殿宇、亭台水榭点缀其间,别有一番天地。厦门原二十四景中的 "天界晓钟""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紫云得路""高读琴洞"等均在万石岩中。其实,万石岩最精采的是丰富奇异的亚热带植物,哪怕在棕榈林、南洋杉林中听听鸟声,盘桓半日亦不嫌多。
翻过万石岩就是南普陀寺了,可是你不必这么辛苦地去爬半天的五老峰,万石岩门口有 17路旅游巴士,坐一站就到了南普陀寺。这座寺院的特色是除了飘袅着佛香之外,还有书香。寺院外门有一虞愚写的对联:"喜瞻佛刹连黉舍,饱听天风拍海涛。"这黉舍指的就是厦门大学,与大学毗邻自然会沾点书香,可是南普陀的书香则飘自寺内,闽南佛学院这所中国最着名的佛教高等学府使南普陀更加声名远播。一般游客和善男信女到南普陀,都是沿着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佛字岩绕一圈就出来了。其实,南普陀更为蕴厚的历史积淀在寺院的后半部分,即半山腰一带,这里有南普陀最早的寺庙——普照寺,此寺始建于唐宋,元废,明初复建;有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太虚法师的舍利塔,1927年至1933年他作为闽南佛学院的院长,将这里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培养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其中一些学僧到东南亚传播佛教,并成为当地的佛教领袖。时至今日,闽南佛学院每年还有一些法师和毕业学僧应聘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汉传佛教寺院住锡传教。至于巨岩互倚、清幽宁静的阿兰若处等景因不对外开放,我也就不详细介绍了,免得你眼馋。
接下来就去胡里山炮台吧,再坐两站公交车就到。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历时五年完成。寨墙台基系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构筑,坚固异常。东西炮台装备两门主炮,两侧又有两门副炮和12门钢轮炮,这些炮都是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买的,主炮每门白银6万两。炮台历史上曾多次抗击外国军舰的侵略,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尚余东炮台大炮一门,炮身长13.96米,重60吨,口径28厘米,膛线84条,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程6040米,据称是世界最大的古炮王。从前年开始,胡里山炮台增加了新景观,那就是新加坡荣光宝藏博物院常年在这里展出中外珍贵奇石、古枪炮等,没有半天时间品赏,你别想出来。
你或许要问夜晚怎么打发呀?逛中山路,过购物之瘾是一种选择。厦门有几处夜景似也不能错过,开放式的白鹭洲公园有音乐喷泉,有伊甸园和卡迪尔酒巴,有白鹭女神的临水一笑。号称亚洲第二的海沧大桥夜景也是雄浑辉煌的乐章。你别想一夜就走完。
在你饱了眼福之外,一定还想饱饱口福。那就说说厦门的小吃吧,你是想一家一家品尝,还是来个小吃宴?好吧,都介绍介绍。你在中山路逛街时,就可以看到好几家厦门着名的小吃店,黄则和花生汤店,双泉酒家等,都是百年老店,不要被店名所惑,花生汤店卖的不仅是花生汤,还有烧肉粽、薄饼、面线糊,你一次吃不过来的。当然,厦港的沙茶面等风味由于不临近景点,你只好望美食兴叹了,当然,你要打的去吃也行,不过你的车费比餐费还贵,你自己惦量着划得来不。厦门的小吃宴要数好清香酒家最着名了,地点就在湖滨南路上,要是你腰包还鼓,就去大快朵颐一番吧。
这样玩下来,你两天时间就没了。要是你还想多呆两天,我就跟你介绍两个有趣的景点。一是到集美看嘉庚公园里的闽南石雕精品,二是走走相思古道。相思古道位于金榜公园后山,以它的蜿蜒,以它的抒情,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因而也记载着厦门变迁中的一段历史。古道约七、八里长,两旁是漫山遍野的相思树,婆娑互倚着顺着山势向外倾斜,荒径的清幽和生命的绿意给人另一番诗情。据金鸡亭一带的老菜农介绍,当时他的父辈们要进厦门(特指今文化宫一带的古城)卖菜,凌晨四点钟就要起床,翻山越岭经古道到将军祠再进入古城,大约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当然,当年走在这条古道上的绝不仅仅是菜农,还有邮差、香客、商人。眼前一级一级的石阶虽不工整有序,但都是循山势而造,在人的双脚难以攀越之时出现台阶,犹如你遇到困难时有人伸出援手。相思树不是观赏性树木,单看一株相思树,你会发现它形体的孱弱和枝叶的纤柔,然而,在古道上看相思树,你绝不会有丝毫这样的感觉,你眼里的相思树是披风而立的生命群体,树干坚韧地向同一方向倾斜,树冠依然互相致意地婆娑。总之,你在这里可以感受厦门历史的变迁,也可以获得一种心灵的憩息和抚慰。
顺便说说气候吧,因为你可能会考虑何时来厦门合适。厦门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1℃。你想来随时都可以来,你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把它玩个够.
