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资讯 » 98洽谈会厦门签约什么项目同安
扩展阅读
上海到孝义快递用多久 2025-02-02 09:44:46
上海扇牌洗衣皂怎么样 2025-02-02 09:33:28

98洽谈会厦门签约什么项目同安

发布时间: 2022-05-22 15:52:30

1. 厦门这几年举办过是吗重大的活动

厦门每年的九月八号,投资贸易洽谈会

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由中国商务部特别授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每年4月8日-11日在厦门举行。
2004年9月,科技部半导体照明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决定与厦门市政府共同在第九届台交会期间主办“2005中国(厦门)国际半导体照明展览会”,同期举办“2005中国(厦门)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

2004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决定与组委会在第九届台交会期间共同主办“2005中国(厦门)汽车零部件及相关设备交易会”

2006年4月8日上午,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正式挂牌。同时在本届台交会上举办的“台湾水果暨农产品订货会”是在大陆首次举办的台湾水果订货会。
2008年4月8日以“台商投资大陆2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2008’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就台商投资大陆的经历和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着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会长李水林,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刘赐贵,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张汉文,台湾区电电公会理事长焦佑钧,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黄茂雄,中华商管科技协会理事长王志刚、台湾世新大学董事长成嘉玲等两岸知名人士相续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首次与台交会同期同馆举办的“2009中国(厦门)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成为本届台交会的一大亮点。该展会展览规模近500个展位,展览面积达10000㎡,厦工、晋工、龙工、中骏、南方路机、日本住友、韩国现代等龙头企业参展。

2009中国(厦门)节能照明展览会”吸引了150多家企业参展。首次与台交会同期举办的“海峡两岸电子商务展”也成为与会客商关注的亮点。台交会成为了两岸业界交流合作、优势互补、走向全球的展示平台。

2. 厦门九八洽谈会在那召开,是现在的会展中心吗

毎年都是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今年也不例外,请看报导:
2016年9月8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今年,这场被业界广泛誉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投资博览会,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多个境外客商团组汇聚厦门共襄盛举。
本次大会为期4日,紧扣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和跨国投资新趋势,积极融入和贯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三台三化”定位——努力提升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水平,着力打造双向投资促进、政策信息发布、投资趋势研讨三大平台,创新办展办会举措,着力打造“全球投资集散地”。

3. 什么是厦门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在每年的9月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的全球性的活动,这个会议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

(3)98洽谈会厦门签约什么项目同安扩展阅读:

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和贸易展览、国际投资论坛及系列投资热点问题研讨会和以项目对接会为载体的投资洽谈。

投洽会不仅全面展示和介绍中国及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招商项目和企业产品,同时也吸引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纷纷前来参展并举办投资说明会、推介会。

参加投洽会的境内外客商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全面考察中国各地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从最直接的渠道获取最新的投资政策和投资资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项目和投资合作伙伴。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4. 厦门九八投洽会的历史回望

投洽会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对外开放二十多年历史进程的浓缩和折射。如果加上十年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历史,投洽会已经走过了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二十七年来,根据中国对外开放大政方针,投洽会努力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办会主题和内容,逐步从最初的区域性经贸活动发展成为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促进盛会。
1987年,作为最先享有“特殊”政策地区之一的福建省步入了改革开放的第八个年头,此时,开放意识弥漫在整个厦门经济特区。开始有人策划设计了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洽谈会。同年9月8日由福建省的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个地市联合主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在厦门开幕,这就是今天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最早发端。
1991年,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厦门作为举办口岸级贸洽会的国际招商城市之一。这样,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由省内区域性的洽谈会升格为口岸洽谈会,主办单位亦由福建单家扩大到数省联合。至此,福建投洽会开始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发展,其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外商与会人数、项目签约数及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态势。
1997年是投洽会历史上划时代的年份,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再上台阶。国家外经贸部将之正式升格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作为投洽会的主办单位,倾力打造这一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权威平台,开始进入了迅猛发展状态。
199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此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逐步得到了实施;全国利用外资工作会议为中国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指明了方向。在此大背景下,第二届投洽会招商引资的主题鲜明、吸引力、影响力大大提高。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全国性商协会作为成员单位积极组团参会、参展。
2000年,投洽会首次将投资和贸易分离开来,并首次举办了“国际投资论坛”,积极邀请国际名流与外国政要莅会,投洽会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1年,第五届投洽会成功举办了30场双向投资研讨会、介绍会、说明会,为与会境内外客商,尤其是中国企业了解海外投资环境提供便捷的途径以及投资洽谈的良好环境。
2002年,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作为投洽会的首家联合主办单位,参与投洽会的组织与推介工作。接着,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也相继成为投洽会联合主办单位。2013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办公室正式来函,同意成为投洽会的联合主办单位,至此,投洽会的联合主办单位已增至6家。
2005年1月12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对《商务部关于第八届投洽会情况的报告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请示》的批复精神,经国务院批准,从第九届投洽会开始,“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05年3月,投洽会正式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认证,成为全球唯一经UFI认证的投资促进类展览会。此年,投洽会与“亚欧会议贸易投资博览会”同期同馆举办,投洽会国际性取得空前突破,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派员参会。
2006年迎来了投洽会十周年庆典。十年耕耘,铸就辉煌。投洽会从单向招商引资走向双向投资促进,从追逐直接投资到资本项下的各项合作,从汇聚国际投资信息的凹地到孕育全球投资促进的高地,从为中国企业寻找商机到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展示形象和商机,投洽会终于成就了国际着名品牌,她将在国际投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投洽会的组委会机构逐渐规范化。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作为投洽会承办单位,在会议筹划、组织和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投洽会的成员单位不断增加,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按照“自愿参与、平等互利、东西互补、部省连手、共同发展”的原则,在2007年第十一届投洽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相继成为投洽会的成员单位,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加盟,标志着投洽会成员单位已由境内向境外拓展和延伸,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2009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加盟第十三届投洽会。201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暨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两个知名全国性机构先后加盟。至此,投洽会成员单位已增至56家,所有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投洽会的组织工作,并组团参会、参展。

5. 厦门的工业有哪些

厦门的工业,萌芽于清朝末叶,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清末一批华侨陆续在厦投资兴办了一些工业企业,如厦门电灯厂(1900年)、华宝制瓷公司(1904年)、淘化食品罐头厂等,这些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但形成了厦门工业的雏形。建国之前,厦门市是一个商业性消费城市,工业十分落后。

解放以后,厦门工业总产值仅2503万元(按80年不变价);基础薄弱,总量很小。在1956-1958年间,又建立数十家公私合营或国有企业,使厦门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台湾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厦门地处海防前线,国家基本上没有大的工业投资,因此工业长期发展缓慢。原有的少数工业企业,在60年代后又几经起落,因而工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至198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9.4亿元(80年不变价)。

1981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业的综合性、外向型的经济特区"的批复精神,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729.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1年增长146.31倍,年平均递增24.2%
(一)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产值(规模以上,下同)完成2026.91亿元,增长21.4%,高出年初预期目标(1955亿元)71.91亿元,超计划完成3.68%。产值规模名列全省第二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4.9%;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11位。全部工业产值完成2097亿元,增长21.3%。

2、工业增加值完成516.25亿元, 增长20.1%;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29.1亿元,增长16.8%,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1.4%,比“九五”初期整整高出5个百分点。

3、地产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887.11亿元,同比增长18.2%,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44.13%。

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72.7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5.44亿元,增长3.00%;其中利润131.56亿元,增长0.10%;全员劳动生产率97178.90元/人,同比提高4729元/人;工业品产销率99.18%,同比提高0.58个百分点,创历史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5、工业投资完成117.4亿元,同比增长21.8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70%以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增长3倍,主要由于嵩屿电厂二期项目建设,使得电力生产供应业投资大幅度增长。

6、全社会用电量89.97亿千瓦时,增长18.5%。其中工业用电55.70亿千瓦时,占61.91%,增长2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43亿千瓦时,占17.15%,增长18.3%;建筑、交通、商业等其他各类用电18.84亿千瓦时,占20.94%。今年典型日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61万千瓦,比上年高出37万千瓦。
每千瓦时工业用电创造产值37.6元,居全省最高水平。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平稳快速。今年,尽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影响,但全市电力供应和资金供给较为充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协调解决工业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服务环境更趋完善,全年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的态势,增长速度保持20%左右,并呈逐季加快之势。今年四个季度工业产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8.2%、20.1%、20.9%、21.4%。