‘捌’ 集美区的建制沿革
集美区历史上分属同安县西境和海澄县(今龙海市)三都。
1950年 实行以区辖乡,为海澄县第四区,区公所辖2个乡。
1955年 第四区改名海沧区,辖境不变。
1956年07月 海沧区并乡,设海沧、囷瑶、锦里、石塘、新埯等5乡。
1958年04月 撤区并乡,设海沧乡和新埯乡2个乡。
1953年11月 原属同安县的集美乡划归厦门市,建制改为镇。
1957年05月 同安县又划出灌口区1个镇、12个乡归厦门市。厦门市人民政府将灌口区、集美镇和厦门岛内的禾山区合并,成立郊区,政区面积443.41平方公里。
1958年08月 原属海澄县(今龙海市)的海沧和新埯两个乡划归厦门市郊区,郊区面积扩大为513.75平方公里。
1964年04月 设杏林镇,连同杏林公社划归郊区管辖。此时,郊区辖集美、杏林2个镇和前线(禾山)、灌口、杏林、东孚、海沧、后溪6个公社。
1978年09月01日 杏林镇和杏林公社从郊区划出,建立杏林区。郊区辖1个镇5个公社。
1984年10月 郊区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乡、镇,大队改为行政村,设村民委员会。
1986年03月30日 禾山乡的吕厝、莲坂2个村改隶开元区。
1987年8月,从厦门市郊区划出禾山乡,更名为集美区。
1991年 东孚、后溪2个乡改为镇建制。集美镇撤销原第一、二、三居委会,设11个居委会。
1995年 全区面积358.36平方公里,辖5个镇、17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
1997年 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9万,辖3镇,区政府驻集美镇。
2000年初,集美区辖3个镇。2000年末,撤销集美镇,设立集美街道办事处;从后溪镇划出浒井、孙厝、叶厝、凤林美4个居委会和东安、兑山2个村,设立侨英街道办事处。集美区辖2街道2镇:集美街道、侨英街道、灌口镇、后溪镇。
2003年0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厦门市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辖3个街道、3个镇:集美街道、侨英街道、杏林街道、灌口镇、后溪镇、杏林镇。 。
2004年09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4]291号)批复同意厦门市集美区撤销杏林镇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并调整杏林、杏滨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
(1)撤销杏林镇,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
(2)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后从杏林街道办事处划出日升、三秀、杏堤3个社区归杏滨街道办事处管辖,从杏滨街道办事处划出西亭、内林、杏林、高浦4个行政村归杏林街道办事处管辖。
(3)行政区划调整后,杏林街道办事处辖宁宝、纺织、曾营3个社区和西亭、内林、杏林、高浦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杏林南路33号。杏滨街道办事处辖日升、三秀、杏堤3个社区和锦园、前场、西滨、马銮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杏林南路12号。 集美区辖2镇4街,即灌口镇、后溪镇、集美街道、杏林街道、侨英街道、杏滨街道,共30个行政村、22个社区。
‘玖’ 海沧什么时候并入厦门
1996年1月,集美区海沧镇、东孚镇划归杏林区。2000年东孚镇祥露村改属海沧镇。2003年04月26日起,将原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