2、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2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规模以上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96.55%,比上年高出1.35个百分点。三是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56家,比年初多78家;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2家(DELL332亿元,厦华104亿元)50-100亿元的企业1家,20-50亿元企业13家;全市上亿元的企业共有244家。四是150家重点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仍然较高,达76.66%以上。

3、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工业产值1534.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73%;其中机械工业完成477.58亿元,占23.56%,增长15.0%;电子工业完成742.11亿元,占36.61%,增长17.6%;化工医药工业完成315.25亿元,占15.55%,增长18.3%。二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加强,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全年新增驰名商标有厦工等3个,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名牌13个,省级名牌66个,国家级驰名商标7个。此外,去年,我市戴尔、翔鹭化纤、翔鹭石化等10家外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外资企业;金龙汽车荣膺“中国着名品牌200强”、“中国品牌年度大奖”等,并在海外通过了VCA认证,为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通行证;翔鹭化纤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级技术中心认证。
4、地产工业品出口稳定增长。地产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887.11亿元,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4.13%。从今年工业品出口形势分析,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传统出口工业品保持较好水平,彩电、运动器械、钢质集装箱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增幅均超过100%。二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一批新的工业产品出口成倍增长,如我市的金龙联合、金龙旅行车两家客车公司今年1-11月出口客车775辆4107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完成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倍。三是外资企业产品出口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2004—2005年度,我市有戴尔、翔鹭化纤、翔鹭石化、夏新、厦华、TDK、金旅、联想移动、正新橡胶、ABB开关等10家外资企业进入全国外企500强。

5、工业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总额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7.4亿元,同比增长21.84%,是我市工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水平。二是一大批新建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市32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0%。DELL二期、明达光电、嵩屿电厂等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嵩屿二期第一台机组已经顺利并网发电;太古四期、娃哈哈热罐装、钙奶生产线、ECCO第一条鞋面底成型生产线、腾龙特种树脂瓶级切片、热煤炉工程投产、同集热电、新阳热电项目、明达玻璃浮法线和泓信差别化纤维等项目按期投产。

6、工业发展载体建设加快。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启动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拉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框架。机械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进展,20多项汽车及零配件项目开工建设。新建8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推出招商,其中火炬(翔安)产业区吸引了171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新企业签订入驻合同。同安工业集中区的湖里园、思明园、同安园9月15日以后也相继开工建设,签约入驻项目191家,总投资73.9亿元。

7、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较高比重,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九五”末期高出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7.82%,超出同期GDP平均增速15.23%的水平2.59个百分点,比“九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84%提高了0.98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继续提高。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税金超过50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随着工业大发展步伐的推进,工业园区、通用厂房加快建设,新增企业投产,全市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其中:截止11月底,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620家,就业人数达53.6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由此加速带动产品出口和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8、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295起,同比上升47.09%;死亡303人,下降19.20%;受伤3206人,上升77.62%;直接经济损失2308.4万元,下降11.04%。事故和受伤人数两项指标较大幅度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统计口径与去年不同,范围扩大;二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交通安全事故呈大幅度上升。今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3630起,同比上升57.14%,占84.52%;死亡247人,占81.52%;受伤3163人,占98.66%。

厦门现在以旅游业为主,不会造成污染的
希望采纳

6. 厦门九八洽谈会感想

偶是厦门本地人,觉得98现在越来越没人气了,现在没几家企业愿意去了,本地政府只好强行要求一些大企业参展,"被参展" 前几届还可以,引了不少资金进来,都有公开报出每届的引来的资金,后来慢慢少了,也不报了,还在新闻上说不报资金是"国际惯例云云,还举了例哪些国家哪些展会没有报.真是无语

7. 厦门九八贸易洽谈会

力推并形成了“以全球投资促进为主线,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以展览展示、项目洽谈、论坛研讨为内容,以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的显着特色。2005年,永不停息迈向国际投资博览会的投洽会,经批准再次升格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正式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
十年来,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企业派员参展,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政府机构、工商社团、跨国公司,近10万人(次)境外客商参会洽谈;11362个项目签约,600多亿美元从投洽会进入中国市场;2000多家中国企业先后参加了境外机构组织的投资促进活动,一大批中国企业从投洽会走向世界。
此外,扮演投洽会“灵魂”和“旗帜”的“国际投资论坛”正在全球释放巨大影响力.投洽会共吸引了1800多位政府要员、商界精英、专家学者在“国际投资论坛”等300多场论坛、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8. 现在有哪些企业进驻厦门翔安

比较大的有 友达光电、中华映管、金保利光电、厦华电子
其他的还有柠檬电器等一般公司
另外还有一些小公司小厂,十来个人就开工,小打小闹的东西。。所谓百十家就是这些公司凑出来的数目。

下面是官方介绍
火炬(翔安)产业区:
作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中长远期规划总面积 25 平方公里,位于马巷和新店之间, 随着翔安大道的贯通和翔安隧道的建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里将形成一个公共设施共享、生活区集中、产业分区明确、市政设施齐全、交通高效便捷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

火炬(翔安)产业区首期规划面积 4.75 平方公里。 2005 年 8 月 4 日 正式动工的 95 幢通用厂房(建筑面积 115.4 万平方米 )已经全部竣工,与之配套的生活区(建筑面积20 万平方米)也即将交付。 2006 年 3 月底, 170 多家涵盖电子信息、光电子、电工、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产业领域的企业陆续入驻,目前已有 50 多家投产。 园区内的 餐饮配送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污水处理中心、变电站、公交站点、消防站及垃圾中转站等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火炬(翔安)产业区 “第一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全面展示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磅礴气势,较好的凸现出其“吸附器”、“启动器”的磁场功效,不仅国内投资者趋之若鹜,更受海外投资者的青睐。

世界知名光电企业友达光电、中华映管、金保利光电、厦华电子等相继落户,带动了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到火炬投资设厂,火炬 ( 翔安 ) 产业区已逐渐形成以光电产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配套,以物流配送为保障的生产体系和生产服务体系。

2006 年 2 月 22 日 ,台湾最大、世界第三大的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台湾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的友达光电 ( 厦门 ) 有限公司在火炬 ( 翔安 ) 产业区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分四期建设,于 2007 年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 400 亿元。随着友达光电的进驻, 30 多家配套企业也将随之来到厦门,这些配套项目将形成年 200 多亿元的工业产值。 该项目进驻后,使 厦门成为友达继 2001 年投资苏州之后,布局祖国大陆第二个制造基地。

中华映管携手厦华建立的厦华火炬(翔安)电子工业园于 2006 年 9 月 30 日在厦门火炬高新区 ( 翔安 ) 产业区正式奠基开工,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45 万 ㎡ ,总投资约 13 亿元人民币。该工业园首期预计于 2008 年完工,届时厦华平板电视的年产能可达 350 万台,可实现产值约 200 亿元人民币;到 2010 年完成第二期,年产能增加到 500 万台平板电视,可实现产值约 300 亿元人民币,到第三期 2015 年,厦华平板电视的产能将达到 800 万台,可实现产值约 400 亿元人民币。厦华火炬(翔安)电子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生产基地。

香港金保利光电国际有限公司落户火炬(翔安)产业区,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新型显示器件及光电周边产品与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及组装。投资总额为 9900 万美元,预计 2007 年 10 月投产,全部达产后实现 100 亿元人民币,职工总数预计可达 20000 人。

我国目前惟一一家专门面向台湾地区科技创业者的孵化基地 -- 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正 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内建设,总投资 1.25 亿元人民币,占地 2.4 万平方米 , 包括两栋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的孵化大楼,将于 2007 年一季度正式交付使用。 届时,它将为一批来自台湾的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一个商业化、产业化的承载平台,为台湾风险资金投资国内高新技术架起合作的桥梁,将吸引一大批拥有良好教育背景、丰富的技术开发经验、创新精神和全球竞争视野的台湾科技人才前来创业。项目全部投入使用 5 年以后,预计在孵企业及毕业企业每年给厦门火炬高新区带来 20 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 1 亿元的税收。

火炬(翔安)产业区内建立的保税物流中心( B 型)将大大改善 LCD 生产企业的物流运作环境,降低液晶显示器产业链的物流成本,提高资金、货物周转的效率。该项目将分期建设,首期 占地面积 33 万平方米,仓储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投资 2.1 亿元。在保税物流中心内注册的企业,可自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代理权、货物境内运输权等,最重要的是,货物进入该中心视同进出口,深加工结转货物只要报关进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税。该项目定于 2006 年年底前投入运作,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保税物流服务。

此外,海关、检验检疫、工商、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内都将设有办事机构。

目前,火炬(翔安)产业区建设的“第二战役”已经拉开了序幕,围绕友达项目、厦华电子、金保利光电的各项工作正在紧张实施, 包括道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改造,相关单位也正在加紧实施。

巷北片区:
地理位置:
翔安工业区中部片区位于马巷、内厝两镇:北至福厦高速公路、南至内安路、西至翔安大道,东至八一公路,总占地面积约12.96平方公里。
定位:
以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轻工、电子、农产品、汽车、机械加工、建材和具地方特色产品产业为主的综合型开发区。
构成:
巷北片区(约3.78KM2) 、赵岗片区(约1.48KM2)、汽车城片区(约1.5KM2)、印刷、工艺品片区(约3KM2) 、内厝片区(约3.65KM2)。

银鹭片区:
福建厦门翔安工业园区是2006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厦门银鹭食品工业区(即厦门银鹭高科技园区)与厦门巷北工业区整合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福建厦门同安工业园区和福建厦门翔安工业园区的批复》闽政文〔2006〕122号)。银鹭片区东至莲塘北路,南至规划道路,西至规划的翔安大道,北至同新路,规划总控制用地面积约12.56平方公里。现状有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从规划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规划区仅2公里;规划的新324国道、福厦高速铁路、翔安大道北段紧临规划区,使该地段对外联系十分方便,区位优势明显。
二、银鹭片区建成情况
园区一期、二期已开发完毕,已完成约200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任务,兴建起工业厂房及办公、生活配套设施近45.3万平方米。园区给水配套建设有日产10000吨净水和日产3000吨净水的自来水厂各一座,该水厂主要是利用汀溪水库引水工程,该工程可为园区提供0.3立方米/秒的水量,折约2.6 万吨/天。雨水排放以五显镇现有较大的水系为东西溪和汀溪水库左、右干渠和一些沟渠,为整个园区的雨水排放提供条件。园区已自建污水处理厂,目前正扩容增加至日处理15000吨。供电电源由新圩镇和洪塘镇电网供给,与园区配套的新圩林尾11万伏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迄今,园区吸引了国内外近20家较具规模工业企业落户,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并吸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人就业,直接带动了厦门市岛外尤其是农村区域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2005年,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园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上缴各项利税突破6千万元。
三、三期建设及发展规划介绍
园区正在积极推进三期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自2004年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授权的区开发办与银鹭集团签订园区三期开发协议以来,至今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新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日处理能力8000吨污水处理厂,加上原先建成的7000吨污水处理能力,使园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000吨;园区配套的11万伏变电站工程已经建成;园区附近的曾溪水库引水管道已铺设至园区。委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的园区12.5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2006年3月,银鹭园区获得厦门市国土局分配的首期20公顷农转用指标,并获得省人民政府的农转用批复。目前,三期道路正在设计,一些企业已有入驻意向。
园区配套现代生活服务中心区、人性化生活居住社区,为园区创业人员提供现代、便利生活基础设施;园区将建设高级国际公寓、会所、购物中心和主题公园,并配备良好的教育、医疗设施。
根据省人民政府对厦门翔安工业园区的定位,银鹭片区的主要产业是:食品、饮料、包装材料、纺织服装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轻工、电子、机械加工等产业,形成以工业为主,集工业、高新产业、各类服务于一体,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生态型综合工业园区。

文教区和新城区就不算工业区了,不过也有些贸易公司之类的入驻,入驻的民办高校如东南职业学院、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南洋学院、东海学院之类的应该也可以算是企业吧。。。呵呵

9. 厦门98洽谈会哪一年开始举行的

厦门98投洽会是在每年的9月8日开始举行的投洽会,今年(2008年)是第十二届了.